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寇准简介 寇准是怎么死的?

   2020-07-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公元961年,寇准出生于华州下邽。寇家是名门望族,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为屡建大功,所以准许他以官职为姓,苏家人从此以后便改姓寇。寇准的父亲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后来以国公爵位封之,去世之后还被追赠为太

公元961年,寇准出生于华州下邽。寇家是名门望族,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为屡建大功,所以准许他以官职为姓,苏家人从此以后便改姓寇。寇准的父亲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后来以国公爵位封之,去世之后还被追赠为太师尚书令。

祖上基因优良,寇准从小开始就表现的比常人更加聪慧敏捷。天资不错而又勤奋好学,所以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据说寇准在十四岁的时候,写出的许多诗篇就能引得众人赞扬,很是优秀。十五岁的时候已经精习《春秋》。

寒窗苦读十年,寇准于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当时寇准才十九岁。十九岁的进士,足以证明寇准的能力出众。进士及第,初入仕途,寇准先任大理评事,后为巴东知县、成安知县、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官。

随着官职的升任,寇准越来越得到皇帝的重用。寇准是一个敢于直谏的直臣,时常因为大胆进谏而引得宋太宗怒火高涨。但是细细思想,宋太宗也知道寇准所说的是对的,所以宋太宗曾经说:“我得到寇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

至道三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即为宋真宗,寇凖任尚书工部侍郎。宋真宗一直觉得寇准有宰相之能,但是又担心他直白的性格会引起一些麻烦。直到后来辽国大举入侵,国家处于风雨飘荡之中,在参知政事毕士安的举荐下,宋真宗才将寇准任为宰相。

景德元年,辽军入侵的脚步加快,这个时候有奸臣建议宋真宗南迁。寇准心知此时南迁,必然平白丢失北方大片国土,民心散乱之下,更会让国家动荡不堪。经过好一番劝导,寇准才终止了宋真宗迁都的想法。随后他先是将奸臣远调,以免干扰真宗,随后亲自制定部署了一系列的抵御政策。

寇准是坚决的主战派,不过可惜的是统治者的懦弱和主和派的势力庞大,这场战争的结局还是由议和而终。此次签订的议和条约,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此后寇准因为被奸党陷害,最终蒙冤遭贬。后来在天禧二年,又被丁谓迎回继续做宰相。

丁谓并不是一个好官,他之所以让与自己一直不对付的寇准回来自然是有其原因的。一是因为当时丁谓自己没有资历当宰相,二是想要借寇准提高自己声名,增加权势。当目的达到后,寇准自然会被他拉下马。

果不其然,寇准后来再次遭贬,丁谓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宰相。丁谓上位之后,将寇准一贬再贬,最后贬至南部海滨雷州。到了雷州一年后,寇准便病故于雷州竹榻之上。

 
标签: 寇准 名臣 宋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澶渊之盟后的宋真宗为什么渐渐疏远寇准?
    1004年,辽圣宗奉了萧太后大举攻打中国,深入内地。搅得人心惶骇,都想避乱。宋真宗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但是群臣给到的对策中除了逃只金陵,就是躲避到成都。当轮到宰相寇准发言时,寇准道:臣要把献策避地的人先杀了,把他的血衅了鼓,然后北伐!陛下若
  • 解析 寇准背靴显才智 王旦与寇准的不同之处
    寇准背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寇准,他才智过人,是一位生性耿直的好官员。寇准十几岁便考取进士进朝为官,深受皇帝与百姓的赞赏。年轻的时候官路还算平顺,步步高升。但是到了中年之后,随着官职的不断提升却一再遭受奸人所害,曾经两次任相国,但晚年被贬死于异
    12-24 寇准
  • 古代法制故事 看寇准如何用一盆清水断案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人,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少年时英俊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十九岁时,就考中进士,做了知县的官职,那时他年轻有为、机智灵敏,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几百年来人们都十分尊敬和爱戴他,他的事迹也广泛流传。其中最有名的
    12-23 寇准
  • 真实的寇准品质清廉吗?寇准是怎样一个人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历史上真实的寇准品质清廉吗?寇准是怎样一个人?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清廉简朴到了极点的
    12-16 寇准
  • 揭秘:只因为官忠直一代名臣寇准最后客死异乡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
    12-07 寇准名臣
  • 野史寇准为何会被百姓演绎成简朴的清官
    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清廉简朴到了极点的寇老西儿形象。刘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中寇准是这样出场的:“头戴的纱帽翅,可能年头太多了,又旧又破,有一个翅用什么东西绑着,往下耷拉着。”而寇老
    12-01 寇准
  • 北宋寇准的另一面 常在皇帝面前说同僚坏话
    北宋王旦以雅量著称,特别有一种大度能容的“宰相风度”,他总是对己严,待人宽,时时把别人放在内心最重的位置,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在历史上,王旦不仅为我们树立了为官的标杆,更展现了一种为人的境界。王旦当上了宰相,亲朋好友都很高兴,都觉得
  • 宋太宗好用老成官员 寇准被迫吃药扮老大爷
    宋太宗作为赵家王朝的董事长,做事喜欢亲力亲为,尤其热衷面试新员工。跟现在的用人单位喜欢年轻能干的员工不一样,这个自小在危机四伏的皇室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爷子,坚定地秉持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观念,对待年轻人的态度极为苛刻。即便他们才高
  • 寇准只因娶了一个老婆 惹得赵光义大发雷霆?
    寇准作官不懂得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被贬谪毫不稀奇了,为立储的事情,宋太宗从地方将寇准召回,委以重任。寇准年轻气盛,因为在立储之事上有定策之功,圣眷优渥,在朝堂上风头一时无二。进入中央决策层的寇准担心自己年轻不能服众,琢磨援引同僚,在朝中增加
  • 北宋七品小官冯拯是怎样扳倒副宰相寇准的?
    北宋至道二年(996)七月,宋太宗在南郊祭祀天地。按照惯例,郊祀礼成之后,中外官员皆应加官进秩。当时的宰执包括宰相吕端,(副宰相)参知政事张洎、李昌龄、寇准。四人之中,寇准年龄最小(35岁),但是年轻有为,最得太宗宠幸。而吕端(61岁)、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