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安葬在哪 张廷玉的死因是什么

   2020-05-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张廷玉十分长寿,在83岁时高寿生病去世,他曾在雍正时期极度受到赏识和提拔重任,却在乾隆当朝后饱受排斥,屡遭冷门,却在死后由于乾隆突然转变态度破例进入太庙,那么这位政治待遇落差如此之大的大臣,他去世以后的墓在何处呢?张廷玉出生在安徽桐城,于是

张廷玉十分长寿,在83岁时高寿生病去世,他曾在雍正时期极度受到赏识和提拔重任,却在乾隆当朝后饱受排斥,屡遭冷门,却在死后由于乾隆突然转变态度破例进入太庙,那么这位政治待遇落差如此之大的大臣,他去世以后的墓在何处呢?

张廷玉出生在安徽桐城,于是他逝世以后便落叶归根,其墓地也建造在家乡桐城,总共占地七千多平,已经列入国家重点文物名单,受到了保护。

纵观该墓园,由方位上看,整个的朝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结构上是围绕着墓冢向四周扩散,看上去成扇状,由上至下的功能作用不同。墓的顶端用于摆放祭祀物品,比如供奉时用的桌子、香炉、烛台等等。墓的中间是留给后人用于跪拜的场所,左右两排分别陈设了很多座石头雕像,有动物、兵俑,还竖有碑文。张廷玉墓最底部的位置是享堂,用于张家家族族谱以及人物生平事迹典故的记录。

这座张廷玉的墓其实并不是完好保存至今的,早在文革期间,它也未能幸免于难,惨遭了几乎毁灭性的破坏。之后由国家出资修整、重建了这座古墓,他才能保存下来,留存至今让我们能够看到。至1983年,该张廷玉墓正式列入文物名单。

张廷玉一生政路坎坷起伏,辅佐不同的皇帝遭受着不同的境遇,早期雍正对它的赏识,以及晚期受到乾隆的冷遇,他没能安享晚年,却在死后得到至高的殊荣。

康熙王朝张廷玉是谁演的

康熙王朝这部剧讲述了康熙帝的一生,从他青年时期到最后的驾崩,他遇到的人和事都完整地被拍摄出来。这部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好评。张廷玉作为雍正时期受到重用的人,其实在康熙时已经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并且受到康熙的褒奖。那么康熙王朝张廷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张廷玉在历史上初入仕途就是在康熙朝,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用,直到雍正登基,他才进入了国家的权力中心。而在康熙王朝这部剧中,显然不可能完整地复述他这么一个小配角的人生,那么康熙王朝张廷玉是什么时候出场的呢?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在这部电视剧中,张廷玉出场是在后期,即电视剧的第三十八集。在这一集中,康熙去巡视长城,索额图和纳兰明珠都劝说康熙重修长城,认为长城能够防守外敌入侵。但是康熙却认为防守外敌的主要功绩不在长城,而是在人,所以他决定永不修长城。张廷玉因为一句万里长城万里空的话引得康熙龙心大悦,立即提拔了他。

而张廷玉最重要的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十三集。在这一集中,张廷玉要运粮去漠北,在向孝庄辞行时,孝庄意识到自己和苏麻喇姑即将死去,就让张廷玉去找苏麻喇姑。希望能给康熙留下苏麻喇姑最后的话。而苏麻喇姑在给康熙写了一封信后,原本是要交给张廷玉的,但是最后却亲自烧掉了这封信,且让张廷玉转告皇上她的行为。但最终张廷玉什么都没说,让康熙和苏麻之间最后的联系都断了。

张廷玉的死因是什么

张廷玉一生政路坎坷起伏,辅佐不同的皇帝遭受着不同的境遇,早年雍正时期,备受赏识得到重用,可晚期由于得罪乾隆而屡屡碰壁受到冷遇,他没能安享晚年,却在死后得到至高的殊荣。然而作为政治待遇落差如此之大的一位大臣,张廷玉是怎么死的呢?

1749年,张廷玉已身处晚年,乾隆为了将其换掉,名义上假借其已是花甲之年,特许他每逢天气糟糕的时日可以不用上朝,实际上还特意找人代其职。张廷玉为人聪明得体,便主动提出辞职归乡,在得到乾隆同意以后他要求最后上朝一次。

最后一次上朝时,张廷玉进了了一份奏折,要求皇上能遵守先皇的承诺,保证其死后能进入太庙。乾隆虽然心有不满,但是同意了他的要求。谁知张廷玉得到承诺后没有亲自谢主隆恩,而是派儿子前去叩恩,这令乾隆火冒三丈,大肆指责张廷玉不懂规矩理法。张廷玉听闻后,次日便亲自进朝叩谢皇恩。

乾隆见状便明白定是有人走漏风声,于是借题发挥执意要追查该人,并借着这个名义指责张廷玉在皇宫中安插线人间隙,发展私党,于是将之革除爵位。

人倒众人踩,群臣见状便纷纷劝告皇上,张廷玉原是没有资格入庙的。但碍于先帝的承诺,乾隆并没有罢免他入庙的权利,而是将他免官,以工作赎罪。

次年,张廷玉借学生去世之名要求归乡,并主动提出放弃入庙的资格。乾隆认为他不识时务,非常时期还要回家,便通过审判罢免了他入庙资格。

1755年,张廷玉病逝,原本已无资格入庙的他,乾隆却一改常态,认为他一代老臣,使其进入太庙。

张廷玉的生平简介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

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

雍正继位后,张廷玉颇受赏识与重用,开始在政场上大显身手。他协理翰林院文章事务,晋升为礼部尚书,成为《世宗实录》的副主编。随后,张廷玉逐渐成为皇子的老师,以及乡试主考官。后由于其文笔写作深符皇帝的心意,又担任了《明史》的主编。

张廷玉做事聪明老练,思维谨慎周到,且文笔出众,才气尽显,因此深得雍正的宠信与提拔。国家大事上,无论军事还是政务,雍正都与之商议,参与决策,且当时国家的古书典籍也大都出自他笔下。1726年,张廷玉升为大学士,参与军务,着手改善军机制度。

雍正去世后,张廷玉受遗诏之令其死后可进入太庙。乾隆初期,张廷玉任总理大臣掌理事务,后年近花甲,逐渐不得乾隆待见,他深明皇上有意将他换之,便主动请辞。后张廷玉请求皇上保留其入庙之位得到允许后,未亲自进朝叩谢,受到怪罪,被削伯爵之位。后由于学生去世执意归乡,使皇上大怒,取消其入庙资格。

张廷玉于84岁病逝,死后乾隆改变态度,认为其一代老臣,仍使其入庙,成为清朝唯一入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后人是谁

张廷玉,作为清朝唯一死后破例进入太庙的汉臣,有一个弟弟张廷璐,也是历任三朝的大臣,学识丰富,是乾隆年间最被看中的提督学政,那么此外张廷玉在历史上还有哪些后代呢?

张廷玉有三个儿子,其中他本人偏爱长子张若霭,世袭其爵位,张若霭与张若澄均擅长书画、诗文,留下不少传世佳作,藏于全国各大博物馆,此外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张若溎,也于朝中任职。

张若溎,字若谷,生于安徽桐城,与清朝雍正年间中进士入仕,被任命为兵部主事,后来调职为员外郎中,升为御史大夫、晋给事中,直至刑部侍郎,任左都御史。此外,张若溎还就任殿试读卷官以及乡试的考官,出任山东地区的提督学政,总管书库馆。七十四岁时,张若溎因生病辞官退休,十分长寿,去世时享年85岁。

除了儿子外,张廷玉在历史上还有一名著名的藏书家后代。张师亮是张廷玉的五世孙,字筱渔,家乡也是安徽桐城,于咸丰六年中进士入官,在江西南昌任丰城县令。张师亮偏爱收藏史书典籍,他的藏书阁命名为笃素堂、杨云石山房,其中他收藏的明清刻本最多,写本有各种杂稿、文集,其他还有各种经礼精品。除了藏书以外,张师亮还收藏各种各样的印刻以及多种手抄秘籍。如今藏于美国的明万历时期的文心雕龙刻本,里面就含有张筱渔氏手抄秘笈的印刻。

张家书香门第,家庭教育的氛围良好,因此多出人才。

鄂尔泰、张廷玉的命运

鄂尔泰和张廷玉都是雍正时期极其受到赏识与重用的心腹大臣,雍正去世前,特意表彰二人对朝廷所作出的贡献,为肯定其政治地位与价值,封二人死后可进入太庙。这显然雍正担心自己驾崩后儿子会迫害两位老臣以此来巩固君威,可谓是煞费苦心来保护两位大臣。

雍正本人对科举出身的官员并不感冒,他偏爱的几位大臣例如鄂尔泰、李卫都不是进士考入宫中,唯独张廷玉是个特例。张廷玉深识大体,做事情十分谨慎小心,思维灵活变通,且在修前朝实录时,删除了很多对雍正不利的记录,因此十分受到雍正的信任。

雍正年间,张廷玉升至大学士,并在军机处任第二把手,皇上优待于他,由于张廷玉自小生活清贫,对于皇上的赏赐十分感恩。而此时的鄂尔泰是军机首席大臣,二人皆有众多亲信在朝中任官,也吸取了很多官臣势力。雍正注重打击私党,但由于过于重任鄂尔泰与张廷玉二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张廷玉为首的汉官党,以及鄂尔泰为中心的满官党,而二党也在明里暗中互相较量。

乾隆十年,鄂尔泰生病离世,乾隆一开始按照先帝遗旨使其进入太庙,后来为了打击其党,又以文字狱罪名将其移出太庙。鄂尔泰去世后,张廷玉汉官党一枝独秀,乾隆自然不能容忍,想方设法将其替换下来,得到张廷玉的主动辞官便同意。后来张廷玉由于入太庙的事情得罪了乾隆,被罢免入庙资格。

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因病去世,乾隆转变态度使其入庙,张廷玉也成为历史上唯一入庙的汉官。

 
标签: 张廷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于敏中 张廷玉得意门生竟然大肆贪污
    于敏中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军机大臣,是张廷玉的得意门生。他前半生处事谨慎,后结交太监,贪污数百万两。死后被撤出贤良祠。于敏中出生在江苏金坛,于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乾隆二年,二十四岁的于敏中考中状元,在翰林院供职七年,被调任“起居注官”。起居
    12-16 张廷玉
  • 张廷玉 一个清朝公务员的海市蜃楼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字衡臣,号澄怀居士,29岁就中了进士,他老爹是康熙朝的大学士张英。在他小时候,有家学渊源;当了官之后,还有老爹天天指点朝堂政治怎么玩;他自己禀赋又很好,气度沉稳,一看就有人臣之相,几乎就是给大清王朝量身定制的一个宰相种子
  • 张廷玉 大清王朝中唯一配享太庙的异姓汉臣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功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清朝太庙前殿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东庑以功勋王公配享,前殿西庑为满臣功臣配享。整个清王朝2
  • 乾隆大骂张廷玉 揭开了假温柔的面纱
    上接:1749年78岁的张廷玉疯了一样吵着退休,乾隆百般拖延(1749年乾隆用鄂党为刀钝割张党,张廷玉说我要退休其他都不管)乾隆爱玩虚,唯一进入清太庙的80岁汉臣张廷玉真是糊涂(乾隆爱玩虚的,够狠!不体谅年近80的三帝老臣张廷玉)第二天一早
  • 三朝元老张廷玉晚年遭遇为什么反而那么凄惨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张廷玉偏爱长子张若霭,小小年纪便登科中举
    12-07 张廷玉
  • 乾隆皇帝为何不待见大臣张廷玉的原因是什么
    张廷玉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不贪财、不拉帮结派不揽权、做事稳重的人,所以雍正皇帝很喜欢他。张廷玉生前经历了三个朝代,可是他在生前却不受乾隆的“待见”,虽然他死后乾隆为他做足了面子。张廷玉是怎么死的呢?乾隆为何不“待见”张廷玉呢?张廷
  • 张廷玉的生平简介 张廷玉的死因是什么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雍正继位后
    11-26 张廷玉
  • 后人对清朝大臣张廷玉的历史评价是怎么样的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雍正继位后
  • 张廷玉自作自受 晚年被乾隆羞辱的一文不值
    雍正十三年八月,弥留之际的雍正帝,没有忘记安排他的老臣,在他的遗诏中嘱咐了让鄂尔泰和张廷玉配享太庙,这让嗜名如命的张廷玉视为了光宗耀祖的殊荣,因为大清朝能享受此待遇的汉臣就他一人,连清初那位被皇太极宠幸的范文程也没有此等荣誉。但是,遭逢也要
  • 揭秘:历史上张廷玉靠什么做到清朝最高官位?
    重满轻汉,一直是清朝惯用的统治策略。但即便如此,在汉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权高位重的佼佼者,比如,周培公、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人都曾在清朝官居高位,要说在清朝做官最大的,却另有其人。在清朝,官位最大的汉人,应属张廷玉。张廷玉辅佐了清朝的三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