光武帝刘秀的造反之路 因为被牵连而被迫参与

   2020-08-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刘秀曾经是太学的学生,毕业分配回到老家蔡阳县不久,刘秀的大哥刘縯就出事了。话说刘縯这位仁兄,既不喜欢种地,也没有争取到长安上太学的名额,整天无所事事,精力过剩之余,专门惹祸。按他自己的理解为游侠。既然要游侠,就难免结交江湖上的朋友。既然是江

刘秀曾经是太学的学生,毕业分配回到老家蔡阳县不久,刘秀的大哥刘縯就出事了。

话说刘縯这位仁兄,既不喜欢种地,也没有争取到长安上太学的名额,整天无所事事,精力过剩之余,专门惹祸。按他自己的理解为游侠。

既然要游侠,就难免结交江湖上的朋友。既然是江湖上的朋友,就难免鱼龙混杂。终于有一天,一位江湖上的朋友囊中羞涩,窘迫之余,干了点副业——抢劫。

抢劫是一门很有钱途的职业,也是一门很有风险的职业。将心比心,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别人强行到自己口袋里掏钱花。被刘縯的朋友抢劫的路人甲同样如此,他表达不满的方式很简单——报官。

接到路人甲的报案后,官府十分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并限期破案。经过一番艰苦的侦查工作,专案组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刘縯的朋友。

专案组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然而行事不周,计划泄密,刘縯的朋友事先得到消息,跑了。

刘縯的朋友跑了,就抓刘縯,谁让人家是你的朋友呢?不料,刘縯却死活不愿意背着个黑锅,三十六计走为上,也跑了。

专案组的工作人员在万般无奈之下,决定抓刘縯的弟弟刘秀回去顶缸。谁让你是人家亲兄弟呢,这个黑锅你不背谁背?

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连坐”,别看你在家老老实实待着,说不定哪天就有衙役绑了你去偿命案,而祸事的元凶,可能你到死都没见过。

黑锅当前,刘秀很纳闷,更很郁闷。

是背是逃,刘秀思索之下,毅然决定闪人。

为了让自家亲人远离黑锅之祸,与前面跑路的两位仁兄相比,刘秀这次跑的更绝——举家跑路。

刘秀跑路的目的地是新野县,具体落脚地是姐夫邓晨家。

邓晨,字伟卿,荆州南阳郡新野人士。

邓晨曾祖父邓隆,曾任扬州刺史;祖父邓勋,曾任交趾刺史;父亲邓宏,现任豫章郡都尉。

综上所述,邓晨祖上列代,皆以做官为业,正所谓钱多势大,特别适于窝藏刘秀一家。

但邓晨之所以收留跑路的刘秀一家,并不是因为自己娶了刘秀的姐姐刘元,完全是由于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年,邓晨、刘縯、刘秀到宛城去,此间,遇上了穰县名人蔡少公,并在一起吃了顿饭。

这位蔡少公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就是会相面。席间,蔡少公冒着被鱼刺卡住喉咙的危险,给刘秀相了一面。一相之下,果然好面。蔡少公吃惊之余,决定与在座各位分享自己的重大发现:刘秀有帝王之相,将来要做皇帝的。

众人喷饭,心想:就这位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能做皇帝?您老太能忽悠了。喷饭之余,还得吃饭,大家只当这是个缓和酒桌上严肃气氛的玩笑而已。

可有一人信了,且深信不疑,并把此事牢牢记在心里。

此人便是邓晨。

怀着刘秀必定做皇帝的坚定信念,邓晨接纳了跑路的刘秀一家,并决定自此后追随其左右。这个决定,历时十数年,邓晨都不曾更改、放弃过。

信念是用来坚持的,哪怕这个信念来的荒唐了些。

刘秀成功跑路并被邓晨收留后,虽是寄人篱下,但因为老邓家境殷实,日子倒也过得衣食无忧。但时间一长,刘秀闷得发慌,竟十分怀念种地的感觉。

好在邓晨家地多,你要种,那就种吧。

刘秀认真种地,地不误人,到了秋天,刘秀的辛勤耕耘取得了回报,粮食丰收了,而且收获颇多,一时吃不完。

刘秀准备把吃不完的粮食卖掉。打听之下,宛城的谷子价格要比新野的高,刘秀就把谷子担到宛城去卖。

开市大吉,刘秀顺利卖掉谷子,拿上钱准备回家。这时,他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二位神人(第一位是蔡少公)。

该神人姓李名通,字次元,南阳郡人。

李通祖上世代经商,并颇有名气。到父亲李守,可能是钱赚腻了,便抛弃祖业,改行研究星历图谶,并做上了王莽的宗卿师(官名,掌管一郡国皇族宗亲事物)。李通子承父业,在李守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

李通研究发现:刘氏当兴,李氏为辅。意思是,姓刘的还要复兴做皇帝(当时帝位已为王莽所篡),而且要由姓李的来辅佐。

天下刘姓、李姓之人多矣,不知李通凭何认定刘氏是刘秀,李氏是他李通,反正在粮市上一见刘秀,李通便激动无比,拉住刘秀就劝他造反,并说自己愿意辅佐。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玩命的行业,自己虽然负案在逃遭受通缉,但毕竟刚卖了粮,兜里还有钱等着去花……让我刘秀去造反,大哥您脑袋让驴踢了吧。

但鉴于李通实在太有诚意,为了摆脱纠缠,刘秀答应回家好好想一想。

没想到这一想,竟然想通了。

实际上,刘秀不是想通了,而是被逼通了。逼迫刘秀的是他大哥刘縯。

作为老刘家的长子,刘縯毫无做长子的责任感,在被通缉跑路之时,仍不思悔过,倒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常为王莽篡夺帝位一事而愤愤不平。终于有一天,跑路到南阳郡舂陵县的刘縯再也按捺不住心头怒火,召集其先前结纳的江湖兄弟前来议事。

在碰头会上,刘縯认为,王莽占了老刘家的位子不说,还无德无能,滥施暴政,终致天怒人怨。如今天下灾害连绵,义军四起(赤眉、绿林起义已经爆发),正是天要亡王莽,恢复刘氏河山的征兆。

在做了一番动员兼迷信宣传后,刘縯提议,此时正是举兵起事的大好良机,正是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在这帮唯恐天下不乱的江湖兄弟们面前,刘縯的鼓动是有效的,史载:众人皆以为然。

鉴于与会兄弟观点一致,刘縯就此决定——造反,跟祖宗刘邦一样去做大事。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要闹革命的刘縯决定拉刘秀同去。

刘縯把要造反的消息通知邓晨和刘秀,并要求邓晨在新野,刘秀在宛城招兵买马,等待时机,同举大事。

如此一来,就把刘秀的后路全断了。

地球上的人都知道,造反是死罪,且要株连九族,刘縯一反,刘秀便成了刘縯这条绳上的蚂蚱,除了跟着蹦跶,别无他路。娘的,反就反了吧,早反,还能混个资历。

万般无奈之下,刘秀决定追随刘縯,一同举事。

决定造反的刘秀去和李通等人联络,并买好了造反用的弓弩。

公元22年10月,刘縯率部众七千余人在荆州南阳郡舂陵县起兵造反。同月,邓晨在新野,刘秀在宛城举兵响应。时年,刘秀28岁。

 
标签: 造反 刘秀 光武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朱元璋警告百姓宁可饿死也不要起来造反
    朱元璋本人就是大元王朝的推翻者。他食元朝之毛,践元朝之土,世受元朝雨露之恩,却起兵打倒了大元,这怎么解释?虽然谁握住了刀把子谁就有了话语权,但要把这个道理讲圆满,也实在太考验人的智商了。朱元璋开始是这样解释的:他当初参加起义,只是为了吃饭活
  • 明朝覆亡真相 只因人口过多粮食耗尽而造反
    明朝灭亡真相:读过不少明史,包括《明朝那些事儿》,发现一讲到明朝灭亡,都大义凛然说,罪在政治黑暗与制度腐败。这结论,你要琢磨,属于“帝国行政史”,其实大而无当,不怎么靠谱。明代灭亡,清军只是外因,根本原因是李自成与张献忠两股农民军。农军哪来
    12-30 明朝造反
  • 西汉第一个造反皇族下场如何?济北王刘兴居叛乱
    刘兴居(?-前177)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82年,封东牟侯,吕后召之宿卫长安。吕后死,他与其兄朱虚侯刘章合谋,请其兄齐王举兵入京诛诸吕夺帝位。文帝即位后益封二千户,文帝二年割齐济北郡封为济北王。次年,匈奴入边,文帝率丞相灌婴等亲征,他乘
  • 历史上李世民是怎样设计“一夜情”逼父造反的
    作为一个自幼在军旅中长大的孩子,他的性格中充满了坚毅、果敢和叛逆,他反观自己的父亲,的确,父亲在避祸,在韬光养晦,但绝不会扯旗造反。为此他决定不再等待,他要做个时代的强者,决不做大隋王朝的陪葬品。作为唐国公之子,李世民利用自己的身份,黑白两
  • 揭秘宋高宗下十二道金牌后 岳飞为什么不造反?
    我们都知道,宋高宗的哥哥宋钦宗还在金人的手里,金人威胁宋高宗,如果和谈失败的话,就在华北册立宋钦宗为皇帝,于是宋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同意了和谈。但是,在金朝中,以金兀术为首的主战派并不满意和谈结果,于是,金兀术发动政变,杀光了金朝所有主
  • 古代多农民造反为什么只有宋江这拨写入水浒传?
    罗贯中写三国,是因为自古以来唯有那一回是鼎立颇久,其余时代,多数是南北对立。吴承恩写西游,也是因为打中国去印度取经的,数那一回最知名。唯有这《水浒》,虽是很早以前便读,但一直没想明白这其中缘故。古代造反的农民那么许多,为何施耐庵偏偏选了宋江
  • 魏延为什么造反 魏延造反和诸葛亮有关系吗
    魏延为什么造反呢?当时诸葛亮打仗的时候就喜欢自己部署好,把每个人当棋子使,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但魏延喜欢自己思考,所以每当和诸葛亮意见不一样的时候,就喜欢顶撞诸葛亮,诸葛亮估计觉得他挺烦的。至于最后魏延为什么会造反呢?其实魏延根本没造反,
  • 朱棣能当皇帝全靠他 造反成功后他竟分文不取
    朱棣能够将朱允文赶下台,有一个人居功至伟,这个人就是姚广孝。姚广孝是一个和尚,马皇后死后,朱元璋给每个王子的府邸里都送了一些和尚,让这些和尚在王子的府里念经祈福。没想到老谋深算的朱元璋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姚广孝不但是位出色的僧人,更是一位出色
    12-23 朱棣
  • 魏延为什么造反?揭秘三国魏延造反的原因
    诸葛亮打仗喜欢把每个人当棋子使,让你干啥就干啥,别问为什么,魏延能自己思考,每有意见和诸葛不符就顶撞,诸葛估计烦他了。至于最后反叛,是被杨仪小人陷害的,政治上的夺权,根本没有叛变。魏延是个将才。但做事急功近利,向诸葛献计出子午谷出长安就是个
  • 黄巢造反 大唐是受到巨大威胁还是已经名存实亡
    有人说:“自从黄巢造反之后,大唐就名存实亡了。”这句话对吗?窃以为不然!黄巢造反是以推翻大唐江山为目的的,可笑的是,他本人后来却不承认这一点。中和四年(884),黄巢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兵败后逃入狼虎谷。他对外甥林言说:“我本意欲入清君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