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紫禁城疑案 嘉庆皇帝猝死与道光皇帝继位

   2020-07-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四日晚,承德避暑山庄灯火通明。自上一年嘉庆离开这里之后,山庄已经好久没有如此热闹了,这天,刚刚庆祝过六十大寿不久的嘉庆皇帝,率领着大队人马来到了这里,这已经是这位皇上第十六次来此避暑了。多日前,这里就接到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四日晚,承德避暑山庄灯火通明。自上一年嘉庆离开这里之后,山庄已经好久没有如此热闹了,这天,刚刚庆祝过六十大寿不久的嘉庆皇帝,率领着大队人马来到了这里,这已经是这位皇上第十六次来此避暑了。多日前,这里就接到通知,将整个山庄清理、打扫了个仔仔细细,皇上的行宫、随行的皇子皇孙及文武大员的住所也都修葺、整理一新。嘉庆此次出巡,一切都在正常的安排之内,随行的除了文武官员和大量的八旗军兵以外,皇二子智亲王绵宁、四子瑞亲王绵忻和十一岁的皇长孙奕纬也都来了。按计划,皇上要在这里住到中秋以后,到木兰围场举行秋狝大典,再回到山庄,稍作盘桓,而后才会率同大队人马返回京城。

出巡以后,一切正常,大队自七月十八日从京城出发,一路顺利,到达山庄之前,好久没有骑马的嘉庆还纵马奔驰了一阵。到达以后,皇上马上去永佑寺中祭拜了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回到皇上居住的“烟波致爽”殿后,嘉庆帝又处理了两件并不算紧急的公务,提拔了一位官员,又按例给山庄留守官兵增发了一个月的钱粮,以示关怀。看来,一切正常。然而,次日傍晚,气候突变,本来还乾坤朗朗的山庄突然阴云密布,大雨欲来。山庄内一片忙碌混乱,山庄外围也突然增兵布哨,限制人员出入,被严密地封锁起来。谁也说不上来出了什么事。大雨突降,惊雷炸响之后,隐隐传来哭号之声。到底出了什么事呢?

嘉庆皇帝驾崩了。昨天来到山庄时还好好的,来的路上还纵马奔驰,骑马过了广仁岭。到山庄后还正常祭拜了皇家先祖,又正常地处理了几件并不紧急的公务,可见,嘉庆的身体健康如常。嘉庆帝年龄倒是不算大,刚刚过了六十大寿(虚岁),而且,从记录皇帝日常活动的“起居注”和后来修的“实录”来看,嘉庆从来也没有得过病的记录。嘉庆帝在庆祝自己六十寿辰的庆典时,还兴致勃勃地谈到了自己家族的长寿,说自己的父亲活过了九十岁,现在自己已经六十岁了,而比自己年龄还大的两个哥哥仍然健在。爱新觉罗家族当然有不少长寿者,但也有很多寿命不长甚至夭折的人,但嘉庆帝如此说,说明他对自己的长寿是很有信心的。他只是近年来有点发福,虽然时常感到有些疲倦,但身体也实在没什么毛病。在批评臣下操办六十寿辰庆典太过破费的上谕中,他还说到了以后七十、八十、九十寿辰都要从简办理的话,看来,他对自己的死一点准备也没有。这又是清代宫廷史上的一桩疑案。同其他一些疑案一样,嘉庆之死也有很多传说,异辞纷呈,莫衷一是。

相传,嘉庆帝表面上虽然是个谨小慎微的守成之主,办理各种事务都少不得要依据祖宗成法,生活上也崇尚俭朴,但实际上却是个荒淫的帝王。他曾宠爱过一个小太监,淫乱不堪,弄得连外廷的大臣们都知道了。有人通过各种方式劝谏,嘉庆帝就是不听,反而变本加厉。这一回,出巡避暑山庄,他又把那个小太监带来了。一路上,在大队人马行进之中,与小太监行苟且之事,颇难掩人耳目,所以一到山庄,二人马上就在皇帝所居的“烟波致爽”殿中肆行淫乱。这个“烟波致爽”殿是皇帝在避暑山庄的寝宫,既有皇帝办公和召见群臣的地方,也有他的私人生活区。这里是山庄的制高点之一,八面临风,凭栏而望,层峦叠翠,风光无限。二人在此间幽会,少了宫内的种种限制,何等惬意。然而,此种恶行,上干天谴,风云突变,暴雨滂沱,一个惊雷在寝宫的上空炸响,雷电透窗而入,直击到了嘉庆皇帝身上。嘉庆就这样驾崩了,被雷击而死。嘉庆皇帝的遗体被雷电烧焦,面目全非,已经无法收殓入棺。事情如果传扬出去,无异于宫中的一大丑闻。大臣们无奈,只好将一相貌身材与嘉庆相似的太监秘密绞死,再进行盛装打扮,真皇帝骸骨放在棺材底部,上面平躺着假皇帝的尸体,以此掩人耳目,运回北京,祭葬了事。

宫廷里的事,但凡有一丁点不合常理,往往就会引发许多传闻。因为宫廷隐讳,常常引起好奇者、好事者的关注。辛亥革命前后,反抗清王朝的思想与反清排满的情绪一同传播,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关于清朝王室的传说,无疑对这些故事的流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嘉庆帝是有清代第一位死于避暑山庄的皇帝,他死得极为突然,从发病到去世仅有一天的时间,而且在此之前他的身体又没有什么病状,所以就有了不少传闻异辞,上述这个故事,说嘉庆帝因为与小太监淫乱,遭雷击身亡,就是关于嘉庆之死的诸多传说中流行最广的一个。

还有一种传说:嘉庆帝到达避暑山庄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装,率领满汉大臣和八旗劲旅,大队人马直奔木兰围场。奇怪的是,他们此次围猎,收获少得可怜。别说虎、熊,连平常遍地觅食的麋鹿也没有见到,只猎获了一些野兔。嘉庆帝非常扫兴,决定提前结束秋狝。归途中突遇变天,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声雷,那么多人中,唯独皇帝被雷击中落马。凯旋回营变成护丧返京,满朝文武惊恐异常。又有传说,嘉庆皇帝在山庄染疾,卧床调养,并无大碍,精神尚佳,照常处理政事。一日,热河地区天气骤变,雷鸣电闪,嘉庆寝宫突遭雷击,只有他触电身亡。那么,嘉庆之死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嘉庆帝所处的时代正是清王朝的多事之秋。清王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九十多年的发展,到乾隆时期走向了鼎盛,一派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就是在这种歌舞升平的掩盖之下,整个王朝的大厦已经从内部开始朽烂了。国家吏治败坏,官贪兵疲,统治阶级奢靡无度,人民生活日益困顿,经济发展停滞,政府财政愈益困难。嘉庆皇帝刚一登基,川、鄂、陕等地就爆发了规模巨大的白莲教大起义,举全国之力用了九年时间,方才平定下去。但这时大清帝国颓势已显,难以振作了。

起初,嘉庆倒是颇思有所作为的。乾隆皇帝作为太上皇在位的四年间,他隐忍不发,暗中观察着朝中的一切,并积累了一定的政治经验。乾隆一去,他一举除去了大贪官和珅。和珅把持朝政多年,卖官鬻爵,索贿天下,富可敌国。朝中上下,多有其党羽。所以有人评价说,嘉庆扳倒和珅,有点像宫廷政变。事情虽没有那么严重,但要一举剪除这股庞大的势力,的确也是需要一些勇气、策略和手段的。和珅一倒,举朝气象一新,不免又有一些“正臣”,私下里深庆得遇明君,可以重振朝纲了。尤其是他处治和珅一伙后,没有穷追不舍而弄得举朝不安、政治动荡,也颇有政治家的谋略。然而,治理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谈何容易。嘉庆登基以后,以守成之主自居,战战兢兢,殚精竭虑,起早贪黑,一切依照祖宗成法,期望在旧有的王朝框架内解决各项问题,生活上也克勤克俭,而国事就是没有起色。政以贿成,几成通例,几乎无官不贪;经济停滞,水旱灾荒频发,王朝财政左支右绌;官贪兵疲,早年入关时的八旗铁骑,战斗力大大削减,弄得镇压白莲教起义也要依靠汉人为主的绿营兵丁了。在外,也弄不清是哪里来的“远邦蛮夷”,不断叩关,弄得鸦片烟流毒天下。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如人意,不能不让他日在愁烦之中。嘉庆八年(1803年),陈德入宫行刺一案,虽然草草结案,但武备的松懈,官员的苟且因循已经暴露无遗;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起义攻入皇宫一案,更是古来未有之变。想当年,康、雍两朝,国势何等强大,乾隆一世,天下太平无事,他越想就越急,越急就越难以有所作为。

所幸的是,他自三十五岁登位后,虽然早起晚睡,国事烦劳,但身体情况却一直还算不坏,在位二十多年了,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只是中年以后,身体有些发福了。也许是这个缘故吧,他比从前更怕热了,一年之中,倒有一半时间住在风景秀丽的圆明园内。

虽然心情总是不太好,但木兰秋狝的大典总还是要进行的。想想自康熙以来,皇帝在夏季多是驻跸于避暑山庄的,每到秋凉在木兰围场进行秋狝大典。康熙帝自山庄建成后,从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1683—1722年)的39年中,几乎每年都要北上避暑、秋狝。雍正帝虽然自己没有举行过秋狝,却承认这是自己的错误,并留下遗训“后世子孙,当习武木兰,毋忘家法”。自乾隆六年(1741年)开始,乾隆帝共举行40次秋狝大典,参加人数有时多达三万余人,盛况空前。看看自己,嘉庆帝又有些不满,在位二十多年了,已经庆祝了六旬万寿节,但避暑山庄也只去了15次,秋狝才举行了11次,而且每次总有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反对,比如水旱灾荒呀,财政困难呀等等。木兰秋狝行围,对清廷来说,意义重大。一是要通过这种武装演习,保持八旗劲旅的雄风,二是在这里接见蒙古各部及西北各族首领,联络感情,巩固清廷与他们的关系,加强统治。嘉庆帝将此视为一条祖上的规矩,自然是要遵守的。前一年,由于热河等地水灾,只到了热河,而取消了秋狝大典。今年虽然庆祝了六旬万寿,但烦心的事实在太多,无论如何需要换换环境,调节身心,缓和情绪。所以他决定按期动身赴避暑山庄。

就这样,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大队人马出京,逶迤向热河进发。一路上,嘉庆帝情绪仍然不佳,一直坐在大轿之中,很少下轿。二十四日,大军来到广仁岭,距离热河已经很近了,这是清代历朝皇帝下轿换马的地方。嘉庆帝按例下轿换骑,关外的凉风徐徐拂面,不禁使人精神一振,他纵马奔驰,很快过了广仁岭,不久东行经上下营房,再通过三座牌楼,午后便到达了热河行宫。一到山庄,他就去参拜了土地庙和永佑寺,稍事休憩后,又处理了一点公事。大概是路上中了暑热,骑马奔驰又着了一点儿凉,他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嘉庆帝身体一直不错,这一点小小不适,他自己没太放在心上,其他人也没有注意,但这恰恰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了。二十四日晚间,就寝时刻,嘉庆甚感不适。以为是白天骑马的缘故,腿部和手臂有刺痛。四肢乏力,憋气伴随痰涌,十分难受,尤其不能平躺。全日活动的疲劳,他渴望尽快进入梦乡,可痰气上涌,又无法睡得安稳,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无奈,只好半坐半卧着,一直挨到天明。

二十五日清晨,嘉庆帝在朦胧中醒来,因缺乏睡眠,肥胖的面部显得苍白浮肿。昨晚的症状不见好转,身体一下子变得虚弱,不断的痰涌开始影响呼吸畅通。皇二子绵宁、四子绵忻来请早安时,他已不能下床了。上午,嘉庆皇帝痰气攻心,胸口发闷,说话断断续续,显得困难,但头脑清醒。太医问脉,即进汤药,但并无明显效果。延至下午,病情加剧,从表象看,痰涌堵塞气管,呼吸更加困难,已经无法说话,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傍晚时分,嘉庆帝已经进入弥留状态了。此时山庄内一片忙碌混乱,皇子们手足无措,只有祈求上苍,保佑皇上度过这一场危机,转危为安。王公大臣们,起初谁都没想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到了这时,一方面要安排抢救,一方面也要预防万一,着手准备后事了。山庄已经全面封锁,防止走漏消息。

就在此时,天空中炸雷响起,随后大雨滂沱。嘉庆帝已经不能说话,他抬起手,艰难地比划着,看起来是要交代后事了。雷声的惊吓似乎加重了病情,他上气不接下气,呼吸极为困难,至戌刻(晚7—9时),嘉庆终于溘然长逝。倾盆而下的大雨,与臣下们的哭声融成一片,宣告了嘉庆时代的结束。根据后世学者们对有关历史资料的研究分析,嘉庆帝虽然没有得病的记录,但他身体发胖,长时期的心情烦躁,早已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经过七天的路途跋涉,路上中暑,加上劳累,引发了心肌梗塞或脑中风,导致突然死亡。嘉庆弥留和逝世时,正处于热河雷暴时刻,于是有关他的死亡便和雷电联系起来。他从卧病到死亡,只有一天的时间,因而有了因雷击而猝死的传闻。

 
标签: 紫禁城 清朝 嘉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紫禁城是由什么皇帝朱棣开始建造的 紫禁城的简介
    紫禁城是由什么皇帝朱棣开始建造的 紫禁城的简
    1、紫禁城由明朝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在北京中轴线的中心。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所以称为“紫禁”。2、故宫又
  • 探六百年谜团 究竟是谁设计了紫禁城?
    材料就准备了11年1402年,一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费尽心机,终于夺取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天下,当上了大明王朝第三个皇帝。据说,当朱棣的军队攻破都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时,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朱棣从此留下了一块心病,总是担心建文帝会从
    12-26 紫禁城
  • 古代紫禁城内守活寡宫女们的地狱人生
    据统计,从顺治到光绪九朝,清宫选秀女八十多次,按后来入葬陵寝的后妃统计,共214人。除极个别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之外,大多是被奴役的宫女,并未得到皇帝的临幸。待选宫女。话说三个女人就一台戏,在号称佳丽三千的深宫六院,实在无法估算有多少台戏。下面
  • 究竟是谁设计了紫禁城?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今年10月10日,是故宫(微博)博物院建立85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今年也是故宫建成590周年。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
    12-18 紫禁城
  • 冬天的紫禁城皇上妃子们靠什么取暖?
    过去的北京,比现在要寒冷很多。那时候,一年中有将近150天都是寒冷的冬天。清朝的皇帝通常会在西郊的园林度过夏天,在紫禁城里度过冬天。那么紫禁城里究竟有着怎样的御寒措施呢?第一道防线——宫墙故宫内的建筑,通常以院落为单位。每个院落都会有单独的
  • 紫禁城房间9999间半 为何竟然没有一个厕所?
    紫禁城中有许多奇特的事,如房间是9999间半,为何如此?外看房子,里面是石头墩子的空心房,作何之用?在故宫御花园内的石路上,有图案九百余幅,都是什么?在紫禁城内为何没有路灯呢?规模宏大的紫禁城,居住千余人,可竟然没有一个厕所,那么宫中的帝后
    12-17 紫禁城
  • 清朝嘉庆年间天理教徒是怎样攻袭紫禁城的
    九月十五日晨,天理教徒分作东西两路,东路在首领陈爽、陈文魁带领下进攻东华门,西路在刘第五、祝现等带领下进攻西华门。日方晡时(下午3点至5点之间),来到东华门的天理教徒由于和往宫中送煤的人发生了争执,一名天理教徒脱衣露刃,送煤人急声呼喊,被守
  • 紫禁城秘事 孝庄死后太后们为何惧住慈宁宫
    慈宁宫经历了明清两朝四百余年,最初了明朝皇贵妃的所居。1563年,即明嘉靖十五年,在仁寿宫原址上兴建慈宁宫。清朝顺治帝入关后,沿用了明制,1653年慈宁宫修葺后,迎来了它的第一位主人:孝庄文皇后。此后作为太后所居正宫和太妃的随居住所。在清朝
  • 紫禁城没有厕所?慈禧太后是怎么上厕所的?
    紫禁城为什么会没有厕所?明清时期,皇宫里是没有厕所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避免“臭气熏天”,惹煞皇宫的“风景”,二是为了方便主子们。那妃子们都是怎么解决内急的呢?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很多人可能都去过。我们现在去参观,半天赶下来那是走马
  • 揭秘古代紫禁城后宫生活 竟全是靠吃药?
    数百年来,素有六宫粉黛;后宫佳丽的宫廷妃嫔们,生活状况究竟有何神秘?在被高高的宫墙所隔离的神秘世界内,她们的衣食起居、言谈举止,是否如一些宫廷剧所述那样?今天,我们将深藏宫中的妃嫔们的哀怨闲愁经历告诉网友,以揭示笼罩在她们身上的神秘面纱。久
    12-11 紫禁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