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皇帝是不是鲜卑后裔?这三件事就是证据

   2020-06-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大唐王朝,之后唐朝的统治者们励精图治,创建了一个长达289年的盛世帝国,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尽管唐朝的统治们一再声称自己出身名门陇西李氏,但人们一直对李唐王朝的来源存在争议。李唐皇室极有可能出自鲜卑,也就是人们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大唐王朝,之后唐朝的统治者们励精图治,创建了一个长达289年的盛世帝国,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尽管唐朝的统治们一再声称自己出身名门陇西李氏,但人们一直对李唐王朝的来源存在争议。李唐皇室极有可能出自鲜卑,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夷狄。

其一,“乱伦”的婚姻关系

有一部分历史爱好者喜欢把唐朝称为“脏唐”,主要指的就唐朝皇室混乱的婚姻关系。根据《新旧唐书》等史料,我们不难发现唐朝皇帝的婚姻确实极为混乱,诸如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后,将李元吉的王妃杨氏接入后宫,后来杨氏为李世民生有一子;唐高宗李治纳唐太宗的才人武媚娘为皇后;唐玄宗将儿媳妇杨玉环纳为贵妃等等。

这些行为在汉人的观念中就是非常明显的乱伦行为,但在少数民族的理念里,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因为这种“收继婚”在北方少数民族当中非常普遍,无论匈奴,还是鲜卑,包括后来的蒙古皆是如此。对此南宋理学大家朱熹评论道:“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其二,“称父为兄,呼母为姊”的习俗

喜欢读《新旧唐书》,包括《北史》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唐玄宗称呼自己的父亲唐睿宗为“四哥”,北齐废帝高殷称呼自己的母亲李太后为“姊姊”,而北魏孝文帝则称呼自己的祖母冯太后为“母”。甚至到了今天,在山西的一部分地区,仍有有“称父为兄,呼母为姊”的习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语言的转化。鲜卑语中有“阿干”(音译)一词,父与兄的鲜卑语都可以用“阿干”相称,到北魏时这种称呼已经渗入汉族,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其二,收继婚的习俗。父死则妻其后母,这种混乱的婚姻关系造成“父兄”同词的现象。

其三,“养孙为子“的习俗

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唐德宗原本有9个亲生儿子,中间又收养2个,但奇葩的是他第二个养子竟然是自己的亲孙子!唐德宗这个“养子“名叫李謜(yuán),本来是唐顺宗李诵(德宗的长子)的次子,但本德宗收养为子,排行第六!也就是唐顺宗李诵少了一个次子,多出一个“六弟”。除此之外,学者还考证出其他皇帝也曾有过“养孙为子“的行为。

为啥会这样呢?这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而且这就是上面所说的“称父为兄,呼母为姊”现象来源的第三点。这种习俗叫”还子“,顾名思义,男女婚后,将自己的儿子送给父母为子,儿子长大成年后,自然要称呼生父母为“哥”、“姐”,称呼祖父母为“父”、“母”。

不论李唐王朝是否源自夷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身上的胡族气息极为浓厚。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也正是这种来自塞外的鲜活力量,注入汉文化的熏陶,才焕发出勃勃生机,得以成就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因此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才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基石!

 
标签: 鲜卑族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鲜卑族建立了哪个朝代?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崛起的少数民族,魏晋时期内迁至中原,卷入了西晋末年代的动乱。随后,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部完成了部落的统一之后,在中原地区建立北魏政权,不断发展壮大,公元439年统一北方。
    03-24
  • 鲜卑首领檀石槐简介 第一个整合鲜卑各部的雄主
    檀石槐(137年―181年),鲜卑部落首领。少时有勇有谋,被推举为部落首领。东汉末在高柳北弹汗山建立王庭,向南劫掠沿边各郡,北边抗拒丁零,东方击退夫余,西方进击乌孙,完全占据匈奴的故土,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永寿二年(156年
    12-26 鲜卑族
  • 他威震鲜卑吓破敌胆 政绩常为天下第一!
    王思有一次向曹操报告事情的时候,因为说话不恰当,曹操很生气,就传唤主事的人,要治王思重罪。王思恰好不在,有个人就代替王思前去,等这个人被关进监狱时,王思才回来。王思向曹操说明自己的罪过,表示自己该当死罪。听完之后,曹操感叹的说:“原来我军中
    12-19 鲜卑族
  • 北魏贺兰夫人的来历 竟是鲜卑族和匈奴和亲
    北魏的前身代国,被前前秦灭掉。这时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纵横捭阖的女人——贺兰夫人。此人出身匈奴贺兰部,是匈奴血统,两任丈夫都是鲜卑族。也就是说,贺兰夫人实际上是鲜卑族和匈奴和亲的产物。贺兰夫人第一任丈夫叫拓跋寔(史书上所谓的献明帝,是拓跋珪建立
  • 秦朗作为曹操继子曾大破鲜卑十万铁骑权倾一时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中,出现了一个人物,名叫秦朗,小说中称此人是魏国前将军,率领部队与司马懿一同与诸葛亮作战。司马懿命人假冒秦朗的弟弟秦明诈降蜀军,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将计就计,诱骗司马懿劫营,最后,魏军中计大败,秦朗战死于乱军之中。秦朗
  • 出卖父兄谋害同族 鲜卑慕容竟出了这么个败类
    由于他的告发,父亲慕容垂逃命途中遭到追杀,逼投前秦;由于他的泄密,长兄慕容令图谋起事功败垂成,兵败身死;由于他的作梗,皇兄慕容宝与其庶子反目成仇,战场对决;由于他的谋叛,后燕帝国暗流涌动内忧外患,险些覆亡。慕容麟,这个身体里流淌着慕容家族血
    10-29 鲜卑族
  • 两大鲜卑政权参合陂大战 慕容氏惨败 北魏崛起
    公元394年,即建兴九年,慕容垂继建兴七年征服丁零翟魏后,一举消灭了与他争夺正统的西燕政权,成为了无可争议的唯一的“燕国”。在随后的征战中,慕容垂又从东晋手中夺回了许多的郡县。至此,后燕几乎已尽复前燕北疆,慕容垂威名大振,成为当世无可争锋的
  • 匈奴和鲜卑!曾经雄踞北方的两个民族去哪啦?
    在中国北方的400mm等雨量线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修筑了万里长城。匈奴、鲜卑是两个先后统治北方大漠的马上民族,他们用骏马弯刀一次次的南下,让中原的皇帝们头疼不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两个民族逐渐
  • 在三国历史中梁习如何制服凶悍鲜卑安定边疆?
    因为并州的稳定,加上最强大的乌丸部落大单于蹋顿被曹操消灭,其他的少数民族部落渐渐归附。当时,有位鲜卑部落酋长育延,手下有五千骑兵,经常在并州边境劫掠百姓。后来并州稳定了,梁习空出手来整顿防御,育延看捞不到什么好处,就要求和梁习互市,以马匹交
  • 六镇起义 鲜卑贵族最后的狂欢
    元法僧去建康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萧老大是信佛的,对这种老年人格外照顾,据说在建康,还是锦衣玉食,舒舒服服的过了好些个年头,徐州这摊浑水,留给了南朝,梁武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萧综,就是那个疑似萧宝卷儿子的二皇子。从建康到徐州,路还蛮远,担任
    10-08 鲜卑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