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宦官专权之谜 唐朝宦官如何控制皇位继承权

   2020-04-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唐朝是皇位继承制度极不稳定的一个时期,由于皇位继承冲突而导致的宫廷政变与统治集团内部的诛杀,几乎贯穿于近三百年的历史。尤其到了唐代后期,皇位继承特别不稳定,唐代后期的13个皇帝,继承皇位时争夺异常激烈,十分具有时代特色。唐代后期皇位继承的不

唐朝是皇位继承制度极不稳定的一个时期,由于皇位继承冲突而导致的宫廷政变与统治集团内部的诛杀,几乎贯穿于近三百年的历史。尤其到了唐代后期,皇位继承特别不稳定,唐代后期的13个皇帝,继承皇位时争夺异常激烈,十分具有时代特色。

唐代后期皇位继承的不稳定中处处有着宦官们的身影。从唐肃宗至唐昭宗共13位皇帝,竟然其中的11位是由宦官拥立的,这多少令人惊讶不已。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唐代的宦官权力在人主之上,他们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在是自古以来不曾多见的。”看来唐代的皇位继承和争夺几乎全与宦官有关。

皇宫里有宦官,自古皆然,只是唐代前期的宦官都是不干预政事的。到了玄宗时期,后宫嫔妃人数增多,为她们服务的宦官也跟着增加,身着黄衣、紫衣宦官服装的有数千人,地位最高的已官拜三品,列戟于门。政局的动荡不定,宦官们就成了皇帝的私人亲信,是一批忠实的依靠对象,恃功得宠就大有人在了。

唐玄宗开始,宦官在议立储君问题上开始有发言权了。太子李瑛被废后,李林甫等想立寿王,而玄宗考虑肃宗年纪最长,当立肃宗。正在无法定夺之际,高力士说:“推长而立,孰敢争?”玄宗一下子就听了进去,最后肃宗成了太子。李辅国在拥戴肃宗时立了大功,开了后世宦官拥立皇帝的先例,到了代宗也是他拥戴而立的。其时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交替专权,权力在不断上升,但皇帝仍是有能力将自己不满意的宦官除掉的,其实皇帝往往是在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时期的宦官还没有全部控制皇位的继承。

唐德宗以后,宦官集团控制了皇帝,因而他们在一系列的政权之争中居于主动地位。德宗以后的皇帝,除顺宗外,全是由宦官废立,宪宗和敬宗还是宦官亲手杀死的。这时的皇帝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政事上要依靠宦官,而且在继承人问题上也是无可奈何。有时他们心有所属,却作不了主,全由宦官说了算。唐文宗病重期间,让一些宦官和朝中官员到禁中,想奉太子监国,想不到掌有实权的神策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不想立太子,矫诏一道就改立了皇太弟,根本不将文宗当作一回事。

宦官的所作所为,自然要遭到皇帝和大臣们的反感,但宦官自有其办法。对皇帝,他们揣摩其心理,知道怎样去讨好皇帝,最后乖乖地不理政事。仇士良致仕前向同党面授机宜:“天子不可令闲,常宜以奢靡娱其耳目,使是新月盛,无暇更用他事,然后吾辈可以得志。慎勿使之读书,亲近儒生,彼见前代兴亡,心知上忧惧,则吾辈疏斥矣。”只要让皇帝走向堕落,没有上进心,宦官们就能永远抓住大权。

对大臣,他们常常采取拉拢的手段,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在控制皇位继承方面立于不败之地。唐敬宗暴虐,常常无缘无故地责打左右,宦官刘克明等不堪忍受,一气之下杀了敬宗,准备立绛王。枢密使王守澄、梁守谦等想控制局面,遂拉拢宰相裴度和翰林学士韦处厚等人迎立江王,共讨克明。整个事件中,裴度的作用极其重要,出谋划策的主要是他,这样迎江王就十分顺利。文宗立,韦处厚以功立即当上了宰相。

宦官们还经常联合地方势力。由于朝廷向各地派出监军,而监军全是宦官,所以宦官与地方将帅关系十分融洽。王叔文等发动的永贞改新,曾想夺宦官的兵权,想不到俱文珍等宦官拥立广陵王为皇太子,又联合藩镇,使得改革派内外交困。皇位继承权一旦定了下来,大局实际上己定,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裴均等人的大力支持下,皇太子又顺利地登上皇位,是为宪宗,改革派鸟兽散而去。

在继承皇位问题上,皇室成员难道不能与宦官们一争吗,他们总不见得连立个太子的权力也没有吧?但从整个唐后期来看,皇室诸王、后妃想拥立自己中意的皇室子弟的权力的确是没有的,他们要么与宦官完全合拍相安无事,要么与宦官的意思有所不同而必然出现争斗。事实上整个唐后期皇室都不是宦官的对手,都是以皇室的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是宦宫手中握有强大的军权。杨贤妃是唐文宗的妃子,曾想立安王溶为皇太子,与仇士良的看法有异。对宦官们来说,他们才不会将皇位继承权的控制权拱手相让。文宗病重时,仇士良和鱼弘志等人矫诏废皇太子成美复为陈王,立颖王为皇太弟,几天后又将皇太弟推上了皇位,而与他们一争的杨贤妃及安王溶及陈王成美等都成了宦官们的刀下鬼。

后人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宦官们为了掌握废立皇帝的大权,为了获得拥立之功,常常不让皇太子顺利继位,他们往往拥立诸王为帝而摒弃太子。自唐宪宗以下至唐昭宗八帝,以皇太子身份继位者仅有敬宗一人,形成了“李氏子孙,内大臣立定”的罕见局面。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即在继承皇位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宦官意见不同的情况。宦官人数众多,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自的利益不同,所以内争很厉害,有时十分激烈。掌握了皇位继承权,有的人就能消灭异己,独揽大权,有的人可以一步登天改变以前的地位,所以宦官在皇位继承过程中十分活跃,这样我们对两个左右神策中尉联合对付两枢密使的情况也就不以为奇了。至于两个中尉之间的争斗,中尉和枢密使联合起来对付中下级宦官的事情更是多见。唐宪宗时,惠昭太子死后,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让宪宗立澧王李恽为太子,宪宗没有同意,承璀心有不甘,一直没有停止动作。宪宗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一直在吃金石药物,弄得身体十分虚弱,宦官王守澄与陈弘志干脆在宪宗的食物里下毒,将他害死了,于时他们就轻轻松松立穆宗为帝。唐穆宗即位后,知道当初吐突承璀并没有想立自己,于是让人在他到禁中时乱刀杀死。

除上面的肃、代、宪、穆诸帝外,其他诸帝如敬宗是众宦官拥立,文宗是梁守谦、王守澄等拥立,武宗是仇士良、鱼弘志拥立,宣宗为众宦宫拥立,懿宗为王宗实所立,僖宗为刘行深、韩文约所立,昭宗为杨复恭、刘季述所立。那么这些宦官为什么有控制皇位继承权的特权?

张文斌等一些专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中唐时,皇帝为了对付相权,设立了枢密使,以此来分割宰相的权力。所以枢密使不但分了相权,同时在唐代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枢密使干政的权力不断深入,还可以与宰相一起来讨论决定军国大事。由于枢密使权盛位重,控制皇位继承权就得天独厚。宦官控制继承权的关键是掌握了兵权,因而能将皇帝废立控制于股掌之中。神策军既是中央的禁军,也是一支中央直属的作战部队。左右神策护军中尉是神策军的最高统帅,同时也是整个宦官军事系统的最高首脑。神策军的其他军事职务,如中尉副使、中护军、辟仗使等都是由宦官来担任的。而唐朝的有些皇帝并没有很好认识到这个局面的实质,反而认为宦官掌军权等于是自己直接掌控,十分安全,想不到宦官们就是利用了手中的军权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宦官监军表面上看是以皇帝特派员的身份到各节度藩镇处监督地方军事,而事实上一些监军使和中央禁军中尉勾结到一起,互通消息,互为表里,牢牢掌控地方军权,为其废立皇帝提供了有力的后盾。

看来宦官之所以能控制皇位继承权的秘密,大概就在于此。(本文转自互联网)

 
标签: 宦官 皇位 唐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1、明太祖滥于汉朝宦官之弊,曾效法唐太宗禁制宦官,下令禁宦官预政领兵;不久又定宦官不许识字的禁令;其后更制铁牌置宫门中,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此外,又禁宦官与各司往来,不得兼外臣之职衔,不得着外臣冠服,并规定其官不得过四品,可
  • 宦官制度起源于哪个时期 宦官从哪个朝代出现的
    宦官制度起源于哪个时期 宦官从哪个朝代出现的
    1、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少府管辖。西汉初年,
  • 历史上宦官王振专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王振,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449年,出生在明朝的蔚州,也就是在现在的河北蔚县,读过些经书,也做过教官,但是因为看自己中举人无望,便自阉入了宫。据历史上记载,王振本人狡诈,善于察言观色,伺察人意,服侍的皇帝是明英宗,王振也是大明王朝出现的第
    12-31 宦官王振
  • 唐朝李辅国 是如何从一宦官做到权倾朝野的?
    乍看李辅国,还以为是李林甫,傻傻分不清楚,只怪唐朝李氏一族太过庞大,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李氏王朝中李姓者的名人真是不胜枚举,文人有李白,谋臣有李泌,武将有李绩,尤其是晚唐时期,宰相中李氏一族基本上处于垄断性质,如李林甫、李辅国、李泌等等。
    12-31 宦官唐朝
  • 揭秘为什么清朝一直没有出现宦官乱国的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阉宦最为严重的当属东汉和唐朝,尤其是唐朝,到了唐朝后期,这些宦官已经可以任意废立最为最高统治者的大唐皇帝,唐朝的亲王看到他们甚至要站在路边行礼,天可汗的子孙竟然沦落到这步田地。明朝的宦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
    12-30 清朝宦官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无争议的功劳最大的宦官
    宦官都是太监吗?未必。东汉以前,宦官是官名,既有被阉的,也有士人。到了东汉,侍奉内宫的,全为阉人,且称宦官。而太监一词,唐朝才出现。他们都是阉人中地位较高者。两者合流,只要阉了的就称太监,已是晚明及清朝时的事了。蔡伦是宦官,他又生在东汉,也
    12-30 宦官
  • 宦官做内线奇袭皇宫 农民起义也玩宫廷路线
    斩首汉灵帝:张角的原计划是要来个中央突破、四面开花。众所周知,黄巾起义的爆发,其实是因为一次突发事件,张角派去联络洛阳城中内应,结果泄露身份被捕,以至于全盘计划破产,不得不来个星夜举兵。那么,大贤良师的原计划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便不得不提到
  • 导致唐朝历史上宦官当权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在唐朝的发展历程当中,宦官当权是一个最大的特色。在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的宦官能够拥有这样的地位,可以公开的干预朝政,甚至是当时的一些朝廷官员都在地位上和宦官相差很大,那么唐朝宦官当权有哪几位?唐玄宗时期,一名叫做李辅国的宦官进了宫,在太子的成
    12-29 唐朝
  • 刘宏 管宦官叫爹妈的东汉皇帝汉灵帝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的一天,在百官隆重的迎接仪式下,一辆豪华的青盖小车载着一个12岁的孩子缓缓地驶入皇宫。这个孩子名叫刘宏,他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汉章帝的玄孙,即将成为东汉的第十一个皇帝,这就是汉灵帝。说起来,汉灵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完
  • 明朝宦官郑和下西洋究竟为何 真相至今不明
    然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是郑和远航的官方档案,被明朝官员刘大夏隐藏而失踪了。刘大夏(1436—1516),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官至兵部尚书。他为官清廉,但思想保守,因反对郑和下西洋,就将郑和绘制的航海图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