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与义和团的“勇气谜团” 为何没勇气反朝廷

   2020-12-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古代中国君臣,怕“夷”是一种传统。无论是晚宋还是晚清中国,政府官员在“恐夷症”方面,是世界闻名的。然而,民间对“夷”却往往恨大于怕,尤其是民间武装,他们并不恐夷,甚至最喜欢与夷敌叫阵。从晚宋到晚清,从宋江征辽,到义和团大战八国联军,民间武装

古代中国君臣,怕“夷”是一种传统。无论是晚宋还是晚清中国,政府官员在“恐夷症”方面,是世界闻名的。

然而,民间对“夷”却往往恨大于怕,尤其是民间武装,他们并不恐夷,甚至最喜欢与夷敌叫阵。从晚宋到晚清,从宋江征辽,到义和团大战八国联军,民间武装不时跳出来向“夷”挑战,前赴后继,不怕牺牲。

在翻看这些“内忧外患”时期的中国农民起义史料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唏嘘的现象:

这些义军一旦有政府撑腰,什么都敢干,什么敌人都敢打。

宋江征辽正史鲜有记载,民间传说、《水浒传》里讲述得比较多,是真是假有待考证;但是晚清“义和团大战八国联军”,虽然几乎不在同一个时空隧道里,但却有确凿史料记述着他们的勇敢——

拳匪信枪弹不伤之妄,遇有战事,竟冲头阵,联军御以洋枪,死者如风驱草。乃后队存区区之数,尚不畏死,倏忽间亦中弹而倒”。

义和团之英勇,与他们的乱杀无辜一样,令西方军队惊骇。然而,如此英勇的义和团,却也有一怕,他们怕什么呢?怕政府官员。

那些不怕死的义和团首领,到了清政府官员面前,立刻就矮了半截。

史料记载,义和团山西首领在山西巡抚毓贤面前毕恭毕敬,赞其是“大清官”。义和团河北首领李来中向清朝大员刚毅表忠心——义和团只反洋人,不反朝廷。

当慈禧太后肯定了义和团的“爱国行为”,奖励了攻打使馆的义和团几车瓜果梨桃后,这些义和团员们,奋勇前进,不惜以生命代价报答慈禧太后的“水果”。

义军的勇敢,为什么在本国君主面前就荡然无存了呢?

梁山与义和团这类义军的“胆量”,有些“匪夷所思”,但我认为,这恰恰就是中国“内忧外患”时期民间武装爱犯的通病——有胆打狼,无胆杀犬。

就像那宋江起义,你连“虎狼之师”契丹都敢打,怎么就不敢灭了“鸟皇帝”呢?至于义和团,拿着热兵器的洋军吓不倒你,为什么在一半还操着刀剑的政府军面前就五体投地了呢?

要解开这个“勇气”谜团,就必须细究什么才是他们的“胆”?并且,还要分析“胆”后面的“识”起到的作用。

宋江造反,犯于一个“义”字,“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暗藏一个“忠”字,之后“聚义厅”改成“正义堂”明摆出来——忠义是他们的胆,而忠是头等大事,这是他们最大的胆——要“替皇帝做事”。

义和团在这一点上与宋江大同小异。他们以“装神弄鬼”起家,但是最大的胆子却不是虚拟的“莲花圣母”给予的,而是现实中的“老佛爷”给予的。他们的第一愿望和动力,均是获得太后的认可、清政府的承认。

在警告国闻报的揭帖中,义和团明确宣告“我皇即日复大柄,义和神团是忠臣”。

可见,义和团的最初自我定位是做大清国君主的好奴才。义和团的死敌不是政府,而是外国军队。“扶清灭洋”的与“替天行道”的中心思想差不多。

翻看义和团历史的后一页,即便那“扫清”与政府翻脸,主要矛盾也不是对着政府来,二次起义之后的“新义和团”干了些什么呢?不进攻官府,而依然走与“老义和团”一脉相承的老路——逢洋便烧。他们“最辉煌战果”,还是瞄准教堂——焚烧威县张家庄教堂,杀死法国天主教神父。

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那么他还能怕什么呢?所以,义和团和梁山的问题,恐怕不是“胆”的问题,而是“识”的问题了。

水泊梁山的好汉们,义和团的大侠们,他们不懂得“反什么”才是救国的根本。他们不明白,外敌之所以在自己的国家为所欲为,是因为本国有个腐败政府。此番道理,血的教训也未换来思想的觉悟,可谓“死都没死个明白”。

中国传统社会,之所以两千年一成不变。就是因为有人“有识无胆”,有人“有胆无识”。有识无胆的人不敢行动成不了事,有胆无识的人敢打敢拼,但脑子不先进,所以,除了被利用,还是被利用——利用过后,整个社会还是“原地踏步走”,甚至“向后转”。

可惜了他们的“勇气”!

 
标签: 梁山 义和团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梁山伯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上梁山伯是哪个朝代的
    梁山伯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上梁山伯是哪个朝代的
    1、梁山伯是东晋朝代人。梁祝的故事在济宁民间广泛流传。宋元之际,梁祝故事就被编为戏文、元曲,明清时期又有多种版本的传奇问世。 2、在山东琴书,山头花鼓等民间艺术中,都有梁祝的故事,至今还有很多人会唱。比如,《梁祝下山》是山东琴书的看家唱段,
  •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哪个朝代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哪个朝代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
    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东晋。 2、《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3、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
  • 水泊梁山发生在哪个朝代 水泊梁山是什么朝代
    水泊梁山发生在哪个朝代 水泊梁山是什么朝代
    1、水泊梁山发生在北宋。《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2、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招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3、
  • 梁山108将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梁山108将历史上真有没有其人
    梁山108将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梁山108将历史上真
    1、梁山108将历史上真有其人吗: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108将,也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2、有宋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
  • 水浒中梁山第一条好汉为何被政治边缘化?
    梁山上谁是被政治边缘化的好汉?勿容置疑,就是豹子头林冲!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有万夫不挡之勇。因受太尉高俅父子的陷害,结果被逼上了梁山,成为了梁山第一条好汉。其实,在《水浒传》中的所谓“逼上梁山”,说到底有两种“逼”法:一种叫做“被
  • 最幸运的梁山好汉 福将遇险总是毫发无伤
    提到演义小说和袍带书中的“福将”,大家一般都会想《大说唐》(说唐三部曲)中的程咬金、《说岳全传》中的牛皋和评书《大明英烈》中的胡大海、评书《白眉大侠》中的房书安,这几位高人虽然能耐一般,但福星高照!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也是贯穿这些小说评书的
  • 阮小五为什么上梁山?他为什么叫“短命二郎”?
    阮小五,是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之一,梁山大聚义之时排名第二十九。在上梁山之前,阮小二只是梁山泊旁石碣村的一个与自家兄弟以打渔为生的渔夫。由渔夫变成一个土匪,阮小二到底经历了什么呢?穷山恶水出刁民,越是贫穷的人,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越小。当你
  • 历史上的宋江凭什么当上梁山的“大哥”?
    “生辰纲”事发后,宋江“担那血海般干系”为晁盖通风报信,才使晁盖等七人能够侥幸躲过此劫,上了梁山,继而夺得寨主之位,奠定了梁山事业最初的起义组织和领导机构。因为和梁山盗匪私下联络,宋江不仅丢了饭碗,还成为一名杀人犯,这是令宋江所始料不及的。
    12-31 梁山宋江
  • 宋江为什么要经常带着花荣 花荣上梁山的原因
    宋江为什么要经常带着花荣,水浒英雄当中很多的都是脾气粗暴的大男子汉,其实有一位让很多读者或是剧迷们都印象深刻的就是花荣了,作为有外貌,有人品,有武功的代表,花荣是因为什么走上梁山的呢,在去了梁山泊以后,宋江一般总是带着花荣,到底是什么原因。
    12-31 梁山宋江
  • 水浒梁山好汉对待女人的残忍手法 实在变态!
    真正看过水浒传的人就知道,梁山好汉其实没几个真正好的。他们也有黑暗的的一面,其实不过是些打砸抢杀之徒,好汉们杀起女人来可是一点不手软,大多是虐杀。下面小编就要狠狠揭露好汉们的罪行。欢迎大家交流讨论。NO.1 宋江杀阎婆惜阎婆惜给宋江到了绿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