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明神宗皇帝三十年不上朝 一天娶九个老婆

   2020-10-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明神宗朱翊钧十岁登基,五十八岁驾崩,是明代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可他在位的四十八年里,有三十年都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他有“六不”——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真的可谓是最任性的明朝皇帝了,“从此君王不早朝”说的不就是他吗!当了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十岁登基,五十八岁驾崩,是明代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可他在位的四十八年里,有三十年都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他有“六不”——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真的可谓是最任性的明朝皇帝了,“从此君王不早朝”说的不就是他吗!当了皇帝还能不理朝政,每天想干嘛就干嘛,还真挺让人羡慕的……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明神宗三十年不早朝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

登基为帝万历皇帝

万历是明穆宗的独子,差不多是衔着玉玺出生的,6岁时就毫无悬念地被立为太子。万历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宫人,后来母以子贵才晋升为贵妃。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宫中传出隆庆帝病危的消息。二十五日,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高拱等人进入寝宫东偏室,见隆庆帝坐在御榻上,榻边帘后坐着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10岁的太子朱翊钧就立在御榻的右边。

隆庆帝抓住高拱的手,临危托孤,“以全国使先生劳累”。司礼监太监冯保宣读给太子朱翊钧的遗诏: “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三位大学士受托之后,掩泪而出。第二天,隆庆帝即崩于乾清宫。

六月初十,年仅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正式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前十年,挺老实

因为内阁之内的纷争,原本隆庆帝留给万历皇帝的三个内阁大臣最终只剩下了张居正一人。

万历朝的前10年,朱翊钧的生活基本上是受三个人的规范,一个是自己的母亲慈圣李太后,一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一个是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皇太后与太监冯保都喜欢书法。所以,朱翊钧很小的时候书法就极为工整。冯保在宫中,被皇帝称作“伴伴”、“大伴”,小皇帝对于冯保非常畏惧。每次小皇帝与小太监玩的时候,看到冯保来了,就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

这个冯保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原本的内阁大学士高拱就是被他给逼走的。他利用高拱曾经说过的“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一语把自视甚高、性格粗直的高拱赶离京城。高拱一走,高仪也惊得呕血三日而亡,三位内阁顾命大臣中,只剩下了张居正一人。

实际上,正因为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万历初年的新政才能顺利地推行。

张居正对于朱翊钧的辅导和关怀无微不至,他为皇帝安排了详尽的视朝和讲读的日程表。大至朝廷用人之道,小至宫中的一些小节,张居正都要细细地与皇帝说。

万历朝的前10年,在小皇帝的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

万历十年六月(1582年),一代名臣张居正病逝,朱翊钧从此开始亲政。

不想上朝,那就不上了太任性

朱翊钧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张居正过世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他任性的皇帝之路——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万历十七年(1589年),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

一天娶了九个老婆

万历十年(1582年)的三月,朱翊钧就曾效仿他的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一天就娶了“九嫔”。而且,神宗在玩弄女色的同时,还玩弄小太监。

当时宫中有10个长得很俊的太监,就是专门“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卧起”,号称“十俊”。所以,雒于仁的奏疏中有“幸十俊以开骗门”的批评,这与当初荒唐的武宗有一点类似。

至于贪财一事,神宗在明代诸帝中可谓最有名了。他在亲政以后,查抄了冯保、张居正的家产,就让太监张诚全部搬入宫中,归自己支配。为了掠夺钱财,他派出宦官担任矿监盐使者,四处搜括民财。

大臣不知道皇帝什么样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右副都御史谢杰批评朱翊钧荒于政事,亲政后政不如初:“陛下孝顺父母、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约开支、听取意见、亲人和贤人,都不能够像当初一样。”

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内阁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于慎行、赵志皋、张位和沈一贯等四位国家重臣虽对政事忧心如焚,却无计可施,仅能以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的时间。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那些致力于废除掉,皇上深居二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个接见大臣,天下将要沦陷的忧虑。”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

万历中期后虽然不上朝,但是不上朝之后并没有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万历对于日军攻打朝鲜、女真入侵和梃击案都有反应,表示虽然忽略一般朝政,还是关心国家大事,并透过一定的方式控制朝局。

梃击案

梃击案发生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当时,神宗皇后无子嗣,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开始,因郑贵妃得宠,神宗想违背“立嗣以长”的祖训,册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东林党的反对,不得已只好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这时,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张差被审时,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的。时人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但神宗不想追究此事。结果以疯癫之罪公开杀死了张差。又在宫中密杀了庞、刘二太监,以了此案。

为什么皇帝可以不上朝?

我们知道,万历皇帝亲政之初,前十年还是比较勤勉的,他按部就班做了不少事情。即便是后来,他也不能说就是平庸之辈。

毕竟他执政期间,亲自布置完成了万历三大征——指他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

但为什么偏偏在万历十四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了呢?

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神宗身影。万历十七年元旦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视朝。神宗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沉浸在花天酒地中。每年不仅进行选美,还好营建,经常大兴土木,而且,他从二十一岁时就开始筹建自己的陵园(明定陵:位于北京市明十三陵中)。

哪又为什么,一个皇帝可以三十年不上朝也没人管?万历皇帝三十年任性不上朝的背后,藏着怎样难说的缘由呢?

朕累了,朕想静静……

一般讲,明朝的政治体制和权力制衡,已与以往朝代有很大不同。自秦朝以来的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在明朝已基本结束,文官制度却日益成熟,同时也更趋保守。矛盾就逐渐向皇帝和庞大文官集团之间的利益纠葛发展了。

万历皇帝生逢末世,更难以摆脱这种体制对皇帝的限制。当时,皇帝再也不像人们曾经认为的那样,是封建社会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而是受到众多因素制衡,尤其是受到文官集团的许多制约。

这样的一种政治环境,让万历皇帝很是无奈。尤其是他在位期间,透过东林党争和国本之争两件大事,已经发现君主想做点事情,就会被文官不厌其烦进行阻挠阻挡,故而他不得不萌生一种“君愿不能遂,还要受人摆布”的悲观情绪,逐渐丧失了年少时候对治国的热情、对社稷的关注。

于是乎,在与文官不断抗争却常常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干脆选择了“无声的抗议”做法,那就是了不再上朝。

不想面对这一切?

黄仁宇先生在其撰写的《万历十五年》文末中总结,“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现状,那就是明朝社会此刻已经一塌糊涂,文臣多贪婪,武将多怕死。所谓的“东林七君子”,其实是腐儒误国。

试想,身为一介皇帝,九五之尊,看似贵不可言,大权在握,却令不能行、禁不能止,连个心腹干将都没有,成为了真正的“寡人”一个,又能奈现状如何?唯有“眼不见心不烦”,选择逃避的方式,尚且可过得安生些。

只是懒?

据史书记载,神宗帝确实也是位酒色之徒。说好酒,他在17岁时,曾因为醉酒杖责冯保的义子,差点被慈圣太后废掉帝位。

前面的文章也提及了,他曾经一天娶了九个嫔妃,还喜欢玩小太监。可想而知万历皇帝过的该是怎样纵欲的生活了,一个人一旦沉溺于自己的欲望,确实是很难再回归正轨的。万历皇帝不上早朝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他已经醉倒在了“温柔乡”,起不来了。

酒色的过度,使神宗的身体极为虚弱。万历十四年(1586),24岁的神宗传谕内阁,说自己“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礼部主事卢洪春为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虚则头晕目眩,肾虚则腰痛精泄”。

万历十八年(1590)正月初一,神宗自称“腰痛脚软,行立不便”。万历三十年(1602),神宗曾因为病情加剧,召首辅沈一贯入阁嘱托后事。从这些现象看来,神宗的身体状况实是每况愈下。因此,神宗亲政期间,几乎很少上朝。(来自趣说野史的头条号)

 
标签: 明神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神宗次女云和公主简介 云和公主生母是谁?
    云和公主(1584年-1590年)名朱轩姝,明神宗朱翊钧之皇次女。早夭。公主生母是郑贵妃。公主生于万历十一年十一月乙巳(1584年1月9日),明神宗非常高兴,重赏众内阁辅臣,取光禄寺银十万两操办庆祝活动,又将她的母亲郑氏由德妃升为贵妃。万历
  • 明神宗做了什么?为何被评为史上最懒的皇帝
    万历十五年,为了躲避群臣的骚扰,万历宣布实行“静摄”,从此不上朝。许多人认为万历长年“不朝”,是万历怠政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国事艰难的原因。事实上,不上朝和不理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就是在不上朝的时期取得的。“万历三大
    12-12 明神宗
  • 是被上了诅咒?明神宗棺木一碰七人死
    禁忌明神宗棺木一碰七人死?真有此事?听起来是很吓人了,似乎是这棺木被上了诅咒。这样得的禁忌真是越讲越恐怖,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禁忌在坊间流传,变得仿佛愈加不可触碰。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任贤有道,
    12-09 明神宗
  • 揭秘万历皇帝明神宗因为什么多年不理朝政
    朱翊钧是明朝一位很出色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谈到朱翊钧生平,可以通过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来了解他的一生。第一阶段就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登上了皇位的时候,朱翊钧因为父亲过早去世,于是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登上了皇位。虽然他当时的年龄
  • 什么鬼?明神宗朱翊钧宠妃的儿子被煮了汤?
    因为一个宫女,她的儿子未能当上太子。为此,她费尽心机想让儿子当上太子。但命运还是和她开了一个玩笑,机关算尽的她最终一无所获。她就是郑氏,明神宗朱翊钧的宠妃。郑氏容貌出众,爱读书,有谋略,更善于逢迎。初入宫时,被封为淑嫔。随着日益受宠,又很快
  • 明神宗朱翊钧简介 明神宗最爱的女人是谁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
  • 明神宗长女荣昌公主丈夫是谁?荣昌公主子女
    公主之父明神宗于万历六年(1578年)册封王喜姐为皇后,王皇后于万历九年(1582年)十二月四日生下公主,其时神宗17岁,王皇后16岁。公主为神宗第一子、嫡长女。此后王皇后再无生育,神宗亦不曾有继后,故公主是神宗唯一的嫡出子女。万历二十四年
  • 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时期的功与过知多少?
    朱翊钧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万历怠政但张居正死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于酒色之中(一
  • 妖书案是明神宗想要废长立幼才出现的吗
    在明朝末年发生了一桩疑案,涉及到了当时的东林党争和明神宗后宫妃子与皇子等。这个案件就是妖书案,那么妖书案背景是怎样的呢?妖书案发生在万历三十一年。明神宗在慈圣太后宫中临幸了王氏宫女,之后他并没有加封这个女子,他认为临幸宫女是丢脸的事,所以就
    11-07 明神宗
  • 张居正因何而死?他死后为何会被明神宗鞭尸
    张居正于国事日以继日地奔忙,连十九年未得见面的老父文明去世,他都未能服丧守制。万历九年(1581年),五十七岁的居正,终于劳累病倒。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新历7月9日),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裁的皇帝,撒手人寰。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