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解读清代隆裕太后神秘死亡之谜

   2020-05-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随着袁世凯时代的终结,溥仪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溥仪年仅六岁就成了亡国之君。按说清朝亡国与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的亡国不一样,它跟中华民国有个交易:清皇室放弃国家政权,中华民国允许溥仪保留皇帝的地位和待遇。所以,别看溥仪退位了,依然是合法的

随着袁世凯时代的终结,溥仪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溥仪年仅六岁就成了亡国之君。按说清朝亡国与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的亡国不一样,它跟中华民国有个交易:清皇室放弃国家政权,中华民国允许溥仪保留皇帝的地位和待遇。所以,别看溥仪退位了,依然是合法的君主,但这个“君主”当得真不是滋味。

溥仪晚年回忆,此时的紫禁城中充满了压抑的气氛,每天清晨,他给隆裕太后请安,经常看到太后在擦眼泪;太监也是个个唉声叹气;来到书房,师傅愁眉苦脸,讲起课来有气无力…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溥仪退位不久,他名分上的母亲隆裕太后抑郁而死,这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深宫凄凉,太后之死

隆裕二十一岁的时候,由姑妈慈禧太后一手包办,嫁给了比她小三岁的表弟光绪皇帝做皇后。慈禧当年进宫的时候身份低微,即使后来垂帘听政,大权独揽,按规矩娘家也享受不到“皇亲国戚”的待遇,这是她一生的恨事,所以,她让自己的侄女成为皇后,本是抬举娘家的一番好意,但这一举动反而给两个年轻人造成了终身的痛苦并间接地影响了帝国的命运。

光绪帝不喜欢这个皇后,从不跟她亲近,入宫之初,还偶尔搞些恶作剧捉弄皇后一番,后来干脆懒得理她了。再后来,皇帝跟太后闹矛盾,她成了双方的出气筒。作为一个女人,得不到丈夫和婆婆的欢心,真是最痛苦的一件事儿了。皇后本来长得就不美丽,长期压抑的生活使她显得更为苍老,看上去面容消瘦、肤色晦暗、有些驼背,不短的脸型写满了忧伤。她整天陪在慈禧太后身边,大气不敢出,对太监也很和善。

戊戌政变之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隆裕一度前来做伴儿,夫妻双方有了难得的接触,但光绪情绪低落,心情激动,对她非打即骂。有一次把她心爱的头饰给砸了,然后,按着她的脑袋往墙上撞,直到把她打得鼻青脸肿方才罢休,所以,她搬到另一间屋子独居。

后来,她养了很多蚕,看着蚕宝宝破茧而出,十分兴奋,感觉生活有了些乐趣。光绪也经常来看蚕,觉得很新奇,逐渐不打她了,但夫妻关系依然不融洽。光绪帝活着,她守活寡;光绪帝死了,她升格为太后,但慈禧把权力交给了载沣,又把她晾在了一边儿。

作为一个女人,隆裕太后的遭遇令人同情,但不能说她没有政治野心。慈禧太后去世之后,受气的媳妇熬成了婆,二十年陪伴慈禧,耳濡目染,自然也想效法,所以,载沣监国期间,隆裕不时对载沣指手画脚。但她一没才干、二没见识、三没手段,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些小家子气的办法,偶尔用几次还行,常用就不灵了,所以,连懦弱的载沣也不怕她。

不过,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隆裕太后终于找到了机会,她撤掉了载沣的监国摄政王头衔。当然,这事儿既有来自袁世凯的压力,心力交瘁的载沣也确实提出了“辞职”,但对于这一变更国家体制的重大人事变动,她未跟任何人商量,立即拍板同意,把载沣一撸到底。

她可能以为这是她垂帘听政的大好时机,但载沣一退,袁世凯更无忌惮,而隆裕太后自己也面临着无法应付的局面,直到最后亲自签发了《退位诏书》,宣告了大清亡国。她自感对上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对下愧对幼小的溥仪,真是万箭穿心,从此成天以泪洗面。

民国建立之后,她领着溥仪过起了关门帝王的生活,但即使在宫中她也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困境:以载沣为首的满族亲贵恨她卖国,断绝了来往;宫内同治、光绪的妃子根本不拿她这位太后当回事儿,更是趁机排挤;加上她考虑到皇室已经失去了国家政权,为了节省开支,搞了一次裁员,结果连太监也愤愤不平。隆裕太后有苦说不出,终于积郁成疾。

旧历新年过得凄惨无比,紫禁城中没有了花团锦簇、人来人往的景象,按例应该由溥仪出面宴请一下王公,吃一顿皇家的团圆饭,并接受王公的朝贺,但王公们装聋作哑,闭门不出。转过年来,隆裕太后过生日,王公同样不理不睬,连一句“生日快乐”的空话都懒得说,更别说送“生日礼物”了。隆裕太后急火攻心,病情顿时恶化。

凌晨,隆裕太后陷入垂危状态,内务府大臣世续赶来照料。当时,隆裕身边只有两三个宫女在抹眼泪,七岁的溥仪在一旁哈欠连连。根据《清稗类钞》记载,隆裕看到世续,吃力地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然后,隆裕又拉着溥仪的小手,流着眼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

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这话真令人心酸,意思是你生在帝王家,还一点儿都不懂事儿就亡国了,现在妈妈也要死了,你全都不知道伤心。孩子,妈妈走了!你今后的路还长,沟沟坎坎你自己走吧,是好是歹妈都管不了了。说完,隆裕太后永远闭上了眼睛,终年四十六岁。

局势不明,忧喜不定

溥仪开始记事儿了,他懂得了仇恨,他恨孙中山、袁世凯,恨中华民国,这是师傅教育、太监熏陶的结果。不过此时的清皇室更多地处在忧喜不定的状态,袁世凯对隆裕太后丧礼的高规格安排让他们兴奋不已,而且,令人兴奋的事儿越来越多。就在隆裕太后丧礼的前后,袁世凯跟孙中山翻脸了。

原来,孙中山当初把大总统的地位让给袁世凯之后并不甘心,他有个算盘,趁国会选举的机会,使国民党获得参众两院的多数议席,在此基础上实现国民党组阁,从而跟袁世凯一争高下。

确实,宣传鼓动是国民党的长项,经过努力,果然如愿以偿,1913年初,投票统计结果显示,国民党取得了压倒的优势。按照规则,国民党的理事长宋教仁即将出任中华民国的国务总理。

 
标签: 太后 清朝 隆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1、皇太后就是皇帝嫡妻,可以是皇帝生母,也可能是皇帝嫡母。2、太后有可能是皇帝生母,又或者是诸侯王之母,例如汉代代王刘恒之母薄姬,又称代王太后。3、太后也有可能是皇帝的姑姑,例如北魏中宫皇后蒙美姣就是蒙德华的姑姑,但是因为儿子封为藩王,所以
  • 古代太后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听政时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要和群臣见面。古代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诸大臣是不能直接和太后见面的。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04-23
  •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
    1、这是因为,北魏从建国到灭亡长达140多年,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出现隋唐大繁荣,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保障。而文明太后掌权的这20多年,正好处于北魏承上启下的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文明太后指
  •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1、慈禧17岁入宫,被封兰贵人,颇得咸丰皇帝宠爱,次年就晋懿嫔,4年后生下一子以后的同治帝,晋懿妃,再次年受封懿贵妃,此时的慈禧已经有与孝贞显皇后分庭抗礼的实力。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5岁的同治继位,慈禧改称圣母皇太后。她联合了孝贞显皇
  •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简介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
    1、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帝的母亲。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
  •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介绍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
    1、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2、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12-31 清朝慈禧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