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梦露谁更美 欧洲审美标准成世界标准?

   2020-08-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关于美,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让人深思的话题。当今城市,无论贫富,每个成年女性都拥有自己的美容用品,大瓶小罐,或是昂贵的舶来品,或是低廉的雪花膏,涂抹于面,便多了几分自信。事实上,从古至今,女人们就寻找各种美容用品,可谓孜孜以求,乐此不疲。

关于美,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让人深思的话题。当今城市,无论贫富,每个成年女性都拥有自己的美容用品,大瓶小罐,或是昂贵的舶来品,或是低廉的雪花膏,涂抹于面,便多了几分自信。事实上,从古至今,女人们就寻找各种美容用品,可谓孜孜以求,乐此不疲。

一部美容史,也是一部药物史。在中国,早在殷商时期,古人就在生活实践中领悟到,自然界中神奇的花花草草不仅能治病,还和美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时的女子已经开始用燕地红蓝花捣汁凝成胭脂来让嘴唇鲜艳欲滴。周文王时期,女人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在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共列出药物365种,其中记载有美容作用的药物就有几十种,如“冬瓜子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白僵蚕能灭黑斑,令人面色好”等。此外,书里还记述了生姜、葱白、大枣、芝麻等20多种食物的美容作用。

西汉时期,霍去病大败匈奴,后者仓皇流亡漠北,留下了哀怨的民谣:“失我祁连山(600720,股吧),使我牛羊不蕃息;失我焉之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后人考证,“焉之”即“胭脂”,焉之山盛产胭脂草,匈奴妇女以之美容,可见,即使是荒原朔风,对美的追求还是跟烟雨江南一般的。

胭脂添色之外,古人同时追求肤白如雪。成语“洗尽铅华”中的“铅华”,就是指铅粉,早在商代,中国人就发现了铅的化合物有增白的效果。古人烧铅作粉,搽在脸上用于增白。古今中外,追求美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多少把脸整得雪白的美女,不少落了个铅中毒的下场。日本平安时代的故事画卷中,描绘的美丽的王姬中刚过四十岁皮肤就被烧出一块块黑斑,就是因为铅粉用得多了。十九世纪后半叶,世界上研制出无铅白粉。日本也于明治、大正年间进口无铅白粉。昭和九年(1934年)日本政府宣布禁止使用含铅白粉。莺粪脱色作用较强,不少日本妇女使用这玩意儿作皮肤增白剂。

在很多时候,健康与漂亮,似乎并不能相辅相成。即使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化妆品仍难说安全,一些化妆品中还可以找到微量的铅,以及汞、砷等重金属。英国科学家曾经发布过一个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每天使用化妆品,欧洲女性每年平均吸收约2.3千克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带来的当然不仅仅是美貌了。

无论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还是“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从古至今,总有站在时尚潮流最前线者。后一句说的是杨贵妃,她改用墨烟画眉,甚至让大唐王朝的青黛和炭条大大滞销。那年头,皇宫就是时尚潮流。唐朝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时代,大伙儿好追风。据考证,当时宫里曾流行一种“血晕妆”在剃得精光的眉毛上下,用红紫色涂画三四条横道,接着用手指将之涂抹至化开,看上去血肉模糊,一时居然大大流行。到了元和年间,妆容又改了,“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妆。 ”白居易这首《时世妆》成了元和某年夏天流行妆容的时尚发布词脸涂赭色,黑泥涂唇,八字眉,高耸的椎髻,今人看来像“哭丧妆”,居然又一次风靡全国。

不同时代,审美观是不一样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说:“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面白微须,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美男子的标准。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芙蓉姐姐穿越到唐代,那会被惊为天人的。有人考证说,特定时代的审美观,甚至改变了历史。理查德·扎克斯在《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中描述,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的关键时候,痔疮犯了,所以未能在一线指挥作战,而是躺在帐篷里。有好事者推论说,拿破仑其实是被当时巴黎的时尚打败的决战关键时刻,拿破仑痔疮发作,疼痛难忍,不得不回到帐篷吸食鸦片用以止痛,而引起拿破仑痔疮发作的原因,则是当时他喜欢穿紧身裤,为什么喜欢紧身裤?因为当时很流行。

刘心武早年的长篇小说《钟鼓楼》中写了一个清代美女:“这女儿长得十分美丽自然是按当时的审美标准衡量。她有着一张鹅蛋脸,双眼细而长,鼻梁平塌而鼻头圆白,一张地道的樱桃小口,下巴偏右侧有一颗不大不小的黑痣。 ”放在今天,这当然称不上美女了。曾有人看到清宫妃子的照片,颇倒胃口但在当时,那确实是美女。而金发碧眼,则是丑八怪了别说清朝,就是几十年前,中国老百姓还无法接受外国人的模样。美国记者弗克斯·巴特菲尔德在《苦海沉浮挣脱10年浩劫的中国》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他在中国中部一个省会旅行时,江边的船民乍一见到他,吓得趴在船舱里,以为撞见了鬼。

在今天的世界,虽然还有原始部落以长颈为美,不惜套上层层项圈,弄得长脖子与身体极不协调,或者以大嘴为美,甚至在舌头上固定一个大盆子把嘴撑大,但多数地方,都以欧美的审美标准为标准了不说别的,就说现在中国各城市的楼盘,都争相取个洋名。如今,林黛玉与玛丽莲·梦露放在一起,国人更欣赏谁的美?无言,郁闷。

 
标签: 林黛玉 梦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真有林黛玉其人吗 历史上林黛玉真有其人吗
    历史上真有林黛玉其人吗 历史上林黛玉真有其人
    1、历史上是没林黛玉的。 2、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四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 3、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
  • 红楼梦林黛玉简介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红楼梦林黛玉简介:林黛玉,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姑苏人氏,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原为太虚幻境中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
  • 是什么让林黛玉的眼泪越来越少?黛玉成长记
    许多人表示不喜欢林黛玉,“小心眼,哭哭啼啼的”。说这话的人,有的没看过《红楼梦》,不过是人云亦云,有的看过《红楼梦》,只是少了点耐心。他们没有耐心去体会一个少女的成长,才看个开头就下个定论,然后便转身走开了。我为他们感到可惜。林黛玉,曹公最
    12-29 林黛玉
  • 两大美女林黛玉与薛宝钗比较 钗黛二人有什么异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角,她本来的真身前世是受了神瑛侍者灌溉的绛珠仙草,所以这辈子注定和贾宝玉要有所牵扯,同时林黛玉也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相貌长得非常精致美丽,但是性格柔弱,并且多愁善感,另外还非常的有才,所做的诗中都带着
  • 林黛玉为何住贾府 林黛玉家庞大家产被贾府侵吞
    玉、黛玉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可是,谁关心过黛玉的经济问题?连黛玉唯一的贴心人宝玉也是浑浑噩噩,他也不会帮着去打听黛玉的家产到底去了哪里。林黛玉的理财能力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背景就是贾府经济在走下坡路。如果不去了解经济问题,就没办法对人物作出
    12-29 林黛玉
  • 在小说《红楼梦》中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红楼梦》里的贾母,有一种不显山露水的睿智,既能慈祥,又能犀利,既能见泰山,又能见毫厘,任荣国府里有各色人等花样百出,她都能稳稳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唯独有一件事,贾母办得非常不明白,那就是黛玉的婚姻大事。明明宝黛姻缘已经呼之欲出,连凤姐的小厮
  •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前世今生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前世今生二玉的关系,原本是两条线相交织。一条在甄士隐梦中,一条在贾雨村言里。一个在离恨天,一个在大荒山。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前世的两条线,相遇在今生,相遇而不相交。外知己而内茫然。彼此目标一致,知音不知心
  • 揭秘林黛玉临终时的遗言 透露出其最真实的死因
    让我们从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直接跳到最后一天吧。摁快进键,找到第九十七回,标题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瞧,别人的大喜成了她的大悲。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黛玉的临终遗言有两句,是先后分开说的。前
    12-22 林黛玉
  • 林黛玉为何完败于薛宝钗 薛宝钗有何过人之处
    她虽然深得贾母的百般宠爱,但在贾府里她始终有“寄人篱下”的孤独感,贾家再好,终究这里没有自己的父亲母亲。更何况,贾府上下,都生就一双双势利眼,骨子里就清高孤傲的她更能体会其中的酸楚。王夫人的刻板冷漠,薛姨妈的虚与委蛇,王熙凤的见风使舵,贾政
  • 贾宝玉为何至死难忘林黛玉?
    开卷《红楼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神话的叙述:女娲补天时留下一快石头未用。天长地久,石头修成人形,名为神瑛侍者。侍者常在灵河岸行走,见河岸边有一株绛珠仙草,逐日以甘露灌溉。仙草幻化,为一女体,她心思想,既得神瑛侍者甘露之恩,若下世为人,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