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政绩才学俱优 康熙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

   2020-03-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光地(1642-1718年),福建安溪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的书香门第,清初战乱家道中落。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李光地回老家探亲,当时正值三藩作乱,李光地通过军事形势分析,向康熙帝密

李光地(1642-1718年),福建安溪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的书香门第,清初战乱家道中落。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十四年(1675年),李光地回老家探亲,当时正值三藩作乱,李光地通过军事形势分析,向康熙帝密奏进言破敌妙策,深得康熙重视。康熙十六年,清军收复泉州,李光地到漳州拜见拉哈达,康亲王得知后上书康熙,称赞李光地“忠贞为国,颠沛流离,矢志不移”,应给予褒奖。当年三月,朝廷破格提拔李光地为侍读学士。

在康熙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李光地极力推荐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终于不负众望,率军成功统一了台湾。

李光地因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的过人之见和正确主张,受到康熙的高度赞赏。但是李光地提出的台湾善后之策却很荒谬。他主张大清朝空出台湾,任凭外国人居住,只要向他们收款纳贡。他认为荷兰人没有什么野心,台湾即使被他们占据,也可听之任之。

李光地的谬论立即遭到康熙帝的严厉斥责,李光地一看违背了圣意,马山说:“如今皇上您贤德和威名远播天下,四海归心,台湾乃一小小的弹丸之地,哪里敢有什么异心呢?”随后康熙决定派军队驻守台湾,以保证台湾的安全和稳定。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李光地出任直隶巡抚,在这段时间里,他最突出的政绩是尽力于农田水利。河道治理事关国计民生,也是康熙即位以后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当时的直隶地区屡遭水患。李光地率官员进行了实地勘察之后,上疏康熙帝提出了治河方案。

李光地不仅在政治上深得康熙帝信任,思想文化及学问上更受康熙的赏识,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以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优”,提升为文渊阁大学士。

虽然李光地被康熙帝高度赞誉,列为了理学名臣,荣宠有加,但他的人品和名节一直广受争议。

三藩作乱期间,李光地曾经向康熙帝进献密计,献破敌之策。但是密疏上的破敌之策并非李光地一人的成果。当时和李光地同年、同官的陈梦雷因家居福州,被耿精忠逼迫做官,他虽多次拒绝但苦于无法脱身。

陈梦雷和李光地本是好友,于是两人多次在一起密谋破敌之策,二人还约定,日后若其中一人显赫,不能忘记另一人的功劳;如果有谁不幸身死,后死者应该将功劳记录下来。李光地上疏康熙的密奏正是两人密谋的具体内容。

后来,李光地因功得到康熙褒奖官拜侍读学士。他却忘了与陈梦雷的君子约定,在密奏中压根就没提陈梦雷参与其事,贪两人之功为己有。之后陈梦雷因“从逆”罪被判处死刑,李光地为了掩饰他贪功卖友的丑行,态度十分含蓄。

当时,徐乾学希望李光地能尽朋友之谊,尽力营救。他却说恐怕无济于事,但他心里始终有点不踏实,又对徐乾学说:“我写奏疏,恐怕有不尽心的地方,请你为我代写一篇疏稿。”李光地照着徐乾学的稿子抄了一份送给了皇上,陈梦雷也因此得以免死。后来陈梦雷对李光地的卖友行为提出责问,李光地羞愧的无地自容。

康熙早年,大学士明珠在同索额图的权力斗争中,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以至于权倾朝野。李光地劝明珠要保全晚节以便全身而退。然而,他自己却因急于晋升而不惜名节。

当时李光地和侍讲学士德格勒在康熙面前互相标榜,以图仕进。德格勒举荐李光地胸怀磊落,文韬武略,能担当封疆重任。李光地赞誉德格勒文辞俱佳,人品贵重。康熙作为一代明君当然不糊涂,他感觉其中有名堂,便亲自考核德格勒文采,结果发现德格勒文辞拙劣。

事情败露以后,朝中反对李光地的人要求重惩,康熙帝免了李光地的罪,同时对他严厉申斥,命令他“沉痛反省,悔改前非,勉力尽职”。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年初,李光地任顺天学政,这年四月,李光地母亲病故,按理他应该回家守孝三年。康熙帝令他夺情,说:“提督顺天学政关系重大,李光地留在任上守孝。”

李光地得到了康熙帝的特别恩宠有意卖弄,他还提出请假九个月,丧事完毕就还朝。他的这种要求即不符合夺情之旨,又违背了三年守孝之制。一些朝中大臣借机弹劾李光地。斥责他“贪位而忘亲,司文而丧行”。

给事中彭鹏上疏弹劾他《十不可留》,言辞激烈异常。彭鹏对康熙说:“皇上令李光地在任上守孝,或许是以此来试探李光地吧。”这一试,李光地的心术品行就昭然于世。他进而分析了李光地“若去若就”的企图,揭穿了他假道学的面孔。

康熙想重用李光地,不愿当着群臣的面揭穿他的心术,声称要宽容并且保全李光地。康熙为了惩戒道学言行不一之风,命令李光地解任,不准回乡,在京守孝。

“夺情”一事使李光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为此他悔恨交加,大病了一场。

有清一代,非议李光地人品者众多。清朝初年,汉族人对满族统治者还比较排斥,所以对李光地效忠清室的行为时人多有讥讽,这也不难理解。从个人气节上看,李光地的确有缺点,甚至康熙帝内心也不一定看得起他,不过从政绩上看,李光地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的。

 
标签: 康熙 李光地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1、康熙八岁当上皇帝,但是由于年纪太小,当时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小孩子,尽管天资聪颖,也确实没有能力来治理国家,所以,此时只有八岁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更多的决策和治理国家的决定,主要还是由王爷和当时的权贵大臣们来制定,或者是他们
  • 康熙怎么当上皇帝的 康熙如何当上皇帝的
    康熙怎么当上皇帝的 康熙如何当上皇帝的
    1、是因为孝庄听了一个外国人的缘故。 2、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患了当时的时疫天花,卧床不起,后事的安排已刻不容缓,最重要的是选一个合适的人来继承大统。当时,顺治帝想立二皇子福全,而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听取了钦天监监正、德国传教
  • 康熙有几个儿子 康熙有几个孩子
    康熙有几个儿子 康熙有几个孩子
    1、康熙共有35个儿子。2、分别是承瑞、承祜、承庆、赛音察浑、胤褆、长华、胤礽、长生、万黼、胤祉 、胤禛、胤祺、胤祚、胤佑、胤禩、胤禟、胤禌、胤祹、胤祥、胤禵、胤禨、胤禑、胤禄、胤礼、胤衸、胤禝、胤祎、胤禧、胤祜、胤祁、胤秘、胤禐。
  •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
    1、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去世,在位时间61年,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2、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
  •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有哪些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
    1、康熙与孝庄并不能在活着的时候知道谥号。 2、容妃、蓝齐儿、宝日龙梅、魏承谟、魏东亭是虚构。 3、容妃:容妃为乾隆妃,史上第一个回族妃子,乾隆十分喜爱她,每次有进贡哈密瓜,容妃得一等花皮回子瓜,而其他妃子只得二等青皮瓜。她可能是香妃的真身
  •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对吗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
    1、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2、蒲松龄生于1640年6月5日,去世于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
  • 康熙接下去的皇帝是谁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哪一位
    康熙接下去的皇帝是谁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哪一位
    1、康熙帝的下一任皇帝是雍正帝。2、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谁 谁是康熙后面的皇帝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谁 谁是康熙后面的皇帝
    1、康熙的后面的皇帝是雍正,姓名为爱新觉罗·胤禛。2、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
  • 康熙年间铜钱值多少钱?
    现在康熙年间的一枚铜钱大概三四百左右。铜钱的价格不会太贵,具体价值也要看产地和品相。背“福”,“南”,“广”,“台”,“漳”比较值钱。
    03-16
  •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康熙帝是如何智擒鳌拜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期掌握政治权力。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常常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