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之乱是什么 西晋王朝一手导致的亡国之祸

   2020-04-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永嘉之乱是什么?始于贾南风的“八王之乱”,京师洛阳成为诸侯王相互攻杀的战场,让西晋元气大伤、洛阳城受到重创。而随后的“永嘉之乱”,更使西晋王朝倾覆、洛阳城“苍生残灭,百不遗一”。西晋的“八王之乱”,始自贾南风,却是晋武帝司马炎埋下的祸根。司

永嘉之乱是什么?始于贾南风的“八王之乱”,京师洛阳成为诸侯王相互攻杀的战场,让西晋元气大伤、洛阳城受到重创。而随后的“永嘉之乱”,更使西晋王朝倾覆、洛阳城“苍生残灭,百不遗一”。

西晋的“八王之乱”,始自贾南风,却是晋武帝司马炎埋下的祸根。

司马炎统一天下后,大封皇族为王。曹魏时期,曹丕、曹睿两代皇帝都不信任亲兄弟,不给曹植、曹彰等人权力和军队,结果江山被司马氏轻易夺走。司马炎为了江山永固,不仅大举封王,而且让他们拥有军队和实权,掌握封国的人事、财政权。

这样的局面,一个强有力的皇帝才能控制得住,而司马炎偏偏选了个低能软弱的接班人。中央政权混乱,诸侯王强势,这样的格局,潜藏着巨大的危机。贾南风杀死太子,最终成为大危机的导火索。

与西汉的“七国之乱”不同,西晋的“八王之乱”是“心脏病”,战事主要围绕京师洛阳展开,诸侯王轻松进出京师,洛阳成为他们相互攻杀的战场。西晋元气大伤,随之而来的“永嘉之乱”,导致王朝倾覆,自曹丕重建以来繁华了90年的洛阳城,再次遭受灭顶之灾。

繁华京师成战场

如今的汉魏故城平坦而开阔,而西晋末年,巍峨宫殿之中,无数的阴谋在暗影中策划,血雨腥风随之而来。最大的阴谋,围绕太子司马遹展开。

司马遹[yù]曾是司马家族的希望。遗传是件很奇怪的事,司马遹是白痴皇帝司马衷的儿子,却自幼聪慧异常,深得他爷爷武帝的喜爱,常被带在身边。他五岁时的一天,皇宫突然失火,武帝登楼瞭望,小司马遹牵着衣角把他拉到暗处,武帝不解,问何以如此,他答道:“暮色仓猝,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此事令武帝大为称奇,多次称赞他颇有先祖司马懿之风,并说“此儿当兴我家”。武帝最终决定传位司马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日后让司马遹承继大业。

武帝死时,司马遹只有十二岁,正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而他的父亲惠帝没有管教他的能力,贾南风忌恨他的名声,强令其母谢才人与他分开,纵容他尽情嬉戏玩乐。他最有名的故事,是在宫中开设市场,自己操刀卖肉,能“手揣斤两,轻重不差”。

公元299年,贾南风决定对太子下手。她假称惠帝生病,令太子入宫,却躲着不见他,派人“赐以酒枣,逼饮醉之”,然后拿出黄门侍郎潘岳写好的草书让他抄写,那草书写得跟画符一样,太子平时喜欢算卦巫术之类,醉意朦胧的就比葫芦画瓢,很多字写成半拉子,事后贾南风令人补齐。

醉中的太子完全不知道,那草书的内容足以置他于死地:“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指贾南风)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

有了这份证据,贾南风就让惠帝召集公卿开会,宣布太子罪状,要将他处死。大臣张华等觉得事有蹊跷,极力辩白太子绝无反心,直到太阳西坠,朝堂仍在争论不休。贾南风担心发生变故,就上书要求免太子死罪,废为庶人,打入金墉城软禁。《晋书》详细记载了贾南风的阴谋,说她后来又捏造证据,将太子迁往许昌居住。

太子当然不堪如此被冤,写信给太子妃,陈说自己被逼喝醉,被逼抄写“反书”的经过。太子蒙冤被废的真相逐渐为人所知,西晋朝野“众情愤怨”。有人游说赵王司马伦,请他解救太子之难。司马伦本已同意,他的谋臣孙秀认为这样救了太子,未必有啥好处,不如撺掇贾后杀了太子,然后起兵废了她为太子报仇,如此“犹足以为功,乃可以得志”。

于是司马伦等散布谣言,说有人在谋划废贾后,迎太子。贾南风十分害怕,派宦官孙虑带着毒药去害太子,但太子已有提防,每顿饭都自己做着吃,孙虑无奈,趁太子如厕,用药杵砸死了他。

赵王司马伦见时机成熟,与齐王司马冏等合谋,率兵入宫,矫诏毒杀贾南风,将她的党羽亲信一网打尽。

赵王司马伦谋划已久,一朝功成,野心急剧膨胀,不久就废了惠帝,自己做起皇帝来。这一来,其他诸侯王大大不服,司马懿子孙开始自相残杀,并且愈演愈烈。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同时起兵,进攻洛阳,讨伐篡位的司马伦。双方在洛阳鏖战两个多月,死伤近十万人,最终司马伦兵败被杀,惠帝复位,齐王成为大司马,掌握了大权。

齐王没得意多久,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又联合前来洛阳夺权。洛阳城下再次展开激战,长沙王司马乂杀死齐王,成为洛阳的新主人。

第二年,河间王司马颙再与成都王司马颖联合攻打洛阳。司马颖的军队被斩杀六七万人,行将败退,洛阳城内却发生变故,东海王司马越与禁军密谋,活捉了长沙王司马乂,将其囚禁在金墉城。不久,成都王司马颖派人抓走长沙王,用火将其活活烤死。

就这样,司马懿的子孙们用最阴狠的招数自相残杀,最终,东海王司马越杀死成都王、河间王等,总揽大权。公元307年,司马越毒死惠帝,立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

东海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不过这位胜利者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经过残酷的内战,洛阳遭到巨大破坏,死亡军民达几十万人之多,西晋元气大伤。数年后,“永嘉之乱”爆发,西晋几乎没有了自保的能力,原本强大的王朝,已进入灭亡倒计时。

“永嘉之乱”洛阳繁华成梦

“八王之乱”,司马氏自己打得热闹,顾不上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期间,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等自己人把自己人砍得差不多了,抬头一看,北方已出现了一个匈奴人的“汉国”,气势汹汹地朝他们杀奔而来。

汉国的建立者叫刘渊,他自称是汉朝皇帝的外孙,曾到过洛阳,熟悉汉人典籍,晋惠帝时,封其为匈奴五部大都督。公元304年,中原内战正酣,刘渊乘机建立汉国,不久自称“汉王”,表明自己是刘汉正统的继承者。称王后,不但少数民族纷纷投奔他,很多不堪内战的汉人也归顺了他。

公元308年,刘渊自称皇帝,第二年即派他的儿子刘聪率军大举攻晋,目标直指洛阳。这个时候,晋军的战斗力还算强大,刘聪包围了洛阳,但对阵晋军却数次失利,不得不撤围而去。

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刘聪废掉太子,自己即位,旋即再派大军围攻洛阳。此时洛阳历经战火,“饥困日甚”,东海王司马越派使者四出,征天下之兵驰援京师,却没人响应。司马越留下部分军队守城,自己率4万甲士移驻许昌。公元311年六月,刘聪大将刘曜、王弥攻陷宣阳门,他们纵兵烧杀抢掠,挖掘陵墓,杀害洛阳官民三万多人,晋怀帝被俘获,押送汉国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刘曜等人认为天下未定,洛阳四面受敌,不便防守,遂纵火焚烧,雄伟壮观的洛阳转瞬化为一片废墟。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公元190年,董卓一把火,令东汉洛阳繁华成梦;过了121年,刘曜的一把火,又令魏晋洛阳繁华成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的这首小令,道出了封建王朝、一姓江山背景下,黎民苍生不得不承受的无边灾难。“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京师洛阳都是重灾区,“苍生残灭,百不遗一”。

如今行走在汉魏洛阳城,听不到一千多年前的惨叫和呻吟,那代洛阳人、中原人承受的苦难,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那无法忍受、没完没了的苦难,逼迫着他们离开家乡,结伴南迁,成为中原汉人南迁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次迁徙,在先民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他们一代代保有来自河洛的记忆,任时光流逝,永不磨灭。

1988年,修筑207国道时,在汉魏洛阳城东景阳岗上,发现两处丛葬墓地,墓葬共有近百座,均南北成行排列,井然有序。

这些墓葬大多未经后世扰乱,各部位骨骼甚少错乱现象,唯头骨错位较普遍,有的头骨偏离颈骨一段距离,头骨下连一二节颈骨,个别头骨甚至倒置。

所有死者都有一定数量的陪葬品,除全部随葬有铜钱外,还分别有漆器、小陶器、小铜镜、铜弩机等。

墓葬的墓砖上,残存有朱书铭文,共两处,都提到了一个词:“西人”。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段鹏琦先生研究,“西人”一词出现在东晋,是东晋名将桓温从荆楚带出来的一大批亲信和追随者。墓葬的时代,与桓温所处时代正好吻合,桓温曾率军收复洛阳,丛葬墓地的这些“西人”,极有可能是当时战死的“西人”。

西晋灭亡后,南迁的东晋曾多次组织北伐,目的是收复洛阳、修复(晋)五陵,但取得成功的,只有桓温。公元356年,即洛阳被刘曜烧毁后45年,桓温收复洛阳,他屯驻“故太极殿前”,不久又“徙居金墉城”,他“谒诸陵,有毁坏者皆修复之,各置陵令”。但当时的东晋,没有能力长期占领并重建洛阳,洛阳的复兴,仍需漫长的等待。

 
标签: 晋朝 西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晋朝司马家族怎么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如何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怎么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如何
    1、享国45年的曹魏政权,虽然被司马家所取代。但是,曹家的剩余后代,却并没有遭到司马家的大肆屠戮,反倒是得到了优待。2、曹奂退位之后,被封为陈留王。司马家对待曹奂,保留了对待外国君主的礼节,允许曹奂使用天子的礼仪,上书不称臣,受诏不下拜。3
  • 葛洪简介 东晋时期者著名炼丹家关内侯葛洪生平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
    12-31 晋朝东晋
  •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事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
  • 西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在很短的时间内,西晋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国又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的军师与
    12-29 晋朝西晋
  • 冯跋简介 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和之孙冯跋生平
    冯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
    12-28 晋朝冯跋
  • 晋朝文字介绍 两晋时期文字书法的流行与发展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於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两晋文学脱离经学的束缚而独立,走向自由及多元化的发展。这是因为:魏晋的儒家精神衰微、才能重于德行,士大夫虚无荒诞
    12-28 晋朝
  • 阮籍嵇康 晋朝的韩寒与郭敬明阮籍猖狂嵇康打铁
    “美少男”作家郭敬明的最新小说《小期间》一出街就成贩卖榜第一,去豆瓣网,任意一搜,只有大把对该书的恶毒诅咒,以及对郭敬明同窗的人身攻击。郭敬明本人,踩着足以踏平一座都会的尖叫和诅咒腾云驾雾,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这个中的悬疑是,同样是偶像
    12-27 晋朝嵇康
  • 为何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
  • 解析西晋荀灌一个女孩子是如何突围救父的
    荀灌是西晋时期大将荀崧的女儿,虽然是女儿身,但是荀灌却从小就有着男孩子的性格,小时候又总是跟随父亲四处奔波,而且对武艺十分地感兴趣,所以尽管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儿,但是却能够做出带领士兵突围救父的事情来,从中人们也可以看到荀灌是一个什么样的
    12-27 晋朝西晋
  • 鄢陵之战简介 晋国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晋国经鞍之战而制服大国齐,与楚国势均力敌。周简王七年,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晋、楚弭兵议和,实则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以利新的争霸决战。晋国乘楚背弃秦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