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 《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

   2020-06-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杨家将》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依照评书和各种文学读本的说法,杨家将星云集,绵延不绝。杨老令公和他的七个儿郎自不必说,六郎以下还有宗保、文广父子,以及佘太君、穆桂英、杨排风等一干女将。事实是这样的吗?既然要正本清源,我们还是把目光聚焦到杨

《杨家将》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依照评书和各种文学读本的说法,杨家将星云集,绵延不绝。杨老令公和他的七个儿郎自不必说,六郎以下还有宗保、文广父子,以及佘太君、穆桂英、杨排风等一干女将。事实是这样的吗?既然要正本清源,我们还是把目光聚焦到杨家将的男一号。

老令公杨业最高做过太尉(跟高俅一样,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大同军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不过这些都是死后追认的,别当真。杨业的实职是云州观察使,判代州(云州当时还在契丹人手里,这个职务应该类似于香港回归前的驻港部队司令,暂住深圳),军衔是右领军卫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中将)。虽然没有评书中吹得邪乎,但杨业好歹也算宋军的中高级军官和重要将领。武力如何呢?绝对是狠角色。雁门关一役,杨业以八千奇兵破袭十万辽军,一举打出了杨家将的威名,致使辽兵看到“杨”(字旗)来了就跑,当时人送杨业外号“杨无敌”。

杨业虽然勇武有略,却非宋王嫡系。他原是北汉(曾与宋并立的另一政权)大将、大军区司令(建雄军节度使)、皇室宗亲(杨业又名刘继业,曾被北汉皇帝收为养孙)。宋朝皇帝靠兵变上台,对军人历来提防,更何况外来豪强了,杨业后来的命运也恰恰证明了这点。

公元986年,宋太宗兵分三路,北伐辽国,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相当于以武力收复香港、澳门等被占领土)。杨业当时是西路军副司令,司令潘美是宋朝的开国大将,战功赫赫,在评书中却变形为万人唾骂、陷害杨业的大奸臣潘仁美。

如果北伐胜利了,也许就没有杨家将的传奇了,但是,悲剧的一幕还是降临了。

北伐先胜后败。担任主力的中路军一败涂地,主帅曹彬只身突围,北伐就此歇菜。仗没法打了,屁股还得有人擦。于是,西路军负责将山西北部4个州的民众撤回内地(抢不到地,人口也算战利品),而掩护的“光荣任务”就交给了杨业。

要在辽国骑兵的乘胜追击下完成大规模的“移民”工作,这不是脑子进水嘛!杨业自知凶多吉少,主张用声东击西的打法袭扰辽军,却遭到监军王侁的冷嘲热讽,并诋毁他有二心(宋朝的监军虽然都是文官,但在心理变态程度上跟明朝的死太监有一拼)。杨业身为北汉降将,最忌讳他人猜测,于是冒险带兵出征(这无异于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抢眼),但要求监军王侁和司令潘美派兵接应。

结果,杨业孤军深入,中伏,突围不成,苦等援军不至,力战被俘。眼见大势已去,杨业叹息道:“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按评书的说法,杨业撞李陵墓碑而死,这是扯淡,李陵被俘而降,杨业以死报国,作者显然为了制造某种戏剧冲突。真实的历史是,杨业身负重伤,绝食三天后,于公元986年6月18日离世。

作为西路军主帅,久经沙场的潘美同志不会不明白杨业的战略意图,也不可能不知道杨业身处险境。据宋史记载,他的立场与杨业相近,但却没有与监军王侁力争,并且在王侁率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总之,拗不过领导。

事实真是这样吗?我的理解是,潘美很清楚王侁是赵光义派到西路军的代理人,并且已经洞悉到宋太宗赵光义要想借机除掉异己的意图,之所以让王侁拿大,是因为他不想触霉头。

这一切不是没有先兆。六年前(公元980年)的雁门大捷后,杨业一时风头无二,当时就有边关将领羡慕嫉妒恨,暗中上书诽谤。宋太宗阅毕后,什么话都不说,封好奏章交给杨业,明面上是“信任”,实际上却是“敲打”——如果真相信,直接把诽谤者革职或调离就完事了。

宋太宗赵光义是极其厚黑之人,自从办掉了哥哥宋太祖赵匡胤之后,他压根就没信任过谁,生怕别人跟他一样学坏。杨业本就是降将,而且杨佘(佘太君)两家历来是地方豪强,又在边关跟契丹人打了多年交道,谁知有没有二心,这回借契丹人之手除掉他,也算去了一个后患;而且还能捎带拉一下宋朝军民对辽国的仇恨值(毕竟杨无敌在宋朝军民中很有口碑),转移一下国内矛盾——北伐失利,损兵折将,劳民伤财,最大的责任人就是赵光义。

帝王之心莫测。潘美未必是赵光义的同谋,但于杨业之死却难脱干系,替罪羊是当定了。

为了对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有交代,杨业死后,宋太宗下诏将潘美连降三级,将监军王侁除名流放金州(在今天的陕西安康)。就此盖棺定论:王侁犯有主要责任,潘美次之。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皇上不是什么好鸟,但又不能直接骂娘,鉴于王侁的知名度不够,只好拿潘美撒气了。

在评书中,潘美被改名叫潘仁美,他的女儿是宋太宗的妃子,这一背景满足了老百姓对大奸大恶的想象——上面有人。杨业死后,清官寇准装神弄鬼,对潘仁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刑讯逼供,并成功迫使其告老怀乡;这还不解恨,最后又让杨六郎在黑松林结束了潘仁美的小命。

痛快吧?痛快!但事实是这样的。潘美和宋太宗确有姻亲关系,却并非其岳父,而是潘美的孙女嫁给了赵光义的儿子(评书里乱点鸳鸯谱是暗讽赵光义“扒灰”,这是典型的民间损人行为)。潘美既没受刑,也没遇刺,降职一年后就官复原职,5年后(公元991年)又被提拔为宰相(同平章事)——宋太宗“姑息养奸”的行为也从一个侧面论证了杨业之死有阴谋,老百姓又一次被耍弄了。

人民群众倍感不爽,于是民间艺人继续恶搞、戏谑潘美。直到潘仁美的孙子娶了杨家的烧火丫头,潘杨两家握手言和,这才善罢甘休。想想看,把只认识“天波府、杨排风”六个字的粗使丫头嫁给仇家的将门虎子,是一件多么大快人心的事情——这又是典型的阿Q式报复逻辑。在后来的《唐伯虎点秋香》中,我们能看到类似的剧情设计,不同之处在于伯虎兄娶了仇家的高级丫头。

当然,评书《杨家将》和史实还有很多出入,比如六郎杨延昭其实排行老大,六郎这个别名是仇家给起的,因为契丹人认为六郎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就是六郎星的人间化身——看来少数民族还是厚道,英雄就是英雄!

穆桂英这人倒还是真有,也是杨六郎的儿媳妇,但她不并姓穆,而是复姓慕容(祖上应是鲜卑人);并且她的丈夫是评书中的儿子杨文广(这就有些乱搞了,不会是潘家买通了无良民间艺人使的绊子吧),而评书中的丈夫杨宗保在正史上则查无此人。至于桂英有没有这么厉害,咱就不知道了,考虑到佘太君出身于将门,未定就有这个传承。

作为一部英雄史诗,《杨家将》里添油加醋,无中生有,搞七捻三的内容很多,但对于观者来说,是不是史实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丰富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从俗一些的角度讲,《杨家将》也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绝佳的创意脚本,这比现在任何的品牌故事都要来得精彩。

 
标签: 杨家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存在真实的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否有真实的杨家将
    历史上存在真实的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否有真实的
    1、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 。2、杨继业 ,又叫做杨业,(约932-986年),原名重贵,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都很器重的名将 。杨家将的故事 ,大都是后来的说书演绎的 。但是真实的
  • 历史上真有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不是真有杨家将吗
    历史上真有杨家将吗 历史上是不是真有杨家将吗
    1、历史上是有杨家将的。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杨业本命杨重贵,杨业是太原人,原来是北汉的将领。当时北汉只是一个臣服于北汉的政权,但是辽国一直侵扰北汉的边境。当时杨业负责镇守北汉边境,所以经常和辽军交锋,30多年一直没有落于下风。在北汉灭亡之后
  •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是怎样的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是
    1、杨业在历史上是一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20多岁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
  • 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的杨家将是不是真的
    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的杨家将
    1、历史上的杨家将是真实存在的。2、真实的杨家将:千百年来,杨家将的故事就在这种艺术化过程中逐渐丰满、丰富了,满足了人们对忠烈的感佩,对奸臣的鞭挞,对昏君的痛恨。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
  • 忠烈杨家将潘仁美是谁?潘仁美简介及怎么死的
    由郑伊健、吴尊、周渝民、林峰等七名型男主演的歌颂杨家将保家卫国的电影《忠烈杨家将》已经于4月4日上映,剧中还出现了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的大奸臣潘仁美这个人物。那么潘仁美是谁呢?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他的历史原型是谁?潘仁美又是怎么死的?
  • 揭秘杨家将第一人杨业 手杀上百人后绝食而死
    宋太宗赵匡义攻打北汉时,曾下重金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人,也就是常说的杨家将第一人,也叫杨继业,杨令公,此人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赵匡义没有看错人,杨业在北汉时,以骁勇善战出名,每战必胜,屡立战功,所以当时北汉人都称他为
  • 杨家将里杨四郎杨延辉简介 杨四郎是怎么死的?
    杨延辉,是中国古代与杨家将有关的话本、演义、小说、评书中的人物,原名杨贵,字延辉,后改名木易。杨延辉为抗辽名将杨业所生七子之一,排名第四,故又有“杨四郎”之称,后世人也常称其为杨四郎而非杨延辉。杨延辉作为杨业的儿子,杨家将之一,自然也是一位
  • 潘美是《杨家将》潘仁美的原型吗?他为人怎样?
    《杨家将》可以说是一出非常成功的故事系列,无论是小说、传记、评书、戏剧,甚至放在今天来说的电影电视剧,对于杨家将故事的表现可以说是经久不衰。而与杨家将有关的故事,就算历经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仍然受到观众们的喜爱。不说中国古时候的人们,就说现
  • 杨家将杨业怎么死的?手杀上百人后绝食而死
    宋太宗赵匡义攻打北汉时,曾下重金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人,也就是常说的杨家将第一人,也叫杨继业,杨令公,此人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赵匡义没有看错人,杨业在北汉时,以骁勇善战出名,每战必胜,屡立战功,所以当时北汉人都称他为
  • 平凡的杨家将为何能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令人难忘。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