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怠政的原因:摆脱张居正灌输后的过激反应

   2020-05-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万历怠政原因很多,重要的有四条:第一,摆脱戒尺。万历帝亲政前,头上悬着三把戒尺:张居正、冯保和李太后。所以他亲政后就想摆脱这三把戒尺的束缚。张居正是大学士,又是首辅,还是万历帝的老师,万历帝平常称呼他的时候不直呼其名,而是称先生,那是很恭敬

万历怠政原因很多,重要的有四条:

第一,摆脱戒尺。万历帝亲政前,头上悬着三把戒尺:张居正、冯保和李太后。所以他亲政后就想摆脱这三把戒尺的束缚。

张居正是大学士,又是首辅,还是万历帝的老师,万历帝平常称呼他的时候不直呼其名,而是称先生,那是很恭敬的。因为张居正对万历帝要求非常严格,可能万历帝小时候就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而张居正一死,便有人在万历帝面前进张居正的谗言。种种因素纠合在一起,导致万历帝在张居正去世两年后下令抄了他的家。

太监冯保在万历初年做到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很大。因为他和太后、和张居正关系都比较好,所以在约束万历帝方面也格外严格。

李太后在万历帝小的时候也住在乾清宫,一为照顾他,二为督促他。后来,万历帝渐渐长大,结婚、亲政,李太后就从乾清宫搬到慈庆宫,对他要求也不那么严格,有一些事情就不大管了。

这样,万历帝就不再受这三把戒尺的约束,性格中原来就有的任性、倔强,这个时候就更加发展。

第二,居功骄傲。万历帝继位之后,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连着进行了“三大征”,就是三次大的战争。万历皇帝在12年时间里,取得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地域三次重大的军事胜利,史称“三大征”。

第三,没有竞争。万历帝上面的两个哥哥都早死,他同弟弟朱翊镠是同母,也不存在皇位竞争。所以他登极前没有竞争,坐上皇帝宝座以后又遇到一个所谓的太平盛世景象,就越发放纵自己;再加上万历帝比较任性,固执倔强,个性乖戾,一味从心所欲,便渐渐怠于政事。

第四,身体有病。万历帝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万历帝10岁登基,在位48年,二十多岁以后就时常以病免朝,到后来甚至创下了28年不上朝的纪录,其糟糕的身体情况无疑是重要的原因。而其症状始终是“头晕目眩”、“身体发软”、“目疾足痛”之类的虚损症状,只是程度越来越严重,到其后期,已经是神思恍惚,步履艰难,连耳朵都近乎失聪。他身体的糟糕,在陵墓的建造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万历帝22岁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安排自己寿宫的建造,并在建造过程中,屡次视察与过问,这就是后来的定陵。陵墓耗时5年完工,这一年,万历帝才不过28岁。虽然古代帝王在活着的时候筹划陵墓并不少见,但像他这般年纪轻轻就想到生死问题,而且如此重视,显然与其身体虚弱,自感生年不永有关。

第五,怕被群臣骂。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君主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敢于骂皇上,直接骂,毫不留情地骂,在中国历史上以明朝最为突出。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几乎就是对万历帝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把万历帝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总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无是处的皇帝。这不是进谏,简直就是人身攻击、诽谤侵犯名誉。但万历帝最后给他的处分不过是革职为民。这以后,给万历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对这种群狼式的围攻、暴风雨式的谩骂,皇帝没了脾气,只能装聋子不理睬。雒于仁还有一个革职的处分,后来者,则什么处分都没有。万历帝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躲避。

 
标签: 张居正 万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介绍
    明朝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介绍
    1、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男,汉族,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
  •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哪个人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谁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哪个人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
    1、张居正最聪明。 2、这三个人不能聪明与否来评价,每个人担负的历史使命不同,历史成就不同。 3、严世蕃以个人荣辱富贵为己任,排除异己,结党营私,大肆贪污受贿。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怎么整人上,结果是自身难保。 4、严嵩。在如何整人的雕虫小技上
  • 张居正为何对海瑞弃而不用 官场凭道德远不够
    张居正对海瑞的弃而不用是理智的,在封建官场中要干大事,仅仅凭道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这点张居正深有体会,他在官场上的发达已证明了要有大的作为,是不能保持个人品德的高洁,有时还得不择手段,由天,自污名节。张居正和海瑞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
  • 趣闻 张居正返乡乘32人抬"巨无霸"轿子
    一次还乡理事,极其风光体面和耀武扬威公元1578年4月(明神宗万历六年)首辅张居正离京,回湖北江陵老家。这一次奉旨还乡,是为他一年前逝世的父亲办理丧事;谁都有死老子的必然性,但死了老子,竟劳驾皇帝操心,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冲这一条,张大人此行
    12-28 张居正
  • 张居正为何与学生反目成仇?揭秘明代的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如何?是否也有师生反目的情况出现?明代科举中的座主、门生关系古代科举,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考试做官。这种晋升的台阶,也逐渐催生出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座主与门生。所谓座主,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录取考生的主考官,而座主们则
  • 万历首辅张居正与李太后之间的事
    张居正作为万历的首辅其责任重大,明朝的首辅其实行的是之前旧历宰相的职权。这样的高官还曾与大内红墙中的太后娘娘有所瓜葛,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白燕飞,两两玉交辉。生商传帝命,送喜傍慈闺。有时红药阶前过,带得清香拂绣闺。”两只成双成
  • 历史上张居正和萧太后真的存在暧昧关系吗
    张居正成功地进行十年改革,其主要支持力量来自李太后的理解支持甚至偏袒,其中充溢着29岁守寡却卓约风姿的李太后对一表人才气质诱人的荆楚人士张居正的钟情。然而,李太后与张居正并没浮出水面的相互倾慕和眷恋,反而在儿子万历皇帝的心目中留下无以言表的
  • 张居正改革的结局:张居正死后所有新法被废止
    经过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使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
    12-25 张居正
  • 败家明朝首辅张居正,坐带一厨一卫的轿子出行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公车都为体现身份的一种标志。官员最早的代步工具是牛车,后为马车,再后来是轿子,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上台,改坐汽车,汽车两旁的踏板上,站两名挎盒子炮的保镖,招摇过市,威风不已。为了限制公车腐败行为,历代王朝都会通过发布《舆服
  • 张居正身后奇冤 家破人亡饿死17口
    张居正做首辅的十年间,为推行 “ 万历新政 ” 鞠躬尽瘁肝脑涂地。倾其心血培养万历皇帝,想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继续把新政发展下去利国利民。可心思缜密的张居正万万没想到,自己死后不久,辛苦培养的接班人不但断送了新政的生命,还害死自己家17口人的
    12-22 张居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