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之死 宋太宗赵光义当年为何声称要自焚

   2020-07-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宋太宗赵光义当年为何声称要自焚而死

这是发生在宋太宗淳化二年的一件真事,《宋史.太宗本纪》是这样记载的:“淳化二年己巳,以岁蝗旱祷雨弗应,手诏宰相吕蒙正等:‘朕将自焚,以答天谴。’翌日而雨,蝗尽死。”说的是淳化二年三月己巳日,大宋皇帝赵光义因为旱灾、蝗灾,多日祈雨而不得,亲笔诏书给宰相吕蒙正等人,称要自焚而死,以回应上天的责罚。我以为,太宗手书不可能仅写八个字,《宋史》的记载过于简略。倒是《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的比较贴切,手诏内容是:“元元何罪!天谴如是,盖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当于文德殿前筑一台,朕将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共焚朕以答天谴。”大意是说,百姓有什么罪过!上天这样惩罚(他们),这大概是我失德造成的。你们应当在文德殿前建一座高台,把我放在上面。(如果)三天之内不下雨,你们就把我烧死,以回应上天的责罚。

当然,事实是宋太宗并没有真的自焚。就在亲书手诏的前几天,他还在金明池上泛舟,在琼林苑内宴饮射箭(“三月乙卯,幸金明池,御龙舟,遂幸琼林苑宴射”)。如此兴致,怎么可能因为求雨不成就自焚了呢?而大臣们更不敢筑台将皇帝“共焚之以答天谴”,甚至连“暴露其上”都没有过。因为所有的史书接下来都记载了同样的七个字:翌日而雨,蝗尽死。皇帝的诚心感动了上苍,第二日,天降大雨,所有的蝗虫都死绝了!

这自然是鬼都不信的传奇!但是奉命修史的人都信了,而且把这件事载入正史,一直流传至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逼得当朝皇帝赵光义说出对自己如此狠毒的话来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感应”的说法,其基本内容是:天与人是相互感应的,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动上苍。如果皇帝不仁,违背天意,天将降灾以示惩罚,也就是所谓“天谴”。如果皇帝圣明,开创太平盛世,天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因此,古人认为地震星变、水旱蝗灾,都是上天对人世的“天谴”,是社会秩序出了问题,上天在对当权者进行警告。正因如此,每当大灾大难来临,民不聊生之际,统治者除了设法自救之外,都要不同程度地反省、罪己,纠正为政的阙失。

宋太宗虽然对辽战争屡战屡败,劳师糜饷,不敢言边事,但是对内治理国家还是说得过去的。《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宋太宗赵匡胤曾对近臣谈及兄弟赵光义“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云。”宋代是由宰相级别的官员监修国史的,此说法很可能有“讲政治”的因素,可信度很低。但赵光义却是一直以“太平天子”自居的,他即位的第一个年号便是“太平兴国”。说来也是时运不济,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史书记载的蝗灾竟然有十八起。水、旱、蝗灾是最常见的三种自然灾害,而旱灾又常伴有蝗灾发生。连年遭遇旱灾、蝗灾,按照“天人感应”说法,岂不是否定大宋的太平盛世?这是赵光义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因此,淳化二年春天久旱不雨,当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之时,众人纷纷回答此乃天意,并非皇帝或者朝政有什么过失(这话太宗爱听)。唯独枢密直学士(皇帝侍从顾问,从三品)寇准说出一番很不中听的话:“按照《尚书.洪范》天人感应的说法,大旱的征兆,大概是预示刑狱方面有不公正的地方。”早在春秋时期,当年鲁庄公抵抗齐国进攻,就将明察“小大之狱”作为修明政治的重要举措。指责刑狱不公,岂不正是对政府工作的极大否定!太宗听了很不高兴,当场佛袖而去。过了一会儿,觉得寇准肯定话中有话,于是招寇准询问朝廷刑狱究竟如何不公。寇准胸有成足,要求太宗将二府首脑找来,当面细说原委。二府指的是中书省和枢密院,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当时的宰相是吕蒙正,参知政事是王沔、辛仲甫,枢密使是张齐贤。诸位大臣上殿后,寇准当面揭露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王淮贪赃枉法上千万钱,由于王沔的庇护仅受到杖责、降职处分。而监察御史祖吉受贿情节轻得多,不仅被斩首弃市,还被籍没家产。寇准指出量刑如此畸轻畸重,大旱的惩罚一点都不冤枉(亢旱之咎,殆不虛发也)。

寇准当年只有三十岁,年轻气盛,做事狠辣,不留半点余地。问题是此事并非王沔个人行为,《宋史.王沔传》记载,王准“坐脏论当弃市,以沔故,诏杖一百,降定远主簿。”明摆着此事是经过朝廷下诏认可的。王沔本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如此明目张胆徇私枉法,肯定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因而宋太宗虽然对王沔“切责之”,但也仅仅限于斥责、责怪而已,终究没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不合时宜的寇准,太宗也是好言抚慰,不久还升了他的官。

最大的问题是蝗虫并不买太平皇帝的账,飞蝗如期而至,蔽日遮天。老天爷没有半点要下雨的样子,赵光义为此郁闷不已。当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曾经吞食蝗虫,欲将灾害移至己身,由此感动了上苍(这也是作为“史实”载入正史的)。总是自比唐太宗的赵光义,终于想出了“自焚祈雨”的招数。我想宋太宗出此毒招,很大程度上带有负气的成分:你们不是说天谴吗,太平盛世哪来的天谴?如果老天要降下灾祸,那就惩罚我一个人吧。赵光义实际上是给大臣们出了一个难题:是天大还是天子大?如果是天大,那就顺从天意,三日不雨就将天子烧死;如果是天子大,天就应该降下甘霖,蝗虫就应该应声而灭。对这个问题,赵光义心中是有明确答案的,而群臣包括寇准这样的直臣也只能选择这个答案:天大,天子更大!

于是第二天,满朝文武一齐来向天子道贺:皇帝的行为感天动地,灾区普降喜雨,蝗虫全部死掉了!于是乎普天同庆,皆大欢喜,皇帝率群臣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据历史记载,这起事件的第二年六月(淳化三年六月),又有一大群蝗虫遮天蔽日掠过皇宫,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而去,皇帝赵光义表示“忧心如捣”。这一次,宰相张齐贤不需要任何教导:“圣心忧虑黎民百姓,一定能感动天地。”当天夜里,灾区大雨如注,蝗虫全部死亡。

原来太平盛世就是这样来的!

 
标签: 赵光义 宋太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朝赵光义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宋朝赵光义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宋朝赵光义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宋朝赵光义是如何
    1、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2、关于赵匡胤的死,《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
  • 宋太宗赵光义贪恋美色戏谑小周后是真的么
    说起李煜,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他在诗词上面的造诣了。而作为一位皇帝,他还有两位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大周后和小周后。在周后去世之后,李煜又勾搭上了自己的妻妹小周后,对他十分宠爱。不过李煜作为皇帝却没有什么治国之才,南唐很快就被宋太祖给消灭了,李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赵光义当着宋太祖的面调戏皇嫂?有何隐情
    宋人笔记《尽余录》中,记载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夫人被赵匡胤占有,而赵光义也非常喜欢,有一个晚上,赵匡胤睡着了,赵光义多次呼唤没答应,于是赵光义去挑逗花蕊夫人。赵匡胤醒了,拿起墙上的玉斧就砍过去。宫内一时吵闹不休,皇后、太子都到了,但这个时候太
  • 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宋太宗所做的龌龊的事是什么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南征北伐,灭掉北汉,但宋太宗曾经干过几件龌龊的事情。比如当众强奸小周后等等。具体的龌龊事件,且听小编细细道来。宋太宗赵光义简介宋太宗(939~997),名赵炅,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
  • 荒淫无耻的赵光义强幸小周后还以此作春宫图
    南唐小周后,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二任皇后,大周后周娥皇的妹妹,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之后的文献影视资料记载中,她被称为周嘉敏、周薇,但是都没有具体的历史考证。南唐小周后容貌美丽,技艺精湛,生活奢侈而享受。南唐小周后15岁时与李煜相识,那个时
  • 宋太宗赵光义是通过合法途径登上王位的吗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原来叫赵匡义,但是为了避兄赵匡胤的名讳,所以改成了赵光义。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为何他会登上皇位?宋太宗赵光义简介宋太宗赵光义,字廷宜。赵光义是宋宣祖和杜太后的第三个儿子,传说他出生的时候也和他哥哥赵匡胤一
  • 须眉不敌巾帼 宋太宗二次伐辽的失利
    宋军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辽朝得势不饶人。于同年十月派南京留守、燕王韩匡嗣率耶律沙、耶律休哥南伐,“以报围燕之役”。宋朝的云州观察使刘延翰马上匆忙提师迎敌,崔彦进、李汉琼、崔翰等将随后也赶来赴援。宋太宗还想“遥控”战斗,派人送阵图,宋朝诸将依据
  • 赵匡胤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宗赵光义太子赵元佐为什么被废?赵元佐简介
    宋太宗赵光义太子赵元佐为什么被废?赵元佐因为发疯被废。赵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赵德崇,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宋真宗赵恒同母兄,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赵元佐禀性聪明机警,历封卫王、楚王,后被废为庶人,宋真宗时复封其爵位。乾兴元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