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范镇能步入仕途全靠欧阳修岳父的赏识

   2020-12-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北宋范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早年和薛奎相识,得到了他的赏识,被聘为幕宾。之后薛奎入朝,把范镇也一起带到了京城。到了京城,范镇的文章马上就得到了当时京城的名士的赞赏。不久,他就中了进士,任主薄。因为才能出众和正直的性格,被升到了知谏院当

北宋范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早年和薛奎相识,得到了他的赏识,被聘为幕宾。之后薛奎入朝,把范镇也一起带到了京城。到了京城,范镇的文章马上就得到了当时京城的名士的赞赏。不久,他就中了进士,任主薄。因为才能出众和正直的性格,被升到了知谏院当起居舍人。

范镇在影视剧中的形象

宋仁宗皇帝在位多年却没有子嗣,他一心渴望有个亲儿子来继承他的江山,但是总不能如愿。所以大臣们都非常担心,想让皇帝尽快确立储君的人选。然而,这件事牵涉很广,谁也不敢率先提出来。只有范镇,为了立储君的事三次面见皇帝,十九次上书,据理力争,为此头发和胡须都白了。最终在和韩琦等人的努力下,宋仁宗才确立了养子赵曙为太子。

后来,王安石推行新法,造成了宋王朝民不聊生的状况。范镇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又五次上奏反对。使得王安石十分生气,亲笔写奏章反驳。范镇见自己斗不过王安石,就主动请退。

请退后,范镇游历山水,怡然自得。先后下长江,到荆襄,由此写成了三百多首山水诗。

直到公元1085年,宋哲宗继位,王安石新法被废,重新启用旧臣。范镇也因此被启用,但这个时候他已经快要八十岁了,婉拒了皇帝,没有去就职。宋哲宗并没因此甘心,又改授他为蜀郡公,这才让他勉强去就职。公元1087年,范镇忽然得了重病去世,享年八十一岁。死后,赐谥号忠文。

薛奎识范镇

薛奎是北宋时期的名臣,还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岳父,字宿艺。范镇,字景仁,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曾和欧阳修一起修订《新唐书》,跟他们一起修订的还有范祖禹、范冲,所以后代史学家有把他们三人成为“修史三范”。

薛奎画像

而薛奎识范镇的故事,类似于伯乐识马的故事。而范镇能步入仕途,也有薛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话说有一年,薛奎来到四川当太守,见到了成都华阳人范镇,两人经过一番密切的交谈之后,薛奎发现范镇这个人才华横溢,不禁对他很是赏识。于是薛奎就把他聘到自己的府邸里,让他当了自己的儿子们的老师。但范镇并没有因此而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每当他经过薛奎的门前时,总是一阵小跑,以表示对薛奎的尊敬和谦虚。他每天出门的时候,他都坚持自己一个人步行,既不需要坐轿,也不需要府里的人接送。就这样一年多后,薛奎府的守门人甚至不知道他竟然是太守的座上宾。

不久之后,薛奎回朝,把范镇也一起带到了京城。当别人问他,这次在四川当太守有什么收获时,薛奎答道:这次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个非凡的人,将来他的文章一定可以闻名于天下。

果然不久之后,范镇的文章确实传遍了京城,连当时京城的名士看到他的文章,都惊叹不已。又过了一段时间,范镇在京城科举考试的时候,果然高中状元,便开始步入了仕途。

范镇和范仲淹

范镇和范仲淹两人都北宋时期的名臣,而且还是名震一时的文学家,最主要的是,两个人都姓范。但是,这两个人其实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甚至连师徒、朋友关系怕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同僚关系。

范镇在影视剧中的形象

范仲淹,字希文,在公元1015年中进士,和韩琦、狄青等名人生活在同一时期。当时正值北宋和西夏交战,夏景宗李元昊连年对北宋用兵,而北宋却连连战败,对此一筹莫展。在公元1040年,范仲淹被任命到西夏,和韩琦一起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在他守卫西夏的时期,多次挫败李元昊进攻大宋在西北防线的阴谋,并采取“屯田”制,和西夏打起了持久战,让西夏占不到丝毫便宜。终于在庆历年间,穷兵黩武的西夏迫不得已向大宋求和。公元1043年,范仲淹被调回京城,任参知政事。他积极主张推行新政,实行改革。公元1045年,新政改革失败,范仲淹被贬。1052年,范仲淹病重。这时他却被任命为颖州知州,他带病上任。结果走到半路就病逝了。

范镇,字景仁,四川成都华阳人。在他年少时,被太守薛奎赏识,得意进京。不久高中状元,步入仕途。因为他正直敢言和政绩卓越,被升至知谏院。当时因为宋仁宗没有子嗣,迟迟不肯立太子。为了这事,范镇多次给皇帝上奏,让他尽快确立太子的人选。他不怕得罪皇帝,先后上书十九次,待命百日,连头发和胡须都白了。之后范镇在政治上拥护司马光的新法,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因此得罪了王安石,被贬。公元1087年,范镇病逝,谥号忠文。

综上所见,范镇和范仲淹虽然同朝为官,但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深,更没有什么亲属关系。

 
标签: 欧阳修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朝著名诗人梅尧臣简介 欧阳修唯一佩服的文人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
  •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北宋文学家和政治家欧阳修的?
    欧阳修是北宋大文学家和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在北宋的文坛上和政治上都极负盛名。欧阳修自幼勤奋好学,天圣七年二甲进士十七名,从此步入仕途,后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相比于在政治上的成就,欧
  • 租房在两宋城市较流行 北宋文魁欧阳修曾住公租
    《水浒传》里,武大赁房,石秀租住旅社房子,鲁达和宋江租民房。这是宋代无房产者的三条出路,第四条出路则是租官房。租房在两宋城市比较流行。北宋初,大多数官员没房,包括宰相和枢密使,得租房住。北宋中期,开封和其他一二线城市,人口密集,地盘太小,城
  • 《新五代史》的作者 由大文豪欧阳修负责编纂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它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
  • 欧阳修苦读 带你详细了解欧阳修的逸闻趣事
    欧阳修苦读,欧阳修苦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呢?我们知道欧阳修在四岁的时候家境非常的平凡,因此就有了欧阳修苦读这样的一个故事,一起来看一下欧阳修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逸闻趣事,让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欧阳修这个人物。原文译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
    11-21 欧阳修
  • 欧阳修被贬是怎么回事 欧阳修陵园地点环境介绍
    欧阳修被贬的故事通过他的诗句被后人深深地记住,表达了一代诗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的心情,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被贬。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他三次被贬,但是三次都顽强的度过。他非常赏识范仲淹的才学和政治观点,主动写
    11-11 欧阳修
  • 北宋欧阳修曾因绯闻被贬 被指有“不伦之情”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一生坎坷,在许多地方留下宦迹,其中就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正定原名真定,北宋时期是河北西路首府。庆历年间,欧阳修曾经奉使河北西路都转运使,相当于河北西路的“省长”。欧阳修曾尖刻抨击朝廷用人政策,这些正义之言,
  • 欧阳修简介 北宋政治家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生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
  • 利用超级风流绯闻 是政敌击败欧阳修的杀手锏
    大宋王朝到了宋仁宗时代,已有了不少积弊,譬如,冗官冗员开始显现,贫富差距开始拉大,社会矛盾逐渐突出了。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
    10-27 欧阳修
  • 寇准因何事被欧阳修作诗批其生活作风不良?
    点蜡烛的成本还是高于点油灯,一名南宋读书人“每夜提瓶沽油四五文,藏于青布褙袖中归,燃灯读书”,彻夜点灯,也才耗油4~5文钱。而通宵点烛,少说要三至五根蜡烛,即需要支出50~90文钱,是油灯成本的10~20倍。因此,北宋名臣寇准好奢华,家中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