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水浒传》:理想之上现实之下的水泊梁山

   2020-04-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水浒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这在过去一段时间好像没有争议,“四大名著之一”、讲英雄好汉的故事,或者是说反映农民起义的故事。可现如今却不同了,这说法却是很多。这也没什么,社会发展进步了,人们总会有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有新的看法。尤其是如今媒体的多

《水浒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这在过去一段时间好像没有争议,“四大名著之一”、讲英雄好汉的故事,或者是说反映农民起义的故事。可现如今却不同了,这说法却是很多。这也没什么,社会发展进步了,人们总会有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有新的看法。尤其是如今媒体的多样化,这让更多的人都有了表达个人看法的可能,哪怕你是一个无名草的草根。

六十岁上下的人,对于《水浒传》应该比较熟悉,这恐怕是缘于毛泽东。老人家说《红楼梦》读一遍读不懂,“文革”期间二十来岁的人那点儿文化水平,读一遍还真是读不懂。看不懂就没有兴趣看下去,像我一样的看不懂的相信还有。《水浒传》则不同,一般人都会看得懂。还在于,这部书大概是“四大名著”中的“普及本”吧!那时候说这部书是“反面教材”,这顶大帽子一扣,这部书反而可以大量印刷销售,人们也能够以批判的名义公开阅读。相比于其他名著,这部书以写人物见长,比如说,鲁智深、武松、李逵都是粗人,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事方式却完全不一样。过去农村人口多,听艺人说书是农村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通过说书艺人的传播,水浒中的人物也更为人们所熟悉,这是其他名著所无法比拟的。不说别人,就武松、潘金莲那个“知名度”,肯定会排在历史“知名人物”的前列。

不过,那个时候大部分人毕竟要带着“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待这本书,那时候的人不喜欢宋江和现在的人不喜欢宋江肯定是有区别的。等到抛开阶级斗争观念,人成熟了后再来看《水浒传》,还真有些不一样的看法和认识。假如说仅仅是看一个故事,看第二遍和初次看肯定不会有原来的那般兴趣,这有点儿像是看体育比赛,看直播和看重播绝对不是一种感觉。看书,尤其是看名著则不同,这一次和上一次那感觉虽然有所不同,但从咂摸滋味来说,这一遍肯定要比上一遍有深度。比如说这一百零八将,他们原来是一百零八个“魔君”,已经被押在伏魔殿里几百年了,假如说这世道清明,他们是永远不能够“出世”的。只有世道不好,他们才可能出来作乱。假如说是第一次看《水浒传》,那是要等到一百零八人凑齐以后,回过头来才知道,原来这都是妖魔,还是有天罡地煞之分的。

说起这魔君一事却也蹊跷,他们不是被“四大奸臣”当中的哪一个放出来的,也不是真的是无心之举。恰恰相反,他们是被那个还不错的洪太尉放出来的,放他们出来是这个洪太尉非要这样做不可,而放他们的时候,这个洪太尉正在代替皇帝请人“消灾”!所以说,这梁山好汉是统治者自己放出来的魔。

还有这“逼上梁山”,林冲可以算一个,可是除了林冲,还有谁是被逼的?王伦就不用说了,考试不中就再也没有路可以走了吗?晁盖劫取生辰纲,县衙里赶得紧,东溪村离梁山最近,只有上梁山才能活命。问题在于,晁盖有必要劫取生辰纲吗?他自己家里的那些钱都花不完,一生都是“仗义疏财”,不但留人吃留人住,还要给人盘缠,他再要些钱干什么?和宋江比着谁的“雨”下的大吗?或者说,梁中书的钱都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可是他把这些钱夺过来还给平民百姓了吗?因此上,我在《晁盖为什么要劫取生辰纲》一文中写了,晁盖是想尝一尝被人拥戴的滋味,这种当土皇帝的感觉,让他被人所裹挟,区别在于,他的自我感觉非常好。如果不是被名所累,晁盖用的着上梁山吗?

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但那个宋江和《水浒传》里的这个宋江,只不过是用了一个名字而已。水浒里的宋江有必要上梁山吗?从根子上来说,宋江上梁山是因为私放晁盖。宋江身为朝廷官员,不是想方设法捉拿罪犯,却因私废公,这样的官员,即便是不杀人,还可以继续在“公务员”队伍里待吗?有意思的是宋江身边有个张文远,这个人肯定不是一只好鸟,但作为官员,肯定要比宋江强。宋江上梁山和林冲有一个区别,林冲是一个人,宋江是拉着一大帮子人。假如真是走投无路,自己无奈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想方设法搜罗大量的人一道当强盗?因此说,这宋江上梁山是自身骨子里具有的东西,没有人逼他。还有那不在少数的和梁山交战过的朝廷军官,他们还是官身时骂着盗贼,可一旦做了俘虏,转眼间就是梁山和宋江是多么的仁义,真是变脸变得比小孩子的哭笑还快!对这些人来说,英雄气概是谈不上了,可是军人的气节又到什么地方去了?

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杀了人才去梁山的。难道这些人都杀的是该杀之人吗?比如说那个杨雄,老婆偷人,但他的老婆潘巧云是不同于潘金莲的。潘金莲偷汉杀夫,官府不管,武松管。潘巧云呢?她偷的是有点儿地位的和尚,想结婚很难,她根本也没有杀死杨雄的念头。石秀杀了那个和尚,官府也已经处理过这个案子,等于是已经给他把事情摆平了,为什么还要杀了潘巧云?难道就是为了证明石秀搬弄是非搬弄对了吗?即便如此,杨雄已经问出一个结果了,事前也答应不杀潘巧云,为什么还要把人杀了呢?对于潘巧云的处理,石秀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潘巧云自己“招认”,然后把她休了。可是这样的办法不能够使杨雄上梁山,能够使杨雄上梁山的办法只能是杀潘巧云。所以,这杨雄为了上梁山而杀人,不是因为杀了人才上梁山。再说武松,杀潘金莲、西门庆情有可原,可是张都监的那些家人呢?这种杀一个是杀,杀十个也是杀的做派,总让人觉得有损英雄成色。而整个梁山“好汉”当中,这样的人不是唯一,就像那个李逵,为了救宋江,在江州杀了多杀无辜?

在好汉当中,也有一些没直接描写过杀人的,但这部分人,不是鸡鸣狗盗之徒(时迁、段景住),就是截江断路的强盗,身上干净的人又有几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作者只欣赏社会上各个职业当中的“末等”之人?!宋江是作者刻意塑造的“男一号”,我们只能从他身上寻求答案。而宋江掌管梁山以后,似乎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寻求招安。有了这个目标,宋江捉到了前来征剿的朝廷军官不但不杀,还要让位,在朝廷命官面前可以奴颜婢膝,而弟兄们谁妨碍了这个目标,宋江可是马上翻脸无情!招安是宋江的全部,所以,不管这招安是什么条件,宋江是听到则喜,可以说是屡败屡求,直到招安成功。招安了,宋江马上遣散人员,拆除栅栏,买市十日,而朝廷根本还没有对兄弟们作出安排。这种朝廷想做还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宋江做在了前头,其急切的心情简直比高俅还要高俅。至此,我们似乎隐隐感觉到,宋江的梁山是多么的急切要回到朝廷的怀抱!再联想到关胜靠着“忠义”的祖荫排在了林冲之前,晁盖尸骨未寒宋江就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宋江的梁山就是一个作者的理想之国。

本来,绿林好汉区别于正常社会,就是大家都是兄弟,没有等级,但梁山虽然口称兄弟,却有着严格的等级。王伦对林冲说“反失上下”,晁盖顶着“天王”的名号,林冲杀了王伦,自己让晁盖坐第一把交椅也就罢了,偏偏是让了吴用还得再让公孙胜。晁盖死后,宋江马上调整了梁山的军事布局,等到排完了座次,那忠义堂更像是一个金銮殿!还有东平府交战,官府捉到了奸细,堂堂一个朝廷州级主官程太守,竟然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更有,宋江在招安后“买市十日”,在处理库府财产时,竟然要拿出三分之一上贡给“上国”。注意,这是给“上国”,不是给上官!

这个国有来源吗?当然有。虽然这个王国不过是乌托邦,但他还是有所参照的,这就是孟尝君的薛国。在这样的国度里,鸡鸣狗盗之徒都有用处,强盗小人都能被义气熏(教)化成“好汉”。《水浒传》多次说到孟尝君。说柴进是孟尝君也就罢了,毕竟人家有像孟尝君一样的举动——养食客,宋江呢?宋江是到了梁山以后才大肆招揽人才的。早前的宋江只有一个 “义”字才和那个花钱买义的孟尝君相通,而所买的这个“义”,恰恰就出现在孟尝君自家的那个薛国。但是,就像桃花源回头难以寻找一样,这样的王国只能是乌托邦。所以,这只能是作者的一种理想,建立在理想之上的虚幻不是现实。

在现实之下,他们脸上的金印在人们心中是抹不掉的。不仅朝廷官员骂他们是贼寇,方腊的手下也骂他们是草寇,尽管这些人和他们曾经走的是相同的路。在现实之下,宋江的这个王国还能够再向前一步吗?方腊这个人的经历结局告诉人们,此路不通。现实就是,他们可以凑齐天罡地煞之数,却没有谁能够找到出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武松不反对招安了,林冲也没有杀高俅。宋江一个先锋之职就可以打发了。而这个仁义的宋江和他的一帮兄弟,只能是接受那个小人奸臣高俅的调遣。现实的严酷还在于,他不把宋江的理想撕成碎片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宋江尽管立有大功,弟兄们也已经分崩离析,但蔡京童贯们还是不会放过他的,宋江终于喝下了朝廷的毒酒。作者的理想也破灭了,他清楚地知道,只有李逵们的思维才不会接受这样的现实,所以才会让宋江分一杯毒酒给他。所以,李逵也只好无奈的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当偌大的一个梁山泊萎缩成一个楚州的蓼儿洼,作者就是想让宋江寻田横之路,还有可能吗?

当掩卷沉思,回头再问,我们看水浒究竟看到了什么?以写人物见长的《水浒传》,让我们记住了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张顺,武大郎、潘金莲,甚至郓哥、唐牛儿、泼皮牛二……凡是看过《水浒传》的人,谁又能忘记他们!

 
标签: 水浒传 梁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哪个朝代
    1、潘金莲是北宋的。水浒传的故事是发生在北宋的。 2、楔子(即故事的印子)“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起于仁宗嘉佑三年三月三日,即公元1058年。终于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其间有段文字“宋江到任以来,将及半
  • 水浒传中高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高俅最后结局是什么
    水浒传中高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高俅最后结局是
    1、《水浒传》原著光顾着交待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最后归宿,忘了写恶人高俅、蔡京、童贯等人的结局了。2、不过,又也许不是忘记了写,是故意不写的。因为高俅死得巧,他是赶在北宋灭亡之前病死了,算是善终。《宋史.李若水传》中有提到,高俅在靖康元年(
  • 水浒中梁山第一条好汉为何被政治边缘化?
    梁山上谁是被政治边缘化的好汉?勿容置疑,就是豹子头林冲!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有万夫不挡之勇。因受太尉高俅父子的陷害,结果被逼上了梁山,成为了梁山第一条好汉。其实,在《水浒传》中的所谓“逼上梁山”,说到底有两种“逼”法:一种叫做“被
  • 水浒传中的铁牛李逵究竟是个怎样的好汉?
    但凡明清古典小说里面,不管其出场角色有多少,其中,必然会有一个憨直的,负责搞笑的,惹人喜爱的角色,作为小说中的调味剂,为小说加上不少的幽默戏份——甚至,专门负责搞笑。这类角色往往性格单纯憨直,粗心胆大,有点笨笨的,心机也不高,甚至完全没有心
  • 水浒传中呼延灼为何要给高太尉写保证书?
    呼延灼是一代名将,当年老祖呼延赞闹革命的时候凭着一把铁鞭,打遍天下无敌手,因此人称铁鞭王的便是。到了呼延灼这里,本来功夫不亚于老祖,而且排兵布阵更胜于祖辈,可惜见臣当道,无奈只好在汝州分管军事。却说一日呼延灼正在闲坐,忽然上差来宣,原来朝廷
  • 揭秘:《水浒传》中描写的三个中秋惊魂之夜
    今天和大家说说《水浒传》中的中秋故事,也许你会发现施耐庵老夫子居然大动笔墨描写了中秋之夜不一样的几处风景,让人惊叹不已呀。第一个中秋:史家庄血战前的中秋此时的主角乃是梁山第一个出场的好汉,九纹龙史进,使得一条短棒,深受老师禁军教头王进的真传
  • 水浒传中108条好汉唯一当上皇帝的是谁?
    等宋江一走远,李俊立刻和童氏兄弟与约好的费保等人,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海,投化外国而去,最终成为暹罗国(今泰国)的土皇帝。水浒108将,征讨方腊后,很多人再也没能回来,而回来的人中,除了公孙胜、朱武、燕青等人外,也没几个能善终的。在这些善终
    12-28 水浒传
  • 揭秘在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私自把晁盖放了?
    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由于后续问题安排的不当,白胜被捉。白胜熬不过酷刑,经过州尹一诈,就把晁盖供了出来。于是,何涛何观察拿着公文,带着二十几个眼明手快的公人,直接到了郓城县捉人。这个何观察把一行人都藏在客店里,只带着两个跟随来县衙下公文。州
  • 梁山猛将成暹罗国之主 水浒好汉中结局最好的人
    水浒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经典场面:朝廷军队围剿梁山,被智勇兼备的梁山好汉战败,朝廷主将只好从水路落跑。这时,梁山水泊的芦苇荡里就会摇出一条船儿,上有一位悠然自得的好汉,唱着歌儿或是吟着诗儿,没等对方射箭,那好汉就先翻身跃入水中,然后朝廷的船开
  •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水浒传戴宗简介
    戴宗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为人仗义疏财,能日行八百里,江湖人称“神行太保”。与梁山泊军师吴用乃是至交,宋江被发配江州,多得戴宗的照顾。后宋江因酒醉误题反诗,戴宗上梁山与众好汉商议用假书信骗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