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和曹丕的对比 辛弃疾感慨当如孙仲谋的缘由

   2020-08-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孙权面前,文臣一定要低眉顺目,讲话要柔和谦卑、轻风细雨。但作为一个君主来说,如果听到进谏就上火,就成了刚愎自用,打造不出一个名臣,谱写不了君臣和谐的佳话。实际上孙权也有耐心的时候,关键是看大臣的劝谏方式,要递上一杯合适的凉茶。孙权劝人也讲

在孙权面前,文臣一定要低眉顺目,讲话要柔和谦卑、轻风细雨。但作为一个君主来说,如果听到进谏就上火,就成了刚愎自用,打造不出一个名臣,谱写不了君臣和谐的佳话。实际上孙权也有耐心的时候,关键是看大臣的劝谏方式,要递上一杯合适的凉茶。

孙权劝人也讲究迂回,不会直来直去

先来看看孙权自己怎么劝人的。

孙权杀了关羽之后,在公安的半年,刘备的力量基本归附。但当时有个名士叫潘濬(又称潘浚)坚持不投降,称病在家。孙权先叫人用车子拉着床铺去请,潘濬不肯来。孙权又亲自登门拜访,潘濬万没想到孙权还有这一手,这是多高的规格啊,他感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孙权亲切地称他的字,和他交谈,让旁边的人替他擦眼泪。潘濬感激哽咽,下地拜谢。从此为孙权出谋出策,最终把刘备的势力彻底赶出了荆州。

孙权如果简直粗暴点,可以直接把潘濬抓过来,刀搁他脖子上,看你听不听话。但孙权不会,知道潘濬有文人气节,会给他留足面子。

同样,孙权如果接受劝谏,也喜欢迂回的方式。

孙权一次痛骂校尉殷模,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结果越是劝孙权越愤怒,居然气得忘了君臣礼节,和求情的人争吵起来。只有诸葛瑾在旁边不说话。孙权感到奇怪,就问:你怎么不说话呢?

诸葛瑾离开座位说:臣和殷模都是北方人,因为故土沦陷才离开家乡投靠主公,主公收留了我们,对我们恩重如山。而我们却不能相互督促,来报答你的恩德,我也深深地愧疚,认罪都来不及,哪里还敢讲话呢?

孙权听了特别伤感,想起他们一同征战的艰辛往事,说:我特为你而赦免他。

孙权说:酒后说杀人都不算数

孙权喜欢喝酒,张昭就是因为劝他戒酒,让孙权怀恨在心,卷铺盖回家。但其他几个人的劝说却起了作用。

顾雍平时不喝酒,酒席上也举止稳重。大家喝酒的时候,唯恐自己失态被顾雍看见,都小心拘谨。孙权自然也不敢放开喝,说:顾公在座,让我们无法开心。

不说话也是劝说的一种方式。

孙权每次在宴会快结束的时候,会到大臣面前敬酒。骑都尉虞翻不喜欢他喝酒,想劝他少喝。当孙权到面前时,他趴在地上装醉。孙权走开后,虞翻又坐了起来,这么搞笑的举动无疑激怒了孙权。孙权大发火,要立即杀了虞翻。大司农刘基急了,对孙权说:你现在喝了酒杀人,即使他有罪,谁又知道呢?况且因为你能包容贤人,海内名士才来依附你,你这样做会把名声毁了。

孙权怒气未消,说:曹操能杀孔融,我就不能杀虞翻?

刘基:曹操杀了孔融,所以天下都指责曹操。你现在是尧舜一样的帝王,何必把自己比作曹操呢?

孙权听了非常开心,虞翻才死里逃生。孙权对左右说:今后我如果说酒后杀人,都不允许杀。

所以,孙权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关键是大臣要运用技巧。

孙权总是想办法孤立对手

作为一个帝王,对内要能稳稳地掌控局面,对外要能灵活地周旋各国之间。

孙权刚刚继位时,庐江太守李术就起了异心。根本看不起这个毛头小伙子。李术自称是东汉朝廷的命官,公开与孙权唱对台戏,凡是孙权这里的逃兵,李术全部收纳。还杀掉了反对他的势力,准备脱离孙氏集团。

孙权没有忙于讨伐,而是先写信给曹操,说李术是如何的凶残,把李术杀掉的人说成是朝廷任命的官僚,这种做法是明显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正忙着平定北方,也愿意向孙权示好。因此当孙权围攻庐江的时候,李术向曹操求救,曹操没有理他,孙权遂攻进城,杀死了李术。

这是孙权的处女战,虽然不是惊天动地,却完全体现了孙权作战的特点,那就是寻找自己的同盟军,让对手处于孤立的地位。此后贯穿一生,如果和魏开战,必先和蜀汉联盟;如果和蜀交战,必先向曹魏称臣。

孙权和刘备夷陵开战的时候,一直向曹丕称臣。曹丕趁火打劫,向孙权索要宝物像珍珠、大贝、象牙、孔雀等,东吴大臣都感觉很耻辱,但孙权说:给,全部给,当年刘邦不是也接受项羽“汉王”的封号吗?

曹丕接到这些宝物后开心不已,洋洋得意,再不肯进攻东吴,大臣怎么苦劝都不听。

孙权和曹丕的眼光高下立见。

孙权是建业第一代伯乐

总体来看,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孙权曾经派了南阳人赵咨出使魏国,曹丕问孙权是什么样的人,赵咨回答:“聪、明、仁、智、雄、略”。

曹丕问为什么是这六个字?赵咨解释:

把鲁肃从凡人选拔出来,是他的聪明;

把吕蒙从低层提拔起来,是他的英明;

获得于禁一直没有杀他,是他的仁慈;

取得荆州能够兵不血刃,是他的智慧;

据有三州然后虎视天下,是他的雄心;

现在暂时向你委曲求全,是他的策略。

其中当然是夸大的成分,但对他的概括总体是准确的。他文武双全,善于发现人才、驾驭人才。他没有曹魏的经济基础,也没有蜀主的尊贵血统。但他忍辱负重,励精图治,使得江东不仅处于不败之地,还出现了强盛繁荣、勃勃生机的局面。所以三国志陈寿对他的评价是“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也。”

正是孙权第一代伯乐的挖掘之下,建业才终于从南方城市中脱颖而出,开始了“六朝古都”历程,成了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标签: 孙权 曹丕 辛弃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谁最强 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谁最厉害
    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谁最强 孙坚孙策孙权父子
    1、《三国演义》小说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曹操轻视孙策,认为其“因父成名”,绝非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英雄,即使在真实历史,也是理所当然的。就当时天下情势而论,孙策实难与和曹操相比,也就是和荆州刘表、幽州公孙瓒这些诸侯同列,孙坚之子的身份,
  • 孙策为何选择孙权做继承人 孙策选择孙权做继承人为何
    孙策为何选择孙权做继承人 孙策选择孙权做继承
    1、事实上,孙策曾在临死时交代了原因,但这是给别人看的,事实上交给孙权还有别的情况,江湖分析一下: 孙策死时,江东内部不稳。孙氏集团与江东氏族有很大的矛盾。孙家虽然祖籍是江东富春人士,但是孙氏发迹并不在江东,而且孙家父子都曾效力于袁术,而袁
  • 孙权为何要杀自己的妹妹孙尚香 孙权杀自己的妹妹孙尚香的的原因
    孙权为何要杀自己的妹妹孙尚香 孙权杀自己的妹
    1、刘备和孙尚香的结合,是周瑜用的美人计,没想到诸葛亮技高一筹,生米煮成熟饭。周瑜一看,没辙了,又给孙权出主意,借着新婚的由头,把刘备软禁在东吴。若诸葛亮来要人,就拿荆州来换。2、孙权同意了周瑜的计策,修建了豪华别墅,每天锦衣玉食,歌舞宴会
  • 三国演义中孙权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中孙权怎么去世的
    三国演义中孙权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中孙权怎么去
    1、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2、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3、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
  • 孙策怎么传位给孙权 孙策为何传位给孙权
    孙策怎么传位给孙权 孙策为何传位给孙权
    1、孙策是有儿子,但是年幼,如果传给自己的儿子,大权会落到外戚手中,这样自己好不容易创下的基业就会落入异姓手中,孙策是不能让这种事发生的。2、而且,自己儿子年幼,胳膊拧不过大腿,就算传给自己的儿子,他也守不住,还是会被孙权夺走,所以不如直接
  • 曹操驾崩刘备病故 孙权为这一天已等了30年
    孙权熬死了曹操,熬死了刘备,天下的威胁已经解除,于是他才堂而皇之地“顺应天命” ,宣布称帝。一曹丕于 220 年代汉称帝,刘备于次年宣布称帝。而孙权从 211 年起, 一直以曹氏所封吴王的身份统治江东,直到 229 年,孙权方才称帝。及其称
  • 孙权如何巧妙化解甘宁与凌统仇怨 孙权的智谋
    孙权之所以能将东吴集团经营得有声有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父兄留下的基业,善于化解部属之间的纷争,使双方冰释前嫌,同心同德,为他誓死效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成功化解甘宁和凌统之间的积怨,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各为其主”时,甘宁曾一箭射
  • 本可灭掉曹魏 可孙权为何非要背盟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五月,刘备与曹操之间近两年的汉中争夺战中宣告结束,曹魏主将夏侯渊阵亡,刘备取得汉中;八月,驻守南郡江陵的关羽在北攻南郡襄阳、樊城的战斗中取得大捷,斩杀曹魏大将庞德、俘获了大将于禁在内的三万人,
    12-30 孙权荆州
  • 三国历史上孙权为什么酒后说话不算数?
    大凡古代帝王都爱饮酒,孙权也不例外,我在上一篇博文里也介绍了张昭多次犯颜直谏,孙权当面应承背地却依然故我的故事,历史上的孙权不仅嗜酒而且喜欢以酒令来助兴,称吴王时,孙权大宴群臣,喝的兴起,他站起来向大臣们开始行酒令,轮到虞翻时,虞翻却佯装醉
    12-30 三国孙权
  • 揭秘三国孙权为何晚年就变成了一个大昏君?
    吴大帝孙权,无疑是位博弈的高手,“有地数千里,立国数十年,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让自诩英雄的曹、刘二人徒叹奈何!然其晚年,于律政上又昏招频出,把才俊之士杀的杀、徙的徙,逮之尘埃落定,悔之晚矣。“及其老也,贤臣死亡略尽”。在三国魏蜀吴三家
    12-30 三国孙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