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廉是谁?高士廉与李世民有关系吗

   2020-08-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也就是说,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亲舅舅,而且,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

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也就是说,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亲舅舅,而且,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父亲早死,两人实际由高士廉抚养。所以说,高士廉相当于长孙二人的父亲,有养育之恩。

而且,高士廉看李渊次子李世民啊,长得不错,才华也高,是个难得的贤婿,于是便做主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所以李世民还得好好地谢谢这个岳舅,给了他一个贤良淑德的皇后!

为什么这么说呢?高士廉对长孙二人可不仅仅是养育之恩。他们的父亲早死,高士廉将妹妹接回家中,亲自对长孙二人加以教育,都说子不教父之过,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他的家教如何。因此长孙皇后的贤惠以及长孙无忌的智谋与高士廉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高士廉此人虽前期追随萧铣,但是降唐后,颇有功绩,尤其是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上,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来,还亲率吏卒从监牢里释放囚犯,授以兵甲,组成临时的部队驰援李世民。

在玄武门之变上,高士廉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且史书有记载:高士廉为人谨慎缜密,表奏皇帝的草稿一概焚毁,不使左右知晓。心思缜密,有点让小编恐惧,这种写完草稿就烧的行为,嗯……不是奸臣经常用的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缜密的为政原则,或许将将入了李世民的眼,不至于对长孙皇后的母家加以忌惮,反而恩宠待之。

高士廉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品德高尚,后世留有一篇文章《高士廉以德处世》,其中有记载:“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就是讲蜀中有一个隐士叫朱桃椎,死活不愿意当官,窦轨到任之后,听说了这个人,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朱桃椎始终一句话不说,把衣服扔在地上,逃入山中。

高士廉到任后,用礼节招他来,等到他来到,走下台阶跟他说话,朱桃椎不回答,直直地看着他后离开了。高士廉常让人问候他,桃椎见到派去的人,就入林自己藏匿了。近代以来,官员多轻视隐居不做官的人,唯独高士廉对朱桃椎施加赞扬礼节,蜀地的人把此事作为美谈。

高士廉的温和有礼可见一斑,他的死也颇让李世民伤心,甚至想亲自吊唁他。高士廉于贞观二十一年病死,时年七十二。

当时太宗刚刚饮服“药石”,闻讯马上整装要亲临看视。但是长孙无忌死活不让,说:舅舅临终前嘱咐了不能让您看视,且“饵石临丧”是医家大忌,劝了半天才把药性正发作的太宗皇帝劝回宫去。

小编没研究过丧葬制度,但是感觉皇帝应该不能亲自吊唁臣子,所以当无忌阻拦的时候太宗说那是舅舅,无忌说不过他才把服金石药抬出来……

 
标签: 高士廉 李世民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 历史如何评价高士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
  • 唐初宰相高士廉生平简介 高士廉是怎么死的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
  • 唐朝宰相申公高士廉 以德处世才高望重
    高士廉是唐朝初年的宰相,出生于575年,原名为高俭,士廉是他的字。高士廉原先是隋朝时期的官员,后来被贬。在武德五年的时候,他归附了唐朝,担任雍州治中。后来,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功劳,被提升担任侍中,又被封为义兴郡公。高士廉人物图《旧唐书·高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高士廉人物生平 贬官岭南
    早期事迹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609年(大业五年),高
  • 隋朝官员高士廉待人处事皆体现了“德”字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时期的官员,后来因受牵连而被贬官。武德五年,高士廉归顺唐朝,从此开始了他在唐朝朝堂上的政治生涯。高士廉在官场上累居要职,待人处事皆体现了“德”之一字,是一个才高望重的社稷之臣。说起高士廉的以德处世,大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 唐朝宰相申公高士廉 以德处世才高望重!
    高士廉是唐朝初年的宰相,出生于575年,原名为高俭,士廉是他的字。高士廉原先是隋朝时期的官员,后来被贬。在武德五年的时候,他归附了唐朝,担任雍州治中。后来,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功劳,被提升担任侍中,又被封为义兴郡公。《旧唐书·高士廉传》中详
  • 唐朝宰相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时期的官员
    高士廉是唐朝初年的宰相,出生于575年,原名为高俭,士廉是他的字。高士廉原先是隋朝时期的官员,后来被贬。在武德五年的时候,他归附了唐朝,担任雍州治中。后来,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功劳,被提升担任侍中,又被封为义兴郡公。《旧唐书·高士廉传》中详
  • 唐朝时期的才高望重社稷之臣:宰相申公高士廉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高士廉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贞观五年,高士廉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后奉命编撰《氏族志》
  • 高士廉传 高士廉以德处世的态度
    高士廉传高士廉是唐朝初年的宰相,出生于575年,原名为高俭,士廉是他的字。高士廉原先是隋朝时期的官员,后来被贬。在武德五年的时候,他归附了唐朝,担任雍州治中。后来,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功劳,被提升担任侍中,又被封为义兴郡公。高士廉人物图《旧
    06-05 高士廉
  • 唐初贞观名臣高士廉:曾辅佐太子李治监国辅政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