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离君临天下仅一步之遥 为何他甘心放弃?

   2020-03-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笔者是个历史爱好者,对于中国古代的各时期历史都有所涉猎,但是相信经常关注学堂的朋友在笔者所写的文章中会发现,有关清朝的文章相对较少。其中有何缘故呢?实事求是的说,是因为充斥荧屏的各种清宫戏,抛却很多粗制滥造的道具不说,光说那些离奇、狗血的剧

笔者是个历史爱好者,对于中国古代的各时期历史都有所涉猎,但是相信经常关注学堂的朋友在笔者所写的文章中会发现,有关清朝的文章相对较少。

其中有何缘故呢?实事求是的说,是因为充斥荧屏的各种清宫戏,抛却很多粗制滥造的道具不说,光说那些离奇、狗血的剧情,便让如笔者这样一直读正史的人群避之不及。连带着,笔者也提不起太大的兴致来写关于清朝的文章了。

不过最近一直在阅读高阳先生的有关清朝皇帝的历史大作,对于发生在满清入关前夕、皇太极死后的一系列政治变故,颇有感触。尤其对于那位毁誉参半、一度离皇位仅仅一步之遥的睿亲王多尔衮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脑海中不自觉的浮现出马景涛那张咆哮的有些扭曲的面孔)

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虽然在死后,遭受到了顺治皇帝的政治清算:削夺一切爵位、开棺戮尸,生前有多荣光,死后便有多悲惨。

等到这些恩怨情仇散尽的百十年后,乾隆皇帝总算为多尔衮翻了案:“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

算是肯定了这位在清初历史上具有浓墨重彩地位的政治人物的历史功绩。而关于他的故事,则必须要从皇太极死后,围绕大位所进行的争夺开始说起。

(一)

公元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清朝第二代统治者皇太极突然离世,在他统治的十七年时间内,先后征服了朝鲜和漠南蒙古,在此后与明朝的军事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大大的增强了满清的实力。同时,注重任用汉人、发展生产,为满清入住中原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的突然离世,对于满清来说,绝对是个重大的打击。让这个新兴的王朝暂时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因此各方势力为了争夺皇位,竞相奔走、各出奇招。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目前能够左右皇位最终归属的几方势力。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1.28—1643.09.21),即清太宗,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首先便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作为努尔哈赤时期便已经战功卓著的老资格勋贵、先帝皇太极的兄长,加上自己手中两红旗的实力.虽然年事已高(六十一岁),自己对皇位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同时,他身上有政治污点,曾经在努尔哈赤时期,和自己的庶母、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之间存有暧昧,受到努尔哈赤的严厉训斥),但是他表态支持谁,无疑具有很重的份量和很大的影响力。

其次便是肃亲王豪格,他是皇太极的长子,此时三十五岁,正当盛年,加上多年戎马生涯,颇有战功,他是个战场上的绝对勇将,但是却相对缺乏政治眼光,为人处事不够细致和谨慎,因此在皇太极时期,有三次受到降职和罚款的处理。虽然一直在军事上受到重用,但是笔者推测,很有可能正是因为豪格自身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才让皇太极从来没有流露出立其为继承人的想法,毕竟皇太极下面还有好几个儿子,加上皇太极自己也没有想到死亡是如此的突然,因此皇太极自己很有可能存了再等几年,自己其他几个儿子长大以后综合考量后在做决定。毕竟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帝王,选择继承人是慎之又慎。不过这些随着皇太极的突然去世,只能变成永远的谜团了,依靠自己先帝长子的优势和军中的地位,豪格自然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最后便是睿亲王多尔衮了,他是皇太极的十四弟,此时三十二岁,同样年富力强,而且他不仅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在朝廷中更是受到皇太极的器重,命其主管吏部,汉人范文程、洪承畴等都和其有不错的交情,在以往处理朝鲜和蒙古之间的事务上面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干算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加上他两个兄弟阿济格和多铎所掌管的两白旗。多尔衮自然也对皇位抱有很大的期待。

几日后的沈阳崇政殿,一场将决定清朝未来的重大会议开始了,议题当然只有一个:立谁为皇帝。

两黄旗的精锐士兵将皇城团团围住,大殿内的气氛也是剑拔弩张。

两黄旗的两个代表人物索尼和鳌拜抢先发言,他们态度非常坚决:必须立皇子为帝。被搅了兴致的多尔衮以扰乱会议秩序为由将两人逐出大殿。

紧接着,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提议拥立多尔衮为帝,多尔衮未置可否。他在观察在场众人的神情,当一看到一双双怒目相向的目光都是从两黄旗的大臣中射出时,他在心底感概:先皇在位十七年,果然是深得人心,我若想要登基,看来是大费周章了。

爱新觉罗·多铎(1614.04.02—1649.04.29),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多铎是个急性子,他看到多尔衮陷入沉默中,立刻大声对多尔衮道:“十四哥如果不愿意当这个皇帝的话,就立我为帝,我的名字是出现在太祖遗诏里的。”

多尔衮立刻反驳道:“不仅你的名字在太祖遗诏里,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也有”。言下之意,你两人都不合适。

多铎又道:“那就按照长幼顺序,拥立礼亲王代善为帝。”

听闻此言后,须发花白的礼亲王代善连忙站起身来,摆摆手道:“我一把年纪了,没有这个雄心壮志了!睿亲王多尔衮如果有意为帝,自然是国家之福。不过既然他不愿意。我看不如还是拥立皇子,肃亲王豪格是皇长子,自然是众望所归。”他话音刚落,两黄旗一众大臣纷纷附和。代善的意思很明确:我不想趟这趟浑水,还是让你们两方争去吧。

多铎心中暗骂了一声:老狐狸。

肃亲王豪格自然将各方表情尽收眼底,不过他也知道,如果要强行上位,势必难过多尔衮兄弟这一关,弄不好八旗内部首先得火并一场。主意已定,他决定先退出会场,再作打算,于是他冷冷道:“我福薄,不配担当如此重任”。说罢也离开了会场。

他一退场,此次会议自然开不下去了,两黄旗和两白旗一直不对付,在两方大臣的骂骂咧咧中,这次会议无疾而终。

(二)

一连数日,此事陷入了僵局,不管是豪格,还是多尔衮,都知道想上位,绝非易事。双方虽然有矛盾,但是都不想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国不可一日无君,因此满清上层各方势力都在苦苦思索一套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最终,还是多尔衮棋高一着,他在十日后的会议上提出:拥立九皇子福临为帝。豪格支持者济尔哈朗为第一辅政王,自己则为第二辅政王。

济尔哈朗何许人也,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皇太极时期的四大亲王之一,从小和皇太极一起长大,和其感情非同一般,成年以后,以恭顺得到皇太极的信任,同时在战场上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因此他也得以成为一旗旗主,执掌镶蓝旗。一向比较沉稳的他对眼前的形势洞若观火。

对皇太极忠心耿耿的他自然希望将帝系一脉留在皇太极的子嗣中,但是看到多尔衮一方的实力如此强大,他对拥立豪格继位也有些信心不足。多尔衮抛出的这套方案高明就高明在,可以照顾到各方的利益。

当然,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便是闻名于后世的孝庄皇太后,也就是顺治皇帝的生母,虽然在目前留存的史书记载中,没有什么明显的关于她参与此次夺位行动的记载。但是只要和大家说一件事情就明白了,此时皇太极在世的儿子共有八个,从排序上来说,福临非常靠后。

两黄旗的主张一直是先帝之子,而多尔衮偏偏那么多人都不挑,唯独挑中了福临,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和孝庄皇太后之间结成了政治同盟,得到了孝庄皇太后的某种承诺,而且六岁的福临相比其他几个年长的皇子,更易于控制,才让他义无反顾的推福临上位。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很多真正的高人便是躲在历史的背后,影响历史的进程。无疑,孝庄皇太后,便是这样的人。

当然,有一点需要说明,多尔衮推举福临上位并不是他高瞻远瞩、胸襟开阔的表现,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不过,此举客观上保证了八旗内部的统一,使得满清避免了一场因夺位可能引发的政治动荡和军事风波,为此后入主中原积蓄和储存了力量。在紧要关头,懂得权衡和进退,多尔衮也不失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事实上,他此后的表现,也无愧这个称呼。

于是,在各方势力的妥协下,年仅六岁的福临登基为帝,是为顺治,而政治谋略出色的多尔衮很快便使出手腕,将济尔哈朗排挤出权力核心,自己大权独揽。

此后的数年间,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当时全中国最顶尖的人物,如吴三桂、李自成、张献忠等,或在其手中败亡,或投至麾下,为其所驱使。清军也席卷天下,成就了大一统的伟业。

多尔衮的名号也一变再变,“叔父摄政王”、 “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直至死后被追赠为“成宗义皇帝”。这些名号的更迭,背后是其煊赫权势的集中体现。

豪格作为他的重要政敌,后来也被其迫害致死。包括被边缘化的济尔哈朗等人,在玩弄权术方面,不得不说,多尔衮是一个真正的高手。不过,仅仅在豪格死去的两年后,年仅三十九岁的多尔衮便因病去世。

早就对其心怀不满的济尔哈朗立刻上书控诉其罪名,在顺治皇帝的默许下,朝野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清算多尔衮党羽的政治运动,多尔衮一党被彻底清除出朝堂,由于皇位争夺而引起的多年的政敌间的相互迫害,至此也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标签: 多尔衮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到底如何 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到底如何 多尔衮
    1、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从国事上来说是君臣,从家事上来说是叔嫂。 2、大家知道,皇太极死后,并没有指定谁为接班人。多尔衮是有希望继承的,但他却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得到了群臣拥护。 3、母为子贵。孝庄被封为皇太后,深知顺治皇帝还小,皇
  • 揭密清初第一大疑案 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
    在野史中人们经常将她称为“大玉儿”,而在影视剧中,专门有一部连续剧,由景甜出演的大玉儿传奇,而这位孝庄文皇后到底是否如野史所说呢?又是否真的如传闻中一般下嫁给多尔衮呢?今天湘妹子带您一起来看看!孝庄太后,名为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
  • 清朝多尔衮的权利并没有像影视剧中那么大?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都是年富力强、战功卓著的人,而且都拥有着巨大的实力。但皇太极死后,这两个人却都也无缘成为皇帝。从实力去看,这两个人都有机会当皇帝的。问题是,皇位是天下利益的汇集之地,一个人能不能成为皇帝,绝不
  • 多尔衮或死于纵欲过度 曾向蒙古索取有夫之妇
    满族早先是娴于骑马射箭的民族。贵族酷好放鹰围猎,一则游乐,二则习武,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多尔衮从小也乐此不疲。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不慎坠马,膝盖受伤,涂以凉膏。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年仅39岁。多尔衮正值壮年
    12-29 多尔衮
  • 顺治将多尔衮鞭尸 他为何如此痛恨叔叔多尔衮?
    顺治继位之后,多尔衮就做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之间就发生了矛盾。第一,多尔衮是居功骄傲,独擅威权,顺治不满意了。第二,就是多尔衮把豪格给杀了,这个豪格带兵打仗,为清朝立下了功劳,下西安,战陕西,定四川,都是豪格。张献忠是豪格射死的,豪格带了大
  • 揭密 孝庄下嫁多尔衮为何没有留下后嗣呢?
    清朝的孝庄文皇太后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贤后,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就是他曾下嫁多尔衮。那么孝庄下嫁多尔衮为何没有留下后嗣呢?1643年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孝庄的五岁儿子福临在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渔翁得利,当上
  • 揭秘苏克萨哈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苏克萨哈在康熙时期是四大辅臣之一,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顺治帝对他的赏识和重用。顺治帝重用苏克萨哈,这主要是由于苏克萨哈举报了多尔衮的关系,苏克萨哈多尔衮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苏克萨哈原本并没有多么大的权力,只是多尔衮手下的一个亲信
  • 多尔衮为何死后遭清算 逼死豪格成导火索
    顺治七年秋天,多尔衮患病。据说是膝盖受了伤,他用了不该使用的石膏敷治,结果使病情加剧(《北游录》)。为了调治疾病,也为了改善心情,十一月中旬他率领诸王贝勒及大批八旗官兵到塞外打猎行乐。塞北寒冷的气候和行猎时过度的劳累,使多尔衮此行再也没能回
  • 为什么多尔衮妻妾成群却没给自己留下后代?
    说起多尔衮身边的女人,那实在是太多了,他的一生,妻妾有名有姓、能够知道其父母是何人的就有六妻四妾,而我们知道,历史上多尔衮就一个女儿,为什么多尔衮的其他妻妾都没有生育呢?多尔衮的六妻四妾结发妻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台吉吉桑阿尔寨之女),
    12-26 多尔衮
  • 揭开多尔衮塞外猝死之谜 可能因为其体弱多病
    塞外猝死之谜多尔衮摄政7年后突然死去,关于他的死因,官方史书记载含糊。满族早先是娴于骑马射箭的民族。贵族酷好放鹰围猎,一则游乐,一则习武,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多尔衮从小也乐此不疲。顺治元年(1644),一群日本人乘船遇险,漂流到今图门江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