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画家目击UFO 画画对UFO进行分析研究

   2020-06-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古代木有数码相机,因此,古代人目击了UFO之后,无法用相片、视频做证据,只能诉诸文字,结果容易被同时代的人误为是遇到了不干净的东西,而到了近代则容易被误解为是在写神仙志怪小说。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小君这里也有一个特例,那就是一个画家遇见

古代木有数码相机,因此,古代人目击了UFO之后,无法用相片、视频做证据,只能诉诸文字,结果容易被同时代的人误为是遇到了不干净的东西,而到了近代则容易被误解为是在写神仙志怪小说。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小君这里也有一个特例,那就是一个画家遇见了UFO。

清朝末年,有个叫吴有如的画家,他于1884年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用画记录当时的新闻,并配以文字说明。在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他画过一幅《赤焰腾空图》,画的是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皆在仰目天空,争相观看一团火焰的情景。那时候中国还没有飞机,看见空中一个大火球在飞是多么神奇啊!因此,看到这一景象的吴有如十分激动,事后凭记忆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

吴有如在《赤焰腾空图》的题记中写道:“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见火毯(即球)一团,自西向东,形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色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翘首踮足者不下数百人。约一炊许渐远渐减。有谓流星过境者,然星之驰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甚属濡滞,则非星驰可知。有谓儿童放天灯者,是夜风暴向北吹,此球转向东去,则非天灯又可知。众口纷纷,穷于推测。有一叟云,是物初起时微觉有声,非静听不觉也,系由南门外腾越而来者。嘻,异矣!”

在一百多年前,世间还没有UFO的说法,画家吴有如显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个无心之举,竟成为现代人研究UFO的一则珍贵历史资料。他所作的《赤焰腾空图》,不仅记录了火球掠过南京城的时间、地点、目击人数、火球大小、颜色、发光强度、飞行速度,还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万人空巷,争看UFO的场景,更从新闻记者的专业角度做了进一步分析:其一是把火球的飞行特点与流星相比,排除了火球是流星的可能;其二,根据风向与飞行方向否定了火球是为儿童所放的孔明灯;其三,通过进行现场采访,了解到火球刚起飞的时候“微觉有声”,真可谓是一份详细生动的UFO目击报告。

 
标签: 清朝 画家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