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军堪称最强军队?创始人谢玄有什么背景

   2020-04-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上“最强军队”的排行榜,有许多种。其实不在一个朝代,也不可能在战场真正打一次,属于“关公战秦琼”,只能当作娱乐新闻看。但一些军团曾经纵横四海、所向无敌,不论多少年过去,他们的英雄气依然在天地间激荡,让人怀念、崇敬,比如岳家军、戚家军

中国历史上“最强军队”的排行榜,有许多种。其实不在一个朝代,也不可能在战场真正打一次,属于“关公战秦琼”,只能当作娱乐新闻看。但一些军团曾经纵横四海、所向无敌,不论多少年过去,他们的英雄气依然在天地间激荡,让人怀念、崇敬,比如岳家军、戚家军。在东晋,也有这样一支军队,那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北府军”,创始人叫谢玄。

谢玄是谢安的侄子。他的母亲叫阮容,和阮籍、阮咸同族;父亲叫谢奕,曾任桓温的司马,谢玄自己也做过桓温的部将。谢玄从小聪明,很受谢安器重。一次,谢安问:我家的子侄并不一定都要出来做官,但为什么还是希望你们能刻苦学习,每个人都有才能呢?大家都愣住了,谁也答不上来。谢玄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希望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里啊。(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谢安听了,大为赞赏。

这就是成语“芝兰玉树”的来历。芝兰指灵芝兰草;玉树是传说中的仙树。后来就比喻成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句为“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这是王勃自谦的话,意思是:我虽然不像玉树般的谢家子弟那样优秀,但你们像孟母的好邻居,我有幸能够结识交住。谢安又曾问他:诗经中最喜欢哪句?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中的名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后面还有四句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一个普通士兵,诉说长期在外征战的艰苦、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回忆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踏上回家路,雨雪纷纷满天飞。眼前的艰难想到了往日的温暖,悲从中来,情感如潮水涌出,让人无限感伤。谢安是性情中人,顿时觉得他和自己很相似。

但谢玄小时候有女人气,喜欢佩带紫罗香囊。谢安不太喜欢这种娘娘腔,直接批评又担心伤他的自尊,想出了一个办法。一次两人玩游戏,谢安说:你如果输了,就把紫罗香囊给我。谢安赢到手后,放在火上烧掉了。谢玄明白了谢安的意思,从此不再佩带这类装饰品。谢玄文武兼备,在桓温、桓豁手下都呆过。桓温曾说:谢玄到了40岁,一定能做军事统帅。

东晋的朝廷一直软弱无能,原因是皇帝始终在做“和事老”,平衡几个大族的关系,打仗基本靠地方军阀。就像一个“名誉主席”,没有实权,要看地方大员的脸色。一旦实力最强的荆州兵造反,建康就吓得发抖,哭着喊着徐、兖二州的军队来救驾。谢安感到深深的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没有嫡系部队,就像现在没钱一样,说话不硬气。他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今东山等地区)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后来又兼任徐州(今苏北等地区)刺史。于是,一流的军队“北府军”(又称“北府兵”)就此诞生了。

谢玄到任后,整个广陵(今扬州)和京口聚居着北方的流民,谢玄大规模地招募,日夜操练,威震大江南北的“北府军”正式问世。谢玄手下有七大猛将,最出名的人叫刘牢之。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人,属于武将世家,曾祖父刘羲,特长是善射,任过雁门太守等;父亲刘建,特长是勇猛,做到征虏将军。刘牢之面色紫红,胡须与眼睛长得奇特,他眼睛一瞪,就是凶神恶煞的样子,让人恐怖,会吓一跳。但他并不是一个仅四肢发达的莽汉,为人沉着,有毅力,做事喜欢动脑子。

他一直担任北府军的前锋,领着最精锐的部队,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谢玄还有一个叔叔叫谢石,也是谢安的弟弟。谢石当时名气不大,但他后来在淝水之战中成了谢玄的领导,两人并肩作战,才暴得大名。他年轻的时候脸上长了毒疮,找到很多医生,试了很多偏方,都治不好。自己相当苦恼,无脸见人。有天夜里,他睡着了,隐隐约约感到有一个动物爬到自己脸上,舔来舔去。第二天早晨醒来后,感觉脸上有点异样,照照镜子,大吃一惊,毒疮竟然痊愈了。只是留下白色的痕迹,所以江湖上人称“谢白面”。

淝水之战前,前秦国内有童谣唱:“谁谓尔坚?石打碎!”意思是:谁说你坚硬,石头就可打碎。引申的意思是:谁能击败苻坚?是石头。桓豁听到这个童谣后,就把儿子的名字中都加个“石”字,比如桓石虔、桓石秀、桓石民、桓石生、桓石绥、桓石康等。但是,淝水之战中,谢石是统领各军的征讨大都督。后来的人一想恍然大悟,这个“石头”原来指谢石啊。这一年谢玄35岁,当时朝廷中很多人反对他任省级高官,认为谢安在走后门,照顾自己的侄子。就在谢安遭到一片非议的时候,有一个人坚定地支持谢玄,可他还是谢家的仇人。

 
标签: 谢玄 晋朝 东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淝水之战谁赢了是陆逊还是谢玄 淝水之战谁赢了
    淝水之战谁赢了是陆逊还是谢玄 淝水之战谁赢了
    1、淝水之战是谢玄赢了。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寿县古城。淝水又作肥
  • 王谢二贤--王导、谢玄
    王谢二贤是指东晋时期的王导和谢玄两人。王导是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谢玄是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
    10-22 谢玄王导
  • 名士谢安是个好家长 “打赌”改掉谢玄不良习性
    在力挽狂澜、成为一代“风流宰相”之前,谢安在东山做了近20年“风流名士”。其“东山逍遥”的闻名程度,比起淝水之战毫不逊色,连元曲里都随口就唱:“你东山里做谢安”……1700多年来,人们一向对于谢安的“东山逍遥”羡慕得不得了。但是,谢安在东山
    10-15 谢玄谢安
  • 谢玄的父亲是谁 谢玄的父亲谢奕简介
    谢玄的父亲是谁 谢玄的父亲谢奕简介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
    09-21 谢玄
  • 谢玄简介 东晋时期军事家大司马桓温部将谢玄生
    谢玄(343—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文学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
  • 东晋军事家谢玄是谢道韫的弟弟还是哥哥
    谢道韫,字令姜,为东晋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宰相谢安的侄女,是当时著名的女诗人,后来借给了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谢道韫的生卒已经无法考证了,她的故事流传下来的也不多。不过因为谢道韫才华横溢,神情爽朗,被人赞有竹林七贤的风气。在《世说新
  • 谢玄曾创建“北府军” 是“史上最强的军队”之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
    02-20 谢玄
  • 紫罗香囊为何物 谢安为何不让谢玄佩戴紫罗香囊
    《晋书·谢玄传》:“ 玄少好佩紫罗香囊, 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说明谢玄小时候喜欢戴紫罗香囊,这紫罗香囊究竟为何物?为何其叔父不许佩戴?谢玄年少时,好戴紫罗香囊,腰间垂挂着绣帕之类的物品,谢安以此为忧,但又不想伤他的自尊心
    02-18 谢玄谢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