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土豪间的闹剧 石崇王恺无节制的斗富

   2020-07-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历史上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在开创之初,都有相当旺盛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君民臣子群策群力,为王朝的长治久安打下深厚的根基。然而晋武帝是个例外,他并非胸怀大志、深谋远略的雄才之主,在统一全国后,晋武帝志满意得,不再把富余精力用于开疆拓土抵御外侮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在开创之初,都有相当旺盛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君民臣子群策群力,为王朝的长治久安打下深厚的根基。然而晋武帝是个例外,他并非胸怀大志、深谋远略的雄才之主,在统一全国后,晋武帝志满意得,不再把富余精力用于开疆拓土抵御外侮和劝课农桑励精图治,而是用于骄奢淫逸和追求享受上。据史书记载"帝既平吴,专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沥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珧、济始用,交通请谒,势倾内外。"作为开国之主的晋武帝司马炎如此奢华,他的官僚队伍也无不竞相效尤。宰相何曾每日三餐饭最少要花费一万钱,还愁没有可吃的菜,以致无处下筷。以当时的购买力,一万钱相当于一千个平民百姓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可见何曾奢侈到何等的程度!何曾的儿子何劭比他父亲更甚,他"食之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每日的伙食费是其父的两倍!有司马炎、何曾等高官显宦在上面垂范,西晋的各级官吏不再把安邦治国济世安民放在心上,而是把全部精力用于追逐纸醉金迷、竞相斗富的荒唐生活,一时间君臣沆瀣一气,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一背景之下。

石崇依靠劫掠起家

石崇(249~300年),字季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他出身豪门,其父石苞是西晋的开国元勋。史书记载石苞"容仪伟丽,不拘小节"。可能是遗传的缘故,石崇过的也是"任侠无行检"的生活。石崇小时候很机敏,勇敢且有谋略。他的父亲石苞临终前分财物给诸子,唯独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提醒他给石崇也分一份,石苞说:"此儿虽幼小,以后却能自立。"

石崇二十来岁就做了修武令,为人做事都很干练。后来因为征讨吴国有功,被封为安阳县侯,不久又迁为侍中,出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石崇颖悟而有才气,率意而为,但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他在荆州任上时,私自与手下劫掠远来的商客,以至于积累了如山似海的财富。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石崇特地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异花奇草,在住宅的边上造起了一个豪华园林,凡远行的人都在此饯饮送别,因此号为"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命人根据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郦道元在《 水经注 》中就曾提到石崇的金谷园"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园内筑百丈高的崇绮楼,可"极目南天",以慰绿珠的思乡之愁,里面装饰以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谓穷奢极丽。石崇和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 这帮人员经常聚此饮酒作诗,享受人间美景,品尝天下美味。

石崇的厕所也修建得十分豪华,厕所内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门口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完了厕所,这些婢女要求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换下的衣服以后就不再穿了。石崇的一个朋友,叫刘实,有一次去拜访石崇,突然感觉肚子痛,连忙去上厕所,一进厕所,见里面有一只大床,挂着漂亮的纱帐,铺着华丽的垫子。两个侍女各立一旁,手里拿着香囊。刘实连忙退出来,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小心进了你的卧室。"石崇听后,哈哈大笑说:"你进去的正是厕所啊!"刘实听后目瞪口呆!

后来石崇凭借赃款行贿上司,得以到洛阳做官,在这里石崇更加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积累起如山的财富,成为京城有名的富豪。他建造了更加豪华的居室,后房的几百个姬妾,都穿着刺绣精美无双的锦缎,身上装饰着璀璨夺目的珍珠美玉宝石。有一次,晋武帝穿着外国进贡的火浣布制成的衣衫到石崇家做客,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穿火浣衫迎接晋武帝,让武帝感到无以自荣。

石崇从后庭姬妾中挑选了十几个人,妆饰打扮完全一样,不仔细看,甚至分辨不出来。石崇刻玉龙佩,又制作金凤凰钗,昼夜寻欢作乐,称为"恒舞"。每次对姬妾有所召幸,不呼姓名,只听佩声看钗色。佩声轻的居前,钗色艳的在后。石崇又撒沉香屑于象牙床,让所宠爱的姬妾踏在上面,没有留下脚印的赐珍珠一百粒;假设留下了脚印,就让她们节制饮食,以使体质轻弱。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女斟酒劝客。如果来拜访的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女杀掉。有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向来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杀人,当美女行酒时只好勉强饮下。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

王恺靠裙带关系发财

王恺(232~302年),字处仲,西晋人。由于姐姐嫁给了司马昭,王恺被委以重任,官至大将军。据说王恺身材颀长,眉清目秀,不仅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而且还是一个聪明绝顶、出口成章、处事机敏的干练之材,他以善于敛财闻名朝野。王恺不仅善于从朝廷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收入所得,全部并入私囊,以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和好事铺张的生活需要。王恺还善于揣摩晋武帝的思想意图,他"以帝心为心",处处变着法儿哄武帝高兴。武帝爱佛,他就建议武帝建造万佛楼,让王公大臣和各级文武官员献金佛给皇上,借以敛财;武帝喜欢谈文论史,自誉无所不知,王恺就故意在同武帝议事时说话露出破绽,让武帝一一指出来,以示皇帝的英明和学识渊博。王恺的这些手段没有白费,换来了武帝的绝对信任,皇帝的信任换来了王恺仕途上的光辉前程,也造就了一个权倾朝野的窃国大盗。

王恺本来就是一个无耻之徒,现在官居高位,自然过起了奢侈腐化的生活。

王恺有奴婢数千,造林苑数处,每处纵横几十里,甚至上千里。王恺一生收集了无数的珍藏,合计纯金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小银元宝2000个,100两一个。洋钱30000元,制钱15万文, 铜钱15万文。人参300余斤,玉如意200余柄,珍珠手串100串,桂圆般大的珍珠10粒,大红宝石10块,大蓝宝石40块,银碗40桌,纱缎绸罗,绫罗绸缎,做衣服的料子,一共有1500匹,毛呢哔叽2000板。"丝竹尽当时之精,庖膳穷水陆之珍"。《 红楼梦 》第四十八回写到妙玉与钗、黛、宝玉一干人喝茶,他们用的茶具极其珍贵。薛宝钗用的杯子就是王恺的藏品,可见王恺的藏品有多丰富!

两大富豪京城斗富

石崇与王恺两名富豪在洛阳已是家喻户晓,但是他们两人并不满足于此,都想把对方比下去,于是上演了一幕斗富丑剧。石崇听说王恺家里洗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这件事一传开,人们都评价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当然不甘示弱,为了炫耀自己富有,他命人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到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引起洛阳城一时轰动。石崇为了压倒王恺,他让人用香料来粉刷墙壁,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

这次斗富王恺又输了一着。但是他还不甘罢休,于是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如果有帝王之风,就应该劝舅父即刻停止这种奢侈浮华的变态行为,然后在全国整治奢靡浪费的邪风。然而晋武帝并没有这样做,反而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于是从府库里拿出西域某国进贡的一株价值连城的珊瑚树,高约二尺左右,命舅父拿去跟石崇争斗。

王恺得此皇家奇珍后,自信心瞬间倍增,比阔气的劲头更足了。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大家自然都想一睹此宝物。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石崇不发一言返身回家中,返回时手里多了一柄铁如意。王恺对石崇这一做法大惑不解:铁如意能值几个小钱?和珊瑚树有可比性吗?

王恺正在纳闷,不提防铁如意向珊瑚树砸下来。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皇家奇珍被砸得粉碎。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王恺看到自己的王牌宝物毁于一旦,当即气冲牛斗,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石崇嬉皮笑脸地回道:"区区薄物,值得发那么大的火吗?我赔你损失还不成吗?"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石崇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不一会儿,一群随从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最高的竟比王恺的那株珊瑚树高出一倍。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只好认输,连击碎的珊瑚树也不要了。

石崇与王恺之争不仅仅在财富上,在其他生活细节上他们也互不相让。豆粥是较难煮熟的,但是石崇想让客人喝豆粥时,只要吩咐一声,须臾间就热腾腾地端上来了;每到寒冷的冬季,石家却还能吃到绿莹莹的韭菜碎末儿,这在当时可是件怪事。石崇家的牛从形体、力气上看,似乎不如王恺家的,但是每当石崇与王恺一块出游,抢着进洛阳城,石崇的牛总是疾行若飞,超过王恺的牛车。这三件事,让王恺恨恨不已,于是他以金钱贿赂石崇的下人,问其原因。下人回答说:"豆是非常难煮的,先预备下加工成的熟豆粉末,客人一到,先煮好白粥,再将豆末投放进去就成豆粥了。韭菜是将韭菜根捣碎后掺在麦苗里。牛车总是跑得快,是因为驾牛者的技术好,对牛不加控制,让它撒欢儿跑。"于是,王恺仿效着做,遂与石崇势均力敌。石崇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便杀了告密者。

石崇与王恺的斗富以石崇的胜出而告终,由此石崇的豪富天下皆知。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对这一现象痛心疾首,于是上奏晋武帝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责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利。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未予理睬。反而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西晋王朝在这样的腐败氛围中,很快就衰亡下去了。作为斗富胜利者的石崇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八王叛乱时,赵王伦看中他的家财,把他杀了。行刑前石崇后悔地说:"是财多而导致杀身之祸啊!"赵王伦则直言相告:"知财多而遭杀,为什么不早一点分给大家呢?"

 
标签: 晋朝 东晋 石崇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晋朝司马家族怎么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如何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怎么对曹操后人 晋朝司马家族如何
    1、享国45年的曹魏政权,虽然被司马家所取代。但是,曹家的剩余后代,却并没有遭到司马家的大肆屠戮,反倒是得到了优待。2、曹奂退位之后,被封为陈留王。司马家对待曹奂,保留了对待外国君主的礼节,允许曹奂使用天子的礼仪,上书不称臣,受诏不下拜。3
  • 葛洪简介 东晋时期者著名炼丹家关内侯葛洪生平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
    12-31 晋朝东晋
  •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事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
  • 西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在很短的时间内,西晋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国又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的军师与
    12-29 晋朝西晋
  • 冯跋简介 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和之孙冯跋生平
    冯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冯和之孙,其父冯安曾任西燕将军。西燕亡,冯安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居于长谷。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慕容熙继位后,提升冯跋为殿中左监,后又升为卫中郎将。
    12-28 晋朝冯跋
  • 晋朝文字介绍 两晋时期文字书法的流行与发展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於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两晋文学脱离经学的束缚而独立,走向自由及多元化的发展。这是因为:魏晋的儒家精神衰微、才能重于德行,士大夫虚无荒诞
    12-28 晋朝
  • 阮籍嵇康 晋朝的韩寒与郭敬明阮籍猖狂嵇康打铁
    “美少男”作家郭敬明的最新小说《小期间》一出街就成贩卖榜第一,去豆瓣网,任意一搜,只有大把对该书的恶毒诅咒,以及对郭敬明同窗的人身攻击。郭敬明本人,踩着足以踏平一座都会的尖叫和诅咒腾云驾雾,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这个中的悬疑是,同样是偶像
    12-27 晋朝嵇康
  • 为何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
  • 解析西晋荀灌一个女孩子是如何突围救父的
    荀灌是西晋时期大将荀崧的女儿,虽然是女儿身,但是荀灌却从小就有着男孩子的性格,小时候又总是跟随父亲四处奔波,而且对武艺十分地感兴趣,所以尽管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儿,但是却能够做出带领士兵突围救父的事情来,从中人们也可以看到荀灌是一个什么样的
    12-27 晋朝西晋
  • 鄢陵之战简介 晋国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晋国经鞍之战而制服大国齐,与楚国势均力敌。周简王七年,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晋、楚弭兵议和,实则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以利新的争霸决战。晋国乘楚背弃秦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