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翁同龢写了“翁某今日洗脚”的帖子送到县衙门

   2020-05-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翁同龢被慈禧太后赶回了老家,并且接受地方官监管,但是他瞧不起地方官,不肯敷衍他们,或许还想着有光绪帝掌握大权的一天,他就可以起复任用。自然,历史上说,老翁没能等到那一天…… 翁同龢是哪里人?这个好记,清末有一副巧联流传甚广:“宰相合肥天下瘦

翁同龢被慈禧太后赶回了老家,并且接受地方官监管,但是他瞧不起地方官,不肯敷衍他们,或许还想着有光绪帝掌握大权的一天,他就可以起复任用。自然,历史上说,老翁没能等到那一天……

翁同龢是哪里人?

这个好记,清末有一副巧联流传甚广:“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骂李鸿章,下联斥翁同龢。

所以出过两代帝师的翁家是钱谦益的同乡,江苏常熟。

翁同龢因为得罪了西太后,被赶回老家。

在当时这不算丢脸,还可以美其名曰“养望林下”。

他也着实过得不寂寞,皇上方当盛年,等到太后百年,他这个老师说一声“起复”,还不照样入他的军机?还许当个领班大臣。

所以门前照样车水马龙,倒好象翁大人并未革职,是回乡省亲,小住数月。

翁同龢是晚清大书家之一,每天总要写上十余幅字,以消日遣怀。

但是他很少答应别人的求字,亲朋好友,求十回也未必到手一张半张。就连顶头父母官,常熟朱知县,翁同龢也懒得敷衍,随他百计请托,片纸不入公门。

不怕县官,就怕现管,一个革职的乡绅,还这么NB?

朱知县恨得咬牙切齿,一点办法没有。

翁同龢书法

造化小儿看得有趣,手指轻轻一拨,时更势易。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京中消息一天一个花样,最后是上谕到:奉懿旨,翁同龢荐引匪人,有“康有为才胜臣十倍”之语,着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朱知县一跤跌到青云里,从此每天前往翁府,召集翁家所有奴仆,一一询问:中堂今天干嘛啦?上午?下午?晚间?夜里?吃了啥?见了谁?言谈间可有大不敬的地方?必把翁家上下折腾个底儿掉。

翁同龢这个气呀,可他是清流领袖,一代大儒,总不能跟这种庸吏当面翻脸。

也罢,你不是奉旨管束我的一举一动吗?

老臣领旨,豁出贴补家人几双鞋钱,与我每隔几个时辰,往知县衙门送一封小札,上写:翁某欲往后院走动,请老父台核示。

或是:翁某家中饭熟,将进食,请老父母巡视。

再不就是:翁某午睡片刻已醒,现坐于厅上与客略谈,请老父母详察。

最后一封书信,内容是:翁某今日洗足,请老父台驾临看管。

翁老爷子也写出神气来了,两页八行,写得飘洒自得,夭矫不群。

第二天果然清静了。翁同龢捻髯微笑,姜还是老的辣。

翁同龢故居彩衣堂

过得两日,突然有人急急来报:朱知县将中堂大人请看管洗足的信函,用白绫裱成合锦条幅,挂在县衙花厅,逢人便夸,说古人有“争座位帖”,今有中堂的“洗足帖”,大可辉映古今,合为双璧云云。

现在合县士绅都知道中堂大人请知县来看自己洗脚。

翁同龢的老脸红没红?

不知道。反正他要求收回这幅书法作品。朱知县这个SB,居然收了他一屏一对,就把信还给翁家。

不用说了,什么也不用说了,这幅本可成为书法史文化史经典作品的书法,肯定被老翁烧了……朱生,你知不知道,翁中堂的对联、屏风,京师琉璃厂有不少卖的?

补记:突然想到前几年关于鲁迅日记中“濯足”是否代指性交的争议,嘿嘿,脚,以及对脚的洗涤,在中国文化史上,还真是个意义丰富的符号。

 
标签: 翁同龢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解读李鸿章 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战大败?
    李鸿章,晚清时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贴上过于鲜明的政治标签,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对他的脸谱化解读,带给我们一种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鸿章是一个片面的龌龊形象,那么,国人的智商岂不更成问题?文化渊深的中国,又怎么会受到如此简单的人物的影响?李
  • 翁同龢脾气大敢对光绪无礼 或因压力大且有高血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
  •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推荐人才时候曾经当面欺君
    晚清末年,常熟翁同龢,仗着自己状元及第,又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以一人而兼军机大臣、总理衙门、督办军务处、户部尚书等显职,煊赫一时。然而这位翁常熟却是一个擅用权术的人,他的同僚吴县潘祖荫曾说:“叔平虽为君之座师,其人专以巧妙用事,未可全信之
  • 光绪有翁同龢这样的老师真失败 坏处多过好处
    许多人都说,清朝是祸害中国的朝代,慈禧是祸害清朝的悍妇,光绪是惧怕慈禧的废物!这话一点都不假。特别是光绪掌政以后,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都看出中国是一块肥得流油的肉,纷纷持刀扛枪,意欲对中国宰割。但是甲午海战失败、把中国推向列强砧板,这绝不仅仅
  • 翁同龢是帝师 也是发明龙井虾仁的饕士
    对于龙井虾仁,美食家高阳说:“莲房鱼包:莲蓬未结实,还藏在荷花中时,成为莲房;自梗上截断,由底部挖去内瓤,塞入活鲤鱼块,加酒酱香料,上笼蒸熟供客。这个吃法雅致得很,但老饕恐不会欣赏。翁同龢发明一味菜,叫做龙井虾仁,即由西湖龙井茶炒虾仁,真堪
    11-06 翁同龢
  • 北洋水师经费被裁撤 罪魁祸首竟是翁同龢?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
    10-29 翁同龢
  • 罢免翁同龢是光绪帝亲自决策的 非慈禧太后所为
    维新运动刚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后的第四天(1868年6月14日),翁同龢即被罢官,开缺回籍。绝大部分人认为,这是慈禧太后的阴谋,是她反对变法的重要安排,而光绪皇帝是出于被迫下旨废黜翁同龢。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慈禧一开始不反
  • 光绪皇帝问老师翁同龢“吃得起鸡蛋吗”?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又称“后门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管国家大事,只管皇上的私事,内务府是个油水特别多的部门,因为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内务府掌管,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直属于皇帝,而出
  • 名臣翁同龢是北洋水师经费被裁撤的罪魁祸首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
    08-26 翁同龢
  • 清代张謇状元头衔系翁同龢争取 无心仕途办实业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传统中国人世世代代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归依。“状元郎”更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可是“状元们”都是怎样经过重重筛选,最终光宗耀祖的呢?说“状元”是中国人心目中最为辉煌崇高的荣誉称号,大概一点儿也不过分。不管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