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的婚姻也玩非诚勿扰 元宵节忙相亲

   2020-10-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如果说农历“三月三”是古代白天的相亲节,那么“元宵节”则是古代男女晚上的相亲节。元宵节晚上,古代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借赏灯、逛花市的名义,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男女彼此也心照不宣,会用眼角余光偷看异性,心里七上八下,但又憧憬着那份“灯下

如果说农历“三月三”是古代白天的相亲节,那么“元宵节”则是古代男女晚上的相亲节。元宵节晚上,古代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借赏灯、逛花市的名义,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男女彼此也心照不宣,会用眼角余光偷看异性,心里七上八下,但又憧憬着那份“灯下邂逅”的心动缘分,自有一番“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单身男女一旦看上心仪的人,便会请朋友上前自报家门,如对方也有“眼缘”,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然后彼此留下姓名、地址———尽管当时没有手机。双方回家后各自禀告自己的父母,于是父母大人便可按照“明媒正娶”的程序,“热热闹闹”而且“严肃认真”地走一下过场,直到把这个“灯下缘分”送到婚姻洞房。

古代还有一个“七夕节”,很多人认为这个也是古代的相亲节,其实,这个节在古代是夫妻节,不过被当下人当成“情人节”来过,实在是谬误,因为在中国传统社会,情人与夫妻泾渭分明,牛郎织女更像是分居两地的夫妻。在古代,除了“三月三”、元宵节这样属于普通老百姓的相亲节外,还有一个十分高端的相亲节,那就是“同年大会”,即“新科状元”相亲节,不过这个所谓的高端“相亲节”,是专门为古代权贵们挑选女婿而设立的,尽管如此,这个“高端相亲节”却没有古代老百姓相亲节那样温情脉脉,文明礼貌,而是充满了暴力,有时还上演“全武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唐朝时,每逢朝廷举办科举考试,全国秀才们奔赴长安。发榜那天,参加应试的秀才都挤着去看榜,凡中了进士的,便凑钱一起到当时长安城景致最好的曲江池畔,举行“同年”大会。唐代进士非常难考,报名应试数十万人,最后录取的进士却不过几百人,考上的就显得特别“金贵”,于是,就在新科进士举行“同年”大会这天,城里权贵家的待嫁美女--keyword-->便倾城出动,涌向曲江寻找意中人。如果相中了,就告诉有权有钱的父母安排去提亲,而且大多是当即举行婚礼。不仅王公勋贵这样,甚至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也加入其中,当然皇帝手里有特权,可以在借“赐宴新科进士”之机,为自己的女儿挑选驸马。不过,公主挑选的一般都是状元郎。但是,每年新科“进士”少,而皇帝、王公贵族以及富豪家里未嫁的女儿特别多,面对如此“僧多肉少”、“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京城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在皇帝挑选完后(没人有胆量跟皇帝挑女婿),干脆直接命令家丁们去抢女婿,有的甚至由此还引发群体性斗殴。

北宋首都开封就发生一起,不过不是斗殴,而是“抢错”了,咋回事呢?进士发榜那天,一个叫曾文斌(新科进士)的小伙子正在看榜,突然被十多名壮汉架起来,并簇拥至兵部尚书之家。被架起来的曾文斌既不拒绝,也不喊叫,而是欣然前往。到了部长家,曾文斌才被放下来,不多时,一位着高官袍服的人来到青年面前,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丑陋,愿意嫁与公子为妻,不知可否?”曾文斌听完后,不急不忙地深深鞠了一躬,说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说,怎么样?”围观众人见状哄堂大笑,随即散去。由于在“同年大会”相亲节,大多数单身新科进士大多都会被皇帝或权贵们选为女婿,于是,在古代“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总是密不可分,而且自唐朝以来延续了一千多年。

 
标签: 元宵节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元宵节来源朝代
    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元宵节来源朝代
    1、元宵节如果来进行追溯的话,那么首先是在汉代出现,发展兴盛则是在唐宋两朝。2、唐朝是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时期,元宵节赏灯的习俗也得到发展,在元宵节这一天,举国上下,大街小巷纷纷张灯结彩,人们还开始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柱、灯树等,满城一片繁华
  • 宋朝的时候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南北方有何差异
    1、南方吃元宵,北方吃糖塠现代人过元宵节,一般都要吃元宵,宋朝也有元宵,加工方法跟现在差不多,也是用糯米做皮儿,用豆沙做馅儿,团成小圆球,下锅煮熟,时称“汤团”、“沙团”、“浮圆”、“浮圆子”、“乳糖圆子”、“澄沙团子”,但是当时元宵尚未普
  • 宋朝元宵节习俗简介 元宵节为何把花灯戴在头上
    年年闹元宵,年年看灯展。在宋朝,元宵灯展绝对是全民狂欢。以北宋京城为例,每年冬至刚到,官府和富裕之家就开始为元宵节的灯展做准备了:在皇宫南侧搭建舞台(以便让皇帝和臣民共同观看各路艺人的精彩表演),在御街两旁安放栏杆,在全城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
  • 古代元宵节的奔放 偷菜偷灯偷女人偷者无罪
    元宵节狂欢庆典的关键似乎就在一个“闹”字,“喧声驱逐夜阑,灯光掩盖夜色”,元宵夜里的人们,因夜禁的开放,夜间行动的空间和时间似乎比往常都要自由和开放。在古代,元宵节的到来,便意味着“放偷节”的到来,偷盗在元宵前后几天可成为名正言顺之事。放偷
    12-04 元宵
  •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东方朔与元宵姑娘有何传说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
  • 元宵节竟然起源于古印度
    《西游记》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这回书说到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途中,来到天竺国金平府,正逢上元宵佳节,师徒四人到慈云寺中打尖投宿,“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钟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送灯献佛。”元宵,原来是印度的新年。春节与元宵本无关联元宵节和
  • 古代元宵节:偷菜偷灯偷女人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人们从契丹人那承袭放偷习俗后,有妇女明目张胆地率领婢妾到他人家趁主人迎客之际偷窃物件。主人发现后,提家用茶食糕点上门赎取。清代广东文昌县也存在“元夕偷青以受詈为祥,失者以不詈为吉”的习俗。“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
    11-02 元宵节
  • 古代元宵晚会隆重热闹 唐宋时盛况空前与民同乐
    与现今成了“一年一度春晚总结表彰会”的“元宵晚会”相比,古代的“元宵晚会”就隆重热闹多了。而唐、宋时期的“元宵晚会”又堪称盛况空前,且与民同乐的程度也最高。唐郑处诲在《明皇杂录》中多次提到了唐明皇执政时期官办元宵晚会的盛景:开元二十四年(7
    10-31 元宵节
  • 古代元宵节的奇葩习俗 鼓励偷灯偷菜偷人?
    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吃汤圆,赏灯猜灯谜……天地人齐欢乐,不亦乐乎。在这一天大家会团聚在一起吃元宵、汤圆,赏灯赏月,这些习俗从古代一直延续了下来。但是现代人和古代人过的元宵节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古人在这一天还有很多奇怪的习俗。汉族传统的元宵
    10-14 元宵
  • 揭秘元宵节 源于一场对汉武帝的欺骗?
    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元宵节有燃灯、观灯的习俗,故又名“灯节”。它起源于秦汉年间,后来发展为望日夜游、观灯的习俗,到唐宋时尤盛。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