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做的这些事 成全了百姓 却毁了自己

   2020-12-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因为死的突然,被归入了“暴亡”行列。关于他的死因,各种说法都有,民间小说野史更是以此为题材描绘出了种种生动逼真的故事。故事本身其实没有确切的证据,关键在于一位大清皇帝死后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传闻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因为死的突然,被归入了“暴亡”行列。关于他的死因,各种说法都有,民间小说野史更是以此为题材描绘出了种种生动逼真的故事。

故事本身其实没有确切的证据,关键在于一位大清皇帝死后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传闻,仅仅凭着民间的小说家或是几个政敌就能掀起这么大的浪吗,不要忘了,在封建社会,任何一种关于皇帝的言论都面临着诛灭九族的生死考验。

那么另外一种可能性会更大,就是雍正皇帝的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的政策,损害了众多官僚集体的利益,因而被冠上了种种恶名。

要说雍正这皇帝当的真是不轻松,受苦受累不说,精神上还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从登上皇位那一天开始就和谣言相始终,人们也热衷于添油加醋的传播雍正的篡位和杀兄弑弟谣言。这一切的真凶就是雍正近乎苛刻的政策,他让方方面面的人感到了紧张、重负和恐惧。

换句话说,雍正是结结实实的得罪了很多人,概括一下有几个方面。

整顿吏治

雍正一上台就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他成立会考府,就是对官员财政进行审计,审计出问题就被严肃处理,譬如说户部亏空了二百多万两银子怎么办?想吃霸王餐,贪完就脚底抹油那是门都没有,凡是有关的堂官,在任的、离任的一律退赔。

这是一个狠招,所以此例一出,对官场的腐败风气给予了很大的震动。国库也比康熙的时候更加充裕了,有学者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早已衰亡。”但是那些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不敢拿的贪官也就恨得牙痒痒,巴不得这种主子早点被谣言咒死。

设立军机处

雍正之前军事方面的大事是由议政处来处理的,行政方面内阁处理。雍正在议政处和内阁之外又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开始只有二三人,后来多到八九人,军机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在内阁之上,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而同时,权臣的权力被削弱了,各种“方便之处”当然也就没有了。

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也不是雍正原创的,早在顺治晚年就有,康熙的时候就很多了,康熙的时候,有资格上密折的大约就一百多人,雍正将他发扬光大,人数增加到了1200多人,这就扩大了信息的来源。

密折不通过内阁就直接呈给了皇帝,雍正的批示也直接发还到了本人。但是不可否认,这种鼓励官员互相检举的形势搞得人心惶惶,其副作用和明朝的恐怖组织锦衣卫不相上下,所以满朝官员敢怒不敢言。

摊丁入亩

这是雍正赋税改革的一个大手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都要交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头税摊入土地,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无地的不交。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阶级。

那些有钱有权发言的人掌握着舆论的权力,而那些贫民百姓得到好处想歌功颂德也没地方去。但是这项政策也滋生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刺激人口增长,康熙五十年以后,老爷子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了乾隆的时候,中国人口已有3亿,道光的时候达到了4亿。

废除贱籍

清朝沿袭了明朝的户口制度,有军籍和民籍,民籍就是士农工商。而贱籍就是贱民,不属于士农工商,他们不能读书,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世世代代身份不能改变。

这些贱民身份很低下,从事一些人们看不起的工作,雍正下令将贱籍编为民籍,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是这些贱民捞到了好处没用,他们不会写字,不会著书,不懂炒作,顶多就是在家烧烧高香,拜拜雍正罢了。而那些恨雍正的可就不一样了,贱民原本是他们的奴役,现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他们自然要通过各种方式暗中攻击诋毁。

火耗归公

清朝流通的是金属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都有一定损耗,所以要征收一定的损耗费,这项税收叫“耗羡”或是“火耗”,一般由地方州县征收,当然收上来的就进入了自己的腰包。

火耗没有确定的比例,州县官随心所欲,从重征收,人民负担苦不堪言。雍正实行的“火耗归公”,将此项附加税变为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了办公费用外,剩余的作为“养廉银”发给各级官吏。

但是不管拿到多少养廉银,始终没有以前收入那么高,雍正此举又挡了很多贪官的发财之道。

改土归流

我国西南及其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其实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上,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嫣然就是个土皇帝。

雍正即位以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众多土司,改为了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对,雍正坚决派兵平定。这一招,打击和限制了土司割据和特权,损害了这些土司们的特殊利益。

开放洋禁

雍正之前大清严格海禁,但后来考虑到沿海百姓快穷到吃不上饭了,雍正五年,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允许民众与南洋开展贸易。

虽然还有很多限制,但相比之前的政策,已经算是很开明了,这种照顾小本商人的正当利益深得百姓的拥护,但又触及了那些原本垄断贸易的官员和地主集团,雍正的这一暗箭怕也是躲不过去了。

正是雍正实行的这些重大措施,才为后来的乾隆奠定了基础,人都是雍正得罪的,好处全让乾隆给占了。雍正无论在性格上还是政策上都让他“失宠”于官僚阶级,得罪官僚集团的后果就是引发了各种口诛笔伐,雍正自然也就“青史留恶名”了。

最后要指出的是,雍正治国的成绩和勤政的精神,在中国帝王中可以给他颁一个“最佳导演奖”,因为两个最佳演员奖被康熙和乾隆得了,尽管屈居于幕后,但一点都不比这两人差,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这祖孙俩。

 
标签: 雍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雍正皇帝怎么样 雍正皇帝是怎样的人
    雍正皇帝怎么样 雍正皇帝是怎样的人
    1、雍正可以说是一位明君,治理国家的能力很强,但是雍正也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因此犯下了许多错误。在明代,他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如果没有雍正,会不会有后面的乾隆盛世还两说。2、首先,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化简了繁琐的政务,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进一步
  • 雍正皇帝怎么死的 雍正到底怎么死的
    雍正皇帝怎么死的 雍正到底怎么死的
    1、暴死。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无论是他的皇后皇子,还是身边最得宠的大臣都没有丝毫心理上的准备。2、据雍正朝大学士张廷玉的《自订年谱》中记载,雍正帝在临终之前,没有丝毫一病不
  • 清雍正时期瓷器用什么青花料 清雍正时期瓷器用怎样青花料
    清雍正时期瓷器用什么青花料 清雍正时期瓷器用
    1、雍正青花的钴料大多用浙江所产的青料。这点可以从文献上得到确认。明代万历以后,官窑青花器的精品开始采用浙江所产的青料,从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可得到证实。 2、这种以浙料为贵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乾隆时期。例如清《南窑笔记》比较详细地记载
  • 雍正的温裕皇后是谁 雍正的温裕皇后是哪位
    雍正的温裕皇后是谁 雍正的温裕皇后是哪位
    1、原型是孝敬宪皇后。孝敬宪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于康熙二十辛酉年五月十三日,乌喇那拉氏,雍正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内大臣费扬古之女。2、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赐封给当时的皇四子胤禛为嫡福晋。
  • 揭秘雍正即位后为何重用允禩 其中有何玄机?
    一般来讲,皇帝驾崩,若嗣君年幼,则挑选辅政大臣或顾命大臣以佐之,清朝最著名的就是康熙年间的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还有就是同治登基时的八位辅政大臣,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肃顺为首。长君继位之后,又有不同,比如雍正登基
    12-31 雍正
  • 雍正和乾隆为何不用清官而大肆使用“贪官”
    有人认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有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的砥砺、导扬与合理的制度保证相结合,方能收到实效。吏治腐败问题是历
  • 年妃 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不是含恨而死
    《甄嬛传》中的年妃恃宠而骄,帐着显赫的家势和皇帝的宠爱在后宫横行霸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得知自己宠冠后宫多年是因为皇上为了安抚年式一族,虽独宠多年但是一直不孕竟是因为皇上为了平衡前朝势力而不让她生有子嗣后,伤心欲绝,撞墙而死。死前的一句“
    12-31 妃子雍正
  • 齐妃 为雍正生下唯一存活女儿的妃子
    齐妃是雍正皇帝的妃嫔之一,也是雍正妃子里少有的汉人妃子,她父亲是知府李文烨。在雍正还没登基之前,就进了当时的雍亲王府,成为侧福晋。齐妃早期也颇受雍正宠爱,在十年间为雍正生下四个孩子。儿子有弘盼,弘均,弘时,不过三个儿子,只有弘时活了下来。还
    12-31 妃子雍正
  • 雍正皇帝死亡之谜 曹雪芹为爱情下毒致死?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白天还在照常理政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按照《上谕内阁》等官方记载,早在雍正七年,皇帝就得了一场大病,此后虽好转,但身体一直未完全康复。雍正十三年八月后,雍正病情加重,但始终没有停止政事。八
  • 雍正为何要除掉功臣年羹尧
    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的,也没有道出年、隆遇难的真相。雍正为了制衡胤禩、胤禟、胤禵,搞了一些政治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