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纵横天下无所畏惧 但为何唯一怕石达开这人

   2020-07-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石达开无疑是最具才华的一个。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他用兵神出鬼没,令清军闻风丧胆;他侠肝义胆,豪气干云,是太平天国里著名的“义王”。1851年1月,年仅20岁的石达开率军参加金田起义,一路上攻城略地

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石达开无疑是最具才华的一个。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他用兵神出鬼没,令清军闻风丧胆;他侠肝义胆,豪气干云,是太平天国里著名的“义王”。

1851年1月,年仅20岁的石达开率军参加金田起义,一路上攻城略地,战功赫赫,被封为太平军左军主将。同年秋,太平军攻克永安,并在永安进行封王建制,石达开被封为“羽翼天国”的翼王,成为太平天国五王中最年轻的一个。此后,翼王石达开作为太平军的先锋主将,打桂林,克长沙,围武昌,直捣金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清军闻风丧胆,称他为“石敢当”。

可以说,腐化堕落的满清八旗已经不是太平军的对手了。正在这时,曾国藩的湘军开始崛起,成为太平军的劲敌。1854年5月,湘军大败太平军于湘潭,随后又大败太平军于武昌,12月,湘军包围被太平军占领的重镇江西九江城。形势危在旦夕,石达开临危受命,率军支援九江,与曾国藩狭路相逢。1855年初,石达开趁着夜色弥漫,突然猛攻湘军水师,打破了湘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得曾国藩几次要跳水自杀,最后狼狈逃窜。后来,羞愧难当的曾国藩把九江之战视为平生四大耻辱之一。

九江大捷后,石达开率军回师天京,参加了太平军攻克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的战斗,解除了清军对天京长达三年的围困,将太平天国推上了军事鼎盛时期。

年纪轻轻的石达开并非只擅长打仗,他还懂得治国理民,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翼王。定都天京后,机构日益庞大的太平天国面临着财政危机。为此,天王洪秀全派遣石达开前往安徽施行“交粮纳税”政策。石达开不辱使命,到达安徽后,很快建立起省、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整肃军纪,秋毫不犯,打击豪强,缉捕盗贼,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很快恢复起来。然后,石达开因时因地督造粮册,开征赋税,保证了太平天国的物资供给和经济需求。

石达开所到之处,一方面爱民如子,以民为本,一方面打击清朝贪官污吏从不手软。在安徽乡里曾经广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翼王达开到宣州,穷苦百姓有出头。打倒州官清雪债,穷人都把翼王拜”。和主政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不同,石达开很喜欢读书人,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招揽知识分子,为天国所用。这就使得许多原本敌视太平天国的知识分子转而支持太平天国。

除此之外,石达开在外交上也是一把好手。1854年6月,有个英国人来到天京,明里是访问,其实是想打探太平天国的真实情况和对洋人的态度,石达开代替天王洪秀全接见了这名英国人,不卑不亢地回答了他提出的30个问题。石达开告诉他:天国是信奉天父天兄的,愿意和各国友好。可以互相通商,但必须遵循太平天国的法令,太平天国是一个新生的政权,不承认清政府同各国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然而,创业容易守业难。1856年,天京城发生了血腥内讧。猜忌成性的天王洪秀全密令韦昌辉杀掉了飞扬跋扈的东王杨秀清。据说,石达开也同样接到了洪秀全的密旨,只是,他为人仁义,不愿意向兄弟开刀。包藏祸心的韦昌辉杀掉了杨秀清还不算,他屠刀一挥就杀掉了杨秀清的同党两万余人,杀得天京城内血流成河。石达开赶到天京后,痛斥韦昌辉杀人太多,毫无人心。不料,杀人杀红了眼的韦昌辉竟然又想杀石达开。情急之下,石达开只身逃离天京,但是,他城中的家小数百口却都惨死于韦昌辉的屠刀之下。

很快,洪秀全又密令燕王秦日纲除掉了韦昌辉,石达开终于得返天京城。面对昔日杀害自己全家的韦昌辉党羽,深明大义的石达开没有血债血偿,他只处置了几个首恶,而对韦昌辉的其他部署网开一面,从而赢得了人心,被大家称为“义王”。在石达开的努力下,天京城很快稳定下来。石达开又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等一批后起之秀担任主将,使太平天国转危为安,呈现复兴之象。

然而,猜忌成性的洪秀全又对石达开不放心了。在洪秀全看来,石达开太能干了,他不但能打仗,还能治国,又被称为“义王”,声望很高,人气很旺,他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杨秀清?架空自己呢?与其到时候为其所制,倒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洪秀全对石达开不再信任了。为了牵制石达开,他起用了自己的两个亲弟弟安王、福王负责协理朝政,对石达开处处掣肘。

对于洪秀全的心思,聪明剔透的石达开当然洞若观火。为了避免天京城的再次内讧,石达开毅然率部出走,被迫走上了分裂太平天国的道路。后来,李秀成在总结太平天国十大失误时说:“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是的,石达开率部离开是不对,可是,他若不走,又会是什么局面呢?说不定,太平天国会再次发生内乱,那样只会加速其更快地灭亡。

离开天京之后的石达开,先后转战于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在清军的疯狂围追堵截之下,他的部队越打越少,最后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军包围,石达开死战不胜。陷入绝境的义王,不得不遣散部分将士,让弟兄们各自逃难,并让自己的家人投河自尽,准备以死殉难。

可就在这时,卑鄙无耻的四川总督骆秉章对石达开展开了诱降战略。骆秉章派人来告诉石达开,只要他投降,可以放过他的数千名部下。视死如归的石达开果然只身前往敌营,希望以自己的一死换取士卒的活命。没有想到的是,石达开一到敌营,便被捉住了。骆秉章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他不但杀掉了石达开,而且将其部下两千余将士全部杀害。

义薄云天的石达开英勇就义的时候,才33岁。

石达开,一名太平天国的卓越将领,一个乃文乃武的帅才,一个仁义至上的义王,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他短暂的一生必将随着他的丰功伟业而永垂青史。

 
标签: 曾国藩 石达开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曾国藩是哪个朝代的 曾国藩介绍
    曾国藩是哪个朝代的 曾国藩介绍
    1、曾国藩是曾国藩是清代。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2、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十四年(
  • 曾国藩简介 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传奇人生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
  • 清朝官史 曾国藩为何不得咸丰帝重用?
    自太平军起事后,咸丰可算是遭够了罪,白天黑夜地翻过来忙,都觉得时间不够。更让他觉得晦气的是,花了那么多力气,成效却越来越低。前线送过来的奏折,不是说这里让人给捅了一刀,就是说那里挨了一棍,久而久之,皇帝的自信心大受打击,都不怎么敢相信自己也
  • 后世对曾国藩评价为何不一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后世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外惭清议,内咎神明
    12-28 曾国藩
  • 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因何事3次想要自杀?
    他被慈禧称为“天下第一正人”;治家严苛;“曾剃头”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如麻;功成名就之时,部下曾劝他称帝;表面风光之下,实际上他终其一生都是战战兢兢,曾经三次自杀……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理学大师,为师为相,立德立功立言,在崇拜者眼中
  • 曾国藩“北漂”为租房闹心 住房是个很大的问题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朋友王继贤到曾国藩所住的棉花六条胡同拜访。王继贤字翰城,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与曾国藩同为京官,在朋友圈中是著名的“风水大师”。王氏一进曾宅,就连说此地风水不好。京官租房四大特点 注重体面讲究风水京官租房的第一个特点是要求住
  • 曾预言清朝灭亡的人是谁?曾国藩幕僚赵烈文简介
    曾国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赵烈文于同治六年,即公历1867年预言颓废不振的清朝不出50年必亡。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发此预言时的1867年是44年,果然没出了50年。赵烈文生于1832年,字惠甫,一字伟甫,江苏常熟人,年少时
  • 揭秘天津教案为何使曾国藩背上卖国贼的名号?
    清朝同治皇帝年间,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天津民众为反抗外来教会的压迫,被迫进攻教会机构,最终导致了数十名外国教徒被杀。事件结束后,清王朝受列强压迫,不得不将犯案的民众处死,处置相关官员,这也造成了人民群众的不满,那么这件惨案的究竟是为什
  • 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治晋日记 可媲美曾国藩家书
    阎锡山经历中国近代政坛上的风风雨雨,三十多年几经沉浮,始终不倒。蒋介石称阎他是“晋文公”之类的人物。“中原大战”失利后,阎锡山蛰居大连闭门“做学问”,反思自己从政的经验得失,因而诞生了“只记理”的日记,在此后的岁月里,“记理”成了他的习惯。
  • 曾国藩遗嘱的四句话 后代没出一个败家子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氏家族更
    12-26 曾国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