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轶事:大禹会盟诸侯为何会选在南越的会稽

   2020-05-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大禹何以会到荆莽未开的南越大地会盟诸侯?翔实资料证明——汉代以后,登会稽之山而探禹穴、访苍梧之野以拜舜陵,为读书人的一种雅兴。西汉的司马迁去过,北魏的郦道元去过,唐宋以后的文人墨客、迁者骚人去的多不胜数。我在“文革”期间,借大串连之名,也曾

大禹何以会到荆莽未开的南越大地会盟诸侯?翔实资料证明——

汉代以后,登会稽之山而探禹穴、访苍梧之野以拜舜陵,为读书人的一种雅兴。西汉的司马迁去过,北魏的郦道元去过,唐宋以后的文人墨客、迁者骚人去的多不胜数。我在“文革”期间,借大串连之名,也曾经效仿古人附庸风雅去过这两个地方。我是河东人,河东是虞舜和大禹的故乡,想到他们为国家为百姓劳瘁一生,却最终客死他乡,油然而生出许多伤感来。后来,读了一些书,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虞舜卸任时已经百岁高龄,何以能够爬山涉水去了湖南?大禹会盟诸侯,按照惯例应在自己国家的疆域,何以会到荆莽未开的南越大地?疑问有了,答案却没有。及至最近研读了许多资料,有了一孔之见,却又踌躇起来,深恐个人见解落入乡土文人“借助名人以光大桑梓”的窠臼。后一想,所有学问无不是由个人见解而来,遂即释然。本文所述即是力辨大禹会盟诸侯之会稽不在浙江之绍兴而在山西之运城。

※从《禹贡》说起

有关大禹的记载,传说多于文字。

《尚书》里的《禹贡》篇是有关大禹的最早记载。关于《禹贡》是否是大禹时代伯益所写,后人质疑颇多,其中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禹贡》里有一些地理名词是春秋以后才有的。另一种意见是,虽然《禹贡》里有一些春秋以后的地理名词,不排除是后人在整理时加进去的,但纵观整个《禹贡》关于山川地理描写以及行文风格,尽管不能确定是夏代伯益所写,起码也应该比西周更早一些。《禹贡》之成书年代,学界向称不一,迄无定论,晚近有代表性的说法大凡有四:一、辛树帜的西周说;二、王成组的春秋孔子说;三、顾颉刚的战国中期说,四、日本内滕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其中顾颉刚先生的战国中期说,学界尊此说者较多。《禹贡》所述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大禹治水的路线,二是九州土地等级、物产以及贡赋。据《禹贡》所述,大禹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由冀州往东再往南,接着向西到凉州、雍州结束。天下九州都是大禹所管辖的疆域,亦即当时所谓的“天下”。《逸周书》说:夏代疆域“南望过于三涂,北望过于岳鄙,顾瞻过于有河,延瞻过于伊雒。”三涂即三涂山,即今河南嵩山,《左传》昭公十七年:“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于雒与三涂。”岳鄙乃太岳山,在今山西中部。左右看去都有黄河流经,当然伊水洛水也在疆域之内。西汉末年黄河治理专家贾让说:“大禹治水,凿龙门,辟伊阙,析砥柱,破碣石。”龙门在今河津市东,伊阙在今洛阳,砥柱在今三门峡,关于碣石。《书·禹贡》:“冀州,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导岍及岐……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可知当时的碣石在冀州境内。不会是秦始皇东临的碣石。何况那时黄河入海并非今日路线,今山东境内的黄河线路古时是济水线路,后世黄河泛滥,夺济入海。济南、济宁、济源实源于济水。由此可知,大禹治水时虞舜国家的疆域并不大,范围也就是冀州、雍州和豫州,即现今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陕西东部,可能还有山东西部和安徽北部一部分。大禹治水也就是在这个范围之内。据钱穆先生在《古史地理丛论》一书的考证,大禹首先治理的乃是蒲、解两州的水患。蒲州、解州在今运城境内,运城的地方戏今称蒲剧。钱穆先生认为,华夏族团世居河东,河东西南平野,东北高丘,唐尧时境内黄河、涑水为患,族人流离失所,被迫居于高丘之上,才有治水的必要。大禹之父鲧治水无功,被舜处死,大禹继承父业继续治水。《禹贡》说大禹治水“既载壶口,治梁及岐。”亦即说大禹治水是从冀州的“壶口”开始的,壶口西北扼控河东盆地,为治水之关键。大禹治水为解本族群之困,以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大禹不可能遍治天下九州之水。所以大禹的行迹也只能仅限于冀州、豫州和雍州。若果《禹贡》是由战国人整理,定然是后人加了许多想象在内。

※大禹会盟诸侯之会稽在哪里?

说实话,即使今天我们对夏朝历史也是知之甚少。

二十世纪前半世纪,由于甲骨文的发现,人们才确切知道商王朝的真实存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夏朝根本就是一个传说,无以为证。随着山西陶寺遗址的发现,人们才对夏文化有所了解。关于大禹,可说的事情也仅仅限于大禹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会盟诸侯于会稽,如此而已。我们无法从田野考古获得会稽的真实位置,所以本文关于会稽位置的考证也只能从古代文献中去寻找。

何谓会稽?会者,聚也,诸侯会聚即为会盟。稽者,计也,稽考之谓。《史记》载,舜传位于大禹后,大禹仿效舜避尧之子丹朱例,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当时情况几乎与舜接班时一模一样。这种历史的巧合很可能是后人所伪托,以烘托尧舜的高风亮节,未必就是历史的真实。《竹书纪年》的记载就持完全相反的态度,说舜囚禁尧而逼其让位,丹朱集其旧部与舜决战云云。孰真孰伪,实难以确定。唯有大禹会盟诸侯于会稽之事,古籍所载基本一致。

《越绝书》说:“禹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更名茅山曰会稽。”《吴越春秋》说:“周行天下,还归大越,更名茅山曰会稽。”《水经注》:“会稽之山,古防山也,亦谓之茅山,又曰栋山。”说明会稽原本不是地名,大禹会盟于茅山之后,为纪念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盟,才把茅山更名为会稽,会稽是以事而得名。所以欲知会稽之地望,必欲知茅山之所在;欲知茅山之所在,必欲知大越之地望。一说到古越国,后世人就认为在今浙江一带。其实浙江之古越国远在夏朝之后,西周时期黄河流域亦有越国。《逸周书·世俘解》说:“吕他命伐越。”这个越国就是距当时的商王朝首都安阳不算很远地方的一个小方国。这个方国在商朝既有,也有可能是夏族遗孓。越人自称大禹后人,极有可能是夏亡以后南迁过去的。所以大禹治水之后“还归大越”的越地只能在黄河流域。

那么茅山在哪里呢?

《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自茅津济,封殽陌还。”茅津,原本为靠近茅山的渡口。茅津渡今在河南三门峡市与山西平陆县之间,从古到今就是连接晋豫两省的重要渡口。大禹治水后经茅津渡而返回京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今平陆县茅津渡以北之山称茅山,《水经注》曰:“河水东过陕县北,河北有茅城,故茅亭为茅戎邑,津亦取名焉。”明确说茅山距陕县不远,在黄河以北,可见现今平陆茅津渡以北的茅山就是大禹更名为会稽的茅山。关于《水经注》会稽在“防山”之说。《世本》说:“舜封丹朱于房。”《尚书》说:“舜涉方乃死。”房、方、防通假。今运城安邑以东的防山,是丹朱封地、商均葬所,也是舜陵所在。这里的防山与平陆的茅山山体相连,为一山之南北两侧,南边在平陆称茅山,北边在安邑称防山。可见现今平陆茅津渡以北的茅山就是大禹更名为会稽的茅山。

 
标签: 诸侯 大禹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烽火戏诸侯后周幽王的那位美人儿下落如何?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都耳熟能详,其中的男主角周幽王成了“狼来了”的那个孩子,结果没有好下场。而女主角褒姒(bāo sì)后来怎样了呢?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位天子,但他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有一年周王国发生了大自然灾害,赵国国王便进谏周幽王,让他要
    12-31 周幽王
  • 周幽王姬宫湦简介 烽火戏诸侯的西周亡国之君
    周幽王姬宫湦(前795年-前771年),姓姬,名宫涅sheng(一声)。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自前782年至前771年间在位,共11年,谥号幽王。《法苑珠林》卷四十三引《搜神记》言“周宣王三十三年(前795年),幽王生”幽王二年(前
  • 古代的“饭店”最早为便于诸侯纳贡而开
    如今,很多人看到“饭店”就会想到“吃”,可令人困惑的是,为何众多以“饭店”命名的场所却并非以“吃”为主呢?原来,饭店绝非“吃”那么简单。“饭店”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能提供食宿的场所。如《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写到“那日没有便船,只得到饭店权宿
    12-27 诸侯
  • 周朝疆域 将领土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诸侯
    领土区域当时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行政区划周武王姬发分封姬姓宗室子弟
  • 三位君主战死沙场后 这国家终于成为一方诸侯
    在西周末年,申候联合犬戎攻占了镐京,结束了周幽王的统治。在诸侯的帮助下,周平王即位。为了赏赐秦人的功劳,不仅赐以伯爵,促使秦人从附庸走向诸侯。更是大方的给秦国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将仍然被犬戎占领的关中岐山等土地送给秦国。但是,即便是一张“
    12-25
  • 秦国统一功臣王翦父子帮秦朝灭了哪些诸侯国
    如果说秦国为什么能够很快的统一六国,肯定跟很多人分不开关系,武将和谋士的贡献都是缺一不可。其中,武将肯定包括大将王翦,他对于秦国的扩张有着重要的影响,倘若没有王翦,统一的步伐肯定受到阻拦,可以说他是秦统一过程中的最大功臣。王翦的出生时间不详
  • 是谁给曹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
    据《三国志》,毛玠的最大贡献,是给曹公提出“宜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毛玠当初本想到荆州投刘表,途中听说刘表法令不明,判断此人难成大事,就改道去兖州投了曹操,曹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相当于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毛玠得以接近曹操,就向曹操提出自己
  • 秦人一个非诸侯国 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犬戎骑兵
    镐京事变,秦人救周。在洛阳王城,周平王正式册封秦人为诸侯国,封地就是整个关中之地。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条件——“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周平王的说法是:犬戎无道,侵夺并盘踞在我周人的岐山、丰镐之地,只要秦人能攻杀驱逐戎
    12-19 诸侯
  • “烽火戏诸侯”是历史误读 技术上并未达到水平
    我们小的时候,大多听过《狼来了》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的道理。但是小朋友们肯定不知道,第一个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就是中国的历史之父司马迁。当然,他讲的故事版本跟我们小时候听到不大一样,名字也不叫《狼来了》,而叫做《烽
    12-19 诸侯
  • 姬寤生简介 史上第一个将君王射下马的诸侯
    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和他一起殉难的还有宰相姬友。我们前面已经认识的郑国国君姬掘突是姬友的嫡长子。他不仅继承了国君的位置,还继承了东周王朝中央政府宰相的位置。姬掘突东征西讨,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使郑国成为当时头号封国。由于东征西讨占用了大量
    12-18 诸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