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歌女杜秋娘 从青楼歌妓到唐宪宗贴身女秘书

   2020-07-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读过《唐诗三百首》迁本的人大概都知道此书的压卷之作是唐代才女杜秋娘的诗作《金缕曲》,其中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句更成为千古传唱佳句。而对杜秋娘慕名已久的唐代大诗人杜牧所作的五言长诗《杜秋娘诗》则写尽了这位名动天下的一代才女

读过《唐诗三百首》迁本的人大概都知道此书的压卷之作是唐代才女杜秋娘的诗作《金缕曲》,其中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句更成为千古传唱佳句。而对杜秋娘慕名已久的唐代大诗人杜牧所作的五言长诗《杜秋娘诗》则写尽了这位名动天下的一代才女从青楼歌女到皇帝嫔妃、再到流落江南的民妇的坎坷曲折的一生。那么,杜秋娘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她是怎样沦落为烟花女子的?又是怎样走进皇宫成为皇帝嫔妃的?而最终为什么走不出青楼歌女的悲惨命运呢?

杜秋娘原是润州人,虽出身寒微,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江南女子的秀丽与文采她身上尽数体现,作为歌妓曾风靡了江南一带。她十五岁时,艳名高张,使得镇海节度使李锜心醉神迷。这位节度使便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一般的歌舞妓都是学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杜秋娘色艺双全,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了出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一曲听罢,李锜对杜秋娘更是刮目相看,大为欣赏,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就这样,李锜与杜秋娘便成了一对忘年夫妻。

此时正逢唐德宗李适驾崩,李诵继位,是为顺宗。这位顺宗皇帝因病体不佳,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年轻气盛,一登基就决心扭转国内藩镇割踞的离散形势,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身为节度使的李锜为之大为不满,依仗手中的兵力,举兵反叛朝廷,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这场叛乱很快就得到了平息,李锜也在战乱中被杀身亡。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依据她的专长,宫中让她仍旧充当歌妓。

其实,杜秋娘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聪慧机敏。她趁着为唐宪宗表演歌舞的机会,再一次卖力地表演了她的经典节目《金缕衣》。唐宪宗这时倒正是青春“少年时”,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这位少年天子。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艳照人,气韵绝佳,在众多佳丽中独具风采,况且此曲还是由她亲自创作,才情也非同寻常,唐宪宗不禁为之心动,便册封杜秋娘为秋妃。

杜秋娘在唐宪宗身边,似乎既是爱妃,又是玩伴,也是机要秘书,几乎占居了唐宪宗的整个身心。当大唐王朝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唐宪宗可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他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唐宪宗此时还不到三十岁,而宪宗则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做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她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无不别具风韵,让年轻的唐宪宗为之沉醉。春暖花开时,他们双双徜徉于山间水涯;秋月皎洁时,又对对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时,共同调教鹦鹉学念宫诗;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灯下对弈直至夜半。期间情深意挚,颇似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翻版。然而,比起杨贵妃,杜秋娘又高一筹,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著痕迹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

唐宪宗执政之初,由于锋芒凌利,对藩镇采取强压手段,引起藩镇纷纷的不满。后来番邦犬戎侵犯大唐边境,唐宪宗对藩镇施以宽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兴。唐宪宗之所以能及时转变态度,除了朝廷大臣的建议外,重要的还是杜秋娘常吹枕边风的结果。这位既是爱妃、又是秘书的知名才女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

这时大唐王朝初露太平景象,有些大臣就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动乱。这样建议颇符合唐宪宗铁腕治国的思想。但杜秋娘闻言后则说:“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见识深远,入情入理,让唐宪宗不能不信服,于是,就采纳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

杜秋娘深得唐宪宗的专宠,从这里可见一斑。幸而秋妃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虽然拴住了宪宗的心,但并没使他沉溺于享乐而忘却国事,相反的倒是潜移默化地帮着他治国安邦。这种夫唱妇随,同心协力的日子,又岂是一般的“折花”之乐。

谁想,元和十五年新春刚过,唐宪宗就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上,年仅四十三岁,正值年盛体强之时。有人说宪宗是服食长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追究了。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马潭等人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

此时,进宫十二年,年已三十开外的杜秋娘,在宫廷中颇有声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对她相当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

不久,杜秋娘被派为穆宗之子李凑的保姆,负责皇子的教养,杜秋娘自己没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爱倾注到李凑身上。但唐穆宗李恒是个好色荒淫的皇帝,即位后,很快就沉迷于声色游乐之中,藩镇相继发生叛乱,河朔三镇再度失守,他都不闻不问。已做保姆的杜秋娘则在一边冷眼旁观。

长庆四年,不满三十岁的唐穆宗竟又莫名其妙地一命呜呼;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贪玩,特别喜欢击毬的游戏和在深夜里捕猎狐狸,天天带着一班太监东游西荡,花样百出,还不时地发一顿小皇帝脾气,无缘无故地将身边人痛打一顿,根本谈不上操心国事。

宝历二年腊月冬寒,唐敬宗夜猎回宫后,又与宦官刘克明及击毬将军苏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饮。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灯火忽然被一阵狂风吹灭,待再点亮时,人们发现小小年纪的唐敬宗被弑于内室,这时他还不过是十七岁。看到有机可乘,枢密使王守澄又与宫内太监内外勾结,保举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入宫即位,是为唐文宗。因唐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太监手中。

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眼看着李家皇帝一个个被太监所害,又一个个在太监操纵下登基,简直成了太监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调教下,漳王李凑养成一副有胆识的个性,并立志要作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眼看时机即将成熟,杜秋娘周密筹划,与朝中宰相宋申锡密切配合,企图一举除掉王守澄一伙的太监势力,废掉文宗,把李凑推上皇帝宝座。

无奈太监的耳目众多,虽然杜秋娘的计划十分隐秘,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好在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便严加处置,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放归故乡,结束了她这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

当年杜秋娘入宫之时,杜牧还是年仅五六岁的孩童,因随祖父杜佑入朝,观赏过杜秋娘的歌舞,也认识了这位多情的才女。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杜牧于太和年间在宣州宣歙观察使幕中,还对杜秋娘十分关怀。太和十七年,杜牧孑然一身,路过镇江,在金陵渡口恰遇韶华已逝、鬓发斑白的杜秋娘。朝廷多事,人世沧桑,一个是壮志未酬,浪迹天涯;一个是百劫千磨,终身报恨。故旧重逢,恍有隔世之感,杜牧一气呵成长达一百一十三句的五古长诗《杜秋娘诗》并序。开头直道:“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共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秋持玉器碎,与唱金缕衣……”。借记叙杜秋娘的经历,以抒发人生穷达变化不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慨叹,表达了诗人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惆怅心情。此诗当即为张裕所赞赏,并写题为《读池州杜员外杜秋娘诗》一首:“年少多情杜牧之,风流仍在杜秋词。可知不是长门闭,也得相如第一词。”

自古女子的命运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寒微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标签: 唐宪宗 青楼 歌妓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唐宪宗李纯 竟是一个能与唐太宗并驾齐驱的皇帝
    唐宪宗李纯,原名李淳,被立为皇太子以后改名。他是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长安宫中。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
  • 唐宪宗 一个害死生父赶母出宫的最不孝的皇帝
    对生身父亲如此不孝,唐宪宗不是历史第一人,因为权力的斗争历来相当残酷,利欲尚且熏心,何况九五之尊!父子相残、手足搏杀等案例在历史上非常之多。但是,将生身母亲赶出家门,十年而不去看望,如此忤逆不孝的皇帝,翻遍典籍,也找不到第二个,唐宪宗无疑是
    12-28 唐宪宗
  • 唐宪宗女真源公主简介 真源公主驸马是谁?
    真源公主(?—?),唐宪宗李纯女,母不详。始封安陵公主。公主下嫁杜中立。杜中立是杜羔的儿子,字无为,以门荫历太子通事舍人。文宗相亲后拜著作郎,当月,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据说曾是个浪荡少年,有个相面的说他以后会当大将,后来果然成为沧
  • 奇案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是谁?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经历和唐玄宗李隆基颇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缔造了一个中兴盛世,结果却又败在了自己的手里,遗恨千古。唐宪宗李纯出生于公元778年,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唐德宗李适即位,李适十分喜爱
    12-25 唐宪宗
  • 如何客观评价唐宪宗李纯?唐宪宗是个好皇帝吗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顺宗长子,唐代皇帝,805年―820年在位。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李纯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李纯在位15年
  • 唐宪宗李纯缔造中兴盛世为何还是失败了?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经历和唐玄宗李隆基颇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缔造了一个中兴盛世,结果却又败在了自己的手里,遗恨千古。唐宪宗李纯中兴唐室唐宪宗李纯出生于公元778年,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唐德宗李适
  • 唐宪宗不立皇后的真相 防止干涉宠爱别的女人
    在古代,皇帝登基,册立皇后,既是国家之大事,亦是皇家天经地义之事。大唐王朝的辉煌,虽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皇帝册立皇后之大事,却从来不曾被偏废过。当然,也有为了怀念已故的贤德皇后,而不再册立皇后的,如唐太宗。可到了唐宪宗这一代,他却一改祖
    12-18 唐宪宗
  • 唐宪宗不立皇后真相 防止干涉宠爱别的女人
    在古代,皇帝登基,册立皇后,既是国家之大事,亦是皇家天经地义之事。大唐王朝的辉煌,虽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皇帝册立皇后之大事,却从来不曾被偏废过。当然,也有为了怀念已故的贤德皇后,而不再册立皇后的,如唐太宗。可到了唐宪宗这一代,他却一改祖
  • 唐宪宗李纯怎么死的?唐宪宗李纯陵墓在哪
    唐宪宗李纯怎么死的?唐宪宗李纯陵墓在哪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顺宗长子,唐代皇帝,805年―820年在位。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李纯即位后,励精图
  • 唐宪宗是吃丹药死亡的吗?唐宪宗死亡之谜简介
    唐宪宗(778—820,李纯)号称唐朝中兴之主,比起那些昏君庸主来还是有一番作为的。但他后来自以为功绩已着,天下太平,便渐渐骄侈起来,不但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楼宇;而且笃信佛教,欲求长生,曾下诏遍求天下方士,搜寻偏方,使其实现长生不老的宏愿。
    12-10 唐宪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