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斩首示众暴尸路边的皇帝:前凉皇帝张祚

   2020-03-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一位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皇帝,一位不顾伦理纲常,道德廉耻的皇帝,一位荒淫残暴,无情无义的皇帝。虽说是个学识渊博,雄健威武,理政之才的皇帝【《晋书》记载:“祚,博学雄武,有政事之才。”】,却是一个不乐意治理国家,贪图享乐,昏庸无道的皇帝,最终

一位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皇帝,一位不顾伦理纲常,道德廉耻的皇帝,一位荒淫残暴,无情无义的皇帝。虽说是个学识渊博,雄健威武,理政之才的皇帝【《晋书》记载:“祚,博学雄武,有政事之才。”】,却是一个不乐意治理国家,贪图享乐,昏庸无道的皇帝,最终激起兵变,落得个国破家亡,被斩首示众、暴尸路边的凄惨下场。他就是十六国时期的前凉第六位皇帝张祚。

张祚,字太伯,小字螽斯,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先帝张重华的哥哥,后来的前凉皇帝。

话又说回来,张祚身为堂堂一国之君,为何会被斩首示众、暴尸路边呢?咱们不妨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作分析:

建兴四十一年(公元353年),先帝张重华去世,张重华年仅十岁的儿子张耀灵继位。当时的张祚还是一个长宁侯,狂妄自大,对小侄子张耀灵这个幼帝横竖都看不顺眼,想废其而代之。于是张祚便想方设法废掉这个幼帝。

据《晋书》记载:长宁侯祚性倾巧,善承内外,初与重华宠臣赵长、尉缉等结异姓兄弟。长等矫称重华遗令,以祚为持节、督中外诸军、抚军将军,辅政。长待议以耀灵冲幼,时难未夷,宜立长君。祚先烝重华母马氏,马氏遂从缉议,命废耀灵为凉宁侯而立祚。祚寻使杨秋胡害耀灵于东苑,埋之于沙坑。

这段史料说的意思是:长宁侯张祚为人狡诈,善于内外奉承,当初与先帝张重华的宠臣赵长、尉缉等结为异姓兄弟。赵长等假称张重华的遗命,任张祚为持节、督中外诸军、抚军将军,辅佐国政。赵长等说张耀灵年幼,当时祸难不停,应立年长之君。后来,张祚又不顾伦理纲常和道德廉耻,先与张重华的庶母马氏通奸,以博欢心,加之尉缉对马氏的苦苦建议,马氏于是听从尉缉的意见,下令废张耀灵为凉宁侯,而立张祚。不久,张祚又派杨秋胡在东花园将张耀灵杀害,埋在沙坑里。

张祚终于借先帝之妻马氏之手除掉了张耀灵这个眼中钉,心中暗喜。随即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并且霸占先帝庶母马氏及妻女三代,无不奸淫,简直是荒淫至极,在宫中影响甚大。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张祚采纳尉缉、赵长等人的建议,僭号称帝,设立宗庙,设置百官,大赦天下,改元和平。赐鳏寡之人帛(鳏寡,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加文武官员每人爵一级。追崇曾祖父张轨为武王,祖父张寔为昭王,从祖张茂为成王,父亲张骏为文王,弟弟张重华为明王。立妻子辛氏为皇后,弟弟张天锡为长宁王,儿子张泰和为太子、张庭坚为建康王,张耀灵弟弟张玄靓为凉武侯。

称帝之后的张祚更多的则是纵情享乐,其在位期间荒淫残暴,滥杀成性,臣民敢怒不敢言,最终爆发了兵变。

说到兵变,还事还得从张瓘身上说起,他是负责镇守枹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的大将军,因为当时张瓘的势力很大,威望也很高,张祚心中恐惧,对他想极力赶尽杀绝。于是派张掖太守索孚去取代张瓘镇守袍罕,并且还秘密派人去杀张瓘,结果都被张瓘所杀。张祚又派部将易揣、张玲率步骑兵一万三千人袭击张瓘。结果,张玲等被张瓘击败,易揣单骑奔逃,张瓘率军追击,吓得兵将四散而逃。此时,敦煌人宋混与其弟宋澄等聚众响应张瓘,又壮大了张瓘的军队实力。

张瓘的实力和威望越来越大了,张祚心中更加恐惧不安,多番派人暗杀,都为张瓘识破,未取得成功。此时,忠心耿耿的张瓘再也无法忍受了,他认为保一个荒淫无道、无情狠毒的皇帝还有何用?于是痛下决心,起兵反凉。

和平二年(公元355年),张瓘大举率众向前凉都城姑臧进攻,宋混、宋澄兄弟与张瓘等里应外合进攻姑臧,宋混等人攻入宫门,把张祚的头割了下来,在城内外示众(即斩首示众),暴尸在路边。国中人都呼喊万岁。宋混等人又把张祚以普通百姓的规格埋葬,并且杀了他的两个儿子。后来,张祚的弟弟张天锡继位后,备礼改葬张祚于愍陵,追谥为威王。

在张祚统治前凉短暂的一年间,不仅荒淫无道,而且滥杀成性,令臣民们恐惧不安,敢怒不敢言,最终激起兵变,落得个国破家亡,被斩首示众、暴尸路边的凄惨下场,死的如此不堪,这在中国2000多年的帝王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标签: 斩首 张祚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午门是斩首的地方吗 斩首是不是在午门
    午门是斩首的地方吗 斩首是不是在午门
    1、午门不是斩首的地方。 2、电视剧中“拉出午门斩首”不是真的,午门是紫禁城也就是现在故宫的正门。现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午门斩首”一词,传播的范围广了,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固化,就真的以为午门是用来斩首的地方。
  • 午门斩首是真的吗 午门斩首是不是真的
    午门斩首是真的吗 午门斩首是不是真的
    1、午门斩首不是真的。2、因为经常会发生大臣在午门被打死的事件,所以老百姓就纷纷以讹传讹,这才有了“推出午门斩首”这句话。其实在明清两朝,真正的刑场是在西四和菜市口,不管是砍头、腰斩还是凌迟,都是在这两个地方执行,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午门斩首的
  • 推出午门斩首是哪个门 午门斩首指的是哪个门
    推出午门斩首是哪个门 午门斩首指的是哪个门
    1、午门指的是现在是故宫的正门,不过午门斩首并不是指的现在的午门,之前的午门斩首是指在菜市场,口交道口斩首示众。午门斩首这个词是因为有的大臣被绑到午门御道的东侧廷杖,后来却被打死,于是就逐渐流传出了午门斩首的说法。 2、午门指的是现在故宫的
  • 以前常说“午门斩首”,是在故宫的午门斩首吗?
    不是,故宫午门不是斩首的地方。午门是皇帝举办各种仪式的地方,如颁布诏书。斩首必须押往柴市或菜市口等地刑场处决,如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菜市口斩杀的。
    10-14
  • 午门斩首是怎么来的?
    午门斩首是民间杜撰出来的。在明朝的时候,大臣们触犯了皇帝的威严,要被绑到午门前御道东侧廷杖,起初只是象征性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但是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这么重要的地方是不可能作为刑场杀人的,所以只是一种误传而已。
    05-10
  • 汉代打击拐卖儿童 人贩子不光斩首还要分尸
    古代中国将拐卖人口称为“略卖”,从汉代开始,法有明文此乃大罪,但因为有较大的收益,虽是王法如炉,这种买卖依然千百年来有人做,《史记》中多处记录拐卖人口的勾当。《季布栾布列传》载,被封为俞侯的栾布年少时,“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据《外戚世家
    12-31 汉朝斩首
  • 韩侂胄官居宰相为岳飞平反下葬后被斩首送至金国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暴发,宋徽宗、钦宗二帝被金国所俘,辉煌一时的北宋王朝正式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迁都临安(今杭州)继承皇位,史称南宋。偏安一隅的南
  • 明清午门斩首之谜 明清执行死刑的地点在哪
    “午门斩首”早为人们熟悉,描写明清时代故事的影视片中常出现“推出午门斩首”这句台词,以前的民间说书也常有“午门斩首”的故事情节。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明清时代真的有在午门执行死刑的做法吗?从天安门进入故宫,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午门。午门是紫禁城
  • 鱼俱罗之死是因为皇帝猜忌而斩首示众的吗?
    鱼俱罗杀李元霸是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这部小说叫兴唐传。大将军鱼俱罗不满隋朝皇帝的荒淫,隐居避世。后来李元霸杀死了鱼俱罗的大徒弟,在小徒弟的挑唆下,年迈的他决定出山。两人在潼关对阵。两人在打架的时候,鱼俱罗经验丰富,知道李元霸力气大就想用灵巧取
    12-27 斩首
  • 唐朝太子妃 韦皇后欲仿武则天称帝被斩首
    唐中宗李显,是唐高祖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他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韦氏。在他做太子时,韦氏被立为太子妃。韦氏共为李显生下一个儿子李重润和四个女儿,即永泰、永寿、长宁、安乐四位公主。684年,李治病死,李显登基,韦氏被立为皇后。李显一上台,就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