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下要篡位当东北王 占卜六次后张学良做出决定

   2020-06-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遇到大事一时不能决断,有人会选择顺从天意,也就是用占卜的方法来决定。当然很多人肯定会说,这不是迷信吗?但有些时候占卜这种事情很奇怪,即便是你不信天地鬼神,占卜的结果,也会让你目瞪口呆,张学良年轻时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东北王张作霖被日本关东

遇到大事一时不能决断,有人会选择顺从天意,也就是用占卜的方法来决定。当然很多人肯定会说,这不是迷信吗?但有些时候占卜这种事情很奇怪,即便是你不信天地鬼神,占卜的结果,也会让你目瞪口呆,张学良年轻时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东北王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在沈阳西郊的皇姑屯炸死后,张学良子承父业,全面接管东北,成为新一代的东北王。

不过张学良当时只有28岁,东北王的地位并不牢固,人望也不是很高,东北军内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正谋划着要抢走张学良东北王的位子。

企图与张学良抢位的人,名叫杨宇霆,时年44岁。论年纪,杨宇霆称得上是28岁张学良的叔叔辈,并且杨宇霆很有才干。

杨宇霆是沈阳法库县人,生于1885年,从小聪明好学,19岁(1904年)考中晚清秀才,被晚清政府派往日本留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

1911年回国后,杨宇霆成为张作霖的下属。因文武双全,治军严格,杨宇霆很快得到提拔,并逐步得到张作霖的信任。

虽然非常有才,杨宇霆却是典型的有才无德之人。为了能得到重用,狡猾奸诈的杨宇霆处心积虑,百般讨好张作霖,欺上瞒下、排挤同僚。

东北军的将领,根据毕业的军校划分为两大派,一派是士官系,以杨宇霆为首,将领大多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另一派是陆大系,以郭松龄为首,将领大多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或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张作霖信任杨宇霆,张学良则十分信任自己在军校时的教官郭松龄。杨宇霆利用得到张作霖宠信的机会,想方设法排挤郭松龄。

郭松龄在历次战斗中立下大功,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封赏,皆是因为杨宇霆从中使坏。志向远大的郭松龄壮志难酬,一怒之下指挥军队,调转枪口,开始与东北军为敌,最后被自己的学生张学良打败。

郭松龄兵败被俘后,张学良与郭松龄关系很是要好,极力要救郭松龄一命。张作霖也下令把郭松龄押回去当面审讯。

杨宇霆害怕郭松龄见到张作霖,把他所做的坏事当面说出来,于是又进谗言,在路上就把郭松龄杀了。

郭松龄死后,杨宇霆更是毫无顾忌,在东北军中嚣张跋扈,成为可以左右东北军军政大权的人物,杨宇霆还时常以诸葛亮自居,不可一世。

等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虽然张学良接替了张作霖的位子,但杨宇霆根本不把年轻的张学良放在眼里,背后称张学良为“阿斗”。

在张学良向杨宇霆询问军政大事时,杨宇霆毫不收敛的说:“你不要管,你不知道,我们会做决定”,不愿让张学良插手东北军政事务。

杨宇霆还私下与关内的桂系军阀勾结,并向桂系军阀的代表夸口:“关外事我杨宇霆可以做主,汉卿(张学良)是小孩子,不必理他。”

东北的官员,大多数都认为杨宇霆可以操纵张学良,一时间都纷纷趋附杨宇霆。关内关外,都把杨宇霆看作是掌管东北实权的第一号人物。

张作霖死后,日本人威逼利诱张学良独立,关内的国民政府则派人希望张学良改旗易帜,接受国民政府管治,完成祖国统一。

杨宇霆极力阻止张学良回归国民政府。等张学良下定决心接受国民政府管治后,在东北改旗易帜的典礼上,张学良与众人合影时,杨宇霆愤怒的扬长而去,以表示自己的不满。

日本政府中的一些人很快探明杨宇霆的态度,觉得杨宇霆可以利用,计划用杨宇霆取代张学良。此前杨宇霆在老家修祖坟时,无意中发现一个石像。江湖术士大肆宣扬说这是杨宇霆要当皇帝的征兆,杨宇霆对此十分得意,私下也有了取代张学良的打算。

1928年秋,杨宇霆借为父母祝寿之机,大宴宾客,炫耀实力。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军阀都派代表参加,前来祝寿之人络绎不绝。杨宇霆举手投入之间,也以东北第一领袖的姿态自居。

当时身为东北最高军政长官的张学良前去祝寿,杨宇霆竟然安排张学良坐陪席的位子,而一些军阀派来的祝寿代表则被安排坐上席,张学良因此大受刺激,双方的矛盾开始公开化。东北事实上,已经形成张学良和杨宇霆两大派系。

杨宇霆瞒着张学良,为自己的死党黑龙江省常荫槐私自组建了十几个团的兵力,并从国外订购了3万条步枪。事实表明,杨宇霆的野心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必将杀张学良取而代之。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常荫槐一起面见张学良,要求张学良在一份拟好的文件上签字。文件的内容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任命常荫槐为督办。

张学良说此事事关重大,应仔细协商后再定,杨宇霆却再三逼迫张学良签字。张学良推托说,已到晚饭时间,大家一起吃过晚饭再说。杨宇霆不愿与张学良一起吃晚饭,与常荫槐一起离开大帅府。

张学良感到杨宇霆、常荫槐欺人太甚,想要处死二人,却又害怕二人党羽众多,杀死二人后,东北局面失去控制,一时间犹豫不决。而且张学良害怕走漏风声,也不敢与其他人商量。最后,张学良决定用占卜的方式,让上天来决定。

张学良拿出一枚银元,心中默念,如果上天要我杀死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抛起的银元落下时正面朝上,反之,则背面朝上,但占卜的结果却大出张学良意料之外。

张学良抛一次,银元正面朝上,再抛一次,还是正面,抛第三次,还是正面。张学良觉得这也许是巧合,就反过来许愿说,如果上天觉得我不杀杨、常二人是错的,那么抛起的银元落下时背面朝上。

第一次抛,反面朝上,第二次,还是反面,第三次抛完后,张学良不敢看,叫太太于凤至去看。

于凤至上前一看就开始哭,张学良问她哭什么,于凤至说你要杀人了。

张学良觉得自己不是迷信的人,但六次占卜的结果居然一模一样,看来天意要杨宇霆、常荫槐死,逆天而行,必遭天谴。张学良至此终于下定决心,命令手下卫士杀掉杨宇霆、常荫槐。

杨宇霆、常荫槐回家吃过晚饭,在晚上七点钟,又来到大帅府,意图让张学良签署文件,却不知张学良已布置妥当,正等他二人自投罗网。

进大帅府,按长久以来的规矩,不能带卫队,也不能带枪,杨宇霆的卫队按惯例,被挡在大帅府外。张学良的副官谭海在大帅府的卫队驻地,热情招待了杨宇霆的卫队。

谭海请杨宇霆的卫队喝酒,杨宇霆卫队的士兵,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的大吃大喝起来。谭海趁机命令荷枪实弹的士兵将杨宇霆的卫队团团包围,然后一声令下,不费一枪一弹,将杨宇霆的卫队全部缴械。

解决掉杨宇霆的卫队,警务处长高纪毅与副官谭海带领6名卫士,进入大帅府内的老虎厅,对等候在厅内的杨宇霆、常荫槐说道:“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扰国家统一,着将二位处死,即刻执行”。

原本骄横不可一世的杨宇霆,此时脸色惨白,呆若木鸡,一语未发,常荫槐也吓得说不出话来。卫士一拥而上,开枪将二人打死。

为了防止杨宇霆的党羽闹事,张学良派人给杨宇霆、常荫槐的妻子各送了一万元的慰问金。同时张学良通电全国,历数杨宇霆、常荫槐的罪状,并明令宣布:凡是杨宇霆、常荫槐任命的官员,如无违法,概不追究。

这道命令是东北的人心迅速稳定下来,东北的局势并没有因为杨宇霆的死,而出现大的波动。张学良杀死杨宇霆后,东北再也无人敢与和张学良抗衡,从此张学良成了说一不二、真真正正的东北王。

 
标签: 篡位 张学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元帝刘劭简介 刘劭弑父篡位在位三月遭处斩
    刘劭(约426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字休远,刘义隆长子,母为皇后袁齐妫。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因巫蛊之事,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知道之后,遂与其弟刘浚共谋,率兵夜闯皇宫,将其父杀害,自立为皇帝,史称“宋元帝”,
  • 雍正怎么当上皇帝的?雍正是继位还是篡位
    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关于雍正这位皇帝不论是从哪方面来说一直都是清朝的疑案之一,尤其是雍正的继位疑案和雍正的死因疑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雍正的继位疑案,看看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关于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
    12-26 雍正篡位
  • 杨坚是他靠山曾打遍天下无敌手 与杨广弑父篡位
    杨素跻身历史舞台,最初凭的是以武人身份立下军功。作为大将,他的统兵作战方法十分独特残忍,每次大战前都要在军中借故找一些犯错的士兵出阵斩首,多者百余人,少者也不下十几个。杨素却能做到眉头都不皱一下,而他这样做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鼓舞士气。两军对阵
  • 因果循环:历史上那些篡位“明君”的悲惨下场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历朝历代出现了许多篡位的明君!但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一个个篡位明君基本上没有善始善忠的,往往是篡位的手段越残忍,其下场就越悲惨,历史在冥冥之中自有他的逻辑与宿命!秦皇后,历史上第一个靠篡位坐上皇帝宝座的人就是王莽
    12-24 明君篡位
  • 揭秘暴君隋炀帝杨广是否真的弑父篡位?
    隋炀帝名叫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子。按照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选任习惯,本不该是他来继承皇位的,但杨广却在隋文帝死后,君临天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说是他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毁掉了兄长杨勇,篡权为君的。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
  • 南朝宋元帝刘劭弑父篡位的最后结果如何?
    宋元帝刘劭是南朝宋第四位皇帝。宋元帝刘劭小时候很聪明,很得宋文帝刘义隆的喜爱。刘义隆将其册封为太子。刘劭在担任太子期间,为刘义隆出谋划策,在朝廷上有很高的威望。刘劭身边招揽了一批文官武将,这些人成为了刘劭的亲信。宋元帝刘劭画像宋元帝刘劭在对
    12-19 篡位
  • 北魏将军朱荣篡位始末 如何杀死胡太后和小皇帝
    北魏胡太后再次听政以后,宠信小人,政务荒废,恩德不施,威信不立,结果国内盗贼四起,朝廷控制的疆域一天比一天小。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二月,北魏孝明帝元诩突然去世,胡太后立皇女为帝。过了几天,又立前临洮王元宝晖的长子元钊为帝。元钊当时才三
  •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 权臣历历 篡位自立或抄家灭族
    堂堂一国之母,披散头发,光着双脚,一步一泣,梨花带雨,哀问自己名义上为帝国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吗?”而皇帝已经万念俱灰,不置可否,只说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么时候”,千般无奈,万种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处,献帝对同坐的郗虑(臣
    12-16 篡位抄家
  • 雍正篡位考 一条经典谣言的传播路径
    公元1722年12月20日,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已病入膏肓,在他弥留之际,召集了八阿哥允禩等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到龙榻前。注意,这里没有四阿哥胤禛。据官方消息称,康熙传下口谕:“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
    12-15 雍正篡位
  • 唐肃宗李亨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当皇帝算篡位吗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是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为756年—762年。下面就来看下李享简介,了解下这个对平安史之乱至关重要却又只是历史上匆匆过客的唐朝皇帝。李亨的生母杨氏是李隆基的姬妾,皇宫之中姬妾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太子妃王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