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败乌丸之后为何重赏曾经反对自己的人呢?

   2020-12-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曹操平定乌丸,听取郭嘉建议不顾荆州刘表,用田畴之计策冒险突进,大败乌丸。可是当成功归来后,曹操会怎样对待那些曾经劝阻自己进攻的人呢?在曹操平定袁绍势力的时候,袁绍之子袁尚、袁熙逃到了境外乌丸大单于蹋顿军中。汉末大乱,蹋顿兴起,击败了其他乌丸

曹操平定乌丸,听取郭嘉建议不顾荆州刘表,用田畴之计策冒险突进,大败乌丸。可是当成功归来后,曹操会怎样对待那些曾经劝阻自己进攻的人呢?

在曹操平定袁绍势力的时候,袁绍之子袁尚、袁熙逃到了境外乌丸大单于蹋顿军中。

汉末大乱,蹋顿兴起,击败了其他乌丸部落,自称单于。又因为协助袁绍攻打幽州的公孙瓒有功,受到袁绍的优待,和蹋顿和亲,蹋顿的势力更加强大。当袁绍战败,袁绍之子袁尚、袁熙胁迫幽州、冀州的二十多万户百姓远走乌丸,投靠蹋顿。蹋顿也答应帮助二袁重新夺回曾经的领土。

曹操经历几年大战,实力大损,几乎到了强弩之末,而乌丸远在千里之外,又隔着凶险的大沙漠,许多将领纷纷建议撤军,回许都好好修养,整军再战蹋顿。确实,当时的曹操已经占领了袁氏的四个州,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实力已经远远超过同时期的任何一位诸侯,成为天下真正的霸主。可是袁氏二子不除,始终是个隐患,毕竟袁氏在四州经营多年。

究竟要不要远走大漠,追击二袁,军中有两派意见。诸位将领以为,袁尚不过就是一个逃亡的罪犯,乌丸人贪得无厌,又怎么会顾念什么旧情呢?何况深入大漠,胜负未知。万一在这个时候,刘备劝说荆州的刘表率军进攻许都,那时后悔可就来不及了。确实,诸位将军都是久经阵战的人物,担心不可谓没有道理。

可是谋士郭嘉却以为,曹操此时确实很威风,但是正因为乌丸远隔大漠,此时出兵,他们必然没有防范,那样就可以一战告捷,彻底解决北方边境的安全问题。况且,袁绍对蹋顿有大恩,袁绍对四州的百姓也还不错,只要袁绍的两个儿子不死,那蹋顿和其他周边的少数民族就会蠢蠢欲动。一旦袁尚等人借助蹋顿兵马入侵四州,各地忠于袁绍的反叛势力必然会联合起来,那时,青州、冀州不再属于曹操所有。至于刘表,根本不用担心,刘表本来就是一个只会空谈的人,他对刘备也根本不可能信任,即便是我们倾国远征,曹操也不必担心刘表会偷袭。

此时的曹操,听从诸位将军的建议,可以保守现在的胜利果实,但是不久之后必然还有一场艰苦的防守保卫战;听从郭嘉的建议,则是冒险一搏,一旦成功,就一劳永逸。结果,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

一个厉害的谋士,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对于人心的准确把握。郭嘉比诸位将军看人看得更清楚,更了解蹋顿,更了解二袁,更了解刘备,也更了解刘表。而一个厉害的君主,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对臣下各种建议的准备辨析。一些昏君并非不采纳别人的建议,只是听取的往往是一些错误的建议。郭嘉让曹操更加看懂了彼此的厉害,看懂了敌我双方心里的秘密,于是曹操选择了相信郭嘉,出奇兵北征乌丸。

乌丸远在大漠另一边,路途难辨,万一迷路就可能全军覆没。此时,有位名叫田畴的士人来到曹操身边,主动要求当向导。当初,袁绍曾经多次征召田畴出山当官,可是田畴都拒绝了。一些朋友就很奇怪了,为什么袁绍高官厚禄征召田畴要拒绝,曹操派遣一个使者,田畴就主动投靠曹操,这是为什么呢?田畴笑了笑,不说原因。其实很简单,田畴看不起袁绍,当天下大乱,百姓流离时,只有曹操能够法令严明,辖区内相对太平。而袁绍却放纵乌丸贵族欺凌文士,让田畴非常恼怒。一个法令不严的势力是不可能长久的。

田畴的加入,是曹操的幸运,也是命运的必然。

当时正赶上夏天,大雨下个不停,道路泥泞难行,乌丸人又在交通要道上派总兵把守,曹军无法通过。曹操烦闷,此时田畴献策。田畴说此时从大道上确实无法通过,可是自己知道一条道路,曾经是汉武帝时期修建的,虽然荒废了两百多年,但依然有总计可行。我们可以公开宣称撤兵,然后从密道通过,乌丸必定失去防范,我军攻其不备,必然成功。曹操大喜,就率军撤退,并在路边立下一个大木牌子,上面写着:现在夏天酷热,道路泥泞,等到秋冬时节,我们再出兵。乌丸侦察兵看到了,回禀单于,蹋顿果然以为曹操已经撤兵。

之后,曹操成功绕道接近乌丸主力。当曹操率军到达白狼山的时候,侦查兵告诉前方有乌丸精锐。当时曹操军队的辎重都在后方,将领中穿铠甲的都很少,很多人心存畏惧,想后退躲避。曹操登上高处,看到乌丸军队阵容不整齐,料定乌丸人并不知道自己军队已经到达,于是下令张辽为先锋率军在前,自己率军随后跟进,全军突击,绝不后退。于是乌丸军队大败,连单于蹋顿和其他乌丸贵族当场战死,前后归降的胡人和汉人有二十多万。蹋顿的乌丸势力被消灭了,北方边境问题暂时得到缓解。

可是袁尚、袁熙并没有死,他们远走到公孙度的地盘。曹操依照郭嘉的计策,不予追击,公孙度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将二袁的人头自动送上。

当曹操从乌丸撤军的时候,气温急剧下降,加上冬天少雨,经常打井挖九十多米才可以看到水,整个军队行军艰难,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保命,曹操不得不下令斩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勉强度过大沙漠。

当曹操回到许都之后,曹操命人调查之前劝谏过自己的人员名单。此时的曹操,已经成功击溃二袁残余势力,完全统一了北方,尤其是突袭乌丸,最终胜利归来,彻底解决了北方祸乱的问题。当初劝谏的人都很担心,不知道曹操会怎么收拾自己。可没想到,曹操召开朝会,竟然公开嘉奖那些劝谏的人。曹操说:“我先前出兵,实在危险。虽然我侥幸获胜,实在是靠上天保佑。你们的意见,才是万安之计啊。”曹操又说:“以后,大家绝不不要害怕提于我相反的意见!”

曹操此时确实英雄了得。虽然曹操自己认为胜利只是侥幸,但我却认为也是必然。正因为曹操有视成功为侥幸,鼓励不同意见,才能最后统一北方,成为三国的最强者。曹操的万安之计不仅仅是诸位将领稳扎稳打的计策,更是他源自他勇于纳谏,听取不同意见的广阔胸襟。有如此情怀的曹操,想不成功也难。看田畴来到曹操身边,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标签: 三国 曹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