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惋惜的颜回之死 和他的老师孔子不无关系

   2020-10-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如果有人说,颜回纯是让他的老师孔子那老东西给害死的,大伙肯定会以为他在胡说八道。不过大家信也罢,不信也罢,颜回确实是死在孔子手里的,历史就是证据。颜回,姓颜名回字渊,又称颜渊。春秋时鲁国人,家贫,聪明好学,志向远大,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

如果有人说,颜回纯是让他的老师孔子那老东西给害死的,大伙肯定会以为他在胡说八道。不过大家信也罢,不信也罢,颜回确实是死在孔子手里的,历史就是证据。

颜回,姓颜名回字渊,又称颜渊。春秋时鲁国人,家贫,聪明好学,志向远大,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经常夸奖他,要同学们向他学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颜回居七十二人之首,曾被封为“复圣”。对老师的话,颜回理解得最快,落实得最好。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人物,仅仅31岁,便死在孔子的手里,这不能不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不然的话,我们现在不会只说孔孟之道,而要说孔颜孟之道了。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化悲痛为力量,其损失也是无法挽回的。

读者可能着急了,东拉西扯什么呀,孔子是怎样害的颜回,你倒快说呀!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用现在的标准来说,颜回是一个又听话,又懂事,学习又刻苦的好学生。对颜回来说,老师的话,就是他的行为准则,贯彻起来保证不走样。他不会让老师有半点失望,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孔子对身边有这样的学生非常骄傲,他激动地在全体学生大会上表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们说,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大家还不信,颜回的生活就这样被孔子的这句话锁定了,定型了。你是颜回吗?好,是颜回就要喝凉水,居陋巷,饿肚皮,睡凉炕,还必须强颜欢笑,做快乐状,不改其乐。

说心里话,没有人愿意过那种贫困的“人不堪其忧”的生活,颜回也是人,他也同样不堪其忧,他也希望像人一样地生活,别的同学有电脑他也希望有,别的同学打手机,他也希望碰一碰,别的同学周末和女同学一起唱卡拉OK,他在图书馆里就坐得住?别的同学假期坐飞机去旅游,他就愿意一身臭汗去打工?别人一身名牌,有时耐克,有时阿迪达斯,他却光着脚没鞋穿,心里会很舒服?他没有这些条件,所以他努力学习,拼命读书,目的就是要改变自己的贫困。古人读书的目的非常简单,不像我们今天报效祖国呀,建设家乡呀,他们直截了当,就是要出人头地,就是要荣华富贵,就是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人们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道理是那样地浅显,颜回岂能不懂?

颜回属于学生当中的贫困生,孔子应该了解这一点。所以,他应该千方百计解决颜回的困难,或发动同学资助一下颜回,捐献一点爱心,或把学费减免一点,或在学校周围找点什么活,或做点家教,或打打工,补贴一下生活,或争取银行贷点款,毕业之后偿还。可是孔子没有那么做,而是不合时宜地把颜回树为居陋巷而不改其志的典型。一个人一旦成为典型,问题便会接踵而来,走入典型的怪圈不能自拔。有的同学本来很有钱,想资助一下也不能了,就是颜回自己也不敢要了,只能是老老实实地不改其乐,做一个过得硬的典型,不能让老师失望。饿得饥肠辘辘也乐,病得爬不起床也乐,结果就乐在其中地撒手人寰了。

可是孔子自己却不这样,《论语》中说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竭,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不食之矣。”如此多的讲究,如果拿出一点点给自己的学生,颜回也不至于饿死。

所以,像孔子这种人,实在可恨至极,要人家艰苦奋斗,自己却享尽人间富贵。自己吃得肥粗老胖,一直活到73岁,搞得先进典型们不食人间烟火,有皮夹克不敢穿,有英格表不敢戴,处了对象不敢露,有了烦恼不

颜回死了,孔子假惺惺地放声大哭,“天丧予!天丧予!”可是,任凭老先生如何呼喊,颜回也是听不到了。

惜哉回也!你的死毫无价值,如同一个被立了牌坊的贞节烈妇一样,满足了孔子的需要,成全了孔子的名声,成为孔子教育成果的一个点缀,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孔子爬上圣人的高位做了一级结实的台阶。

回也惜哉!

 
标签: 孔子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孔子是什么朝代的 孔子是哪个朝代的
    孔子是什么朝代的 孔子是哪个朝代的
    1、孔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前551~前479),名孔丘,字仲尼。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又是中华文化思想儒家学说的创始人。2、孔子主张世人以“德治教化”、“礼乐”、“仁义”为哲学思想。如今儒家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领域中,并影响了
  • 为什么孔子被称为素王 为何孔子被称为素王
    为什么孔子被称为素王 为何孔子被称为素王
    1、“素王”是孔子的众多称呼中的一个,有“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说法。 2、在先秦文献中,“素王”本指远古帝王,还用以指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的人。第一次将孔子与“素王”联系起来的是西汉的刘安。他在《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孔子虽然
  •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原因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
    1、因为孔子首开儒家私人讲学的学风,垂范后世。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生有意无意都会附会为孔子的门生,奉孔子的学说,自认为是儒学正宗,所以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孔子集其大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
  • 孔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核心分别是什么
    孔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墨子庄子韩
    1、孔子:多数人认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孟子: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2、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3、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 老子与孔子谁境界高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在哪
    老子与孔子谁境界高 孔子和老子的境界区别在哪
    1、老子与孔子,一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所开创的道论是整个中国哲学的核心;一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和伦理学家,他的教育理论至今仍有巨大的实践意义——他们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 文
  • 孔子的故乡是在哪座城市 孔子的故乡是在那里
    孔子的故乡是在哪座城市 孔子的故乡是在那里
    1、首先,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孔子开创了私人
  • 衍圣公府是孔子的什么?
    衍圣公府即为孔府,位于曲阜城中紧邻孔庙,它是孔子嫡长孙来世袭衍圣公的衙署和府第,其职责为管理孔子的祀事及孔氏的族务。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02-23
  • 孔子为何偏袒史上第一大奸臣庆父?
    春秋《左传》中的一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意思是:如果庆父这个大奸臣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庆父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古人把庆父比喻成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民间还把他评为十大奸臣第一名。那么,这庆父究竟有多大本事呢?他又为什么要把鲁
    12-31 奸臣孔子
  • 能忍吗?孔子的祖先竟被人夺了娇妻
    孔父嘉,孔子六世祖。子姓,名嘉,字孔父。有点拗口呀,反正,他们那个时代,姓啊氏啊名啊字啊,规矩多多,如今咱这一般人,难以听懂,今日也不去追究。因想说的,是一段爱恨情仇杀人弑君之事。此事《左传》和《史记》中都有载。不过《左传》里,写得比较简略
    12-29 孔子
  • 巧施妙计登君位 孔子眼中最伟大霸王横空出世
    在郑庄公“昙花一霸”之后,九五之尊的周王室开始歇菜了,不但歇菜,更没诸侯拿他当盘菜。之后的多年,是各路诸侯相互争雄的时代。霸王是人人都想当的,麻烦是大家相互找的,周天子是没人拿着当盘菜的,大抵就是这期间的主要特征了。但第一个当上霸主的,却是
    12-29 孔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