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丢掉整个大陆只因下错了一步棋

   2020-02-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无论在国内国际的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虽然毛泽东领导的中共占有4分之一的天下,但中国的整个经济命脉和交通要道都在蒋介石手中,最主要是二战中的两个获胜大国美国和苏联都支持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在这样的国际国内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无论在国内国际的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虽然毛泽东领导的中共占有4分之一的天下,但中国的整个经济命脉和交通要道都在蒋介石手中,最主要是二战中的两个获胜大国美国和苏联都支持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共想要染指整个中国的领导权应该说还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梦想。

日本人的投降为国共两党的战略布局提供了新机会,谁在这盘棋上布下好局,谁就有了取胜的先机。双方的眼光同时看准了由日本人经营了十多年的东北,这是国共两党的真空地带,双方在东北的布局决定着战后中国的政治天平。

早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6月10日,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占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两个月后的8月10日午夜至8月11日晚6点的18个小时之内,朱德总司令连发七道命令调兵遣将部署进军东北。到抗战胜利后的半年内,中共已经将其兵力的近1/4调入东北,同时派出一大批地方干部随部队进入,使中共在东北迅速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

东北的战略经济地位,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充分的显现出来。张家父子在东北经营期间已经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后来日本人更把东北当成中国战场的大本营来经营。东北当时拥有3000万人口,物产丰富,工业、交通发达。除这些物质条件外,由于东北与苏联接壤,如果中共能够巩固在东北的势力,就能够直接受到苏联的支持,这对于影响双方势态至关重要。在影响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上,毛泽东总是比蒋介石高出一筹,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可以丢弃其他根据地也要举家搬往东北的原因。

蒋介石也看出东北的重要,他动用了大部分的美国资源来调动自己的兵源,想抢在中共之前把东北控制在自己手中,但是在由谁来主政东北的布棋上却犯下致命错误。

国民党内部谁最有资格主持政局东北?无疑应该是“西安事变”后被软禁的张学良。张家父子在东北经营多年,势大根深。如果这时启用张学良,蒋介石不光会博取很好的政治名声,也会让中共今后在东北的发展陷入两难的境地。

对于张学良的复出,国民政府内不少有政治头脑或者朴实感情的人都不断向蒋总统提出建议,由张学良领军回师东北在国民党内的呼声很高,蒋介石也明白张学良是主政东北的最好人选。犹豫不决之际,传来共产党的声音,这让蒋介石疑惑丛生,本来的一步好棋让蒋介石给下得满盘皆输。

中共一方面加紧自己在东北的部署,也非常关注自己以后在东北的实际对手是谁。张学良是一位显要的人物,由张学良成为中共在东北的对手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张学良入主东北,对中共来说将面临一种复杂的感情。由于“西安事变”的原因,中共与张学良有过很好的合作,国民政府内重量级人物中,中共最好的朋友应该就是张学良,他来东北要比任何人来东北更容易合作。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中共很希望张学良来主持东北局势,这可以使中共在东北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两个阵营毕竟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目标。张学良是一个不拘泥于原则的人,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形势的演变会危及他的根本,张学良是个六亲不认的人物。中共要想让东北变成自己的天下,就必须与张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这将使中共在张学良和国人面前陷入道德危机。张学良是中共的朋友,或大或小也是中共的恩人,中共要取代张学良成为东北的主人就会面对许多的障碍。

中共的策略总是要高人一筹,在不久的国民参议会上,周恩来代表中共向蒋介石大声疾呼:释放张将军回东北!这里中共的意思很明白,不光是要释放,而且是直接回东北,中共连张学良复出后的工作都给蒋介石安排好了。

周恩来此举明白的告诉大家,利用抗战胜利后短暂的国共良好关系,呼吁释放张学良,中共是讲情谊的,不会忘记老朋友。这不光是国共合作需要的政治氛围,也是赢取国人道德信任的好机会。如果蒋介石真的按照中共的要求释放张学良,并委以东北的重任,中共的高姿态与张学良重新开始在东北的合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当然,毛泽东更知道蒋介石那与生俱来的疑虑秉性,中共如此大声旗鼓的呼吁释放张学良,反而会让蒋介石疑惑丛生,毕竟“西安事变”的枪声太让蒋介石印象深刻。果然,蒋介石在得知中共的公开呼吁以后,马上改变了曾经犹豫之中想启用张学良的想法。蒋介石也明白那个简单的道理;“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凭什么我老蒋要听中共的安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对张学良放虎归山,万一失去控制,这将得不偿失。那些致力于张学良复出的国民政府要员看见蒋总统决心已下,都不再坚持自己的主张。张学良最后的,也是最有机会复出的时机在政治家们的运筹中被彻底消灭了。

政治家们都爱玩折中,折中手艺的高低决定政治家的命运。虽然张学良回东北的提议遭到蒋介石否决,但张氏父子在东北的这张牌总是要打的,张学良不能用就用张学铭吧。张学铭是张家的二公子,张学良的同母兄弟,曾经担任天津市市长,在东北上层人士中具有较大影响。这样的人才蒋介石是肯定要用的,他鼓足了勇气任命张学铭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议室中将主任,东北行营参议室副主任等职务。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张学铭根本不买蒋介石的帐,张学铭委婉的拒绝了蒋介石的任命不去东北上任。原来,“西安事变”以后张学铭也受到牵连,东北军除个别人物以外全部被清算,远离了国民政府的权力核心。即使在抗战的最艰难时刻,张学铭想出头为国效力也受到冷遇,甚至还受到监视,活动处处受限制,8年的门前冷落车马稀早已经让张学铭心灰意冷。如果此刻蒋介石的任命有一些实际的权力让张学铭得以发挥,说不定张学铭还能够接受。但是蒋总统所任命的职位都是一些退休干部的工作,离不开“参议”两个字,这分明就是对正年富力强张学铭的不信任。既然这样,张学铭何必要去趟那个浑水。在东北这盘棋上,蒋介石彻底抛弃了张家父子过去苦心经营的基础。

中共终于迎来了她的对手,让中共和许多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位中规中矩意都想不到的人物-------熊式辉。熊式辉担任了蒋介石精心组建的国民政府东北行营主任,主持东北接收及对苏谈判。为了让更多的人有糖果吃,更有利于蒋总统的控制,东北被分割成9个省,蒋介石亲自任命了这9个省的省长。此外,蒋介石还任命蒋经国担任特派员,总理同苏联进行的各项合作谈判。

那位熊式辉早年留学日本,最大的政绩是在红军放弃江西后主政江西十余年,是一位以蒋介石惟命是从的规矩人物。蒋介石在东北的布局表明他想亲自插手东北的事务。说起来是很重视东北,但蒋介石要亲自插手的事情太多了,在一日千变的东北局势下蒋介石根本无暇顾及,等于是放纵了中共在东北的发展。

蒋介石不用张氏家族的人共产党用。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是一位33年参加共产党的年轻干部,刚满30岁的张学思被中共任命为辽宁省主席兼辽宁省军区司令。被委以重任的张学思军政大权一把抓,足见中共对他的信任和重视,仅此对张家后人的任命上就让中共在争夺东北中占得了先机。

复土还乡的张学思上任后立马发表了《告东北同胞书》,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东北老乡见张家四少爷都是共产党的人,对人心转到共产党一边影响很大。张学思充分发挥张氏家族在东北的影响,广泛联系各方人士,筹粮、筹款、收缴日伪时期的武器,安定地方人心,迅速赢得东北老乡的好感,为中共在东北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大坝的顷溃都是从一个点上开始的,进入东北的中共势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组建了以后解放战争中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最强大的第四野战军集团,不到三年时间就发动大规模兵团作战的辽沈战役,一举把蒋介石的势力清除出东北。

东北不保北平就失去屏障,华北也失去依靠。中共在半年时间内一口气发动三大战役再把国民党的势力从长江北岸清除干净,蒋介石丢掉整个中国大陆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回过头来看这一切都源于抗战结束时的国共双方布局上,蒋介石在东北没有布下张学良这步棋是一大败作,丢掉了很大一股“势”。如果有张学良在东北与中共周旋5年时间,国际国内形势的演变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结果。

 
标签: 蒋介石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谁种下的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
    1、南京的梧桐树不是蒋介石栽种的。南京的梧桐树最早是一个叫做郎怀仁的法国传教士种下的,而且它并不是梧桐树,而叫做悬铃木,只因叶子长得像梧桐罢了。2、南京开始广泛种植这种树是在1928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市在多个街道栽种了两
  • 美国原子弹炸日本太快 美国送蒋介石的政治果实
    1945年6月中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尾声,长达82天的冲绳岛战役结束。此役日本虽然失败,但是面对海陆空三军优势的美军,驻守冲绳岛本土的日军依然给美军巨大的杀伤力。在面对巨大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日军与美军的伤亡比达到一个可观的比例,那就是
    12-31 蒋介石
  • 蒋介石死亡时间!蒋介石死前留下的遗嘱竟是这个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
    12-31 蒋介石
  • 揭秘败军之将李宗仁训斥蒋介石 都是你搞糟了!
    当广东全境失守已成定局之时,我检讨战局,实愤懑不堪。深觉蒋先生如稍具良心,局面不会弄到如此之糟,溃败不会如此之速。蒋氏见他破坏防守广东的计划已圆满成功,复施展诡谲伎俩,在黄埔召见白崇禧,故弄玄虚,说那番言不由衷的鬼话,想来令人发指。就于是时
  • 蒋介石当年推行简化汉字方案为何没有能成功?
    早在1920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简化汉字。1922年,钱玄同与黎锦熙等知名学者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系统地阐述了简化汉字的理由和办法。专家们的建议与主张,引起蒋介
    12-30 蒋介石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揭秘胡适一生中的三骂蒋介石
    1929年胡适一骂蒋介石:明定自己的职权,不得越权侵官国民党当局对待胡适的态度就是另一种样子了。在“人权运动”中,当胡适对国民党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指名道姓地责骂蒋介石时,国民党内当然也是群情激愤,尤其一些中下层党徒更是咬牙切齿,纷纷呈请“
  • 不为人知的蒋介石日本情人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除了正式娶过4位女子为妻外,也曾传说他与两位女子有过爱情纠葛。一是蒋介石青年时期在日本曾结识的一个东瀛女子。二是在抗战胜利初期,蒋介石曾倾心过陈立夫的侄女。虽然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传说,但是,据蒋介石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一些
  • 抗战名将李延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后竟沦为乞丐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中,有三名赫赫有名的山东籍将领,由于他们都姓李,人称“山东三李”。即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勇哥今天单单说这个李延年。李延年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当属于抗战时期。我们知道,从1940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将重庆作为
  • 杨虎城的死因揭秘:蒋介石每次下野杀大将泄愤
    蒋介石下野,准备动身离京前,李宗仁见到这样一幕:这时于右任忽然老态龙钟地追上去,口里喊着:“总统!总统!”蒋先生稍停问何事。于右任说:“为和谈方便起见,可否请总统在离京之前,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出来?”蒋先生只把手向后一撒说:“你找德
  • 蒋介石与希特勒的恩怨情仇 从亲密合作到断交宣
    1945年4月30日,德国首都柏林笼罩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总理府花园地下室暗堡内,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希特勒自杀身亡。一个星期以后,中国战时陪都重庆,国民党政府大礼堂内张灯结彩,蒋介石高举酒杯,向驻华美英苏军将领及大使们祝贺欧战胜利结束。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