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明相寇准从奢靡中突然醒悟只因月娘一句话

   2020-08-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若论中秋的热闹,大概无人能比北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大宋宰相寇准家的中秋节。这人在今天大大的有名:忠诚刚直的铮臣。他是挺身抗击辽国侵略,最终促成澶渊之盟,为大宋换来百年和平的卓越政治家。他还是长篇评书《杨家将》里为杨家忠良平冤的“寇

若论中秋的热闹,大概无人能比北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大宋宰相寇准家的中秋节。

这人在今天大大的有名:忠诚刚直的铮臣。他是挺身抗击辽国侵略,最终促成澶渊之盟,为大宋换来百年和平的卓越政治家。他还是长篇评书《杨家将》里为杨家忠良平冤的“寇青天”。无论正史野史,对寇准都是好评一箩筐。唯独有瑕疵的,就是宋史里对他“好奢靡”的评语。不过这在当时,倒也不算啥大错。北宋恩养士大夫,“炫富”是北宋官员的风气。官做到寇准这个级别的,年薪换算成人民币也要上百万,在今天也算超级金领。奢靡一把,也是正常的。那年正是寇准仕途如日中天之际,又恰逢中秋。是日,寇家大排宴席,门前车水马龙,府内高朋满座,按照寇准自己的话讲,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首先,请了开封城最知名的歌姬助兴。其次,吃的是极品山珍海味,比如著名的“鸡舌汤”,一小盆汤,全用鸡舌头熬成,杀上百只鸡,才能做出一份汤。连府里的蜡烛,都要用当时的精品巨烛,半人高的上好蜡烛,连庭院里都摆满。寇府上下耀如白昼。亮堂如此,奢华如此,倒也符合寇大人的身份地位。

然而志得意满的寇准,觥筹交错间,却突然皱起了眉头。因为他发现,一个原本应该出席的人,座位上却是空的。这人不是什么高官显贵皇亲国戚,却是寇准人生里极其重要的人,寇家的养娘月娘。

说到月娘,那就话长。寇准少时命运多艰,自幼父亲亡故,然后家道中落,生活贫寒,月娘,正是母亲嫁到寇府时的陪嫁丫头,按现在的话说,是抱着寇准长大的。后来寇母亡前,曾千叮咛万嘱咐,命寇准把月娘当亲娘侍奉。多年以来,寇准事月娘极孝,不但锦衣玉食,逢寇家重大活动,更为月娘安排首座。寇大人的“仁孝”之名,长年来都是京城美谈。但春风得意的寇准,却没有想到,月娘正变得越发的不快乐,山珍海味吃着无味,绫罗绸缎放着不穿,还成天里愁容满面。而这些,是正风光无限的寇大人不在意的。直到这一天。

见月娘不在,寇准连忙差人去问,得到回复:月娘在后院里哭呢。七十多的老太太,正在后花园里哭得稀里哗啦。寇准大为不快,大过节的搞哪出啊?也顾不上席前高朋了,怒气冲冲地起身离席,到了后花园亮如白昼的灯火下,一个佝偻身影的老人,正在轻轻啜泣。探过身去,不满地责备几句,却只见月娘止住哭泣,长叹一声,轻轻地回了一句话:“大人,您还记得下邽茅屋里的油灯吗?”只这一句话,原本一脸怒气的寇宰相,居然一下子呆住了。呆完了后回到席间,却再不见刚才的志得意满。那日之后,大家惊地发现寇大人变了,原本的夜夜笙歌,变成了闭门谢客,原来的山珍海味,变成了粗茶淡饭,咸菜米粥。就连遍布寇府上下的红蜡巨烛,也统统折价卖了,换成银钱捐了。坊间议论纷纷,下邽茅屋里的油灯,是什么?

答案只有寇准知道。下邽,今天陕西渭南,是他的家乡,求学生涯开始的地方,那艰辛童年的每个夜晚,母亲靠替人缝补供他读书,他在油灯下勤奋苦学,为他掌灯的正是月娘。伴他度过寒窗岁月的,正是那一盏昏黄的灯火。那是在经历了多年宦海沉浮,见过太多尔虞我诈后,寇大人心灵深处一段最温暖的记忆。在那个特殊的中秋夜,月娘的一声提问,足令浮华泡影散尽,寇大人的心,重新找回那个原点。寇准七岁时,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标签: 寇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澶渊之盟后的宋真宗为什么渐渐疏远寇准?
    1004年,辽圣宗奉了萧太后大举攻打中国,深入内地。搅得人心惶骇,都想避乱。宋真宗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但是群臣给到的对策中除了逃只金陵,就是躲避到成都。当轮到宰相寇准发言时,寇准道:臣要把献策避地的人先杀了,把他的血衅了鼓,然后北伐!陛下若
  • 解析 寇准背靴显才智 王旦与寇准的不同之处
    寇准背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寇准,他才智过人,是一位生性耿直的好官员。寇准十几岁便考取进士进朝为官,深受皇帝与百姓的赞赏。年轻的时候官路还算平顺,步步高升。但是到了中年之后,随着官职的不断提升却一再遭受奸人所害,曾经两次任相国,但晚年被贬死于异
    12-24 寇准
  • 古代法制故事 看寇准如何用一盆清水断案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人,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少年时英俊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十九岁时,就考中进士,做了知县的官职,那时他年轻有为、机智灵敏,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几百年来人们都十分尊敬和爱戴他,他的事迹也广泛流传。其中最有名的
    12-23 寇准
  • 真实的寇准品质清廉吗?寇准是怎样一个人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历史上真实的寇准品质清廉吗?寇准是怎样一个人?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清廉简朴到了极点的
    12-16 寇准
  • 揭秘:只因为官忠直一代名臣寇准最后客死异乡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
    12-07 寇准名臣
  • 野史寇准为何会被百姓演绎成简朴的清官
    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清廉简朴到了极点的寇老西儿形象。刘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中寇准是这样出场的:“头戴的纱帽翅,可能年头太多了,又旧又破,有一个翅用什么东西绑着,往下耷拉着。”而寇老
    12-01 寇准
  • 北宋寇准的另一面 常在皇帝面前说同僚坏话
    北宋王旦以雅量著称,特别有一种大度能容的“宰相风度”,他总是对己严,待人宽,时时把别人放在内心最重的位置,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在历史上,王旦不仅为我们树立了为官的标杆,更展现了一种为人的境界。王旦当上了宰相,亲朋好友都很高兴,都觉得
  • 宋太宗好用老成官员 寇准被迫吃药扮老大爷
    宋太宗作为赵家王朝的董事长,做事喜欢亲力亲为,尤其热衷面试新员工。跟现在的用人单位喜欢年轻能干的员工不一样,这个自小在危机四伏的皇室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爷子,坚定地秉持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观念,对待年轻人的态度极为苛刻。即便他们才高
  • 寇准只因娶了一个老婆 惹得赵光义大发雷霆?
    寇准作官不懂得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被贬谪毫不稀奇了,为立储的事情,宋太宗从地方将寇准召回,委以重任。寇准年轻气盛,因为在立储之事上有定策之功,圣眷优渥,在朝堂上风头一时无二。进入中央决策层的寇准担心自己年轻不能服众,琢磨援引同僚,在朝中增加
  • 北宋七品小官冯拯是怎样扳倒副宰相寇准的?
    北宋至道二年(996)七月,宋太宗在南郊祭祀天地。按照惯例,郊祀礼成之后,中外官员皆应加官进秩。当时的宰执包括宰相吕端,(副宰相)参知政事张洎、李昌龄、寇准。四人之中,寇准年龄最小(35岁),但是年轻有为,最得太宗宠幸。而吕端(61岁)、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