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摔阿斗的真正原因 绝对只是为了收买人心

   2020-10-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演义42回有这么一段话:行二十余里,见玄德与众人憩于树下。云下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云喘息而言曰:“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得脱。适来公子尚在怀中啼哭

三国演义42回有这么一段话:行二十余里,见玄德与众人憩于树下。云下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云喘息而言曰:“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得脱。适来公子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动静,多是不能保也。”遂解视之,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后人有诗曰:“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对于上面这段故事,好多人都觉得是刘备收买人心的手段,不过想起来应该也不尽是这样的。

首先,刘备扔孩子说明:

1,救孩子是一件很危险很困难的事情。刘备此举不一定是虚情假意,而且当着众人的面,“造假”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2,赵云不是一个仅有匹夫之勇的平庸之人,要不好好表扬一番即可,没有必要,也不会为他扔孩子。刘备的话明确表明他认为赵云的价值要大于自己的亲生孩子,从对马谡的评价可以看出刘备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确的,而他也显然不会认为随随便便一个人就会比自己儿子重要的。

那刘备扔孩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1,主要原因:刘备与赵云的关系其实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刘备知其才而不能尽用其才,知其忠而不敢尽信其忠。刘备交接贤士的水平是很高的,他曾恋恋不舍的送过三个人,一个是田豫,一个是徐庶,一个就是赵云。三人都堪称国士,但有意思的是前两个人都以母亲为理由离开了刘备,抑或揆刘备终不能成大事邪? 三人之中,若论综合水平,赵云应排第一,若在曹操手下,定能与张辽一争高下(试想若张辽在白门楼给喀嚓啦,不少人应该把他当垃圾看了吧,呵呵,一句题外话)。以这么高的水平却整日陪着刘备东窜西逃,始终无用武之地。主公对自己又心怀猜忌,有意压制,应该是够郁闷的。在长坂坡冒死窜了七个来回,既是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是表明自己的忠心,捎带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有人说赵云叛变投敌了,刘备急的要灭了他,说:“子龙不弃我走也”,说明刘备是深知赵云之忠诚的,但赵云的忠诚是忠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对某个人的愚忠, 赵云投公孙瓒时说:“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正是这样一种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行为原则,让刘备始终无法对他彻底放心。但有一点刘备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赵云决不会在他危难之时离他而去。

对这样一个人,这样一种行为,如果不给予足够的褒扬和肯定,是难保赵云日后不会离他而去的,那刘备也就不是刘备了。

2,次要原因:刘备一向有扔老婆孩子的习惯,在这一点上显然和刘邦很像,并将其发扬光大,《三国志》评刘备“盖有高祖之风”是很有根据的,习惯成自然,长坂坡再来一次,对刘备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赵云却愣是冒死把他儿子给救了出来。如此一来,二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光辉高大,义贯金石。一个猥琐龌龊,薄情寡意。而尴尬之下的扔孩子行为显然很好的起到了转移人们注意力的作用,使人们更多的看到刘备对人心的笼络。声明:本文纯属推测,仅供消遣,不是对所谓“信史”的研究。目的只是要为俺喜欢的赵云伸伸冤。

 
标签: 三国 刘备 刘禅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