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爱父亲的皇帝是谁 大明朝的性情皇子们

   2020-06-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上的血脉家族中,最荣耀,同时也最悲惨的,莫过于历朝的皇室家族,开国之际,鸡犬升天;亡国之日,如鸟兽散。能够同时拥有人间极致的富贵,以及极致的凄凉,能够既上过天堂,又进了地狱,能够演绎人世间最大悲喜剧的,就是皇室。明代,朱姓是皇姓,朱

中国历史上的血脉家族中,最荣耀,同时也最悲惨的,莫过于历朝的皇室家族,开国之际,鸡犬升天;亡国之日,如鸟兽散。能够同时拥有人间极致的富贵,以及极致的凄凉,能够既上过天堂,又进了地狱,能够演绎人世间最大悲喜剧的,就是皇室。

明代,朱姓是皇姓,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们便成了有明一代最荣耀的家族。很久以来,我们对皇室的研究不受主流人文思想的重视,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民间,当然是好的,但同时,千万不要顾此失彼,甚至是故意地选择性“遗忘”。对于皇室的批判,我不必多言了。

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抹杀的是,在封建社会,皇室除了是权力核心之外,也是教育和文化的核心。从明散曲中,我们看到有不少的曲词就是皇室成员所填写,这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皇家的人文思想,打开了一个别具特色的窗口。

有菩萨心的王爷

先看朱有燉,他是朱元璋的孙子,父亲周定王朱榡的长子,他生于1379年,亡于1439年,号诚斋,别号全阳子、老狂生等等。父亲逝世后,世袭周王爵位,谥号为“宪”,后人便称他为“周宪王”。

这位朱家的皇孙,堂堂的藩王,最大的特点是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他一生写了31种杂剧,著有2部散曲集,以及较多的诗文。他有一颗菩萨心,对社会和生活有着特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他的藩王贵族把诗词曲赋当作消遣而已,而他则在自己的散曲创作里,投入了自己巨大的人文关怀。

青年男子容易被美色诱惑,在500年前的明代,嫖妓宿夜比较普遍,特别是富家子弟,沉湎于花街柳巷,甚至把嫖宿的鱼水之欢,称之为至真至性。

朱有燉在《戒漂荡》这首曲里,就劝告沉湎于鱼水欢场里的年轻人,戒漂荡,回归生活。别说什么风情无边,更不是什么风流倜傥,嫖宿之情就像风中的柳絮一样虚无缥缈,就如同眼睛瞳仁里的花一样不切实际。嫖客与娼妓的情分,都是些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年轻男子千万不要被迷惑,从而荒废了自己的青春。

最后,朱有燉做了一个比喻,纸包的汤瓶根本不能用来煮茶,火一烧,纸焚,水洒。他用纸瓶来比喻娼妓与嫖客之间所谓的“你情我爱”,如果,真的信以为真,就像用火去煨烧纸做的汤瓶一样,越投入,就会越愚蠢;越痴情,就会越受伤!“休等叫街时罢”,此句说青年人沉溺于风月场所,花费自然极大,如果痴迷不悟,早晚会耗尽家财,沦落至沿街乞讨。所以,朱有燉劝他们早日醒悟,别等家财散尽、流落街头才悔悟,否则那时一切都晚了。

朱有燉不但劝诫风月场里的浪荡子,还抱着关爱的态度,劝诫风尘歌妓,劝她们尽快从良,开始正常的人生。

歌妓者,似乎遭万人唾弃,但是朱有燉则不同,他尊重歌妓的人格尊严,他没有嘲讽,也没有谩骂,而是“劝”,而且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帮助她分析现实。他以平等和亲切的态度,对待一个歌妓,这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室藩王来说,是极其罕见的。

作者对歌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规劝歌妓从良,有一个稳当当的前程,趁着自己年轻貌美,赶快找个情投意合的人,不然真是一个蠢蛋了!

朱有燉的《代人劝歌者从良》,最为独特的地方,就是对妓女的平等态度,还有对她们的现实和未来的关怀。他没有歧视她们,没有贬损她们,而是细心劝说,不厌其烦。朱有燉能够跨越巨大的身份鸿沟,能够克服不平等的社会偏见,他的这种对妓女的人文关怀的态度,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非常少见的。

朱有燉身为皇孙,根正苗红,又贵为藩王,坐拥荣华,但是,他对世间百态、人情冷暖,还是体察得极其深刻的。他的《戒漂荡》和《代人劝歌者从》都通俗好懂,而且劝谕的功能很大,所以在坊间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对于那些迷途男女,这些曲子的确能起到振聋发聩之作用。

能说单口相声的王子

朱有燉在明代帝王家族里,应该算是艺术才华最好的一位皇室成员,他的剧本音律谐调,歌舞很多,适合上演,所以流传一时。当时有诗云:“唱彻宪王新乐府,不知明月下樊楼。”明代的皇室,不仅有朱有燉这样的艺术家,还出了很多幽默诙谐之士,比如,有名的布衣王子朱载堉,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

朱载堉深受父亲郑恭王儒家思想的熏陶,在日常生活里布衣蔬食,能书能文,且聪颖好学,非常尊重读书人。朱载堉不平庸、不死板,而是非常幽默诙谐。

相声大师马季、赵炎曾经合说过一段相声叫《吹牛》,彼此吹自己的身高,赵炎说自己高,飞机得从他腰处飞。马季不服,说卫星得从他的脚底下过。赵炎又说,自己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确这没法再高了,可是,马季最后说,自己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赵炎问,你的脸呢?马季回答,我们吹牛的人都不要脸啦!一想起马季的这些绝妙的包袱,就不由自主地笑,而朱载堉的《说大话》堪称明朝版的《吹牛》,这首曲,也很像一个单口段子。

一个朱有燉,一个朱载堉,一个是伟大的人文艺术家,一个是伟大的幽默家,他们都是皇族中的佼佼者。此外,还有一位皇室子弟,他对父亲的感情之深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就是朱厚熜,即大名鼎鼎的明朝嘉靖皇帝。

最爱父亲的皇帝

明正德十六年四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死。朱厚照没有儿子﹐便根据封建皇朝“兄终弟及”的祖训,由他的堂弟﹑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朱厚熜承袭皇位,是为嘉靖皇帝。

历史上兄终弟及的例子有不少,之后一般都是新皇帝奉自己的哥哥(先皇帝)为“皇考”,而自己的生父则进不了太庙祭祀。也就是说以后,作为国家祭祀的时候,新皇帝拜祭的是自己的哥哥,而不是自己的生父,这就是皇统和家统的区别。这种区别对待,虽然让当事人感到别扭,但是,千百年来倒也约定俗成,没有引起什么异议。

唯独到了年轻的嘉靖皇帝的时候,情况有了变化。朱厚熜突然冒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想认自己的生父朱佑杬为“皇考”,以让自己的爸爸名正言顺地进入太庙,接受自己的祭祀。说白了,他就是想用自己的家统来取代皇统。

朱厚熜即位后第六天,就下诏令群臣议定他自己的生父朱佑杬为“皇考”,一切都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来对待。大臣们一听,头都炸了,新继位的小皇帝竟然要平添出来一个皇帝,在武宗和自己的皇统顺序中,硬生生地造出一个新的“皇帝”,而这个“皇帝”却一天皇帝也没当过,这让众多大臣感到荒谬至极,自然激起了朝野上下猛烈的反对。

可是,朱厚熜并不死心,他连续召开御前会议,议题很简单,就是要给自己的爸爸一个名分。当时朝中的权臣杨廷和父子以及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朱厚熜的天真想法,不同意把朱厚熜的爸爸加入明代的皇帝序列。纷争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爆发了“左顺门事件”。

嘉靖三年7月15日,吏部左侍朗何孟春与杨廷和之子﹑翰林杨慎集合朝中官员共二百余人,自辰至午,跪于左顺门前,逼请嘉靖皇帝改变自己的想法。不仅如此,杨慎等一百多人还在左顺门前放声大哭,声动北京城。

朱厚熜看满朝大臣都反对自己的想法,但为了给自己的爸爸一个公正的待遇,他在这一天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了爸爸,他和大臣们开战了!他愤然下令逮捕134位大臣下狱,剩下84人待罪。7月16日,左顺门事件中的180名大臣被施加杖刑,编修王相等18人被杖死。古往今来,为了给自己的爸爸一个名分,和大臣们打得不可开交、头破血流的,这样的皇帝恐怕只有嘉靖皇帝一个人了。

左顺门事件结束两个月后,嘉靖皇帝诏令全国,定其父尊号为“皇考恭穆献皇帝”,称孝宗为“皇伯考”。也就是向大明全体子民明示,自己是皇帝,那么自己的爸爸才是先皇帝,而明武宗是自己的叔叔。嘉靖十七年9月,他又尊自己的爸爸朱佑杬为睿宗皇帝,祔于太庙。并改其陵墓之名为显陵。由此,朱厚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明代皇帝序列中,生生地“制造”了一个“睿宗”朱佑杬。

这个明睿宗,历史上没有,史书帝王序表中也没有,历史学家更不承认,他只存在于朱厚熜的一颗孝心里面!从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开始,到嘉靖十七年(1538)睿宗名号确定,朱厚熜用了整整17年!这17年中,朱厚熜费了无数周折,忍受了许多痛苦,但他的孝心一刻也不曾动摇,每时每刻都在燃烧,烧了17年!

可以说,朱厚熜是最爱爸爸的封建皇帝。他和朱有燉、朱载堉一样,使我们认识到了封建皇室文化的一个个新鲜的面孔,他们才华横溢,他们至真至性,充满魅力。最难得的是,一种纯粹的亲情可以超越最高贵的政治秩序,最终实现父子之情的回归!

 
标签: 明朝 皇子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1、在明朝年间,人们一般把猪称为豕。2、之所以说把猪称为豕,那是因为避讳的原因造成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姓朱,朱和猪这两个字是谐音字,因此人们不能这么大呼其名的叫猪,为了表达出对朱元璋的一种尊敬和信任,因此人们就把猪的姓名给改变了,人们
  •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
    1、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
  •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1、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今天的南京。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止。燕王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成祖后,于永乐元年即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擢升北平府地位,立北平为北
  •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1、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2、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1、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使用时间为隆庆元年(1567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一共6年。2、明穆宗朱载坖为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孝恪杜皇后,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崩于隆庆六年(1572年
  •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1、明成祖朱棣要减少靖难之役对他的负面影响,且考虑到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南侵的问题,所以决定迁都北京。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是没有错误的。2、判断任何一件事情或决策的正确与否,都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就是“耍流氓”。对于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
  •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1、明朝有276年历史。2、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
  •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1、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年历史。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
  •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1、清远道人是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创建基业,扫平群雄建立大明,开创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绩最大的皇帝。2、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着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开创了永乐盛世,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