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公孙瓒的失败之中 看如何用人的大策略

   2020-08-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汉末北方群雄中,韩馥和公孙瓒最后都被袁绍消灭了,但这两个人失败的原因不太一样。韩馥做事太保守,没有雄心大志,公孙瓒更多的是战略规划出了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他的身边缺乏一流的人才。据《汉末英雄记》记载,在公孙瓒主事期间,“

在汉末北方群雄中,韩馥和公孙瓒最后都被袁绍消灭了,但这两个人失败的原因不太一样。韩馥做事太保守,没有雄心大志,公孙瓒更多的是战略规划出了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他的身边缺乏一流的人才。

据《汉末英雄记》记载,在公孙瓒主事期间,“衣冠子弟”们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无论多么有才,都“抑死在穷苦之地”。所谓“衣冠子弟”指的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人,这些人往往具有政治特权,一个家族一旦兴盛,便会绵延不绝,几辈人交替提携,经常英才辈出,这是汉晋时代的政治风尚,也称为门阀制度。《汉末英雄记》的作者王粲就出身于这样的家族,他的曾祖父王龚在顺帝时当过太尉,祖父王畅在灵帝时当过司空,父亲王谦也很有名气,当过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类似于秘书长。到了王粲这里,年纪轻轻便有人追捧,除了自己的天赋,更是因为祖上很厉害。王家以后还出了王弼这样的大学者,不能不说与本家族政治源渊和家学传承有很大关系。

王粲是“衣冠子弟”,所以他对“衣冠子弟”们在公孙瓒这里的悲惨遭遇比较关切。据王粲记载,公孙瓒不用“衣冠子弟”的理由是,这些人本来就已经很富贵了,再给予重用他们也会认为理所应当,不会感激。看来公孙瓒的心态有点问题,像个小市民。

而公孙瓒确实喜欢小市民,据《汉末英雄记》说,公孙瓒所宠信的大多是“庸儿”,即平庸之辈,其中尤其以算命先生刘纬台、布贩子李移子、商人乐何当三人最受宠信,公孙瓒跟他们结成异姓兄弟。《汉末英雄记》甚至说,公孙瓒字伯圭这是后改的,因为一家如果有四个兄弟,他们的字里应该分别有伯、仲、叔、季这几个字,公孙瓒为了表示跟这几个异姓兄弟很亲,他自称“伯”,几个兄弟则分别称仲、叔、季。有公孙瓒撑腰,这些人很快富了起来,用现在的话说身家都过了亿。公孙瓒还跟他们中的人结成儿女亲家,常把他们比作汉初的开国功臣曲周侯郦商、颖阴侯灌婴。

公孙瓒的用人政策可谓不拘一格,但过了头就显得有些另类,靠这帮人给他出谋划策能有多高的水平?《汉末英雄记》记载的一件事就颇为雷人,是其他割据军阀们做不出来的。公孙瓒有部将被敌人所围,向公孙瓒求援,但公孙瓒就是不出兵相救。

他的理由是,如果救了这一个,以后将领们再遇到类似情况就有了依赖心理,就不会力战了。如果不救,以后大家肯定会奋力自救。这个说法貌似有理却不实用,因为人都有求生本能,在生死考验面前有人选取玉石俱焚,也有人选择投降以求活命,公孙瓒的想法未免理想化。

《汉末英雄记》说的这件事在《三国志》里也有记载,这个求救的是渔阳郡太守邹丹,在袁绍发起的潞河之战中,公孙瓒不发救兵,结果坐视邹丹被杀。这一事件提醒了公孙瓒属下的将领们,危急关头看来还得自谋出路。后来袁军北上,公孙瓒手下的将士们想到“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要么被袁绍攻破,要么就杀了他们的统帅投降袁绍。史书没有说公孙瓒这个愚蠢决定是不是他自己的创意,但即使不是刘纬台、李移子们的建议,但公孙瓒手下如果有他郭嘉、鲁肃这样的人才,也不会让他干这种傻事。

公孙瓒大修易京防御体系,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从单纯的攻防战术角度看有一定可取之处,但从战略层面考虑则是一大败笔。群雄争霸的要点是抢占地盘和人口,躲在城堡里不谋求发展是土财主干的事,结果只能是迟早被别人吞没。给公孙瓒出这个主意的肯定是他那帮亲家,这些人做个小买卖可以,但却制定不出来正确的战略规划,公孙瓒靠他们想打天下,简直是做梦,即使没有袁绍这个对手,他也迟早会被别人给收拾了。

《汉末英雄记》还提到一个人,名叫关靖,也是公孙瓒宠信的人。关靖字士起,太原郡人,是一名酷吏,“谄而无大谋”,也就是只会溜须拍马讨领导高兴,没有什么大的谋略,反而被公孙瓒信任。公孙瓒最后被围在易京时,他也想过“自将突骑直出”,然后依托西南面的山地和黑山黑联手,徐图东山再起。

这时候关靖担任公孙瓒的长史,他劝公孙瓒说:“现在将士们从上到下皆已土崩瓦解,之所以还能坚守,是因为易京这里有他们的家小。将军您坚守多时,袁绍正准备撤退,待他退却之后什么事都好办了。如果将军您要舍之而去,我们无所依托,易京很快就没了,也就失去了根本,孤孤单单游荡于草野,能有什么成就?”谁都能看出来困守孤城等于自杀,关靖的话简直是一派胡言,但公孙瓒居然相信,于是躲在易京不出来,最后只有等死。

公孙瓒唯一的虎将赵云,却投靠了刘备。

查阅史料,发现公孙瓒手下几乎没有什么有名气的人,无论文人还是武将,基本上没有顶尖的人才。刘备、关羽、张飞等人曾在他手下呆过一段时间,但他们都很聪明,早早脱离公孙瓒自立门户去了。

还有一个赵云,曾经是公孙瓒的手下,但赵云宁愿跟刘备也不想跟公孙瓒,当时刘备的事业显然比公孙瓒还差得远。公孙瓒不识人,因而身边没有真正有水平的人才,即便有也纷纷离他而去。在汉末三国时期,人才是稀缺资源,大家都在拼命抢人才,尤其对最优秀的人才更是让群雄们心驰神往。

一流人才的思想才是一流的,一流的思想才能开创一流的事业,“庸儿”不可能提出一流的规划。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见到荀彧会那么激动,把他称为“吾之子房”,见到郭嘉更是激动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刘备为求得诸葛亮这个人才,会放下架子亲自到深山里拜访,那时候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平民百姓。

群雄争霸拼的是实力,在实力组成要素里人才排在第一位,公孙瓒靠一已之勇起家,也开创了不小的局面,但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应该把人才战略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但他偏偏不重视人才,也不会识才、用才和留才,身边更没有像郭嘉、诸葛亮那样的顶尖人才,这才是他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标签: 三国 公孙瓒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