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发展的黄金期:北魏迁都后大肆新建庙宇

   2020-09-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公元386年,北魏在十六国争雄中异军突起,统一北方,定都大同(今山西大同)。大同距中国腹地遥远,不利于统治。公元471年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为展示雄才大略,积极推进迁都洛阳,但屡遭大臣反对。无奈,他以南伐为名,出动30万大军,誓师南进,行

公元386年,北魏在十六国争雄中异军突起,统一北方,定都大同(今山西大同)。大同距中国腹地遥远,不利于统治。公元471年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为展示雄才大略,积极推进迁都洛阳,但屡遭大臣反对。无奈,他以南伐为名,出动30万大军,誓师南进,行至洛阳,阴雨连绵,将士疲惫不堪。军队在洛阳稍作休整后,他即骑马执鞭,号令六军,继续南进。群臣纷纷跪于马前谏言:这样南伐,必败无疑。孝文帝说:“不南伐,即当移都于此。”群臣只得同意,于是定都洛阳。

北魏乃鲜卑族政权,鲜卑人在草原游牧,崇尚自然,崇拜太阳,道教、佛教传到此处,一一被人们接受。魏文成帝后,崇佛之风日盛,尤其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佛教的发展更是推波助澜。他建立各级官方佛教管理机构,设置僧官;请一些高僧每月到宫廷讲经三次;广做佛事,还亲自为出家人剃发。他率领皇亲国戚参与大型礼佛活动,重臣公卿争相趋附,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就表现了这一盛大仪式。

寺院是佛教传播教义、组织僧众活动的重要场所。孝文帝一到洛阳,就以祖母冯太后追福的名义,在城南开阳门外的劝学里(今伊滨区佃庄镇附近)建报德寺。《魏书》中记载了孝文帝诏建此寺一事,高祖诏曰:“朕以虚寡,幼篡宝历,仰恃慈明,缉宁四海,欲报之德,正觉是凭。诸鸷鸟伤生之类,宜放之山林。其以此地为太皇后经始灵塔。于是罢鹰师曹,以其地为报德佛寺。”

孝文帝身边有位西域高僧菩提跋陀,长期为孝文帝讲经祈福、出谋划策,颇受敬重。但跋陀好山林之乐,不喜城市的喧闹,一到洛阳,心烦气躁,闷闷不乐。孝文帝深知跋陀之意,下诏在京畿的嵩山专为跋陀修建了少林寺,供他静养修炼。今少林寺山门石坊刻有“祖源谛本”“跋陀开创”“嵩少禅林”“大乘胜地”等字迹,显示了少林寺的来历及它在佛教界的显赫地位。

汉明帝创建的白马寺,经魏孝文帝下诏整修后,依然是巍然大寺。寺内珍藏的最早经函保存完好,人们常烧香供奉它。这里的石榴、葡萄均从西域引种,优异于别处,故有“白马甜榴,一实值牛”的美誉。白马寺寺内有沙门宝公,虽形貌丑陋,却通晓过去,预知未来三世之事。据说,胡太后向他询问世事,宝公道:“把粟与鸡呼朱朱。”时人皆不知其意。建义元年(公元528年),胡太后被尔朱荣投入黄河淹死,这才验证了宝公之言。

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厉行新政。其一是北人迁洛悉为洛阳人,“死葬河南,不得北还”;其二是改胡姓为汉姓,孝文帝改姓为元;其三是逝北语,讲汉话;其四是禁胡服,改礼俗;其五是定姓族,行联姻;其六是改官制,定律令,同时大兴土木,扩建洛阳城。至今遗存的汉魏故城测量显示,北魏洛阳外廓城长、宽均达10公里,是古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这座古代最大城市又是中国历代佛寺最多的城市。据《洛阳伽蓝记》载:京师洛阳,“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自孝文帝,洛阳城大规模建造佛寺、佛塔、佛窟,使洛阳佛寺数量达1367座,仅西域僧人即3000多人,拥有佛经达415部1919卷,洛阳被誉为“佛国”。

北魏洛阳高僧云集,著名的有昙摩流支、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昙摩最等。昙摩流支在洛阳译出《信力入印法门经》等3部,菩提流支译出《十地经论》《佛名经》等30部,佛陀扇多译出《金刚上味陀罗尼经》等11部。昙摩最在融觉寺主讲《涅槃经》《华严经》,有僧徒千余人。菩提流支读昙摩最的《大乘义章》时,常“弹指赞叹,唱言微妙”,被文章的立论和文采折服,并用梵文译出,派人送往西域。西域沙门读后钦佩不已,常向东面遥拜,称昙摩最为“东方圣人”。

 
标签: 佛教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中国佛教宝物 舍利子出土经过
    佛教的舍利子,一直以来就是个谜。有人说是神话,也有人说是真实的。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在南京博物馆,就有一个出了土的舍利子!佛舍利出土经过梁白泉,江苏文博界泰斗,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如今已85岁高龄。昨天,梁白泉的500多件档案被收入南京市档案馆
    12-31 佛教
  • 佛教信徒为何一天到晚都在念阿弥陀佛呢
    想必大家都有一个困扰了许久的疑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在寺庙里遇到僧人第一句就是“阿弥陀佛”,但对于那些不信佛教的人还是不明白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见面要说阿弥陀佛呢?其实阿弥陀佛是一句古印度的梵语,它的意思用我们现代的话解释就是:光寿
    12-30 佛教
  • 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分别指的是谁?
    我国佛教中四大菩萨分别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菩萨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萨的地位
    12-30 菩萨佛教
  • 法显大师 可以媲美玄奘西行的佛教大师
    古代的平阳郡武阳,有一户龚姓人家,先后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就把这个孩子剃度为和尚以求保命,没想到后来还是得了重病,快要失去性命。龚氏夫妇最后无奈,急忙把生病的孩子送到了寺庙去。这个小孩病好以后就长住寺庙不再返回俗世
    12-27 玄奘佛教
  • 鉴真东渡对日本佛教的影响 奠定日本佛教的基础
    鉴真的生平行迹鉴真(688-763),日语又称鉴真(がんじん),唐扬州江阳人。他是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师。在日10年期间,受到日本人民的深切爱戴,被称之为“天平之甍”,意思是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鉴真生活在古代
    12-16 鉴真佛教
  •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和达摩的关系
    释迦牟尼和达摩的关系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后来看到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诸多的烦恼,萌生了出家修行的念头,后来不顾父王的劝阻出家修行,最终在35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大
  • 一代女皇武则天推崇佛教 强制百姓不许杀生吃肉
    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当作自己登上权力顶峰的思想武器。她一当上皇帝,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除划拨专款大修寺庙,大造佛像,大量翻译佛经外,还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
  • 天宫勾结佛教与老子里应外合而打败了元始天尊
    如果单从故事内容看的话,从《封神演义》到《西游记》,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神魔体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妖魔系统的成熟、神的壮大、佛的发展和仙的没落。经过前面的分析,笔者已经跟大家透露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神的壮大和仙的没落间有着一段隐藏的历史
  •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梁武帝提出了“和尚吃素”
    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搞一概而论。素食之风,古已有之,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十分盛行。古时吃素,倒不是由于当时经济落后,没有肉吃,只好以瓜菜裹腹。而是那时,已经出现了“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
  • 佛教传说中法藏比丘是如何成为阿弥陀佛的
    在法藏比丘简介中提到,法藏比丘出生在世自在王佛所,在开始是个国王后来专心研究佛教成为一个出家人,这个名字就是出家之后得到的。接下来就是法藏比丘的简介。根据佛教的一些历史书上的记载,曾经有个王国叫做妙喜国,他的国王是世饶王,在世饶王担任国王期
    12-14 佛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