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名将韩信 两个说客前来未能改变韩信的决心

   2020-08-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韩信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时的韩信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到处蹭饭吃,被人家逼得钻裤裆的小混混了。连项羽都觉得韩信是一股势力,派人对韩信做策反工作。派来的人叫武涉,是韩信当年在项羽手下时的老熟人。武涉来到韩信驻扎的齐地,对韩

韩信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时的韩信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到处蹭饭吃,被人家逼得钻裤裆的小混混了。连项羽都觉得韩信是一股势力,派人对韩信做策反工作。

派来的人叫武涉,是韩信当年在项羽手下时的老熟人。

武涉来到韩信驻扎的齐地,对韩信说:

“大家因为不堪忍受秦朝的统治,才起来推翻它。现在秦朝已经灭亡,有功之人每个人都有一块封地,各路诸侯都不想再打仗了,希望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安顿日子。只有汉王刘邦贪心不足,向东不断侵略人家的地盘,看来这家伙不吞并天下是不肯停手的。而且汉王刘邦这个人是不讲信用的,他几次落在项王手里,项王看他可怜,每次都放了他。但他每次都背信弃义。现在您自认为与刘邦够交情,为他卖命,总有一天要死在他手里。您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只不过因为还需要利用您来对付项王。现在楚汉相争,谁能最后获胜,完全取决于您。您站在汉一边刘邦胜,您站在楚一边项羽胜。项王第一天死,第二天,您的灾难也就到了。您为什么不趁着现在的有利时机,离开刘邦和项王结成同盟,还不失三分天下的份儿。象您这样死跟刘邦攻击项王,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韩信虽然觉得武涉的话不中听,但还是感谢老朋友为自己着想,对武涉说:“以前我在项羽那边干,做一个小小的郎中,主要职责是晚上值夜班,言不听,计不从,不得已才去投奔汉王。汉王任命我做大将军,统帅数万大军。汉王对待我那可是没说的,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人家这么信任我,我如果背叛会遭受报应,请您转告项王,我不会背汉联楚。”

韩信说罢,就派人把武涉送出宫外,让他第二天就离开了。

武涉策反韩信不成,怏怏离去,但是他关于韩信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提法却引起了韩信手下谋士蒯通的共鸣。蒯通自从帮助韩信下决心武力平齐以后已经成为韩信手下头号智囊,他当然也希望韩信把事情做大,借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蒯通为了打动韩信,首先给韩信相面,说韩信背相贵不可言。

韩信本来就是个迷信的人,母亲去世的时候如何安葬,还专门听了风水先生的意见。这会儿一听说自己有这等贵相,果然来了兴趣,让蒯通仔细说说。

蒯通兴致勃勃地分析了一大通楚汉相争的形势,结论同武涉一样,那就是项羽和刘邦的命运都掌握在韩信的手里,最后劝说韩信脱离刘邦自立门户。

蒯通劝韩信的话从当时的造反道德来说,也没有什么过分之处。群雄并起推翻秦王朝,大家都是草头王,成则为王败则寇,谁有本事把天下拿到手,谁就是英雄。那个时候得天下不需要投票选举,主要靠武力打下来。可是韩信是个只愿给人家打工,不愿意自己做老板的人。他虽然有实力,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技术性人才,没有大志,意识不到自己的潜力,成不了大气候。

韩信知道蒯通要自己背叛刘邦,便说:“汉王待我很好,我的车子、衣服、饮食都和他一样。我听说过:乘人家的车子就要载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服就要为人家分忧,吃人家的食物就要为人家而死。我怎么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讲信义呢。”

蒯通见韩信不为所动,又劝说道:“您自以为汉王和您够朋友,想建立万世功业,我却认为这是不太现实的。当年,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余大家都是老百姓,结成生死之交。后来还不是成了仇人,最后张耳杀了陈余,为天下人所笑。”

蒯通还给韩信讲起了历史,春秋时越王勾践要对付吴王夫差,对于范蠡、文种是何等重用,等到越王恢复了国家,称霸诸侯,还不是把文种给杀了。

蒯通提醒韩信说:“从交友方面说,您和刘邦的交情,怎么也比不上张耳和陈余;从对主上的忠诚来说,您也不如文种对于勾践那么忠诚。所以,何去何从,希望您三思。”

蒯通的话,把韩信的处境分析得清清楚楚。谁知道善于谋人却拙于谋己的韩信打断了蒯通的话,不让蒯通继续往下说。在韩信看来,自己有功于汉,刘邦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一介书生希望攀龙附凤,劝手握重兵的大将军造反,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游说不成的蒯通整日里担惊受怕,心想韩信过于天真肯定没有好结果,而自己劝韩信造反,搞不好也要倒大霉,三吓两吓就吓疯了。

当然,蒯通的疯也不排除是为了逃避灾祸装疯。如果是这样,蒯通也可以称得上是个高人。

 
标签: 韩信 名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