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深谋远虑要迁都 赵光义一句“不要脸”

   2020-08-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认为建都长安是上策,建都洛阳是中策,建都开封是下策,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认为建都长安是上策,建都洛阳是中策,建都开封是下策,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权,所以暂时搁置。直到十几年后,这个问题再次被赵匡胤提起,但却遭到一个人的坚决反对!

976年3月,赵匡胤率领文武众臣前往西京洛阳,前往父亲的陵寝祭拜。抵达洛阳后,赵匡胤见洛阳宫室壮丽,非常高兴,于是动了迁都洛阳的念头,甚至在洛阳南郊祭天。但赵匡胤的想法遭到的群臣的坚决反对,起居郎李符首先发难,他提出迁都有八难,赵匡胤不予理睬。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又出来劝谏,赵匡胤仍然不从。

这时候赵光义出现了,而且他说了一句非常“不要脸”的话,让赵匡胤顿时沉默不语,放弃迁都的念头!

兄弟俩见面后,赵光义首先提出迁都的困难,赵匡胤则说:“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赵光义叩头切谏,赵匡胤则解释道:“吾将西迁者,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赵匡胤知道如今已经出现了冗兵问题,他希望通过迁都,依靠山河之险,固守天下。但这个时候,赵光义掷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他言道:“在德不在险!”

一听赵光义这么说,赵匡胤默然不语,等赵光义走后,宋太祖才对侍从说道:“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在德不在险”这句话是名将吴起说的,指的是统治者治国应该修德政,不应该单单依靠山河的险固。那为啥说赵光义说这句话就有些“不要脸”呢?这是因为在这背后有着赵光义自己的阴谋,当然赵匡胤迁都也有着其他目的!

赵匡胤迁都实际上是一石二鸟之计:其一,就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其二,削弱赵光义的势力。众所周知从北宋建国开始,赵光义就一直担任开封府尹,也就是首都的市长,赵光义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组建自己的势力;结交宫中宦官;拉拢朝中武将。

因此当时赵光义在开封拥有非常大的势力,赵匡胤明白,如果一旦自己归天,皇位很可能会落入其手,因此想通过迁都,削弱赵光义的势力。那赵匡胤为啥准备迁都洛阳呢?因为知河南府(洛阳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焦继勋是自己的儿女亲家。焦继勋的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如果迁到洛阳,将来赵德芳能顺利登基。

但赵匡胤万万没想到赵光义的势力竟然这么强大,几乎满朝文武都为他说话,另外他竟然还拿出“在德不在险”的理由。如果自己迁都,选择依靠山河之险,显然就是一位不修德政的皇帝,所以赵匡胤才暂时放弃了迁都计划。

但赵匡胤不会想到他已经丧失了最后的机会,回到东京5个月后,赵匡胤在宫中离奇离世,在宦官的帮助下,赵光义顺利登上皇位,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年谜案!1127年,金国铁骑攻破东京汴梁,赵光义那句“在德不在险”也就成为笑话!

 
标签: 赵匡胤 赵光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1、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2、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
  •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被强迫者?兵变的起因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
    12-31 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权一幕。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国君主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
    12-31 赵匡胤
  • 史上亡国之君后周恭帝柴宗训 本无赵匡胤什么事
    若说起后周,大家最熟悉的只怕不是柴荣而是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柴进乃是皇族后裔,仗义疏财,能文能武,宋江与之比起来,其实就算是土鳖。不过,这些都是小说家言。想怎么编怎么编,硬要让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的宋江做老大,读者也没办法是不是?只是,咱今不
  • 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最后,赵匡胤问道,被抢民女所嫁的丈夫是干什么的?百姓如实回答说,是乡下种田的农民。宋太祖说:“她原来的丈夫只是个农民,李汉超是朝廷重用的显贵大臣,因为喜欢你女儿才娶她,你应该高兴,虽然只是做小老婆,但是,跟了他,你女儿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
  • 宋太祖遭顶撞怒砸大臣门牙 怕写上史书忙道歉
    ●【北宋】 张霭:“但有史官在耳!”——《夜航船·卷六·选举部》【背景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而宋太祖手下有个大臣叫张霭,性格刚直倔犟,经常直言劝谏皇上,有时还把皇上弄得下不来台。一次,宋太祖正在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