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太后委身的义渠王是何方神圣?义渠王是谁杀的

   2020-11-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秦昭王即位时,秦国与义渠的关系一度缓和,义渠王还亲自到咸阳朝贺。正是在这次朝贺后,义渠王惑于宣太后的柔情而乐不思蜀,一直住在咸阳的甘泉宫,更“与宣太后通,生二子”。在电视剧《芈月传》里,义渠王翟骊霸气登场,率领部族人马上演了一出劫持婚嫁车队

秦昭王即位时,秦国与义渠的关系一度缓和,义渠王还亲自到咸阳朝贺。正是在这次朝贺后,义渠王惑于宣太后的柔情而乐不思蜀,一直住在咸阳的甘泉宫,更“与宣太后通,生二子”。

在电视剧《芈月传》里,义渠王翟骊霸气登场,率领部族人马上演了一出劫持婚嫁车队、抢夺美人粮食的戏码。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义渠王在历史上还曾与宣太后育有二子,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最后一个戎国

义渠,在史书里又叫“义渠(之)戎”。这里的“戎”当然不是《左传》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里的原意“兵器”,而是引申为先秦华夏人眼里异族的意思了。《礼记·王制》篇载“西方曰戎”,说明“戎”居住在我国西部和西北部,与周人为邻;“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也就是穿兽皮不食米,说明“戎”是些畜牧和游牧部落,义渠也在其内。

庆阳遗址

义渠在历史上出现极早,商王武乙三十年(约公元前1118年),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就出兵讨伐过义渠,还俘虏了义渠君主;于是直到西周,义渠都臣服在周朝的王权之下。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遂令犬戎攻入镐京。之后平王东迁,关中空虚。“戎逼诸夏”,义渠也跟着其他部落一起向东移动,活动在今天陕西西北部、宁夏大部、甘肃东部一带,其势力中心则在今天甘肃宁县。

20世纪90年代,在宁县西北约25公里处的焦村乡西沟村,发现一座春秋至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东西宽约1000米,南北长约1500米,东、北、南三面有城墙,西面依沟畔削崖为塞。部分残存城垣高约1-4米,基宽约6米。上层为后世补筑,城内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堆积文化层厚达1-3米。城外古墓葬已发掘者,被定为西周晚期。从城址所在位置看,与史籍中“义渠在宁州西北”的说法相合,这可能就是义渠国都城的遗址。

春秋时期的秦与义渠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时,当时还只是周王室附庸的秦襄公带兵护卫,显得很恭顺。为了报答秦人的功劳,周平王和他分手时遂封秦襄公为诸侯,还给他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赐之岐以西之地”。为什么说是空头支票呢?因为当时周室起家的“岐丰之地”早就沦为各戎族的乐园,秦人的领有权不过徒有虚名罢了,要化名为实,只有一个字,打。

于是,秦国为了兑现那张诱人的空头支票,与戎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战争并不轻松,以至秦“襄公十二年,伐戎至岐而死”,但秦人终于经过长期不懈的战争在关中地区站稳了脚跟,诸戎族日渐沦为秦国扩张的牺牲品。

穆公时代(公元前659-621年)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势的最高峰,有种说法把穆公算成是“春秋五霸”之一。但这个霸主的成色实在无法与齐桓晋文相提并论,后者是称霸中原,而秦穆公只能关起门来做做西戎的霸主。“(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作为西戎八国之一的义渠也在此时臣服于秦。

不过,秦只是“霸”西戎而不是灭西戎,之后的秦国仍然要面对戎族的纠缠,在众多戎族中,对秦最有威胁的正是义渠。周贞王八年(前461年),秦国攻灭大荔戎;与此同时,赵亦灭代戎(北戎)、韩魏也兼并了伊、洛、阴戎,“自是中国无戎寇”。在其他各戎相继为华夏族的武力逐出历史舞台之际,义渠却“筑城数十,自称王”,作为最后一个戎国延续到了战国时期。

杀义渠王是谁的阴谋?

战国早、中期,义渠的势力还相当强盛,竟能继续与强秦周旋近二百年,成为秦国的心腹之患。公元前444年,秦军挟攻灭大荔余威,“伐义渠,虏其王”;但虏其王却并未灭其国,因为史书又记十几年后,“义渠来伐,至渭南”。敢于主动伐秦,而且深入秦国的关中腹地,足见义渠实力颇强。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威势空前隆盛。秦惠文王七年(公元前 331年),“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军进一步迫使义渠君向秦廷称臣,并置义渠为“县”。按说,这应当意味着对义渠的完全控制。但奇怪的是,此举并未触动义渠国的统治体制,义渠国君虽然称了“臣”,但权位仍在。

《战国策》记载,义渠君曾出访临近的魏国,提倡合纵抗秦的名臣公孙衍(张仪的对头)与之交谈说:“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焫获君之国;中国为事于秦,则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也。”意谓秦对义渠的态度,取决于列国形势的变化:当中原各国威胁秦国时,秦国将讨好义渠;反之,秦国将攻掠义渠。

果如公孙衍所言,公元前318年,齐、宋、韩、魏、赵五国伐秦,秦王担心后院起火两面受敌,接受臣下“赂之以扰其心”的建议,“以文绣千匹、好女百人遗义渠君”。但义渠并不买账,还是趁五国伐秦之机,“因起袭秦”。这次五国伐秦以败北收场,反倒是义渠趁虚而入,“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此后双方攻战不休,李帛之役后4年,秦军征伐义渠,攻占了义渠的25座城池;秦武王元年又攻打义渠,但均未能灭亡其国。

到了秦昭王即位时(公元前306年),秦国与义渠的关系一度缓和,义渠王还亲自到咸阳朝贺。正是在这次朝贺后,义渠王惑于宣太后的柔情而乐不思蜀,一直住在咸阳的甘泉宫,更“与宣太后通,生二子”。在宣太后掌权近四十年内,秦国与义渠一直相安无事,直到公元前271年,“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史上最后一个戎国义渠就此灭亡,秦国在其故地设置了陇西、北地、上郡三个郡。

但史籍上“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这句写的清清楚楚的话并不是没有疑点的。当年秦武王暴死后,宣太后的儿子秦昭王作为在燕国的人质而能回国继承王位,全赖宣太后在宫斗中获胜,“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权力斗争就是如此你死我活。

宣太后既以女主掌权,一是有朝内之臂膀,即外戚穰侯、华阳君等人的辅助。范雎说:“穰侯专秦权,恶纳诸侯客”,甚至“闻秦之有太后、穰侯、……不闻其有王也”。于朝外,则应有义渠王的支援。故秦武王时还曾讨伐义渠,到昭王初立,义渠王即朝秦,并与宣太后通,且在宣太后掌权近四十年内双方相安无事,充分说明其与义渠的暧昧关系,作为宣太后牵制昭王的后盾,奈何轻易放弃,残暮之年杀之?这根本不合常理。

与其说是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倒不如说是秦昭王所杀更为合理。昭王见到范雎时就说过:“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灭义渠,昭王即亲政,而且立即“废太后,逐穰侯”,独掌权柄。足见义渠对于宣太后一派的支柱作用,这恐怕才是昭王必要杀之灭之的原因。

秦并六国免去后顾之忧

秦国在吞并义渠之后将西北边界推至了今天的内蒙古、甘肃一线,直接与胡(匈奴)相对。秦灭义渠之后,基本上征服了西方的戎族,解除了后顾之忧;秦昭王在此筑长城备边,闭合疆域而成“四塞之国”: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

战国前期的义渠,已经“筑城数十”,其民众肯定早已开始过着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定居生活,经济已发展到较高阶段。从义渠境域内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遗存器物种类包括陶器、青铜器、银器和铁器,精致的工艺水平反映其手工业相当发达。据《山海经·五藏山经》所载,义渠所在陕西一带,有符禺之山、英山、竹山、泰(秦)冒之山、龙首之山、岐山等六处产铁之山。地有铁矿,又懂得金属(青铜)冶炼,加上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义渠是可能有冶铁业的。

同时,义渠是半农半牧民族,考古发掘随葬品中马具数量众多,其养马用马程度可想而知。《秦律》对养马有众多规定,如“蓦马(上等马)五尺八寸以上。……先赋蓦马,马备,乃粼从军者,到军课之”,足见秦国对战马的重视。况且车骑是战国时期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之一,“战车千乘,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马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霸王之业可致”。

义渠故地三郡及秦长城

义渠既为秦灭,其民自然为秦所用,这里的居民风俗劲勇,民皆习战,“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自是优秀的兵源。宣太后也好、秦昭王也好,无论是谁主导诛杀了义渠王,秦国据有了这里的土地和人民,自然大大增强了经济与军事实力。

关中山河形势图

更重要的是,关中四塞,可谓险固,范雎游说秦昭王时就称赞曰“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日后汉朝的张良也认为,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在古代,有用“百二秦关”来形容关中险要的说法,意思是以百万之众攻关中,二万人足以拒之。以两万之师挡百万之众,所恃者乃在其地形地势之险。关中对中原,在地势上呈高屋建瓴之势,四面以山河为险阻,几处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关以守之,从而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态势。因此,及至攻灭义渠之后,秦国方能尽力东向,进而伐灭六国,一统天下。(文/郭晔旻)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皇太后和太后的区别 皇太后和太后的不同
    1、皇太后就是皇帝嫡妻,可以是皇帝生母,也可能是皇帝嫡母。2、太后有可能是皇帝生母,又或者是诸侯王之母,例如汉代代王刘恒之母薄姬,又称代王太后。3、太后也有可能是皇帝的姑姑,例如北魏中宫皇后蒙美姣就是蒙德华的姑姑,但是因为儿子封为藩王,所以
  • 古代太后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听政时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要和群臣见面。古代的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诸大臣是不能直接和太后见面的。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04-23
  •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什么称北魏文明太后为千古一后 为啥称北魏文
    1、这是因为,北魏从建国到灭亡长达140多年,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出现隋唐大繁荣,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保障。而文明太后掌权的这20多年,正好处于北魏承上启下的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文明太后指
  •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1、慈禧17岁入宫,被封兰贵人,颇得咸丰皇帝宠爱,次年就晋懿嫔,4年后生下一子以后的同治帝,晋懿妃,再次年受封懿贵妃,此时的慈禧已经有与孝贞显皇后分庭抗礼的实力。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5岁的同治继位,慈禧改称圣母皇太后。她联合了孝贞显皇
  •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简介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
    1、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帝的母亲。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
  •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介绍
    清朝宏历皇帝的母亲是谁太后是谁 清朝宏历皇帝
    1、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2、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12-31 清朝慈禧
  •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