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另一种解读 其实是不敢

   2020-12-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我们提起大禹治水,常常为他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大禹为了根治水患,解除百姓痛苦,治水13年,终于洪水平息,东渐于海,老百姓安居乐业,“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大禹功不可没。然而,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我们提起大禹治水,常常为他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大禹为了根治水患,解除百姓痛苦,治水13年,终于洪水平息,东渐于海,老百姓安居乐业,“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大禹功不可没。

然而,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真的就是为了革命工作,为了天下苍生?他真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吗?我怀疑。

终于,细读《史记》,寻出蛛丝马迹。司马迁说:“禹伤先人父鲧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13年,过家门不敢入。”看来,大禹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敢回家。为什么连家都不敢回呢?这里面有蹊跷。我们先来看看禹父鲧是怎么死的。

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不成而被舜所诛,鲧一没有渎职,二没有贪污治水资金,三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舜为什么要杀他呢?治水没有成功不是理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那样低下,科学技术那样低下,又没有前人的治水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摸索,失败是正常的。要鼓励探索,要允许失败,以舜那样的英明之主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其实,说穿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治水不成不过是一个借口,而杀掉他才是真正的目的,这是政治斗争和权力角逐的必然结果。

据《史记》记载,禹的父亲叫鲧,鲧是帝颛顼的儿子,颛顼是昌意的儿子,昌意是黄帝的儿子。可见鲧根正苗红,又是帝王之后。当时的尧对鲧和舜都是非常信任和倚重的,而尧把治水的重任交给鲧,更表现出尧对鲧的看重。这样,就必然引起舜的妒忌。于是,舜除了给鲧的治水制造障碍,还在尧面前说鲧的坏话。因为治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但是由于舜的谗言,尧和天下之人对鲧的治水能力还是产生了动摇。后来,舜一步一步骗取尧的信任,夺取了政权,便迫不及待地以治水不力而杀了自己的政治对手,结果不明真相的天下人皆说杀得对。

杀了鲧之后,舜当然还要斩草除根,要杀大禹。但是,苦于没有正当的理由。那么,还让他去治水吧,如果治水还是不成,就有了正当的理由了。禹是一个聪明人,这一切他全看在眼里,他深知自己处境的危险,所以,他必须保护好自己,必须治水成功,必须接受父亲的教训,必须赢得天下的信赖,使得舜不敢轻易下手才行。

大禹把杀父之仇深深埋在心底,不敢有丝毫的流露。同时还不停地向舜表忠心,说自己对舜是如何地服从爱戴,舜是如何地英明伟大等等。为了讨好舜,他甚至不惜卑躬屈膝。《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黧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就是说,大禹敢怒不敢言,只有老老实实,小心翼翼侍奉舜,以赢得舜对他的信任,缓解舜对他的戒心,走路的时候紧紧跟随在舜的后面,不越半步,大气都不敢出,千方百计让舜高兴。其行为怎么看都有点像当年的林副统帅。

同时,大禹还吸取了父亲鲧的教训,因为当年父亲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不知道宣传自己,以致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舜的手里,舜说什么,大家都相信,没有很好地树立自己的形象。所以大禹很注意宣传自己,他不仅对舜宣传自己怎样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还经常地对当时负责宣传工作的皋陶同志宣传自己的事迹,他说:“予娶涂山,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处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我当时结婚娶了涂山氏,只在家里住了三天,便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为舜的治水大业离开了家里,后来孩子启出生我都没有时间看他一眼,一心一意在工地上忙碌,撇小家为大家,生怕辜负了舜和天下人民的期望。他的话,使得负责宣传的皋陶感动得热泪盈眶,“皋陶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则刑之。”就是说,皋陶非常敬重大禹的品德,立刻命令天下人向大禹学习,以大禹为榜样,爱岗敬业,三过家门而不入。谁不学习,就收拾谁。大禹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一下子成了榜样和英雄。于是,“禹德大明”,在全国很有影响力了,威信大增。

然而,这13年,真的像他自己表白的那样,孤身一人,一心治水?我还是不信。禹虽然13年没有回家,虽然三过家门而不入,谁敢保证他没有二奶,没有小秘,没有游山玩水,没有大吃大喝,没有找小姐,没有洗桑拿,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舜当时就不会对他提出警告:“毋若丹朱傲,维幔游是好,毋水舟行,朋淫于家,用绝其也,予不能顺是。”这段话是《史记》中司马迁记下来的,那意思就是说,大禹啊,你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无礼,不要只喜好怠惰游乐,戏谑胡为,你不论白天黑夜都不停息地作恶,在没有水的地方,你还坐在船上,强迫民工为你推舟游乐,你还和众多的女子在屋里放纵淫乱,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决不会听之任之。舜所说的,不会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吧。

只是大禹羽翼渐丰,得到四方诸侯的拥戴,舜也就无可奈何了。终于,大禹见时机成熟,便夺取了王位,放逐帝舜,最后舜惨死在南方苍梧。这可不是我编出来的,大家可以看中国最权威的辞书《辞海》,上面就是这样写的。

 
标签: 大禹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谁知道大禹是哪个朝代的人 谁知道大禹是什么朝代的人
    谁知道大禹是哪个朝代的人 谁知道大禹是什么朝
    1、大禹是夏朝的人物。2、大禹,姓姒,名文命,字密,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其父名鲧,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因治理滔天洪水而广受世人传颂。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以阳城为都城,国号夏,并分封丹
  •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因舜压迫而被迫不能回家
    除了丹朱以外,舜要坐稳这个位置,还得清理掉许多对手。《尚书尧典》云:“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也就是说,舜在尧的时候,就把竞争对手共工流放到了幽州,把另一个部落长驩兜流放到了崇山,把三苗部落赶到了“三危”也就
    12-19 大禹
  • 夏朝开国君主是谁?大禹简介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
    12-19 夏朝大禹
  • 揭秘大禹妻子涂山氏女娇真的变成石像了吗?
    大禹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在他的身边,有着一个非常痴情的女子,也就是他的老婆涂山女娇。女娇是她的名字,根据神话传说当中的记载可以得知她的父亲是涂山氏,所以才被人们称为涂山女娇。涂山女娇是大禹的老婆,据说她的容貌十分的美丽,而且性格娴静
    12-13 大禹
  • 大禹是怎么死的?大禹的死因
    大禹是怎么死的: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
    12-11 大禹
  • 大禹将天下化为九州与大禹治水有关系吗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根治了水患。而在这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他已经对这辽阔的土地有了新的认识。禹接
    12-09 大禹
  • 帝王九鼎的下落之谜 大禹铸造的九鼎哪去了?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铸造了象征王权的九鼎。尽管王朝在不断更迭,九鼎却始终从一个国王的手上传到下一个国王的手上。没有九鼎,就不能算是个真正的国王。然而,到了秦汉之间,九鼎却不见了踪影,由此人们怀疑九鼎到底真的存在吗?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又铸九
    12-09 大禹
  • 大禹究竟是做了什么功绩才得到舜的重视?
    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天子的声威教化甚至达到了荒漠的边陲。于是帝舜召集各部落酋长举行隆重的祭祀,在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治水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登封县)为其
    12-07 大禹
  • 夏启的父亲是大禹吗 夏启的妻儿都是谁
    夏启的父亲那可是赫赫有名,就是治水的大禹。大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黄帝玄孙、颛顼孙子,也有说法认为大禹为颛顼的六世孙。大禹的父亲为鲧,母亲为有莘氏脩己。其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帝王,他最伟大的功绩就是治理洪水并将中国版图规划为
    12-06 大禹夏启
  • 世人只知大禹治水却不知还有一个鳖灵治水
    “大禹治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大禹也因此得到舜的赏识,为他最后得天子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禹治水”大家都很清楚,还有一位,也是以治水得到天子的赏识,最终成为天子的古人,他叫鳖灵。《蜀王本纪》是这样介绍他的。说古代楚国有个叫鳖灵的人,有一天
    12-05 大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