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之号是真的吗?唐伯虎一生很穷困吗

   2020-07-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透过历史的时空隧道,我们走近唐寅,看到冠于头上几百年的风流才子之号却是半假半真。风流是假,一生穷困,没有产业,靠卖画和朋友接济维持生活,何来娇妻美妾成群?才子却是真,博学多能,能诗善画,博功名如探囊取物;而又具有一双慧眼,发觉宁王有造反的野

透过历史的时空隧道,我们走近唐寅,看到冠于头上几百年的风流才子之号却是半假半真。风流是假,一生穷困,没有产业,靠卖画和朋友接济维持生活,何来娇妻美妾成群?才子却是真,博学多能,能诗善画,博功名如探囊取物;而又具有一双慧眼,发觉宁王有造反的野心,及时出走;练就一身狂骨,宁守贫困,不使人间造孽钱。

一、巧识时势,及时从漩涡中抽身

公元1514年,是明朝武宗皇帝朱厚照统治时期。武宗这个人,很有意思,聪明过人,可却不务正业,放着朝政大事不管,喜欢到处私访,不是在边境上亲手杀几个蒙古武士,就是到王公大臣家中乃至路边民宅去搜寻漂亮女子、乱播龙种。皇帝如此,臣子的行为就可想而知了,朝政能否清明也可想而知了。这一年唐寅四十四岁,在经历了多年的人生无奈之后,不甘心终生埋没在山野村间,想一展雄图,施展自己的才智抱负。所以,当江西宁王朱宸濠派人征聘各地的贤豪名士,并派使者礼请唐寅赴宁王府担任高参时,他便欣然前往。

船到南昌,唐寅受到了宁王的热情款待,并正式被聘为王府的高参。可是,当他在南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自己上了贼船。

明初,朱元璋封自己的儿子到各地任藩王之后,藩王是世袭的。宁王爵位传到朱宸嚎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虽然与皇帝一脉的血缘越来越远,但大家都是太祖的后代,凭什么你能当皇帝我却不行?看着武宗的一系列荒唐行为,朱宸濠也动了夺取皇帝宝位之心。唐寅在南昌游览期间,不仅知道了宁王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种种劣迹,在王府中,也听到、看到了宁王招兵买马、网罗党羽、图谋作乱的事实。唐寅这才明白,宁王之所以重礼相聘,是想借重自己的名声,培植个人的势力,为篡夺皇位结党营私。犯上作乱搞不好就会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而且,宁王的所作所为,也不是一个贤明之主,即使当了皇帝,也好不到哪里去。唐寅觉得,不能再陪宁王玩下去了,得想脱身之计。

直接要求辞职肯定是不行的,既然已经知道了人家的秘密,怎么可能想走就走?说不定还会白白陪上性命。思来想去,只有装疯卖傻这一招了。

此后,唐寅时时胡言乱语,不管什么场合,常常说些莫明其妙的话,办事也糊涂可笑,甚至有时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脱光了衣服走来走去。时间一长,招术生效了。宁王见他总是这个样子,弄得哭笑不得,以为他真的疯了,对众人说:你们谁说唐寅是个贤明之人?这不过是个狂徒么。留在王府有伤体统,赏些银子,打发回去吧。

唐寅这才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挣脱出来,出得王府,登船从南昌经都阳湖回到苏州老家,中途还没忘到庐山上去游玩一圈。几年后的1519年,宁王果然扯旗造反,却只闹了三十五天便被打败,宁王本人被处死,随从者的下场可想而知。唐寅由于早与宁王没了干系,自然也就免除了受牵连之灾。

二、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寅出身于苏州的小商人家庭,从小就聪明伶俐,十六岁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秀才第一名。但他不喜欢八股文章,恃才傲物的本性展露出来,不去继续科考,而是跟人学画,嬉戏玩乐,不事学业。曾自狂地说,考试中举易如反掌,只要闭门读书一年就可夺得解元(乡试第一名)。二十九岁时,在好朋友才子祝允明的激励下,他认真读书一年参加乡试,果然中了解元。唐寅为此心中更是不胜快慰,踌躇满志。就在这最轻狂的年纪,最得意的时刻,他却无端卷入了一起科场舞弊案。从此断送了功名前程,却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不朽的画家。《明史》记载说:唐寅乡试时的主考官梁储非常赞赏他的文才,回到朝廷后把卷子给学士程敏政看,程敏政也很欣赏。当程敏政主持考进士的会试考试时,与唐寅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而唐寅不仅在进京考试的途中,一直与徐经同路,两人进京后也始终在一起,常常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僮仆。耀武扬威的流连于高门显宦。而且,更为致命的是,在考试前,唐寅还请程敏政为他的诗集做序。现在泄题案出,说也说不清楚了,唐寅受牵连被捕入狱。对这桩案子,在当时人们就存在争议,不少人认为完全是一场朝廷政治斗争的产物,对是不是真的漏题没有定论,后来皇帝也来了个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没有按照泄题治罪。但无论如何,唐寅的锦绣前程,却登时化为乌有了。后来,虽然放了出来,也是结结实实从云端摔进了地狱。如日中天的名声,变为“国内之人都认为唐寅是无耻之徒,是文人中的败类,提到名字,忍不住都要吐上一口”(唐寅自己写给别人的信中所言)。

从此,唐寅绝了科举为官的念头。为排遗胸中的郁闷,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一年多后回到苏州老家。既然厌恶官场,不肯向权贵低头,不肯卖身投靠以为进身之阶,为了生计,他开始了卖画生涯。由于本有书画基础,再加上自身的勤奋,一时之间,声名大震,登门求画者众多。唐寅对这样的生活,也觉得比较满意,刻了一个图章,自称“江南第一才子”,并做诗说:“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开始了以诗、书、画、酒自娱的生活。后来,更是放浪形骸,流连于妓院,以妓女为模特(大概当时也找不到不是妓女的模特),画了很多春宫画,被人斥为不守礼法也浑然不在意。三十六岁时在苏州城北桃花坞,建了一处优雅清闲的家园,与朋友诗词唱和、书画交流,度过了虽然清贫,却狂傲有志气的一生。

 
标签: 才子 唐伯虎 风流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1、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在他留学英国时改名为志摩。他的家境殷实,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并且在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当时外国的风气要比国内的开放许多,所以他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
  •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盘点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盘点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1、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一般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这四个人,唐伯虎当然是最有名的,因为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给人留下了一个风流才子的美名。但是真实的唐伯虎生活并不是那么如意,他20几岁遭遇了父母、妻子和妹妹接连去世,他
  • 明朝四大才子 明朝四大才子有哪些
    明朝四大才子 明朝四大才子有哪些
    1、唐伯虎。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2、祝枝山。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意气相投。3、文征明。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
  • 大才子纪晓岚一生不得重用的真实内幕!
    之所以说纪晓岚“悲哀”,是因为乾隆对他的评价:“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真不知道纪晓岚当时听到这句话是何表情何心态?乾隆对纪晓岚说这句话的背景是这样的:内阁学士尹壮图指陈弊政,称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
  • 才子黄观生于哪个时期?黄观的书法有何特点
    黄观和屈原同是名仕,两人有同样的结局,都是跳江而死。不过后人纪念他们的方式不同,端午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而黄观坟冢却有他忠心与刚正的故事。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简介。黄观,字澜伯,生于朱元璋时期,死于建文帝被夺权朱棣当皇帝的那一天,去世时年
    12-26 才子
  • 明朝才子解缙涉嫌考题泄密 将殿试内容透给同乡
    科举考试,决定古代读书人一生命运的大事,是件很严肃很正经的大事,然而,该项制度虽然很严肃很正经,但如果掌控科举制度的人不严肃不正经,就会让科举的可信度大大降低,甚至千百年后还留下话柄。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也是国家教育制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风流才子唐伯虎是怎么死的?
    唐伯虎是自然死亡。唐寅(1470?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居吴趋坊,和文徵明同岁而略长数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识,与张灵友善。初学画于周臣,后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
  • 揭秘历史上真正的风流才子唐伯虎是什么样的
    几百年来,唐伯虎已经成了风流才子的代名词。一出“唐伯虎点秋香”不知倾倒了多少人,而唐伯虎的风流故事也不知被演绎了多少次。在我们的眼中,他永远是那么的机智、有才、幽默、风流、帅气、乐观,可事实呢?很多影视剧里都说唐寅生长在一个富贵之家,是个典
    12-24 唐伯虎
  • 明代大才子汤显祖竟以性病为荣 还要写进诗文里
    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汤显祖写了一组七绝,共十首,寄给他的好友,当时处在病中的屠隆。汤显祖的这组诗题名为《长卿苦情寄之疡,筋骨段坏,号痛不可忍。教令阖舍念观世音稍定,戏寄十绝》。所谓“情寄之疡”,即为当时“梅毒”的雅称。你把感情寄
  • 揭秘明代科举考试 才子唐伯虎竟曾经“作弊”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据南京地方志资料显示,古代高考的考生们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