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吕布为何不敢用高顺

   2020-02-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高顺高顺是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的一名中郎将。据历史的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从不喜爱饮酒,他所统率的部队也是非常精锐,有一个称号叫做“陷阵营”。还曾屡进忠言于吕布,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在曹操击打败吕布后,高顺被曹操所杀。高顺人物图高顺曾

三国高顺

高顺是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的一名中郎将。据历史的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从不喜爱饮酒,他所统率的部队也是非常精锐,有一个称号叫做“陷阵营”。还曾屡进忠言于吕布,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在曹操击打败吕布后,高顺被曹操所杀。

高顺人物图

高顺曾跟随着吕布四处打仗,带领了将近七百余人,但是号称有千人,可见将士多么的勇猛。他们的铠甲兵器都很精练的摆放,且很是齐整,他们严守军纪,战斗时也是相当勇猛,他每次在攻打地方阵营的时候总是能够很快速的将敌方阵营打败,每次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所以高顺率领这部队才会有“陷阵营”之称号。

在公元196年时期,吕布的下属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准备发动叛乱,率兵部队攻打吕布治所下邳,由于城池防守坚固根本就没有那没法攻进去,因此吕布还不知道造反的是谁,于是带领着家眷向高顺营寨逃去,在路途中偶然得知是自己的手下郝萌在造反,高顺于是就带领着将领将郝萌杀死,趁着天亮就回到了自己的军营中。在公元198年九月的时候,曹操打败了吕布,将高顺、吕布等人生擒。高顺被擒后拒绝投降于曹操,于是全程保持默然不说话,之后吕布、陈宫、高顺先后被斩首之后被送到许昌,三人的首级被挂在在许昌城门前示众,然后将其厚葬。

曹操为何杀高顺留张辽

历史上的人物高顺是个能征善战的大将,他所统领的“陷阵营”队伍十分凶悍无比,所向无敌。他的威猛、勇敢并不比张辽差,两个人也都是忠义之士。可是在当二人被敌军俘后,曹操过来救他们,可谁知曹操留下了张辽,却杀了高顺呢?这样的结果令很多人都表示疑惑。

高顺图

当时的高顺实际是并没有“破口大骂”,死不投降,只是不说话而已。对于他的默然不语,在他人眼里就是有点投降的意思。反过来想想,既然他有投降的意愿,那么曹操为什么还要杀掉他呢?

一、首先高顺作为“陷阵营”的领导人,在与曹军的作战中肯定给曹军造成过很大的伤亡,曹军中的将士肯定是对他恨之入骨,如果不杀掉他,难免以后也会伤害了自己将士的心!若曹操此时就将高顺放了势必有不少人不甘心,也会对曹操自己产生怨念,在以后的战事中就会出现不合的现象。所以曹操就必须将高顺杀了,来平“军”愤,让将士们泄愤解恨,对稳定军心、激励将士是很有利的。

二、其次,对被俘的敌方将领,有杀有留,才能够让没被杀掉的忠实于自己。才会有敬畏之心,才会感恩戴德!曹操爱大将,都杀了舍不得,但是一个不杀,那么留下来的这些降将就会没有恐惧感,没有幸运感,自然也不会感恩戴德,还会心生傲慢,忠诚度也会下降。另外,张辽不像高顺那样对他们有太大的危害,留下他也不会使自己的将士们心里不平衡。

吕布为何不敢用高顺

作为一代将军,驰骋战场,因此他也只能在战场上才能显示出他的英勇和计谋。虽然对吕布屡进忠言,但是在吕布心里虽然知道他对自己是忠诚的,但要真正做起事情来还是有所欠缺的。

高顺画像

曾经高顺也曾常常规劝吕布说:“凡家破亡国的人,不是因为他没有忠臣明智的部下,而是担心他们不被重用啊。将军做事情,不肯慎重考虑,所以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不论说话还是做事都会有一些小差错。失误的事情发生一次就好了何必要发生多次呢?”虽然吕布知道高顺是忠心自己的,可是吕布并没有因此而重用高顺。

后来由于吕布的手下郝萌密谋造反,使得吕布与高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越来越远,吕布还凭借着和魏续有外内的关系,将高顺所领导的陷阵营士兵全部权利给了魏续,直到当要上战场的时候,才还给高顺统领的陷阵营部队与交还兵符,就是这样,高顺也从来没有对他有任何恨意。

后来在吕布准备要亲自率领将士征伐臧霸,高顺见他如此冲动于是又劝道,说:“将军亲自要去斩杀董卓,威震四方,声名远扬,远近周边的人民都很害怕您,想要什么东西不能得到,而要亲自去要钱财呢?如果失败了得不到,岂不有损害了您的威名啊?”吕布装作听不见的样子。下定决心要去征讨,而对方臧霸害怕吕布武力似的劫掠凌虐,于是他坚守城池,使得吕布不能攻克,最后无功而返。直至很久以后臧霸才又和吕布和好了。

高顺字什么

阅读过不少关于三国的文章,都提到高顺无字。而历史上也没有相关的记载,在《三国志》中没有高顺的传记,仅在武帝纪、先主传及吕布传中有所提及,裴松之注引的《英雄记》中稍微详细一点,但也没有提到他的字。而有些穿越小说,则给高顺加上字,比较靠谱的,是“一统三国”里的字伯平,其中还多次提到“互逊”。

三国高顺

对于三国中很多的人物都是没有记载关于他的字,这些人大多数主要是被曹操消灭的诸侯的属下,比方说袁绍、袁术、吕布等的手下,吕布手下名人还是少的,袁绍手下的那些谋士都没记载其字。

如果以小说中“互逊”的观点来说,“顺”这个字可以取字“从”、“逊”、“达”等等,“平”其实并不妥。而达字就很有意思了,如果“达”这个字前再加上表排行的“孟、伯、仲、叔、季”这些,那么可能就是伯达、仲达,可是三国里最有名的仲达,就是司马懿。他的兄弟司马郎字伯达、弟司马孚字叔达,兄弟八人都是具有才名,人们都称之为“八达”。因此可知,这几个排行都已经排满了。后来在晋朝建立后,司马懿追为晋宣帝、司马孚也被封为王。

况且,古人讳名不讳字,称字是为了表达尊敬之意。如果两人同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本《三国志》成书于晋,也许为了避讳司马家各位先人的字,因此没有记录高顺的字,也是有可能的。所以综是所述,高顺有可能无字,但也有可能字是“某达”,若进一步猜想,很可能就字“仲达”。

 
标签: 三国 吕布 高顺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