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水浒传》中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有什么不同

   2020-04-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绿林好汉占山为王大多只有两条路可走,被官军剿灭或者受官府招安,像自生自灭那种都是些小打小闹的角色,原本就成不了气候。宋江选择的是寻求朝廷招安,这已经成为他的政治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宋江是逢人必说招安。捉到一个朝廷前来剿灭梁山的将领,宋江要说

绿林好汉占山为王大多只有两条路可走,被官军剿灭或者受官府招安,像自生自灭那种都是些小打小闹的角色,原本就成不了气候。宋江选择的是寻求朝廷招安,这已经成为他的政治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宋江是逢人必说招安。捉到一个朝廷前来剿灭梁山的将领,宋江要说日后招安之事,见到朝廷命官宋江要说只等招安之事,就是在重阳节的菊花会上,宋江也没忘了作曲填词的说招安。说多了不免让人心烦,宴会上说这事不免有些煞风景,因此上惹得武松反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李逵更是一时性起,把桌子也给踢翻了。不过,最早提出来招安的人却是武松!

那是武松和宋江准备离开孔太公庄上,宋江约武松同去清风寨花荣处,武松怕连累了花荣,说:“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招安”一词才屡屡从宋江嘴里冒出,以至于一说未来之事必定是招安。菊花会上武松的发作是在梁山座次排定以后的事情,为什么最早由武松提出来的招安,又是武松第一个跳起来反对呢?这是因为,武松的招安和宋江的招安虽然归宿一样,但所走的道路却不尽相同。那么,武松的招安和宋江有什么不同呢?

武松的招安是为国出力,宋江的招安是投降

在孔太公庄上,宋江约武松去清风寨花荣处,武松说:“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去那里住几时!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离开孔太公庄上,在宋江要去清风寨时两人分手,宋江对武松说:“……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单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听了宋江的话,武松根本就没有接这个话茬。武松首先提出来的“招安”,宋江也是这般说了,武松为什么不接这个话茬呢?这是因为,宋江的这段话里有武松认可的道理,也有和武松不一样的成分。

武松认可的道理就是,日后到边疆去,一刀一枪,凭真本事,为国杀敌立功,也为自己青史留名。宋朝从立国到亡国,一直是边境不宁,书中更是不断提出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正是说明西部边陲正处于长期战备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像武松这种有一身武艺的人,到了那儿去是有用武之地的,明显的例子就是史进的师傅王进、扈三娘的大哥扈成都去了那儿。但是武松去不成那儿,因为他杀了很多的人,朝廷正在通缉他,况且他“又做了头陀”,因而去不得。武松犯的是重罪,任何大赦令都对他不起作用,所以,他想为国出力只有等到招安了以后才行。武松不能认可的成分就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首先,鲁智深、杨志已经在二龙山站稳了脚跟,武松前去能不能被人容纳尚且是个未知数,他凭什么就能够撺掇的人家投降?其次,假如就这样无缘无故的投降了,武松等人照常会被处死。宋江自身就是一个例子,他千方百计求来的一纸招安诏书,结果是所有人都可以赦免,唯独他不能够赦免。更重要的是这不是武松的性格,如果是让他屈膝投降,他当初何必再返回去杀张都监等朝廷命官?

武松的招安是让朝廷感受到疼处,宋江的招安是向朝廷乞怜

那么,怎么样的招安才可以为武松等人所接受呢?这就是让朝廷知道他们是可用之才,并不是那种天生的强盗贼人。要想让朝廷知道这一点,就必须先和朝廷派来的军队真刀真枪地干一仗,让其感到疼痛,这样朝廷(官府)才会放下身架来和你谈判。否则,你一个强盗贼人,人家能够一仗把你剿灭,谁会凭着这样的“大功”不要,去干些和贼人勾勾搭搭的招安勾当?一味的说投降,绝对不是武松所能接受的。呼延灼攻打桃花山那阵子,李忠、周通抵挡不住,只好请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武松等人相助。杨志有一段话说得好:“俺们各守山寨,保护山头,本不去救应的是。洒家……恐那厮得了桃花山,便小觑了洒家这里。”也就是说,他们各守山头,是可以不管不问的,但是不能让官军小看了。只有让官军重视,知道他们不是软柿子,靠佂剿不能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可以真心实意地招安。就像吴用说的那样:“等……大军来到,教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

宋江的招安之路不是这样,他是乞怜投降,换来的只是屈辱。第一次招安,宋江“未见真实”就“心中甚喜”,当听到正式的消息,宋江则是“大喜”,马上对众人说:“今日方为正果。”完全是一副得意忘形之态。吴用提醒他:“论吴某的意,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除了林冲这等招安的反对派不说,就是花荣、关胜、徐宁等人也觉得这样的招安并不牢靠。果然,太尉陈宗善领着一班人来招安,那手下的人还不如江州城里的牢子对待他这个罪犯!只因为宋江没有在第一时间迎接圣旨,就被蔡京府里塞进来的一个张干办大骂:“甚是欺君!”说他们是一伙“该死的人”,并以让太尉回去相要挟。不用说,这一帮浩浩荡荡的人群,大多都是借着招安为由头,来打秋风的。光是“济州牢子,前后也有五六十人,都要去梁山泊内,指望觅个小福贵”。一句“济州牢子” 说明,他们在人们眼里并没有改变罪犯的性质,不用说,朝廷也只不过是觉得自己在发善心施仁政而已。

第二次招安发生在宋江两赢童贯二次打败高俅之后。宋江虽然打了胜仗,因为他那个招安的思想,打这两人总不似打祝家庄高唐州那样,表面上热闹非凡,除了多死几个人,并没有照着要害处去打。这次并不是高俅等人要招安的,他虽然败了两阵,但还有一些本钱,皇帝要招安,他却心有不甘。用吴用的话说,就是还没有达到“梦里也怕”的程度。因此,这个写诏书的“翰林”在诏书的中间“开下一个后门”,留下了一句囫囵话,这就让高俅有了空子可钻。于是,“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变成了“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宋江听到招安消息本来是感觉“喜从天降,笑逐颜开”,却不想被兜头一瓢冷水!幸亏吴用有所准备,让花荣射杀了招安使者,三路军马夹攻济州城,才没有让高俅赚梁山兵马进城杀死宋江的阴谋得逞。

第三次招安,是在高俅做了俘虏,被擒上梁山之后。在山上,高俅是有承诺的,但是正如宋江所说的那样,这等小人,是没有信义可言的。可惜,宋江在平常时候能够看出高俅是个“心地匾窄之徒,忘人大恩,记人小过”,而在招安问题上却对这些人心存幻想。当然,童贯、高俅等人虽然没有主动提及招安之事,但因为他们知道了梁山的厉害,也没有再提发兵征剿之事,当朝廷提出来议论招安一事,他们也就不敢当廷反对。尽管如此,由于宋江在高俅面前一副摇尾乞怜、奴颜卑膝的丑态,童贯、高俅等人仍然把宋江等人“视为草芥”,招安后要把他们分开五路安置。宋江以下的头领不干,童贯等人又要把他们赚进城一网打尽,只是由于太尉宿元景的干涉,宋江等人才保全了队伍。至此,一百零八个人,前去边疆打仗,只有宋江、卢俊义得了一个正、副先锋之职,实在是窝囊至极!

纵观宋江走过的招安路,乞怜并不能得到赦免,只有在拿出真本事亮出真功夫的时候,朝廷才会坐下来认真对待招安一事。即便在具体问题上也是这样。宋江截住去西岳华山进香的宿太尉,想让人家移步到岸上来说一番话,人家根本就对他不屑一顾,只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你等是何等人,敢造次要见太尉!”可是当宋江把队伍一亮,宿太尉只得乖乖的跟着宋江走。看起来,只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号不行,关键时候还得靠实力说话。

宋江领着这些受招安的人打和他们差不多一样的强盗去了,这只能说明他们这些人就是这般认识,不能证明更多。用武松的话说,他是犯了重罪的人,受到了招安,去打其他强盗,也是去惩罚其他犯了重罪的人。武松和鲁智深、杨志都是宋江招安的反对派,真正的招安了,他们也都接受了,这足以说明,他们反对的是投降性质的招安,并不反对为国家出力的招安。换句话说,在招安问题上,武松和宋江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区别只在于招安方式。武松的招安是教朝廷感到疼,让他们必须选择招安;而宋江的招安是乞怜朝廷给予怜悯,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被人视为草芥!

 
标签: 水浒传 宋江 武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哪个朝代
    1、潘金莲是北宋的。水浒传的故事是发生在北宋的。 2、楔子(即故事的印子)“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起于仁宗嘉佑三年三月三日,即公元1058年。终于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其间有段文字“宋江到任以来,将及半
  • 水浒传中高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高俅最后结局是什么
    水浒传中高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高俅最后结局是
    1、《水浒传》原著光顾着交待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最后归宿,忘了写恶人高俅、蔡京、童贯等人的结局了。2、不过,又也许不是忘记了写,是故意不写的。因为高俅死得巧,他是赶在北宋灭亡之前病死了,算是善终。《宋史.李若水传》中有提到,高俅在靖康元年(
  • 水浒中梁山第一条好汉为何被政治边缘化?
    梁山上谁是被政治边缘化的好汉?勿容置疑,就是豹子头林冲!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有万夫不挡之勇。因受太尉高俅父子的陷害,结果被逼上了梁山,成为了梁山第一条好汉。其实,在《水浒传》中的所谓“逼上梁山”,说到底有两种“逼”法:一种叫做“被
  • 水浒传中的铁牛李逵究竟是个怎样的好汉?
    但凡明清古典小说里面,不管其出场角色有多少,其中,必然会有一个憨直的,负责搞笑的,惹人喜爱的角色,作为小说中的调味剂,为小说加上不少的幽默戏份——甚至,专门负责搞笑。这类角色往往性格单纯憨直,粗心胆大,有点笨笨的,心机也不高,甚至完全没有心
  • 水浒传中呼延灼为何要给高太尉写保证书?
    呼延灼是一代名将,当年老祖呼延赞闹革命的时候凭着一把铁鞭,打遍天下无敌手,因此人称铁鞭王的便是。到了呼延灼这里,本来功夫不亚于老祖,而且排兵布阵更胜于祖辈,可惜见臣当道,无奈只好在汝州分管军事。却说一日呼延灼正在闲坐,忽然上差来宣,原来朝廷
  • 揭秘:《水浒传》中描写的三个中秋惊魂之夜
    今天和大家说说《水浒传》中的中秋故事,也许你会发现施耐庵老夫子居然大动笔墨描写了中秋之夜不一样的几处风景,让人惊叹不已呀。第一个中秋:史家庄血战前的中秋此时的主角乃是梁山第一个出场的好汉,九纹龙史进,使得一条短棒,深受老师禁军教头王进的真传
  • 水浒传中108条好汉唯一当上皇帝的是谁?
    等宋江一走远,李俊立刻和童氏兄弟与约好的费保等人,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海,投化外国而去,最终成为暹罗国(今泰国)的土皇帝。水浒108将,征讨方腊后,很多人再也没能回来,而回来的人中,除了公孙胜、朱武、燕青等人外,也没几个能善终的。在这些善终
    12-28 水浒传
  • 揭秘在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私自把晁盖放了?
    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由于后续问题安排的不当,白胜被捉。白胜熬不过酷刑,经过州尹一诈,就把晁盖供了出来。于是,何涛何观察拿着公文,带着二十几个眼明手快的公人,直接到了郓城县捉人。这个何观察把一行人都藏在客店里,只带着两个跟随来县衙下公文。州
  • 梁山猛将成暹罗国之主 水浒好汉中结局最好的人
    水浒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经典场面:朝廷军队围剿梁山,被智勇兼备的梁山好汉战败,朝廷主将只好从水路落跑。这时,梁山水泊的芦苇荡里就会摇出一条船儿,上有一位悠然自得的好汉,唱着歌儿或是吟着诗儿,没等对方射箭,那好汉就先翻身跃入水中,然后朝廷的船开
  •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水浒传戴宗简介
    戴宗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为人仗义疏财,能日行八百里,江湖人称“神行太保”。与梁山泊军师吴用乃是至交,宋江被发配江州,多得戴宗的照顾。后宋江因酒醉误题反诗,戴宗上梁山与众好汉商议用假书信骗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