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死亡玄机?

   2020-08-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八月,为了给将士们请赏,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武功郡王赵德昭挺身而出,他要替这些僵尸们说句话,替他们讨要平定太原时候的赏赐,那么,赵德昭为什么要主动请缨呢?三点足矣,首先,赵德昭认为必须颁赐,按照惯例,只要打了生长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八月,为了给将士们请赏,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武功郡王赵德昭挺身而出,他要替这些僵尸们说句话,替他们讨要平定太原时候的赏赐,那么,赵德昭为什么要主动请缨呢?三点足矣,首先,赵德昭认为必须颁赐,按照惯例,只要打了生长,就应该犒赏三军,即使打了一个败仗,也要发些抚恤金啥的,要是国家一分钱都不掏,以后谁还为国家打仗呢,当然了,虽然讨伐幽州失败了,但这不能跟太原混为一谈,所以国家还是要论功行赏,这样才能安抚军训。

其次,赵德昭认为应该对赵家天下负责,对于赵德而言,赏罚不公,势必会导致军心动摇,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以后的战争,甚至会影响赵家天下的稳固,因此,作为皇子,作为赵家的一份子,赵德昭认为自己的话应该好使,自古以来作为外姓员工,如果想让老板掏钱,势必要难如登天。相反,如果让本家亲戚去劝说,结果却易如反掌,比较血浓于水,不看僧面看佛门,不看活人还得看看死人(赵匡胤)

对于赵德昭而言,他是太宗的侄子,太宗继位后,他仍然是皇子,更是太宗最宠爱的人,所以,赵德昭觉得自己的话应该好使,自己的这个叔叔也应该接受这些建议,综上所述,因为赵德昭有替民做主意愿,他也是赵家的一员,更认为自己的话好使,所以他毅然决然的入宫面圣,去阐述自己的思想,并走上了这条直言进谏的不归路,当然了,对于赵德昭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表扬的。

但是,他根本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要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光靠勇气和斗志,不一定就能够做成事,可能还会适得其反,甚至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里。单靠勇气行动的人,只能靠气势获胜,这叫作“鲁莽”;脑袋一团浆糊,盲人瞎马的玩儿命冲,最后只能掉下悬崖,这叫作“失足”;这种鲁莽加失足的人,虽然勇气可嘉,但最多称为“匹夫”,绝不能称为“英雄”。这个道理很简单,拥有勇气,虽然会让别人羡慕不已,但却未必能成功,甚至会白白送死,这就叫作“无谓的牺牲”。真正的英雄,是要爱惜自己生命的,因为他们要留着自己的性命,去成就更大的辉煌,这才叫真正的英雄。

不知死而死,是为无知;知死而死,是为无惧;知死而不死,才是无敌。只有这种“无敌”的人,才能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那么,这位挺身而出,主动请缨,为士兵讨要赏钱的赵德昭,他是不是一个英雄呢?要知道,在给这些士兵请赏前,赵德昭如果掂量过自己的分量,再看看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他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请赏这件事情,是多么的无知和搞笑了。因为之前“黄袍加身未遂”这件事情,已经让这位皇子进了赵光义的黑名单,更成为这位皇帝的一个心腹大患!

自古以来,在那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时代里,皇帝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怕别人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也来一次黄袍加身,改朝换代,因此,只要你敢谋反,不管是真是假,你就算是完蛋了,等着被株连九族把,就连皇帝自己的亲儿子,也觉不例外,一句话,赵德昭死定了,所以,当赵德昭夸夸其谈,替北征的将士们请功讨赏,陈述功过是非时,赵德昭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突然之间,他的二叔拍案而起,血灌瞳仁的勃然大怒,道:“等你当了皇帝后,在赏赐他们不迟,”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赵德昭自杀后,仅仅过了几天,意气风发的赵光义就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庆功仪式,他不仅高度表彰了那些收复河东的文臣武将们,还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犒赏。苍天可鉴,赵德昭在天之灵,不知作何感想?

除此之外,就在几天前,这位还后悔不已、痛哭流涕的二叔,居然大张旗鼓、高高兴兴地举办了庆功宴。看这个架势,真是除去了一块心头肉,彻底解开了一个大疙瘩,心里这叫一个痛快!古往今来,君主都是为自己着想的动物,他们是标准的人面兽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把任何生命和感情当作棋子。因此,在这个世界上,相信什么,也别相信这些冷血皇帝的话。这就是赵德昭用自己的生命,留给我们的最后启示。

 
标签: 赵匡胤 宋太祖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1、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2、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
  •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被强迫者?兵变的起因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
    12-31 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权一幕。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国君主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
    12-31 赵匡胤
  • 史上亡国之君后周恭帝柴宗训 本无赵匡胤什么事
    若说起后周,大家最熟悉的只怕不是柴荣而是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柴进乃是皇族后裔,仗义疏财,能文能武,宋江与之比起来,其实就算是土鳖。不过,这些都是小说家言。想怎么编怎么编,硬要让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的宋江做老大,读者也没办法是不是?只是,咱今不
  • 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最后,赵匡胤问道,被抢民女所嫁的丈夫是干什么的?百姓如实回答说,是乡下种田的农民。宋太祖说:“她原来的丈夫只是个农民,李汉超是朝廷重用的显贵大臣,因为喜欢你女儿才娶她,你应该高兴,虽然只是做小老婆,但是,跟了他,你女儿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
  • 宋太祖遭顶撞怒砸大臣门牙 怕写上史书忙道歉
    ●【北宋】 张霭:“但有史官在耳!”——《夜航船·卷六·选举部》【背景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而宋太祖手下有个大臣叫张霭,性格刚直倔犟,经常直言劝谏皇上,有时还把皇上弄得下不来台。一次,宋太祖正在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