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哪位清军将领因英勇被日军赞“骁武绝群”

   2020-06-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马玉昆字景山,1838年出生在安徽省蒙城西北的马集,他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其生性好武,从小就练出一身硬功夫,由于团练办得好,被淮军宋庆收编。马玉昆勇猛善战,深得宋庆赏识,并随同左宗棠入新疆平定阿古柏叛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驻守

马玉昆字景山,1838年出生在安徽省蒙城西北的马集,他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其生性好武,从小就练出一身硬功夫,由于团练办得好,被淮军宋庆收编。马玉昆勇猛善战,深得宋庆赏识,并随同左宗棠入新疆平定阿古柏叛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驻守旅顺的毅军后军统领提督马玉昆接到命令,率部立即奔赴战场,参加援朝抗日的战斗。

虎山奋勇杀敌

1894年10月,马玉昆率军到达鸭绿江前线后,毅军统领宋庆防守鸭绿江下游九连城防线。10月25日,日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开始进攻虎山聂士成和马金叙部。马玉昆和宋得胜率3000毅军支援。“拼命迎战,勇丁也皆鼓舞奋发,枪弹如雨。”宋得胜乘势“率队夺取三座山(丘),贼尸盈野,马玉昆由南面夹击,互施枪炮。”日军主力全部渡江增援,日军气势越发嚣张。马玉昆等虽无后援,仍坚持战斗。宋庆记载:“至浮桥倭已毕渡,以大炮数千尊排列桥左,背水殊死斗,炮弹轰驰,声震数十里。我军伤亡鳞叠,犹相持不少后。”但是,由于敌众我寡,日军在炮火射程上占有优势,清军逐渐被日军分割包围,各自为战,“毅军之营,哨官伤者十六。”宋庆见状,只好命令马玉昆等撤退至瑷河西岸。这次战斗,清军阵亡共495人,其中仅毅军就有333人。日军死伤149人,其中死亡34人,伤115人。

1894年11月初,金州、旅顺告急,清廷调宋庆向西增援金、旅战场,马玉昆同宋庆增援金州。11月21日,清军反攻金州的战斗打响后,马玉昆率领四营毅军为右翼,一直逼近龙王庙张家屯一带,与防守在龙王庙西山头上的日军展开激战。双方从早上接战一直打到午后2时,毅军子弹如雨射向敌阵地,使得日军一时抬不起头来。日军见马玉昆的部队攻势猛烈,便从城里抽调兵力支援,才勉强守住阵地。战斗到天黑,因黑天无法再战,暂时收兵退回四十里堡宿营。在这次反击战中,马玉昆率军共毙敌50多人。第二天,清军准备再次反攻金州时,从旅顺撤退下来的徐邦道、张光前等人的军队已退到四十里堡,于是旅顺失守的消息传到军营中。宋庆见到徐、张后,知道金州难以夺回,又担心岫岩方面的日军赶来截断后路,为了保存力量,决定退兵。11月23日,马玉昆率军随宋庆向盖平方向退去。

太平山“战马三易”

1895年2月下旬,清军数路联合反攻被日军占领的海城。24日,马玉昆、宋庆、徐邦道与日军战于大石桥附近的太平山。马玉昆率部防守山北之东、西七里沟及附近村落,奋力抵抗。并驰驱于冰雪间,督队力战。坐马中炮毙,重新易骑,继续督战。在战斗中,“马玉昆被围垓心,率其亲兵闯出重围,因见我兵尚在围内,重复杀入,冲开一路,护之而出,其亲兵百人两次冲杀,仅剩二十余人,战马三易,均被炮毙。”太平山战斗从早晨打到晚上7点多,是甲午战争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战斗。马玉昆指挥毅军右军奋勇搏杀,艰苦卓绝,连日方也甚为赞叹“骁武绝群”。在这次战斗中,清军阵亡400多人,受伤100多人,共伤亡500多人,其中,毅军死亡424人。日军伤亡334人,加上炮兵,伤亡约400多人,其中日军第1旅团第15联队死伤273人。第1联队死13人。第二旅团伤亡48人,加上冻伤的共2000多人,日军在此战中受到沉重的打击。经过太平山一战,连日军都不得不承认,马玉昆所部“此日之中国兵颇为顽强”,“忠勇力战”,“决无退却之色”。

太平山失守后,马玉昆随宋庆退往营口。1895年3月7日下午,日军开始对田庄台进行试探性进攻,宋庆派“马玉昆居左,宋得胜居右”,自己居中指挥。3月9日上午,在炮火的掩护下,日军猛攻该镇,到上午10点,日军分三路攻入镇内。宋庆“见事急,躬亲驰回督战。所乘之马亦中炮毙,易马督战,军皆思奋。无如贼已据险,抵敌不住。”毅军军前营营官副将唐宗远、后营营官蓝翎千总何占魁“奋勇督战,中炮阵亡”。此时,马玉昆仍督军与日军第五师团鏖战。马玉昆感到“独立难支”,为减少伤亡,在让日军付出伤亡160人代价后,只好忍痛命令撤退。

 
标签: 将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1、首先,系披风是为了防寒保暖,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披风流行于明代,是一种既可以在室外穿,也可以在室内穿的防风外衣。形制大多是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后来披风还出现了立领对襟的样式,这在一些古代画像中经常可见。所以披风一开
  •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介绍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
    1、妇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商朝最高军事领袖。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是一国之后又是一方诸侯的唯一人。2、冼夫人,史上最全能完美的女性军事领袖历跨梁、陈、隋三朝。官位:中郎将。爵位:谯国夫人。因以下之“牛”,被周总
  • 秦国将领桓齮的故事 历史上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
    12-31 将领
  • 八路军将领包森如何在抗战时期让日本天皇胆寒?
    1938年6月,包森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在包森指挥的漂亮仗中,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可谓影响最大的一次胜利,日本朝野也为之震动。夏伯阳(亦译为恰巴耶夫),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胜
    12-31 将领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终却敌不过它
    正如唐德宗李适本人一样,大唐到了他手上时,已经是在矛盾中走向衰弱。德宗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等打击吐蕃,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有利环境,但是也只是一定而已,大唐早已不能一家独大了。这会儿不单是外患连连,就算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藩镇尾
  • 明朝将领胡大海简介 明朝将领胡大海怎么死的
    胡大海简介胡大海简介上提到胡大海字统甫,祖籍在泗州的虹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人。胡大海是一名武将,曾官至右翼统军元帅,1362年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胡大海的相貌是身长铁面,看起来很是勇武。朱元璋最初起兵的时候胡大海就在滁阳
    12-30 将领明朝
  •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
  • 王凤山将军 晋绥军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王凤山,字鸣岐,1906年生于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出身贫寒之家,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42年任晋绥军暂编45师师长,后任34军代理军长。同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36岁。晋绥军究其实质,和西北军、东北军一样,是一支军阀部
    12-29 将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