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怎么死的?比关羽更牛的猛将竟是如此下场

   2020-07-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吕布失败后被绞杀,陈宫被斩首,吕布手下的主要将领张辽、侯成、宋宪、魏续都投降了曹操,随吕布、陈宫一同赴死的只有高顺,他和吕布一样都是被“缢杀”也就是被勒死的,令人叹息。史书里没有高顺单独的传记,甚至不知道他的祖籍在哪里,也不知道他死时的年龄

吕布失败后被绞杀,陈宫被斩首,吕布手下的主要将领张辽、侯成、宋宪、魏续都投降了曹操,随吕布、陈宫一同赴死的只有高顺,他和吕布一样都是被“缢杀”也就是被勒死的,令人叹息。

史书里没有高顺单独的传记,甚至不知道他的祖籍在哪里,也不知道他死时的年龄,有关他的事在“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所著《汉末英雄记》里有一段较为集中的记载: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这段文字虽然不长,却给予高顺很高的评价。《汉末英雄记》说高顺为人清白,在军中有威望,不饮酒,不接受贿赂。他不仅对自己要求很严,而且作为一员战将还特别能打,《汉末英雄记》说高顺手下有七百多人,对外号称一千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无不克,叫做“陷阵营”。汉末有几支劲旅名气很大,有说面说过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和曹操的“虎豹骑”,还有蜀汉的“白耳兵”和“无当飞军”,加上这支“陷阵营”,被有些三国爱好者们视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五大王牌军队。

“白马义从”是公孙瓒在幽州铁骑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支劲旅,开始公孙瓒作战喜欢骑白马,他周围的人也都骑白马,打起仗来风驰电掣,乌桓、鲜卑人很头疼,给公孙瓒起了个外号叫“白马长史”。

公孙瓒一看这个好使,就搜集来不少白色战马,专门组建一支全部乘白马的骑兵部队,人数最多时应该在数千人左右,不用打,就是那清一色的数千匹白马往阵前一列就够晃眼的,这支队伍很快出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在是桥界之战中被麹义率领的“大戟士”一举攻破,“白马义从”从此消失于战场。

“虎豹骑”是曹操的近卫部队之一,先后由曹仁、曹纯等人指挥,曹休、曹真等曹家下一代青年将领也曾在这支军队服役,是曹军嫡系中的嫡系,精锐中的精锐。《三国志》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也就是有一个缺员,就从上百人里挑选一个补上。虎豹骑刚形成战斗力时遇上了南皮之战,这一仗曹军由于不适应突变的气候,打得很艰难,曹操一度想撤退,虎豹骑的指挥官曹纯不干,主动请缨,后来虎豹骑在南皮城外遇到溃逃的袁谭,一个冲锋就将袁谭斩于马下。在北征乌桓之战中,曹军以少胜多,在孤军深入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以数千人打败乌黑精锐骑兵数万,其主力就是虎豹骑,他们临阵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声名更加远扬。在后来的潼关大战中,虎豹骑担任主力,大破马超率领的凉州军。

“白耳兵”是刘备入蜀以后训练出来的近卫部队,它的指挥官是名将陈到,随同刘备经历多次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夷陵之战中蜀军全军败退,“白耳兵”在陈到率领下与将军傅彤负责断后,傅彤战死,陈到手下的“白耳兵”只剩下数百人,就这点兵力居然挡住了孙吴大军的进攻,刘备得以安全退到白帝城。陈到在后世的名气不如赵云大,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在一些传说和演义中把他的事迹加在了赵云身上的缘故。

“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征服南中后在当地少数民族中选拔组建的一支劲旅,西南一些民族当时被称为蛮夷,他们民风剽悍,战士个个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诸葛亮意识到他们的价值,不惜成本移青羌万余家于蜀,所招募的兵力分为五部,作战中“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也就是“无当飞军”名号的来历。

诸葛亮此举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来为蜀汉增添了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二来稳定了后方,因为当时南中一带人口本来就稀少,徉柯郡仅有两万户,建宁郡只有一万户,朱提郡才八千户,兴古郡多一些也只有四万户,一次把能征惯战的一万户人移民,这里的地方实力派们基本上没有力量再挑战蜀汉政权了。“无当飞军”披铁甲,擅长山地作战,善使弓弩和毒箭,其主要指挥官是王平,最早他是曹操的部将,在汉中之战中投降了刘备,“无当飞军”在王平指挥下多次参加诸葛亮的北伐,屡立战功,在蜀汉失败后这支部队才消失。

“陷阵营”的名字是由《汉末英雄记》叫开的,在《三国志》、《汉末英雄记》等史书中,高顺共有三次重要出场:第一次即建安元年(196年)发生在下邳的那次郝萌兵变,由于高顺处置及时得当,叛变被平息;第二次是建安二年(197年)吕布要征琅邪国相萧建,高顺提出反对意见,他对吕布说:“将军亲自杀了董卓,声名远播,只要坐在那里动动眼神,远近自然畏服,不应该轻易出兵,如果万一打不赢,名声的损失将不小。”但吕布没听,结果吕布的用兵行动引起了与琅邪国相邻的泰山郡实力派臧霸等人的疑虑,臧霸登城拒守,吕布无功而返;第三次出场是建安三年(198年)征讨刘备,高顺打败刘备,又打败曹操派来的援军夏侯惇。

从以上三件事可以看出,所谓“陷阵营”不是白来的虚名,它的确很有战斗力,在内部平叛中果敢迅速,在打击外敌时也不含糊,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夏侯惇也是曹操手下的一流战将,“陷阵营”对阵他们都不在话下,真是一支劲旅。同时,高顺还很有头脑,他劝吕布不要用兵于琅邪国,因为那里远离吕布的主战场,而且周边有臧霸等“泰山帮”据守,是个敏感地区。高顺的看法事后被证实,说明他不仅勇猛,还是一员智将。

高顺身上的可贵之外还不止此,《汉末英雄记》还专门写到了高顺的品行,据记载,高顺经常对吕布进行直谏,比如他对吕布说:“凡破家亡国的,并不是没有忠臣和明智之士,怕的是这些人得不到重用。将军你干什么事不肯认真想想,动不动有说漏嘴、做错事的时候,这些多得不可数。”敢在领导跟前说这些话的,要么是愣头青、二百五,要么是实打实的忠臣。吕布很要面子,但高顺说这些话他倒没生气,因为吕布“知其忠”。

吕布虽然知道高顺的忠心,但是对高顺的话还是听不进去。郝萌谋反事件发生后,吕布看谁都觉得会谋反,对高顺也有所疏离。据《汉末英雄记》记载,魏续跟吕布似乎是亲戚,吕布更相信他,下令把高顺带的兵交给魏续带,让高顺带魏续原来的兵。此举其实剥夺了高顺对“陷阵营”的指挥权,这支部队原本是由高顺一手训练出来的,吕布来了个互调,放在一般人肯定会闹情绪,但高顺“亦终无恨意”。

高顺简直就是一个“完美军人”:他业务精,自己能打,还会训练士兵,在军中有威望;他有智慧,不是那种头脑简单的将领,在关键时刻能给领导提出正确的建议,处理突发事件也相当有板有眼,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他品德好,《汉末英雄记》专门说他不饮酒,不受贿,史书中一般很少这样夸一个人,说明高顺确实与众不同,对自己要求严格;他很忠义,对吕布忠心耿耿,不居功、不自傲,领导有对不住自己的地方也不在意,没有牢骚,没有怨言,面对生死考验,最后选择杀身取义,不管他对吕布的这个“义”值不值,单从人品和德行方面来说,高顺无疑是同时代军人的楷模。

在后世许多人的印象中,说起汉末的“完美军人”第一个想到的恐怕是关羽。但被推崇倍至的关羽如果跟高顺比起来,恐怕很多地方都比不上。有人做过统计,关羽一生的战绩很一般,有人甚至认为他一生参加过的大仗完胜的只有两次,其中一次还是曹操指挥的。

在《蜀记》等书中,关羽有贪图女色的记载,他也不像高顺那么低调和内敛,经常看不起同僚,总认为自己很伟大,别人都不行。在气节方面,一般的印象中觉得关羽做得最突出,其实不然,就在吕布被杀之后不久,关羽跟随刘备反叛曹操而被打败,刘备逃往袁绍处,关羽被围,之后投降了曹操,与高顺相比似乎“气节”方面也存在亏失。

关于“陷阵营”的下落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下邳被攻破前夕,侯成率先反叛,紧接着宋宪、魏续等人也投降了曹操,可见不能用有没有亲戚关系来衡量是否忠诚,高顺被俘后跟陈宫一起被曹操斩首,而他亲手缔造的汉末劲旅“陷阵营”,如果随魏续一起投降了曹操的话,应该成为曹军的一部,但关于这支部队以后的事,就再也不知道了。

 
标签: 三国 关羽 猛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