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朝廷流放的浪子 又是时代高亢的歌者

   2020-04-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他一生被贬达23年,身处逆境,却达人知命,笑看人生;他是朝廷流放的浪子,但又是时代高亢的歌者;他用自己傲视忧患的气概,抒发出一腔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他以豁达的心胸,不屈的意志,创作出一篇篇讥讽权贵的诗文,展示着自己的铮铮风骨。他,就是

他一生被贬达23年,身处逆境,却达人知命,笑看人生;他是朝廷流放的浪子,但又是时代高亢的歌者;他用自己傲视忧患的气概,抒发出一腔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他以豁达的心胸,不屈的意志,创作出一篇篇讥讽权贵的诗文,展示着自己的铮铮风骨。他,就是刘禹锡。

(图)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

大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持续半年多,被看作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失败。紧接着,新继位的唐宪宗对参与革新的朝廷官员进行拉网式打击,就这样,厄运降临到了刘禹锡的头上。

九月十三日,当时任屯田员外郎的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十一月,朝议谓刘禹锡等人贬太轻。于是,十一月十四日,再贬刘禹锡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刘禹锡时年34岁。

但刘禹锡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屈的坚强,一种豁达的乐观。“我本山东人,生平多慷慨”、“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朝廷可以贬他的官职,但贬不掉他的才气;可以把他流放几千里,但茫茫长路磨不掉他坚毅高洁的人格。在朗州期间,他以诗为伴,以文为友,《新唐书·刘禹锡传》记载,“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在困境中,刘禹锡常常表现出豁达的心态。他说:“浮生谁至百年,倏尔衰暮。富贵穷愁,实其常分,胡为叹惋?”在他眼中,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过于叹惋。他虽身处偏僻之地,但并没有悲观消沉,相反,迸发出的却是一种汹涌奔腾的生命活力和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他站在朗州的大地上,引吭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在朗州一去便是十年。期间,他一边吟诗作文,一边乐观地等待时机,“故态复还,宝心再起。即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44岁时,他终于等来了回到长安的机会。

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被召回京城。

按理说,一位贬谪官员经过十年的磨砺,定会变得谨小慎微,明白了随波逐流,知道了老成持重。但刚直不屈的刘禹锡却不这样,他就是看不惯那些靠阿谀奉承后来居上的朝廷新贵。他在长安玄都观看花之后,提笔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在刘禹锡眼中,那些靠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们,不过是自己十年前被排挤出去以后被提拔起来的而已。此诗一出,刘禹锡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

815年,刚到长安不久的刘禹锡,由于那首看花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而再次被贬,外放播州(贵州遵义)刺史。因御史中丞裴度求情,又改贬连州(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后又任夔州(今属四川省)、和州(今属安徽省)刺史,这一去,又是漫长的13年。其中,连州5年,夔州5年,和州3年。

(图)《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但再次被贬的刘禹锡依旧豁达乐观,用他那不屈的精神与壮丽的诗篇与命运抗争。时间的洗礼,岁月的磨炼,为他成为文学大家奠定了深厚基础,并形成了他不屈的战斗性格。他一边体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一边吟唱“石坚不老,水流不腐”等诗篇以自勉,而千古传诵的《陋室铭》便作于任和州刺史期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依旧以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行走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实在太长,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难以承受,但刘禹锡没有向命运低头。他虽然历经“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但依然乐观向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种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令人肃然起敬。

827年,在外贬谪达23年的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用为主客郎中,时年56岁。

刘禹锡至京师后,于828年3月再次来到长安玄都观。想到14年前自己因在此作诗而被权贵诽谤遭贬,诗人热血沸腾,不能自已,又挥笔写下一首《再游玄都观》,其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为表自己心志,让人们了解重写此诗的经过,刘禹锡还在这首诗的前面写了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图)刘禹锡雕像

历经危难气节不移的刘禹锡,在被贬多年之后依然重提旧事,就是用诗文向那些权贵宣战,以嘲讽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蔑视,自己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前度刘郎今又来”,显示了他的不屈和乐观;“以俟后游”,就是做好再次被贬再次题诗的准备,其铮铮风骨令人敬叹。

有人说你死不悔改,其实那是本性难移;有人说你执迷不悟,其实那是坚毅不屈。刘禹锡,就如大海之波浪,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

刘禹锡,你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壮丽的诗篇,还有逆境人生的铮铮风骨。

 
标签: 刘禹锡 流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刘禹锡什么朝代 刘禹锡是哪个朝代的
    刘禹锡什么朝代 刘禹锡是哪个朝代的
    1、刘禹锡是唐朝的。2、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3、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
  • 刘禹锡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诗人刘禹锡所属的朝代
    刘禹锡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诗人刘禹锡所属的朝代
    1、刘禹锡出生于唐朝。2、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3、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
  • 刘禹锡是什么朝代的 刘禹锡是哪个朝代的
    刘禹锡是什么朝代的 刘禹锡是哪个朝代的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2、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
  • 刘禹锡被认为有宰相之才 为何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古代诗人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纯洁善良,王勃不是,李白不是,元稹不是,刘禹锡也不是。说什么刘禹锡得到重用可以振兴祖国,但昏庸无能的皇帝任人唯亲,不可能重用他……这就属于受迫害妄想了。刘禹锡的才华自然不消多说,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便足以为其才
  •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被称“诗豪”的原因是什么?
    提起“诗仙”,我们都会想到李白,因为读李白的诗,我们领悟到雄奇豪放的不羁,提起“诗圣”,大家都会想到杜甫,品味杜甫,我们能够体会社会腐败的精炼,提起“诗鬼”,有人会想到李贺,领会李贺,我们读到诗中鬼谲的魅力,提起“诗隐”,也有人会想到王维,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是什么关系
    柳宗元是唐朝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公元773年,柳宗
  • 永贞革新是什么样的革新?刘禹锡与永贞革新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即位之初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永贞改革背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这3个因素,当时唐顺宗刚刚即位时就有改革的意向,但迫于这些复杂的背景不得不将改革的计划稍后延迟了,所以永贞改革在唐顺宗即位很多年
    08-25 刘禹锡
  • 刘禹锡是什么家?刘禹锡永贞革新是如何进行的
    盛唐时期经济发达,民风开放,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不管是军事经济还是文化都数一数二,多产诗人也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代表人物,留下了千百篇诗作,为后人带来宝贵的文化遗产。以《陋室铭》闻名的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
    05-08 刘禹锡
  • 刘禹锡的诗作有哪些?为什么刘禹锡被称为“诗豪
    刘禹锡(七七二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字梦得,号“庐山人”。又称“刘宾客”或“刘梦得”汉族人,唐朝彭城人(今天的江苏苏州人),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乌衣巷》、《秋词》、《竹枝》、《浪淘沙》、《杨柳枝》(一)、《西塞
    04-01 刘禹锡
  • 刘禹锡与永贞革新有什么关系 具体怎样
    刘禹锡与永贞革新有什么关系永贞改革是由唐代几位著名的政治人物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这几位著名人物包括刘禹锡,韩泰,寒夜,韦执谊等几个人,后来这几个杰出的政治人物在政治变动中都被贬谪去了很远的地方,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而在这几个人中刘
    02-22 刘禹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